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解析)高二开学考语文参考解析
1.DD.“表现出孔子思想的矛盾性”错,材料二信息是“不过这里好像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要‘敬’鬼神,另一方面却又要‘远’鬼神,对于鬼神问题并未多加考虑,鬼神究竟是有是无,还没有确定……这似乎讲不通,其实孔子已经拿人文主义的精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见文中说的是“好像”“似乎”,其实并不矛盾。故选D
2.AB.“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够爱护劳动者,对老百姓施以恩惠,在他看来,统治者都具有这种品德”错,材料一第四段信息是“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可见孔子认为并不是每个统治者都能有爱人的品德。C.“‘仁’属于孔子的哲学范畴,所以他才会重视个人努力,否定‘天命观’”错,材料一结尾段信息是“孔子认为个人努力很重要……靠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仁’发扬光大;并非靠了‘仁’,而自己不努力,他就可以光大了……由于孔子重视了个人的努力,相对地说降低了‘天’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西周以来‘天命’观的一种否定。因此,他的‘仁’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道德的范畴,而且是他的哲学范畴”,可见选项表述中“否定”一说过于绝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D.“这与孟子‘民为贵’的观点一致”错,孟子是从民与统治者关系角度,说明要重视百姓;孔子从哲学角度谈要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并不一致。故选A
3.CABD都表现了对祭礼的敬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C.材料二认为祭礼、丧礼都是尽人心的行为,而C项是对“问鬼神”的否定(不问百姓生机只
问起鬼神之事),属于迷信行为。故选C。
4.①除旧布新,体现了对个人努力奋斗价值的认可。
②祭祀祖先,体现的是“尽其为人之道,行其心之所安”。
5.①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仁”的根本含义是“仁者爱人”,明确概念。
②从统治者与劳动者、新旧统治阶级之间两个角度分析概念,展开论述,条理。
③采用了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充分,论述有力。
6.BB.“小说气氛轻松愉快”错误。闻一多等人来租房时,荣昌德老汉说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可以看出小说的气氛并不轻松。故选B。
7.DD.“意在揭示西南地区人们的迷信和无知”说法有误。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当地风俗是建了房子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以及研究所建成后请尊瓦猫,可知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而非迷信无知。故选D。
8.①古道热肠,至真至纯。荣老爹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将自己新建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瑞红送饵块等,这些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②谨行勤奋,躬身革命。闻先生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装修房子,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的力量。③敬畏传统,传承传统。瓦猫“开光”过程的庄严肃穆,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体现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礼”的敬畏与坚守。④邻里相亲,守望相助。从文末闻太太和冯太太煮饺子时聊天的内容,可以看出她们相互关心,相互牵挂。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情怀。(每点2分,其它解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等人物,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院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③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每点2分,其它解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DFH
11.BB.错误。危险;近于,几乎。含义不同。句意:对自己来说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C.正确。符合;一致。句意:但曹羁更符合礼的要求/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不一致。故选B。
12.D“无论用人事还是鬼事来劝谏,孟尝君都不听”错误,原文“若以鬼道谏我,我则试之”,意为“若用鬼事来劝谏我,我倒要听一听”。故选D。
13.①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亡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轻视君主的危亡。(关键得分点:“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判断句,“萌”,萌芽;“轻”,轻视。句意1分)
②你原先是泥土,把你做成了偶人,遇上天降大雨,雨水一齐冲来,你一定会被水泡坏。(关键的分点:“先”,原先;“以为”,做成;“沮”,被水泡。句意1分)
(5)根据君主的心理、时势、事情的轻重缓急等进谏,能够处置适宜,既对国家、君王有益,又可以保全自己。由原文“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可知,根据君主的心理、时势、事情的轻重缓急等进谏,能够处置适宜,既对国家、君王有益,又可以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易经)上说:“辅佐王室的臣子刚正忠直,不是为了自身的原故。”作臣子的之所以要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言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轻视君主的危亡。不重视君主危亡的行为,忠臣是不忍心做的。三次进谏而不被君主采用就可以离开,如果不离开就可能遭杀身之祸。由于进速而丧身的事,仁人不会去做的。因此进谏的方式有五种:一叫正谏,二叫降谏,三叫忠谏,四叫戆谏,五叫讽谏。孔子说:“我赞成用讽谏啊!”(君主有过失)不进谏就会危及君主,(君主不纳谏)坚持进谏就会危及自身,与其危及君主,不如危及自身。危及自身但最终还不被采用,那进谏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明智的人测度君主的心理,权衡时势,掌握事情的缓急,处置适宜。上不危及君主,下不危及自身。这样进谏对国家来说可使国家无危难,对自己来说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从前陈灵公不听泄冶的劝谏并杀死了他,曹羁三次劝谏曹君都不被听取,他于是离开了曹国,《春秋》上的评价虽然讲他们都是贤人,但曹羁更符合礼的要求。
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此不倦,六个月不回国,他命令左右的人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颜烛趋上前劝谏说:“君王您喜欢治理海上,不喜欢治理国内,所以六个月不回去,那国内倘若另有治理国政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上游乐呢?”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趋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并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从前有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君王的贤明,不像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也不像这两个臣子;君王为什么不砍呢?拿我来摆在这两个臣子之后成为第三人,不也可以吗?”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在半路上听说都域中有人阴谋策划不让他回国。
孟尝君准备向西去秦国,宾客们劝谏他上百次仍然听不进去。他说:“用人事来劝谏我,我都了解,若用鬼事来劝谏我,我倒要听一听。”接待宾客的侍从进来说:“有个客人要告诉您鬼事。”孟尝君说:“请他进来。”那客人说:“我来的时候,从淄水上经过,看见一个土偶人正与一个木偶人交谈。那木偶人对土偶人说:‘你原先是泥土,把你做成了偶人,遇上天降大雨,而水一齐冲来,你一定会被水泡坏。’土偶人回答说:‘我泡坏了就恢复了我的真面目,而你原是东园里的桃木,把你刻成偶人,遇上天降大雨,河水雨水一齐冲来,你一定会顺水漂浮到不知什么地方才会停止。’现在的秦国,是四面险峻的国家,有着虎狼一样的心肠。(你如果前去,)恐怕会有木偶人一样的灾难。”于是孟尝君徘徊后退,没有什么话来答对,最后还是不敢向西去秦国。
15.C“捶胸顿足”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是指揉着肚子大笑。
16.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有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老百姓。③学会从书本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如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惘,便到书中去寻找解析。④尽信书不如无书,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
17.(1)浴乎沂,风乎舞雩(2)有不见者,三十六年(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8.根深蒂固顶风作案不一而足
19.这些不守规、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折射出一些人文明素质缺少、公德意识不高、陈陋积习难改的现状。
20.A
21.①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须的②先秦诸子反对追求个人利益(或自私自利)③才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22.①追求幸福要结合物质和精神②追求幸福要考虑他人和社会③追求幸福要守住底线
23.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讲述的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一个满腹才华、抱负不凡的穷书生,因为在走入官场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失了读书时的雄心壮志,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最终从“英雄”蜕变为“奸雄”,让人感叹。第二段材料讲述的是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的人生轨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在踏入社会后,开始执著于追求钱、权与“胜”,逐渐丢弃了学生时代的理想目标,抛弃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堕落为一个黑恶分子。两段材料讲述的都是学霸“黑化”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但其人生轨迹能给有为青年带来深刻的启示。综观两则材料,关键词十分明显,如“良知”“道德”“信仰”“底线”。写作时可由果溯因挖掘材料里人物“黑化”的原因,进而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对此,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选取自己最能把握的写作角度,如分析“才”与“德”的关系,思考坚持理想、信仰、初心在成才路上的意义,思考读书的意义,思考健全的人格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功利心,等等。若论述“才”与“德”的关系,可适当肯定“才”的重要意义,但依据材料的思想倾向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德”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此,可从个人人格健全、成长,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强调。最后,则应注意把握“有为”青年的内核,即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有理想,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立意提示:
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2.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3.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力。
4.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5.成才路上,携理想(信仰、初心)前行。
6.读书人不必有太多功利心。
7.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成才。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永修一中高二年级入学测试
语文试卷
总分值: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在孔子以前没有人把“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概念提出过。孔子提出“仁”的哲学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春秋时代,铁器开始使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的发展,私田不断扩大;因此解决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为适应上述变革要求,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较之以往自然也更尖锐。代表由奴隶主贵族向封建主阶级转化的思想家孔子,希望能在不打乱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条件下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他在新旧势力之间,就采取调和改良的态度。而对于劳动者,主张改善他们过去在生产中的奴隶地位,对人民行以“德政”,承认某些已经改变了的现实。
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当然不是从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而是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按照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的要求“忠”于君主,孝顺父母;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从而“得众”。但是“爱人”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他认为只有“君子”才可能有爱人的品德;至于劳动者根本说不上有这种品德,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这反映了“仁”的思想的阶级性。
春秋末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时期,这时旧的奴隶主贵族和新兴的封建主阶级的矛盾自然是十分尖锐的。孔子在这种形势下采取什么态度呢?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行“仁”的方法。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就是他的弟子曾参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意思是主张在统治阶级之间,要推己及人:如果说奴隶主贵族想要站得住,同时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站得住;如果奴隶主贵族希望自己通达,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通达。用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实现“仁者爱人”的原则。因为照孔子看来,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有“因”有“革”。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所以面对变革着的现实,从中调和,他认为这是“吾从众”的态度,可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从另一方面说,新兴封建主阶级也应该这样,“忠”则不应“犯上作乱”,“恕”则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个人努力很重要,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他所说的“道”就是“仁”。靠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仁”发扬光大;并非靠了“仁”,而自己不努力,他就可以光大了。这就是说,人是主动的,而“仁”是要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可以得到的。孔子很看不惯那些不努力求上进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出息,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论语·子罕》)由于孔子重视了个人的努力,相对地说降低了“天”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西周以来“天命”观的一种否定。因此,他的“”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道德的范畴,而且是他的哲学范畴,它标志着对人自身的重视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从这一点说,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压低“天”的绝对性和神秘性的作用。
(摘编自汤一介《仁——孔子的思想核心》)
材料二:
孔子这个“仁”的概念可以说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因为他强调了“人”,处处讲人道之所当然,讲人之所以为人,把什么问题都归结到人心和人性上,正和那种天鬼迷信,神权思想相对立。最明显的表现,如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只重视做人的道理,对于鬼神问题存而不论。不过这里好像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要“敬”鬼神,另一方面却又要“远”鬼神,对于鬼神问题并未多加考虑,鬼神究竟是有是无,还没有确定,而却大讲其丧礼和祭礼,对象还没有弄清楚,究=竟向谁行礼呢?这似乎讲不通,其实孔子已经拿人文主义的精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明明讲“务民之义”,也就是说“尽其为人之道”。为什么要“敬鬼神”?从孔子看来,这也只是尽其为人之道,使自己心安理得,究竟有没有鬼神来接受我的“敬”,那倒不必追问。他把“敬鬼神”,把丧礼和祭礼,根本看成人的良心问题,是“崇德报功”而并不是迷信,是“人”的问题而并不是“神”的问题,是“心”的问题而并不是“物”的问题。
如上所述,丧礼、祭礼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以此类推,一切礼也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这就是以“仁”讲“礼”,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讲“礼”。
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离开“仁”,“礼”的真精神就失掉了。这样,从一方面看,他以仁讲礼,高唱“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的尊严,从原始迷信、神权思想中,把人性解放出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显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他拿古代贵族所制定的“礼”来作为一般做人的标准,把人性规格化,违犯了“礼”,违反了古代贵族所制定的“人”的规格,就是“不仁”,就是失掉“人性”,就不算“人”,这分明是以贵族性来冒称人性,极力为古代贵族统治作辩护,他的阶级本质,从这里也显然暴露出来。
(摘编自嵇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它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情况,体现了孔子在新旧统治势力之间的调和改良态度。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可看作是对“仁”的最根本含义的界定。其提出是为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反映了这一思想的阶级性。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是孔子心中的行“仁”之法,在他看来,不论新旧统治阶级哪一方,都要推己及人。
D.孔子提倡“仁”,强调人的作用,正与神权思想对立,一方面要人“远”鬼神,一方面又让人“敬”鬼神,表现出其思想的矛盾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变革,这是孔子提出“仁”这一哲学概念的大背景。
B.在统治者和劳动者的关系上,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够爱护劳动者,对老百姓施以恩惠,在他看来,统治者都具有这种品德。
C.“仁”属于孔子的哲学范畴,所以他才会重视个人努力,否定“天命观”。这标志着对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
D.孔子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的尊严,把人性从原始迷信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这与孟子“民为贵”的观点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有关“鬼神祭祀”观点的是()(3分)
A.孔子诞辰日,在曲阜举行祭孔大典。
B.民间有“清明祭祖,端午插艾”的习俗。
C.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D.秋收结束,农民举办社祭,欢庆丰收。
4.在除夕,中国人要除旧布新、祭祀祖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是如何论述“仁者爱人”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4小题,18分)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块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有删改)
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行文节奏缓急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表现出了作品丰富的意蕴。
B.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了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C.小说开头描写翠湖边的梨花,接着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使小说具有诗化美。
D.小说语言轻灵有张力,富于生命力,叙事温润平和又舒畅自然,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体现了独特的抒情美学追求。
7.关于文中对“瓦猫”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宁怀远将瓦猫错看成古书里镇宅虎,侧面表现了当地匠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B.文中对端公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给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C.文中对瓦猫开光的描写,既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又寄予了美好期盼。
D.讲述瓦猫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风俗,意在揭示西南地区人们的迷信和无知。
8.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评价葛亮小说时说:“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部分。(6分)
9.《瓦猫》里有真实人物和事件,如闻一多先生租房设立“文科研究所”;有虚构人物,如青年学生宁怀远、匠人祖孙。作品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
文言文阅读(2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人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试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于淄水上,见一土偶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偶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偶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3分)
夫A不谏B则C危君D固谏E则危身F与其危君G宁危身H危身I而终不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进谏,多用于臣下对君主。《谏太宗十思疏》的魏征常直言正谏。
B.“在身而身不殆”的“殆”指危险,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含义相同。
C.“而曹羁合礼”的“合”指符合,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的“合”含义不同。
D.《说苑》,古代杂史小说集,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辅佐王室的臣子刚正忠直,不是为了自身,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
B.三次进谏而不被君主采用就可以离开,否则就可能遭杀身之祸。仁人不会做因进谏而丧身的事。
C.颜烛趋认为齐景公不是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自己的才能也比不上关龙逄、比干,最终齐景公纳谏。
D.无论用人事还是鬼事来劝谏,孟尝君都不听。一位宾客用木偶人为例进谏,孟尝君听后不敢西去秦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②子先土也,持子以为偶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
14.智者是如何进谏的?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课:阅读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诗人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第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都是普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6.从从两首诗中可以获得哪些有关读书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一些宫人渴望见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惨,更是夸张地写出阿房宫宫人之多。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述了对贤才的渴慕。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共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疫情暴发以来,在各界的大力倡导下,拒野味、戴口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山职业学院《英美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端模具设计与制作合作协议版B版
- 2024年电力配电室建设施工协议样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太阳能光伏项目EPC合同6篇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加工数值模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宝鸡中北职业学院《建筑智能环境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SaaS服务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版房屋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建筑公司财务会计聘用合同范本2篇
-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德育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温用挤塑聚苯板(XPS)系统材料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医学免疫学-医学检验专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稻草人》阅读题及答案
-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建筑工程管理)常熟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X2-10-07-17 陶瓷产品设计师(试行)劳社厅发200633号
- 瑜伽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中图】八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 2024年资格考试-注册质量经理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