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届数学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小于其恰好发生2次的概率,则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概率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2.变量X与Y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1),(11.3,2),(11.8,3),(12.5,4),(13,5);变量U与V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5),(11.3,4),(11.8,3),(12.5,2),(13,1).r1表示变量Y与X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2表示变量V与U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则A.r2<r1<0 B.r2<0<r1 C.0<r2<r1 D.r2=r13.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4.若过点可作两条不同直线与曲线相切,则()A.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B.有最大值无最小值C.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D.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5.已知关于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在复平面上对应点是,则这个方程可以是()A. B.C. D.6.已知集合,现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新的双元素集合,则可以组成这样的新集合的个数为()A. B. C. D.7.已知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为27,,则A.100 B.99 C.98 D.978.已知一袋中有标有号码、、的卡片各一张,每次从中取出一张,记下号码后放回,当三种号码的卡片全部取出时即停止,则恰好取次卡片时停止的概率为()A. B. C. D.9.求二项式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是()A.-672 B.-280 C.84 D.4210.设随机变量ξ~B(2,p), η~B(4,p),若P(ξ≥1)=5A.1127 B.3281 C.6511.已知,,,若,则()A.2 B. C. D.512.对于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中,用图①的三角形形象地表示了二项式系数规律,俗称“杨辉三角形”.现将杨辉三角形中的奇数换成,偶数换成,得到图②所示的由数字和组成的三角形数表,由上往下数,记第行各数字的和为,如,,,,……,则______14.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相同.则双曲线的方程为.15.已知函数,则在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16.已知,则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为实数.(1)若,求;(2)若,求实数,的值.18.(12分)2016年10月16日,在印度果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议时,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重要讲话,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了解关注程度,某机构选取“70后”和“80后”两个年龄段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20名“80后”,80名“70后”,其中调查的“80后”有40名不关注,其余的全部关注;调查的“70”后有10人不关注,其余的全部关注.(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下列2×2列联表:关注不关注合计“80后”“70后”合计(2)根据2×2列联表,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关注与年龄段有关”?请说明理由。参考公式:K2=(n=a+b+c+d)附表:P(K2≥k0)0.500.400.250.150.100.050.0250.0100.0050.001k00.4550.7081.3232.072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19.(12分)若,求证:.20.(12分)设函数,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为7x-4y-12=1.(1)求y=f(x)的解析式;(2)证明:曲线y=f(x)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1和直线y=x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并求此定值.21.(12分)已知a,,点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1)求a,b的值;(2)求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若向量,求.22.(10分)已知函数.(1)解不等式;(2)若对于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并求当取最小值时的范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题分析】

设事件发生一次的概率为,根据二项分布求出随机事件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和恰好发生2次的概率,建立的不等式关系,求解即可.【题目详解】设事件发生一次的概率为,则事件的概率可以构成二项分布,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可得,所以.又,故.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概率问题,属于基础题.2、B【解题分析】

分析:求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正负,可以详细的解出这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现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两个变量的平均数,利用相关系数的个数代入求出结果,进行比较.详解:变量X与Y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1),(11.3,2),(11.8,3),(12.5,4),(13,5),可得:变量Y与X之间成正相关,因此;变量U与V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5),(11.3,4),(11.8,3),(12.5,2),(13,1),可得:变量V与U之间成负相关,因此第一组数据的系数大于0,第二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小于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考查了推理能力.3、A【解题分析】

由题意可得出:从,,任选一个;或者从,任选一个;结合题中条件,确定对应的选法,即可得出结果.【题目详解】解:根据条件得:从,,任选一个,从而,,任选一个,有种选法;或时,,有两种选法;共种选法;C中元素有个.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列举法求集合中元素个数,熟记概念即可,属于基础题型.4、C【解题分析】

数形结合分析临界条件再判断即可.【题目详解】对求导有,当时,此时切线方程为,此时.此时刚好能够作出两条切线,为临界条件,画出图像有:又当时为另一临界条件,故.故有最小值无最大值.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运用,需要数形结合分析临界条件进行求解.属于中档题.5、A【解题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方程的两复数根为,(为虚数单位),求出,,根据选项,即可得出结果.【题目详解】因为方程的根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是,可设根为:,(为虚数单位),所以方程必有另一根,又,,根据选项可得,该方程为.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方程,熟记复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属于常考题型.6、C【解题分析】分析:根据解元素的特征可将其分类为:集合中有5和没有5两类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第一类:当集合中无元素5:种,第二类:当集合中有元素5:种,故一共有14种,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类分步计数原理,要做到分类不遗漏,分步不重叠是解题关键.7、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已知,所以故选C.【考点】等差数列及其运算【名师点睛】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为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8、B【解题分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排列组合知识和古典概型计算公式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取5次卡片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种;由于第5次停止抽取,所以前四次抽卡片中有且只有两种编号,所以总的可能有种;所以恰好第5次停止取卡片的概率为.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1)基本事件总数较少时,用列举法把所有基本事件一一列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借助“树状图”列举.(2)注意区分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9、C【解题分析】

直接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得到答案.【题目详解】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为:,取,则第三项的系数为.故选:.【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10、A【解题分析】

利用二项分布概率计算公式结合条件Pξ≥1=59计算出【题目详解】由于ξ~B2,p,则Pξ≥1=1-P所以,η~B4,1=1127【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基本事件以及灵活利用二项分布概率公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11、A【解题分析】

先求出的坐标,再利用共线向量的坐标关系式可求的值.【题目详解】,因,故,故.故选A.【题目点拨】如果,那么:(1)若,则;(2)若,则;12、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对于A.若,若则故A错;对于B.若,取则是假命题;C.若,取,则是错误的,D.若,则取,又,所以,又因为同号,则考点: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64.【解题分析】

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可得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4行,…,由此可知全奇数的行出现在2n的行数,即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n行.126=27﹣2,故可得.所以第128行全是1,那么第127行就是101010…101,第126行就是11001100…110011,问题得以解决.【题目详解】解:由题意,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可得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4行,…,由此可知全奇数的行出现在2n的行数,即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n行.126=27﹣2,故可得第128行全是1,那么第127行就是101010…101,第126行就是11001100…110011,11又126÷4=31+2,∴S126=2×31+2=64,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属中档题.14、【解题分析】解:由已知得,15、【解题分析】

求导数,令,可得,求出,即可求出切线方程。【题目详解】;;又;在处的切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6、【解题分析】

分别令和,代入求值,然后两式相减计算结果.【题目详解】当时,当时,,两式相减:,所以:.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求系数和,重点考查赋值法,属于基础题型.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3,2【解题分析】分析:(1)利用复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共轭复数的定义化简,利用复数模的公式求解即可;(2)利用复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将,化为,由复数相等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结果.详解:(1)∵,∴.∴,∴;(2)∵,∴.∴,解得,∴,的值为:-3,2.点睛: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8、(1)见解析;(2)见解析【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设中的数据,即可填写的列联表;(2)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公式,计算的值,即可作出预测.试题解析:(1)2X2列联表:(2)根据列联表计算K2=≈11.11>10.828对照观测值得: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关注”与“不关注”与年龄段有关.19、见解析【解题分析】

引入函数,展开,其中,,是整数,,注意说明的唯一性,这样有,,然后计算即可.【题目详解】证明:因为,所以,由题意,首先证明对于固定的,满足条件的是唯一的.假设,则,而,矛盾。所以满足条件的是唯一的.下面我们求及的值:因为,显然.又因为,故,即.所以令,,则,,又,所以.【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引入函数,展开,其中,,是整数,,于是可表示出.本题有一定的难度.20、(1);(2)证明见解析.【解题分析】解:(1)方程7x-4y-12=1可化为y=x-3,当x=2时,y=.又f′(x)=a+,于是,解得故f(x)=x-.(2)证明:设P(x1,y1)为曲线上任一点,由f′(x)=1+知,曲线在点P(x1,y1)处的切线方程为y-y1=(1+)·(x-x1),即y-(x1-)=(1+)(x-x1).令x=1得,y=-,从而得切线与直线x=1,交点坐标为(1,-).令y=x,得y=x=2x1,从而得切线与直线y=x的交点坐标为(2x1,2x1).所以点P(x1,y1)处的切线与直线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