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思辨写作指导与训练_第1页
守正与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思辨写作指导与训练_第2页
守正与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思辨写作指导与训练_第3页
守正与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思辨写作指导与训练_第4页
守正与创新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主题思辨写作指导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7:守正与创新

一、思辨解读

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创新,

是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是推进事物发展的特定思维形态。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

而不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既要守正、坚持

传承,又要树立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解读1: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二者辩证统一。

“正”即正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创新意味着对“旧”的

突破与超越,是发展的质变、飞跃形式。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

解读2:守正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

守正不是简单的自我满足,更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也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异想天开。坚持守

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走歪路、老路,实现真正的守正。

解读3:守正,决定了我们在何处落心,在哪里倾情,在哪里发力。

守住了文明,才有“根”,守不住文明,便失去立足的“魂”;守住了信念,才有“成”,守不住信念,便

“一事无成”;守住了底线,才有“为",守不住底线,便“无所作为”。

解读4:创新是一场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活动。

无论是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还是人才创新,都需要有敢于打破陈旧桎梏的勇气和精

神。所以,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先行先试。

解读5:创新失败在所难免,但要坚持不懈。

创断过程中,失误或者失败在所难免,但只要坚持不懈、改进方法,总会开花结果。所以,应善待与

支持创新者,并着力培育创新的土壤,真正做到支持创新者“敢为天下先”。

真题回放

1.(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

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

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

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

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写作指津

作文材料亲切平实,丰富多元,凸显情境,暗含“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哲学思辨主题。立意要基于

材料后的提示语,关键是对提示语中提及的三种命名方式进行思辨比较:“直接移用”尚有可取之处,未免

俗套;“借鉴化用”略胜一筹,可以选用;“根据情境独创”,则新雅脱俗,最具创意。当是我们的追求

极致,

提示语”更广泛的领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原材料取自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文学领域,那“更广泛

的领域”便可拓展、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学习领域、生活领域、体育领域、科技领域等。从“一带一路”

建设、“嫦娥”奔月到“神舟十三”凯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选材俯拾即是。但需注意提示语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考生需要结合自身及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背景,在立意中可以肯定

“继承移用”“借鉴化用”,但尤其要强调“据境创新”的时代邀约。“据境创新”意味着突破与超越,是

各领域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分范例

移化因源远,创新有流长

在《红楼梦》中,众人为大观园新建的桥亭题名:有人直接移用,题日“翼然”;有人借鉴化用,题

日"泻玉”;而宝玉则根据桥亭花木映水之境和元妃省亲之事,独创曰“沁芳”。三种题名,各有其妙,

它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勤于运用,勇于创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否定传统文化,割断历史联系,就是数典忘祖。但传统文化不是炫

耀的招牌,传承和保护才是后人的责任,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运用,即通过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

让传统文化在现实中“活”起来。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夸耀和自信,而没有对它的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特

别是借鉴化用,传统文化最终将会彻底消失。

拔河在中国有2400年历史,却被韩国成功申遗,国内网友纷纷吐槽。国内曾经有些人打着“万人拔

河”的幌子进行赛事运作,而在韩国拔河融入当地的风俗文化,成为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彰显民族协

作精神的仪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竞赛范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用”与“不用”的差别,直接移用与借

鉴化用的差别。

直接移用固然也是“用”,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因袭,它不但不能把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转化为解决现

实问题的方案,还会让不合时宜的旧思想固化我们的心智。运用贵在巧,只有借鉴化用才能把古代圣贤的

精华用活了,化妙了。屠呦呦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中找到青蒿素在现代的提取与运用方法,北京冬奥会

上用传统的如意游龙为场馆命名,两者都是巧妙借鉴与化用的典范。

文化传承仅有运用是不够的,还必须推陈出新,勇于独创。运用只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创新则使

02/11

传统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回顾历史,中国从追跑、并跑、到领跑,创新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原子弹爆炸

增强国人信心,北斗系统共创璀璨星空嫦娥系列上九天揽月,奋斗者号下五洋捉鳖,大国智造震惊世界,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是要将旧的理念奉为圭臬,不是全盘继承生搬硬套,也不是直接移用,方凿

圆柏,答非所问;而是在传统之上巧加化用,在化用的基础上勤加创新,让文化活起来,并活下去,沧海

桑田却历久弥新,解决各个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永垂不朽。

移化因源远,创新有流长。于源远流长中融会贯通,不落窠臼,创新转化成就百世流芳,郁郁勃勃。

◎高分借鉴

作者从三种题名中提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提出“对传统文化要勤于运用,敢于创新”的中心论

点,审题准确,角度独特,观点新颖。在阐述中,紧扣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独创三个概念,比较分析,

力陈利弊,在对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辩证肯定的基础上突出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材料新鲜,论据丰富,旁

征博引,层次清晰,层次深入,论证具有较高严谨性。

2.(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

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刷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

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报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透露个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津

仔细分析材料的表述。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之间其实不存在本质上的分歧:表演艺术家强调了“表演

的需要”时才改动;剧作家强调的不是不能改而是不能“随意改动台词”.两人的观点虽然看似相反,但

都没说绝对不能改和绝对需要改,这样“改”就成了一个关键词语,即如何对待“改”是材料的关键。

如果确实需改动,这里就涉及到与剧作家坚守的交锋,最后可能出现的是剧作家接受了表演艺术家的

一些意见而同意修改,这里就体现了剧作家的“坚守与创新”;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看,同样存在一个“坚

守与创新”的过程。协调、合作,使艺术表演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其实也是一个“共赢”的过程。这可能

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体现和尊重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高分范例

守正与创新

剧本乃一剧之本,表演当依本而行,这是守正;演员是自主之人,表演须因境而变,此为创新。如同书法,

汉字本体之笔法、结构和章法于各人无异,然王义之以飘逸书之得行云流水之妙,颜真卿以坚毅书之铸雄健

阔大之美。后世的欣赏者既赞叹于汉字的天造地设,又惊奇于大师的灵心慧智,实在是因为非此二者不能成

为真的书法艺术。故立足根本方不偏,懂得求索有所成。

守正源于接受与尊重。接受剧作者的构思,尊重剧作者的创作意愿,才会按照剧本去表演;接受前人的

传统与规范,尊重他们的劳动智慧,才会用心学习与传承。孔子微言大义述《春秋》,后世史家虽各有千秋,

却都秉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原则,这源于接受并尊重;晋商徽商各舒广袖,在不同的领域建立自己的商

业王国,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一利不害义,这是对两千年前儒家精神的尊重与传承。守正是《礼记》中

的“大道之行”,是张之洞“中学为体”,是蔡元培的“抱定宗旨”,因为守正,我们得以始终行走在宽阔

的正道上。

守正,方可创断。创断,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只会发源于守正的清泉,萌生于守正的土壤。从来

就没有什么空中楼阁式的创新,一蹴而飞身上天只存在神话故事里。齐白石之画、EP.书、诗,人称“四

绝”,别具一格,然无一不起自学习与继承前人。单以画论,他受陈师曾影响,又吸取吴昌硕之长,还推崇徐

渭、石寿等绘画风格,也正是在这些尊重、欣赏,学习,提炼的基础上,他最终创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绘画

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

立足根本正道,方可成就创新之精彩,反之,创新亦可为守正助力,不懂创新。只知守正,无疑会陷入

墨守成规的机械救条里;借助创新,扬长去短,如此便可点亮生命崎岖的道路。譬如史铁生,上常交给他一

部残缺的人生剧本,他却以坚强与深邃之石搭建了人生最完美的舞台;又如庄周,历史给他一个征战杀戮

人命如芥的舞台,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剧本,他却扶摇而上演一出“独与天地

精神往来”的逍遥之游!这种创新以生命为利器,以人生境界为主旋律,面对现实,不固剧本,于是人间的

表演惊艳倾城。

当今社会,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在坚持主流价值的时候能创造新的价值,在创造新的价值的同时又能

不离初心,这既是我们人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恪守正道,尊重剧之根本,懂得创新,才能在时代的

舞台上演好人生之大戏。

◎高分借鉴

标题凝练且充满思辨。开篇定向引用材料提出观点,而后以思辨的视角,通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辩证阐释“守正”与“创新”。而后再进一步对“守正与创新”进行思辨,这部分可谓由浅人深,言之有物。

结末联系时代,回扣中心论点,深化了文章主题,更加凸显了对中心论点的思辨性思考。

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现

04/11

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目”系列节目《螭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

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风生水起,

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尚感的“潮”式表现,

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

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热门文化

类节目中的各种表现:第二部分是写作任务与写作情境,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设定了对象,“当下”

界定了时限,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中的“认同”当是行文的主体。此“认同”。不但指感性

的认同,更

要有自我的行动。由“知”而“行”,方是思辨的关键。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就要坚守其内涵

品质,更要有创新的形式和切实的行动。

范文展示

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化是最深沉的禀赋,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洗礼,孕育出优秀

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然而,传统文化曾一度停留在图书馆,博物馆,与普通人的距离大远。

可喜的是,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豫视“中国节目”、故宫博物院“潮品”等,都在以不同的形式,

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种融入当代元素的创新文化,在年轻人中获得广泛认同,传统文化借助创新形

式“活起来”了。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创新是关键。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

创新就是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面向大众”为内核,采取多种文创模式,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道学文化传媒公司,发提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组建演艺团队,吹拉弹唱;华文盛视文化公司推出的中

华传统文化“5+1”工程,将中华文化经典予以浓缩地展示;青年设计师乔乔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设计Q

版形象代言人“唐妞”,其圆润可爱的影象广为流传,使传统文化微光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创人,

以多元创新为载体,掀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阵阵热浪。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核心价值是根基。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芒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关键的是要准确

找到并紧紧抓住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和时代脉搏,让大众透过创意看到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央

视的《国家宝藏》,还是公益讲座“紫禁城里过大年”,都“活了起来”,究其原因是最大程度上发掘了我

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捕捉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这种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深深

植根于内心的方式值得倡导与推广。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行动是手段。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该如何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重获新生呢?首先,我们不妨多接触网

上的文化的内容,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试想。当我们沉醉于李子染的短视频时,难

道不会对中国田国文化心怀热忱吗?其次,立即行动起来,为传统文化打call,在朋友圈分享与传统文

化有关的内容,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岂不妙哉?同时,我们一定要打击以“文化创断”为幌子,将

传统文化当成牟利工其的行为。

年轻人自当勇担责任。在认同、创断、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以核心价值为根基,肩自起青春的责任,

威砺前行,心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高分借鉴

标题即见“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开篇定向引用材料,进而提出中心论点,而后围绕中心论

点,以思辨的视角,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从“关键”“根基”“手段”三个层次展开多维论证。论证

角度全面,论证手法丰富,思辨过程明晰,结末简洁明了有力,回扣中心论点,完成主题思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幕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

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

此习惯上,双方相通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

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面对这种做法,其他运动员们惊愕不已,有的观众拍手叫好。有的裁判则表示质疑。大家展开了激烈

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

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文题解析

这则材料贴近社会生活,很有思辨性。可以说,命题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

社会,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不做机械保守的书呆子。可以说,命题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暗扣时代主题与热

06/11

点:“创新”“变通”“合作”“双赢”。其中,“创新”是最佳立意,因为打破一个不合理的规则,智慧

而成功地解决问题。才是国家与社会进步的关键。

范文展示

拒绝墨守,勇于创新

《札记•大学》有云:"荀日新,日日断,又日新,"这句话被刻在器皿上,作为帝王商汤的座右铭,据称

“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

在山羊边独木桥游戏中,同学没有墨守以往的规则把对手挤下桥,而是两组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

顺利过桥。这就是创断,值得称道。

何为创新?创新就是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宋朝

书法家米芾吸取各家之长,扬长避短,从他人的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到自己的“刷字”,这是艺术的

创新。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民间方药入手,历经380多次失败,终于发现青蒿素,

在古老的中医这条死胡同里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是科学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国家就趋于衰亡。清王朝闭

关锁国,以大国自居,不图创新,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以至丧权辱国。而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人民革故鼎新,破旧立新,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胡庆余堂的制胶车间从只有37万元的中药作坊

发展到资产规模比当初整整放大了4000多倍的青春宝集团,就是明证。

创新是开辟新生活的主要途径。创新包含着万物的萌芽,它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花和果。

脚下自有千条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突破思维定势,广开思路,勇于创新,才能打破旧的束缚,打造出前

无古人的新生活。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像漫画中的另一只乌鸦那样,永远只知按套路出牌,不敢越雷池

一步。我们需要各种套路和模式,它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但是不能模式化,模式化是创新思维

的天敌。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复制”国内外地标性建筑的建筑层出不穷,神州大地上各种“世界着名建

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从国内的天安门、故宫、天坛到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白金汉宫等世界着

名建筑,都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到与它们的“挛生兄弟”,以致有国外记者嘲讽道:“在中国一下午,

逛遍巴黎、威尼斯。”

历史需要扬弃,艺术需要借鉴,但是借鉴不是简单模仿。古猿们懂得模仿,但模仿毕竟只是一种较

低级的反射行为,无法从蛮荒中开拓出文明。模仿仅仅可以让当下之前的文明得到延续,创新方能使当下

之后的文明得以诞生。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创新方能大有前途

高分借鉴

本文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材料丰富、论证手法多样,是一篇成功的考场议论文。文章先简述漫画内

容,提出话题,然后按照“什么是创新一一创新的意义一一创新与模仿的关系”这一思路展开阐述,层次

清晰,层层深入。书法家米芾的“刷字”,材料新鲜,屠呦呦研制抗疟新药品,青春宝集团的发展,城市

建设中“复制”现象,这些材料取之于当下,新鲜而不陈旧,有时代感。正反对比,观点鲜明,清王朝不

图创新与改革开放进行对比,突出创新的意义。

思辨新题

话题一:经典(传统)与时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出版公司推出了《红楼梦》,一套6册,每册书本呈口袋书籍大小,封面以现代水墨为设计

元素,除了书本身外,该系列还开启了伴读服务,邀请了乐队和歌手制作相关歌曲,附送定制皮书套,开

发了相关的App等。

出版方表示,出版青春版《红楼梦》是为了“吸引年轻人阅读《红楼梦》”;有人则认为,这是“过

度消费经典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出版青春版《红楼梦》这件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述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性材料作文,考生要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确立立意。

文字材料首先概括了青春版《红楼梦》的五个特点,即口袋大小、现代水墨封面、伴读服务、定制皮

套、开发app等。由此看来,该书在出版策划中充分展现出流行化、时尚化的特点。文字材料的末尾,列

举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出版方认为该书可以“吸引年轻人读《红楼梦》”,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

“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可以赞同对名着出版添加的网络因素,也可以批评这种对名着的虚假创新行为,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题目的任务指令相当明确,要求考生就“如何看待”青春版《红楼梦》“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

就本题而言,任务指令作文这一作文题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恰恰体现在这条要求语中。因此,考生在写

作时必须紧紧围绕此点要求进行立意,脱离了这些要求的立意,便是偏题、离题立意。

另外,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要吃透材料的含意,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如果能联系到

近年来为迎合观众口味,各种“商业化”“娱乐化”“媚俗化”综艺、选秀节目爆棚的现象,“经典应该

怎样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就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由此,考生自然能站在更高的思

想高度上写出更有思维深度的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分数

【参考立意】

让经典不再“高冷”;

文化也需要营销;

经典如何才能雅俗共赏;

08/11

对经典“青春化”需要多点文化宽容;

经典不需要“伪流行”;

尊重经典,经典不容亵读。

经典与时代的融合

话题:边界与打破边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

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思路类似于2021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全国高考浙江卷。题目以

“边界”为关键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思考成长中的做人问题,也思考成长和发

展中学习创新问题。总体上,本题思辨性极强,讨论话题新颖,既能帮助考生发展思维能力,也能帮助考

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一种观点中“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指的是“个体成长”和“个人修养”,“打破边界、多向融合”

则是指向学习创新,两种观点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不可置疑。

立意角度自由。本题任务设置开放性强,立意上也有许多操作的空间。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三个维

度出发:

其一是赞成边界感,如立意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守好边界,

健康成长”;

其二是赞成打破边界,如立意为:“莫让边界成为发展的束缚”“融通发展,创造价值”“融而后通,

破而后立”;

其三,综合立意,即结合观点一与观点二,辩证看待“边界”,如立意为“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

破边界”。

联想是开放的。本题联想的层面非常多。就观点一,对于个人修养和个人成长而言,要有“边界意识”,

即“规则意识”,在公共场合要规范言行、尊重他人;要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法规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的合理边界;就观点二,不管是个人学习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敢于打破边界(壁垒),融合发展。比如世

界有了互联网,中国有“互联网+”。

【参考立意】

1.守好边界,健康成长。

2.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3.树立边界感,遵守规则。

4.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5.多向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6.打破边界,融合发展。

7.融而后通,破而后立。

8.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话题三:变与不变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着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

哲思的追求。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

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

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

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

价值启示性。??

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

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就这些时代之“变”中又蕴含着“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