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4篇_第1页
《白杨礼赞》教案4篇_第2页
《白杨礼赞》教案4篇_第3页
《白杨礼赞》教案4篇_第4页
《白杨礼赞》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完成预习三,1,3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茅盾总结: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预习一。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集体订正。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2,分析课文结构。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总结: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明确: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2,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明确:“一条大毡子”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六,总结第一课时: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课后作业: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些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本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来写的。2,当你看到这一景色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1)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黑体字的句子是个单句它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格是:____________。5,本段最后有两个问句,它们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教学后记:第二教时教学目标: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一,复习导入新课:1,明确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2,作者有关知识。集体订正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三,学生阅读5-6节思考并讨论:1,概括5-6节内容。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2,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总结明确: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干:丈把高……分:丫枝:向上,靠拢……倔强挺立,叶:向上……不屈不挠,皮:光滑,淡清色……力争上游,总:这……3,讨论文中提示:那些词语表现了“力争上游”?它们和“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有联系吗?总结:词语:向上,靠拢,一束……疏导: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象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进而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四,阅读第7-8节,讨论:1,概括本节内容。明确:赞美白杨树,揭示其象征意义。2,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为什么又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写法叫什么?3,从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支出?总结:不屈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读8节)4,总结该段使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总结:反问和排比作用,加深语气,强化感情。发人深醒。讨论:哪些词语表现出揭示的意思一层比一层深?“不想到”“一点也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5,齐读“我赞美……的精神”明确:直接交代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疏导:“不但……尤其”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后面的“精神”。五,讨论第9节:作者为什么不去赞美“楠木”?哪些人才会去赞美“楠木”。联系全文看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疏导:对比的写法。总结:热爱民众,赞美民众。六:总结全文:正:伟大开篇点题生长环境细描外形,概括特点反:单调白杨树……实在是……决不是……农民楠木象白杨树一样的人:(对比)哨兵白杨树精神和意志赞美主题:象征的手法,抓住外形特征借形象,赞美……歌颂……抒发……情七,完成课后作业:(略)附:1,象征:通过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比喻和象征的区别:1,比喻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2,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3,比喻适用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托物言志:附2:阅读训练:(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1、能出白杨树精神美的一项是:()2分A.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B.一律向上、向上发展、高到丈许、C.参天耸立、紧紧靠拢、成为一束D.光滑而有晕圈、泛出淡青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白杨树有些叶子是斜生的。B.白杨树一般只有碗口那样粗,但可以长到两丈高。C.白杨树给人具体的形象感觉是笔直的。D.白杨树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树。3、加横线句子宾语的中心语是:()2分A.倔强挺立的一种树B.树C.一种树。D.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参天旁逸斜出5、上文的结构特点是:()2分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C.总分总6、把下边的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排列位置归类:3分碗努雪圈闷颈上形下声:_____下形上声:______左形右声:________右形左声:_____内形外声:______外形内声:________7、上文段的首句从句子用途方面分属:()2分A.祈使句B.疑问句C.陈述句D.感叹句8、上文选自课文《》,作者_______。《白杨礼赞》教案篇二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象征的定义。投影: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2、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课题)与《小白杨》歌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歌曲导入,营造课堂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写作手法导入,紧扣教学重点。)(二)预习交流1、生字词正音、释义(投影);2、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投影)(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特质?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白杨树与人的相似之处)3、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请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针对文本的重要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四)再读课文,赏析品味(合作探究):1、赏析形美、神美:(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的?(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教师范读7、8自然段,学生思考。(3)白杨树的形美,显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内在气质美吗?师:欣赏课文到这儿,我们才明白作者托白杨来赞美的是……对、是北方的抗日军民,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体文件,介绍象征手法及写作背景。(学生在赏析品味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树与人的'相似点中,自然生成对象征手法的认识。)2、朗读,赏析“景美”,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师:白杨树的形美、神美与北方抗日军民极其相似,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原风光,多余吗?为什么?(明确:不多余。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写高原风光及作者的感受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本环节中,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相互渗透,并对探究结果达成共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3、分析本文的抒情线索。明确:白杨树不平凡: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学生再读课文,归纳板书,理清文章抒情线索。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此问题。)(五)品味语言,写法: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1、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2、朗读,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内容贯穿起来。)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3、赏析四个“难道”句式的妙处?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六)阅读:1、比较阅读《白杨》思考:这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七)运用写作: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2、写作实践: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3、指导写作:以粉笔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4、学生展示。(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八)小结:1、同学们,通过三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2、教师补充小结。(说明:学生自主说,既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获得理性化的认识。)(九)板书设计:环境之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征了北方抗日军民象征之美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三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教学进度第一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1、《新闻两则》(2)第二周2、《芦花荡》(2)3、蜡烛(2)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第三周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5、《亲爱的爸爸妈妈》(2)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第四周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6、阿长与《山海经》(2)7、背影(2)第五周8、台阶(2)9、老王(2)10、信客(2)第六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21、桃花源记(3)第七周22、短文两篇(3)23、核舟记(3)第八周24、大道之行也(2)25、杜甫诗三首(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第九周11、中国石拱桥(2)期中复习(4)第十周期中复习学习竞赛第十一周12、桥之美(2)13、苏州园林(3)第十二周14、故宫博物院(2)15、说“屏”(2)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16、《大自然的语言》(2)17、《奇妙的克隆》(2)第十四周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生物入侵者(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第十五周20、你一定会听见的(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第十六周26、三峡(2)27、短文两篇(3)第十七周28、观潮(3)29、湖心亭看雪(2)第十八周30、诗四首(3)期末复习(3)第十九周期末复习(6)第二十周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四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完成预习三,1,3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茅盾总结: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预习一。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集体订正。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2,分析课文结构。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总结: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明确: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2,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明确:“一条大毡子”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六,总结第一课时: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课后作业: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些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本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来写的。2,当你看到这一景色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1)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黑体字的句子是个单句它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使用的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