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观照现实的及时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思想意义的现实性。这些特征是其与历史题材剧目相比较而言更为突出的优势,不仅要充分保持,更要转化为艺术上的风格特点。如何面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呢?

艺术创作不是凭空臆想、随意虚构,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想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犹如痴人说梦。艺术家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直接经验,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汲取间接经验,从而不断丰富生命体验和生活阅历。

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剧作家虽然已经掌握丰富的生活和生动的人物,还必须经过自身对题材掰开了、揉碎了的思考、辨析、反思等一系列的酝酿构思,直至完成充满个人审美体验与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必须脚踏实地地完成由体验、反思现实生活到构思、表现独特生活,塑造典型人物,传达深刻思想的艺术化过程。没有经过这种复杂而又漫长甚至痛苦的审美过程,戏剧文学剧本的创作便只能停留在对生活的原样描述上,这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

戏剧艺术有了扎实、丰富的现实生活做基础,还必须经过剧作家的心灵展露书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突显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知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说:“文艺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说明文艺包括戏剧在内其讲述故事、展现生活、推动情节的目的都是在舞台上塑造真实可亲、活生生的人。

戏剧剧本要围绕着人来写,日常生活、人情世故不可缺少,写人的生活就不能背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逻辑、正常情感和行为习惯。那么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剧本的写作中就必须深入挖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行动、思维习惯、说话方式等都要形成有机的统一,形成个性化的表现。在阐述思想情感、表述观点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充满功利性地直奔主题,不能直白暴露心里话,必须通过角色自身的行动予以展现。

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优势,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艺术性是审美领域强烈的感染力,应该包括:形象的典型性和生动性,情节的曲折性和传奇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紧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审美的愉悦性和观赏性等。知名剧作家郑怀兴用傅山的话来谈编剧创作:“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越戏越真”,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这就是戏剧艺术创作的规律,曲折的戏剧性的表述既构建了其艺术性,同时又是艺术性的内在约束。

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不断通过现代生活故事、人物情感、思想命运,以新的手段和方法展现时代精神,才能实现戏剧艺术新的突破和建设。现实题材戏剧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发扬戏剧艺术精神,创造性地运用戏剧艺术独特手段表现一个个具体人物的生活和心灵世界,竭力构建舞台艺术的审美空间,表述独特的艺术发现,推动创作繁荣发展。

(摘编自智联忠《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还应着力提升艺术性。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创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与万千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现实题材创作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保障。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从历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谛中捕捉创作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要求创必须要有坚实的生活积累、一定的生活常识,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淀。

B.剧作家在作品中表述情感和观点时只能通过角色自身的行动来展现,而不能将自己的心里话直接表露出来。

C.故事的戏剧性构建既是现实题材创作提升艺术性的要求,也是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D.现实题材作品要善于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但不能背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逻辑、行为习惯和正常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塑造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剧本创作时要着力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让人物的思想行动、思维习惯和说话方式形成有机统一。

B.戏剧艺术只要及时深入观照现实,并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努力释放艺术个性,就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建设。

C.部分现实题材作品传播力、感染力不强,是因为创没有很好地完成由现实到充满个人审美体验、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过程。

D.现实题材创作如果能抓住社会热点,并能深入剖析背后的现实困惑,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有可能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现实题材作品艺术性的一项是()(3分)

A.《攀登者》面对冰封的历史,采取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个人命运置于蜿蜒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使主题呈现出复杂多义的意涵。

B.《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C.《中国机长》取材于川航3U8633经历的一段生死旅程,在还原危机的同时,完整再现了航空业的严谨工作流程和复杂的后台管理体系。

D.《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北漂单身女性在世情冷暖中满怀希望、不屈不挠、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故事,以小故事讴歌坚强奋斗的时代精神。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有人评价,“既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是电影《我不是药神》成功的关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4分)

电影《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真实故事,直面社会问题,直击癌症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民生痛点。该片讲述了小药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代购、贩药敛财的药贩子,变成为病人买药散尽家财的“药神”的故事。影片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塑造了以程勇为代表的平凡卑微却坚韧顽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了。

“妈,剩的钱给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着吧。”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

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在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

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囔道:“哟嗬,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站住!”“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葛列高利”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葛列高利”转身就走——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带我去讨还小人书》

文本二

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直烤我的脸。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翻出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图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图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会舍得给你钱的吗?”

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让我觉得书是世界上最值得花钱的东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写“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儿喜悦,应该喜悦时“我”却哭了,写出了发表作品时的复杂感情,引出了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B.文本一“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表现母亲为儿子讨书的愤怒冤屈。

C.文本一最后写“葛列高利”转身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写母亲的行为感动了警察。

D.两则文本都多次写到了母亲的语言,人物语言简洁干脆,展现了母亲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情感,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够读书所承受的一切。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代我向警察承认错误,代我保证以后绝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不直接呈现母亲语言,因为母亲讨要书时间长久,过程复杂,写出来需要很多笔墨。

B.“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叙述时插入了议论性文字,表述了自己让母亲失去尊严的强烈自责与愧疚之情。

C.“母亲不说话,不瞧他。”“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神态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警察“葛列高利”的轻视,为后文小人书要回来做铺垫。

D.“大檐帽歪戴着”“留撇小胡子”“桀骜不驯”“冷笑着”“用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表现了对警察“葛列高利”讽刺与嘲弄。

8.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清代刘大櫆说:“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平奇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筅湖,侯景城主张累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侯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追青溪十余里中,楼雄相接。诸将未有所决,憎辩遗杜崩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通大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结阵而进。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橱。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景至阙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节选自《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B.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竞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C.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D.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曾率兵平定侯景之乱。高祖是他的尊号。

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中用作动词,指启奏,上表章给皇。

C.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可指京城。和“城阙”意思相近,文中指石头城建康。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借指军队或私人军队,也值部属、部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高祖善于因敌制宜。侯景利用秦淮河设防,防范周密,官军无计可施,问计高祖,高祖能够相机行事,谋划得当。

B.陈高祖善于调动敌人。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高祖分散部署,迫使叛军分散防守,从而取得战役的主动权。

C.陈高祖善于出奇制胜。高祖派兵从后路拦截叛军,又亲率骑兵乘胜追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D.陈高祖作战勇猛。当叛军得势之时,陈高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攻击敌人,重新夺回城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2)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

14.文中讲述了关于高祖的哪几件事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即事①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街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并有东下潇湘的打算。②皛(xiǎo)皛:洁白明亮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把夔州暮春三月和峥嵘险长的“巫峡”联系在一起,突出峡中的暮春似较其他地方更长。一反惜春老调,颇有新意。

B.二三句从映日皎白的浮云随风疾行,到雷声忽至,千峰过雨,描绘出阔大天地之间,巫峡忽晴忽雨的独特景致。

C.颔联动用视觉、听觉、嗅觉,从写雨后的花色花气着手,描写了骤雨初散后的西阁,清新的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香味。

D.颈联由雷雨而捕捉住黄莺惊恐翻回的狼狈情状,又写燕子风雨衔泥的豪壮,切合了诗歌春雷千峰的环境。

16.与杜甫同一年所作的《登高》相比,本诗在意境特点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以高山大海来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不但和唐代以前的诗坛相比如此,而且和唐代以后的诗坛相比也是如此。例如明清的诗歌,它们离我们的时代要近得多,①?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②,难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是唐诗为人们所赞赏的一个缘故。

明白易懂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③,诗歌的花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而唐诗的可责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是它的最高成就、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唐代诗人辈出,他们好像得天独厚,信手拈来多成好诗,都与这一鲜明的特色分不开。

18.下列句子中的“那么”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准这么,不准那么,谁要犯了,就得受处罚。

B.既然他不来了,那么我也回去了。

C.借那么二三十个麻袋就够了。

D.天那么高,那么蓝,真是太美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地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①,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②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③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④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20.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流畅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我们已进入高三,实现个人的梦想要靠坚持不懈地行动,从大的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2.B3.C4.①首先(由现实题材作品的特征)引出话题:如何面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②接着阐明艺术创作需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完成艺术审美创造;

③然后阐明戏剧艺术创作要塑造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④最后指出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要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点明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方向。5.(1)“讲中国故事”是指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电影《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真实故事。

(2)“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是指在还原现实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艺术创作。

①注意作品的戏剧性,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影片讲述了程勇贩药敛财后良心发现,而后成为“药神”的丰富曲折的故事。

②突显出人物的饱满鲜明,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影片塑造了以程勇为代表的平凡卑微却坚韧顽强的草根人物。

③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从小切口破题,用大情怀点题。影片直击民生痛点,探讨了种种现实矛盾与困境。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也是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美学追求”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二“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可知,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的确要重视“故事的戏剧性构建”,但并不是说故事的戏剧性构建是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美学追求,因为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二者的关系,不能够忽视任何一方面,所以不能说故事的戏剧性构建也是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

B.“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二原文“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可知,“及时深入观照现实,并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努力释放艺术个性”只是实现突破和建设的条件之一,还要以“把握市场规律”作为基础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C.“完整再现了航空业的严谨工作流程和复杂的后台管理体系”不合要求。依据材料二原文“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可知,如果现实题材作品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那么就失去了其艺术性。《中国机长》中完整再现了航空业的严谨工作流程和复杂的后台管理体系就会失去其作品的艺术性。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材料一以“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观照现实的及时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思想意义的现实性”开头,然后提出“如何面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接着,“艺术创作不是凭空臆想、随意虚构,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必须脚踏实地地完成由体验、反思现实生活到构思、表现独特生活,塑造典型人物,传达深刻思想的艺术化过程”,以此来说明艺术创作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完成的艺术审美创造。

然后,“戏剧艺术有了扎实、丰富的现实生活做基础,还必须经过剧作家的心灵展露书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突显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剧本的写作中就必须深入挖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行动、思维习惯、说话方式等都要形成有机的统一,形成个性化的表现”,以此来说明戏剧艺术创作要塑造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优势,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才能实现戏剧艺术新的突破和建设”“让我们发扬戏剧艺术精神……”,由此可知,在最后指出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要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点明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方向,并提出希望。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既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结合材料一原文“经过剧作家的心灵展露书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突显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内容以及材料二原文“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来分析。

首先,“讲中国故事”是指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而文学作品《我不是药神》就是“取材于真实故事,直面社会问题,直击癌症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民生痛点”。

其次,“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是指在还原现实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艺术创作。

第一,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源于现实是其一,而作品的戏剧性也不可忽视,二者要相得益彰。《我不是药神》讲述了程勇贩药敛财后良心发现,而后成为“药神”的丰富曲折的故事,这就完成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成为好的现实题材地文学作品。

第二,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要“通过角色自身的行动予以展现”,“突显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个性化的表现”,而《我不是药神》成功地“塑造了以程勇为代表的平凡卑微却坚韧顽强的人物形象”,并且这一文学形象饱满、鲜明。

第三,“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创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我不是药神》“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抓住了社会热点,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直击民生痛点,探讨了种种现实矛盾与困境。

6.B7.B8.①点明时间,说明母亲在派出所坐的时间之久。②表现了人物心理,写出了派出所在孩子心里形成威压般的感受。③表述了母亲讨要小人书的执着抗争,表现母亲为儿子读书的巨大付出。9.①找母亲要钱买书是“平”,旁边人不让给钱买书是“奇”,母亲“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是“奇”。②我拿了钱出去是“平”,买罐头是“奇”,母亲再给钱买书是“奇”。③“平”中现“奇”,“奇”兴波澜,“平”“奇”结合,显示了选材组材的高超水平。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B.“愤怒冤屈”错误。“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这里表现的是母亲的“决心与执着”。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A.“不直接呈现母亲语言,因为母亲讨要书时间长久,过程复杂,写出来需要很多笔墨”错误。不是“母亲讨要书时间长久,过程复杂,写出来需要很多笔墨”,而是不想再表现母亲为替我讨要小人书而失去人的尊严。

C.“轻视”错误。由于“葛列高利”还没有把小人书归还给我们,母亲不想理他,表现的是母亲的自尊,没有“轻视”,也没有“铺垫”。

D.“表现了对警察‘葛列高利’讽刺与嘲弄”错误。最后两处“用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只是对“葛列高利”动作的直接描写,没有对警察葛列高利的讽刺与嘲弄。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天渐黑了”点明时间,“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结合后文“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可知母亲在派出所坐的时间之久。

②“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红灯凶恶、恐怖的样子,写出了派出所在孩子心里形成威压般的感受,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我”和母亲恐惧、孤独、无助的心理。

③在派出所前坐了很长时间,但是母亲却没有退缩,意志坚定,这些都表述了母亲讨要小人书的执着抗争,表现母亲为儿子读书的巨大付出,表现出母亲为我要回小人书的坚定执著。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买书……?’”,作为孩子向母亲要钱很平常,要钱买书也很平常。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图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图书哇?’”本来母亲已经开始掏钱给“我”,但旁边大姐“横插一杠”不让给钱买书,是“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没想到母亲并没有听旁边人的劝阻,反而说孩子爱看书她很高兴,是“奇”。

②“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要钱本来是想买书的,拿了钱出去是“平”;可是“我”没有买书,最后“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而不是我喜欢看的图书,买罐头是“奇”。

“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可是“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母亲又给钱买书是“奇”。

③最后,文中的“平”“奇”此起彼伏,使得文章并非一览无余,而是“文似看山”,“平”中现“奇”,“奇”兴波澜,“平”“奇”结合,显示了选材组材的高超水平。

10.B11.A12.B13.(1)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和高祖在白茅湾会师,于是上岸筑起高台,宰杀牲畜订立盟约。

(2)于是用木笼装上石头,沉在水底堵住秦淮河口,沿着河岸筑城,从石头城到青溪的十多里地段,望楼与城墙相连接。14.(1)552年正月,高祖领兵从豫章出发;(2)二月,高祖驻扎桑落洲并上奏,随后和王僧辩会师并订立盟约,进发驻扎芜湖;(3)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驻扎蔡洲,高祖亲自率军作战,最后收降侯景部将郭元建的部下,镇守京口。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这句话的大意是:以前柳仲礼的几十万人马隔着秦淮河水坚守,韦粲之驻扎青溪,却不敢渡河登岸,叛军于是爬到高处察看,里里外外尽收眼底,恣意残杀,消灭了我皇的军队。“韦粲之”是人名,作主语,因此“韦”前要断开,由此排除A项;“表里俱尽”“肆其凶虐”和“覆我王师”都是四字句式,由此排除C、D项。

故选B。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高祖是他的尊号”说法错误。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见的庙号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因此“高祖”是庙号而不是尊号。

故选A。

12.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B项,“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可知应该是我众敌寡,而不是敌众我寡。

故选B。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1)“是时”:这时;“发”:出发;“会”:会师;“结”:筑起;“刑”:宰杀。(2)“乃”:于是;“贮”:装上;“沈”:通“沉”,沉下;“缘”:沿着;“迄”:到;“雉”:城墙。

14.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最后分类概括、归纳。

本题中,先通读文段,大致把握文段内容,再筛选出关于高祖的事件,第一件事是“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可知552年正月,高祖领兵从豫章出发。第二件事是“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芜湖”,可知552年二月,高祖驻扎桑落洲并上奏,随后和王僧辩会师并订立盟约,进发驻扎芜湖。第三件事是“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在蔡洲的时候,“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命诸将分处置兵”“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可见,552年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驻扎蔡洲,高祖亲自率军作战,最后收降侯景部将郭元建的部下,镇守京口。

三年(552)正月,高祖率领甲士三万、好弓箭五千张、船舰二千艘,从豫章出发。二月,驻扎桑落洲,派中记室参军江元礼把此事奏知江陵,秉承皇帝旨意授予高祖一支仪仗乐队。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和高祖在白茅湾会师,于是上岸筑起高台,宰杀牲畜订立盟约。大军一路进发驻扎芜湖,侯景的守城将领张黑弃城逃跑。

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县城姑孰镇),就驻扎蔡洲。侯景登上石头城察看官军阵形态势,神情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支军队上空有紫气,不容易抵挡。”于是用木笼装上石头,沉在水底堵住秦淮河口,沿着河岸筑城,从石头城到青溪的十多里地段,望楼与城墙相连接。将领们均无良策,王僧辩派杜期向高祖问询计策,高祖说:“以前柳仲礼的几十万人马隔着秦淮河水坚守,韦粲之驻扎青溪,却不敢渡河登岸,叛军于是爬到高处察看,里里外外尽收眼底,恣意残杀,消灭了我皇的军队。如今围攻石头城,必须渡到北岸。将领们要是不能抵挡其锐势,请先去建立栅栏。”

高祖就在石头城西面横在田中扎起栅栏,各路人马依次扎起八座相连的栅城,一直通到城东北面。叛军害怕通往西州的道路被切断,也在东北果林扎起五座栅城拦住大路。侯景率领一万多人,战马八百多匹,结成阵式进攻。高祖说:“兵书上说,擅长用兵的人,布阵就像常山的蛇,能首尾互相救应。现在我军既然众多,叛军很少,应分散叛军兵力,用柔弱制伏强悍,为什么让叛军集中他们的精锐兵力,让他们对我军产生必死之心呢?”于是命令各路将领在各处布置兵力。

叛军直接冲击王僧志,王稍稍退缩,高祖派徐度带领二千弓箭手截断叛军后方,叛军于是退却。高祖与王琳、杜龛等人趁机用铁甲骑兵全力反攻,叛军退守栅城。侯景的仪同卢辉略打开石头城北门前来投降。

副将戴冕、曹宣等攻占了果林的一座栅城,其余四城也被大军攻占。叛军又反攻,拼死作战,又把栅城全部夺回。高祖气愤之极,亲自率军攻打,士兵们越过栅栏冲进去,叛军又四散逃走。侯景和一百多名骑兵丢弃槊拿起刀,左右来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