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简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推”技术的作用引发的思考。2.受众有哪些权利?3.大众文化4.应对西方传播学持怎样的基本态度?5.简述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6.为什么说符号学属于传播学?7.简述内容分析的四步骤。8.试述社会责任论的长处与不足9.何谓传播本质?其特点是什么?10.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什么?11.产生信息匮乏的原因有哪些?12.符号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流派13.社会雷达14.试述“伊里调查”所提出的理论假说15.简述传统学派。16.简述异化和批判学派对大众文化的分析的关系。17.传播研究18.简述线性模式的优缺点。19.“信息寻求”理论20.简述麦克卢汉与英尼斯在媒介理论上的共同点,及其价值,缺陷。21.简述“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22.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23.意识形态24.请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作一回顾,并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5.认知不和谐理论(即认识连贯论)是怎样解释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的?这种解释能否成立?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传播媒介发展有哪些规律?2.地球村3.什么叫环境和传播环境?4.简述有限效果论的定义。5.传播学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根本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6.确定样本的实质及确定样本要考虑哪些问题?7.简述麦克卢汉、英尼斯理论的价值及其缺陷。8.有限效果理论9.报刊的四种理论与四种控制观念?10.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划分的3个层面。11.简述研究内容分析的四个主要方面。12.优秀的传播谋略通常建立在哪些原理之上?13.分层效果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什么?14.电视暴力研究的结论对电视的制作有什么启示?15.什么叫信息学?其研究对象、内容、宗旨各是什么?16.什么是关于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常识理论”现场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17.传播过程模式18.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19.简述在激烈的大众传媒的竞争中,报刊采取的扬长避短的对策。20.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21.简述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22.什么是全球化,它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具有哪些影响?23.简述“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的特点、内容及其研究方法。24.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含义是什么?25.实地调查法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简述“说服性传播”。2.简述确定样本量受影响的因素。3.问卷内容分为哪四种问题?4.简述“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5.传播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并请写出一个传播定义。6.简述解释选择性因素的观点。7.简述大众传媒在竞争中采取的对策。8.简述传播学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9.简述人际传播的动机10.如何评价"使用和满足"研究?11.英国传播学分为哪四大流派?12.试述英尼斯关于传播媒介对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13.媒介功能融合14.英尼斯是如何论述媒介的偏倚性问题的?15.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和作用?16.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出来的?17.信息爆炸易产生哪些不良后果?18.简述传播的五个主要层次。19.控制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20.简述群体传播。21.霍夫兰主要贡献是什么?22.社会心理学的舆论观23.简述“魔弹论”的缺陷及谬误。24.简述概述20世纪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概况。25.“创新—扩散曲线”的内容是什么?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人们使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2)探讨“推”技术出现的驱动因素; (3)网络信息传播系统仿效电视模式; (4)“推”技术是否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5)我国学者注意到“推”技术帮助优选信息的技术手段可用作网络管理工具。2.参考答案: 受众的基本权利有七种: (1)选择权; (2)知情权; (3)表达权; (4)反论权; (5)监督权; (6)隐私权; (7)媒介近用权。3.参考答案: 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歌曲、畅销书、电影等,是控资本主义文明的衍生物。从本质上讲,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消灭。流行音乐以及整个大众文化都是以机械性的节奏、标准化的模式榨干人们的生命生量,使人在完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4.参考答案: 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5.参考答案: 简单随机抽样、等矩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多阶段随机抽样等。6.参考答案: ①符号只是传播过程中与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等要素相连接和相并列的一个要素; ②符号必须负载和传播信息,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含信息和意义的自然标志(动物的足迹、自然现象)不能算符号; ③符号必须物化在物质实体——媒介上才能被子人所感知和接受,进入传播过程; ④符号的编制和译解必须分别由传播者和受传者来完成; ⑤编码和译码必须遵循社会公认的规则(如语法、逻辑、道德)。7.参考答案: (1)确定分析单元; (2)制定分类标准; (3)抽取分析样本; (4)实施统计分析。8.参考答案: 社会责任理论要求对传播进行控制,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另一方面又表明,这种控制是建筑在自由传播基础之上的。并且这种控制不是由外界强加到媒体身上,而是媒体主动对自己实施的。因此,从理论上讲,社会责任理论较为完善。另一方面,它又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张。因为它把希望寄托在媒介的自律上面,要是人家不自律,社会责任理论就只剩下一纸空文了。由于社会责任理论天生的缺陷,至今尚未形成足以与自由论传播体制相抗衡的传播体制,也就是说它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9.参考答案: 传播的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由传播活动的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它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和特点。10.参考答案: (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高度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而受传者所吸收和使用的信息又是从大众传媒中过滤出来的抽样。 (2)大众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不是消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3)大众传媒为了力求内容上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简单,倾向于少登意思深邃、内容不易理解的复杂材料。11.参考答案: 在当代大众传播中,真相信息、重要信息和知识信息匮乏已成共识。那么为什么会在信息爆炸的同时又出现信息匮乏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如下: (1)人的惰性; (2)市场取向; (3)传受失衡。12.参考答案: 该理论认为,符号意义就是阐述人如何用符号来描述事物。 里查兹和奥格登认为与意义有关的三个要素是:符号、指示物和人的思维或参照。 这个语义模式强调了“意义”的三个层面含义:符号的意义(字词本身的意义)、指示物的意义(事物本来所具有的意义)、个人心中的理解意义(个人所具有对事物的印象)。13.参考答案: 对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在40年代,政治传播学家施拉姆最早概括了传播的三种基本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指的是传播在帮助人类察知内外环境变化并及时调节环境适应行为方面所起的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是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重要的社会雷达功能。14.参考答案: 这些理论假说包括: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政治态度。 (2)选择性接触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对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 (4)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类型的概括。研究人员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15.参考答案: 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 ①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颇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 ②缺陷在于:对现在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在秩序“之内”,把现在秩序一种固定不变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在秩序为己任。16.参考答案: “异化”来源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指一种社会现象,人的物质生产及其产品变成了脱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在异化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完全丧失,受到由自己创造却便成为异己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奴役。 批判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大众文化是只是异化劳动的延伸。社会大众同样受到异己的精神力量和物质产品的奴役。17.参考答案: 广义说,凡是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关注和探索。狭义说:传播学等同于成熟部分的传播研究。18.参考答案: 优点: 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2.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缺点: 直线性和独立性,直线性即传播学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过程; 独立性即它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19.参考答案: 受者个人经验自我认识及某种信息的生理机制,构成“现实的形象”。当收到外界信息刺激后将两者进行比照,然后决定、认可、回避,还是加工。该理论真正摆脱传者中心论的观念束缚。20.参考答案: (1)共同点: 1,两者的理论都属于宏观研究理论,关注媒介的出献-现给人类文化的影响; 2,都具有创新性,开拓性; 3,都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动力,强调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2)价值: 1,为传播学研究中酶解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 2,拓展了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开创了新的研究传统,激发了人们对各种媒介特点,作用研究的兴趣; 3,提出一系列创新观点,发人深思。 (3)缺陷: 1,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2,忽视传播内容; 3,麦克卢汉的理论对基本概念缺乏严格的界定。21.参考答案: 1.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协调。 2.提供这种“共识”是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缓和社会矛盾的“熔炉”、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尤其强调电视媒介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无论多么重大的事件或问题,不经电视报道就很难被人们作为“社会现实”所认知;反之,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经过电视媒介的大肆渲染,也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重大事件”。22.参考答案: 1.以前的“传播流”等研究主要从个人态度改变的意义上考察传播效果,并且不恰当地得出了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无力”或“有限”的结论; 2.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予以明确化,很好地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议程设置”理论对舆论导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3.参考答案: 意识形态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往往是一组观念的集合。24.参考答案: 迄今为止,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分别述之: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等媒介迅速普及和发展,大众传媒不仅成了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深深地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瞩目,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问题。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手段来团结自己和瓦解敌人,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一时期,人们对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既寄予高度期待又感到深深担忧。在此背景下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人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杏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随着效果研究的深人,这种观点自然被人们所抛弃。 从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人第二个时期,人们渐渐发现了影响和左右传播效果的诸多因素。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领域有三个,一是传播流程研究,二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与满足”研究。所谓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和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等。这项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唯一和充分的条件,它只能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由于这些观点极端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称为“有限效果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这方面的成果以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期间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为代表。这些研究揭示了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是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传者的媒介接触动机或者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70年代至现在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沉默的螺旋”假说、“知识格差(知沟)”研究、“培养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由于这些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因此被称作“宏观效果理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都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从20世纪早期的“魔弹论”到40一60年代的“有限效果论”,再到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人们对大众传播社会效果和影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些变化,与时代的演进、媒介环境的变迁以及效果研究的理论视角和方法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一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是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这和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联系在一起25.参考答案: 按照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观.点,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帮助他们进免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信息的影响,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机制。具体说,人们会选择性注意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一致的信.息,回避接收与自己固有观念不一致的信息。知果不能回进,则用选择性理解做出有利于自己固有观念的解释,以减少对自己固有观念的冲击。此外,还可通过选择性记忆来忘记那些已经接收的与自己固有观念不一致的信.息,以防止自己心理失衡。认知不和谐理论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解释是有争议的,有些实证支持这种解释,有些实证则不支持这种解释。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传播媒介发展具有五大规律: (1)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 (2)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 (3)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 (4)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 (5)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2.参考答案: 麦克卢汉推导出来:电子媒介导致的“内爆”使差异消失,国界消失,整个地球被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地球村。”3.参考答案: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境况和条件。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传播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进行,或者说,它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对传播的作用是非定向的,是自发的而非自觉的,环境的作用是潜在的、渐进的和渗透的。4.参考答案: 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卡兹《人际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提出:大众传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众多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其结论强调了大中传播效果化影响的无力性。把这称为“无力得大众传播观”。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提出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5.参考答案: 两派的根本差异在于研究立场不同。传播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而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这种对传播现状的不同的态度取向,是两大学派所有分歧的根本之存在。6.参考答案: 确定样本的实质: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密度要求的最小样本数。 (1)考虑研究总体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问题; (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把握度; (3)课题研究的实践,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7.参考答案: 1.价值: ①启示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 ②提供了内容分析以外的另一种研究媒介的重要方法。 ③麦的一些创新的惊人的论断,如“媒介即讯息”等,催人思考。 2.缺陷: ①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 ②尤其是麦克卢汉的理论,不但忽视传播的占有方式及使用情况的重要性,甚至把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似乎传播媒介可取代整个社会生产力,从而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 ③此外,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都无视内容的重要意义。 ④麦克卢汉的著述对一些基本概念未作严格的科学界限划分。8.参考答案: 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个人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9.参考答案: 施拉姆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即:“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大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独裁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国家统管式。①集权主义理论,思想主旨是: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控制和垄断,体现了君主独裁式②自由主义理论,其基本主张有:A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B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辨别出什么是真理C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③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的自我约束体系④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10.参考答案: 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11.参考答案: 1.分析传播内容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2.就各种传媒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报道,或就不同国家的同一类传媒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3.研究传播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研究传媒借助传播内容实现的宣传策略、宣传方法以及某一方使用的宣传战术。 4.了解和解决科技、文化等特殊信息在传播中的问题和困难兼及受传者的类型和数量等。12.参考答案: ①它反映了施谋主体谋求利益的动机; ②它适应了施谋对象趋利避害的心理; ③它掌握了解决问题争取主动的突破口; ④它顺应了客观事物发展竞争的规律。13.参考答案: 此前的传播效果研究存在的问题被重新审视: ①以往只把效果界定在态度与行为的转变上,影响了它向更广的领域开拓; ②以往或只注重个人层面上的效果或只注重社会层面的效果,而忽略了中间层面的效果; ③以往或认为效果直接有力或认为间接微弱或认为视条件而定,却没有一种理论将它们打通进行综合分析; ④以往偏重就事论事、定量分析,缺乏宏观眼光和理论力度。正是针对这种研究状况和具体问题,分层效果论应运而生。14.参考答案: 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暴力节目与观众攻击性态度和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在长期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确立了一些解释电视暴力内容与受众攻击行为间关系的概念与理论,它们分别是净化、示范或社会学习、唤起、抑制解除、脱敏、铺垫(启动)、培养。 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在电视制作中应加以改善修正。 1.内容分级。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电视机都必须装备一种“V芯片技术”,以配合电视节目分级。“V芯片技术”可以使父母限制孩子收看他们认为“儿童不宜”的电视节目或登录互联网站点。美国电视节目分4个级别:一般观众(TVG)、父母指导(TVPG)、父母特别注意(TV14)和成年观看(TVMA.,体育和新闻节目是例外,不用评级。另外,对于儿童还有两个更细的级别:所有儿童观看(TVY)和仅限大龄儿童观看(TVY7)。 电视内容分级是许多国家都已经采取的一种控制电视的通行做法,包括“以年龄分级”和“以内容分级”,前者以收视对象的生理年龄作为分界的评断标准,由电视公司在所传送的节目中标明分级讯号,限定收视年龄。后者则是一种描述性的分级方式,在分级讯号中显示将出现的特定内容代或标志,如加上性、暴力、粗口等标记,使家长能够根据这些特性判定是否适合孩子观看。“内容分级”保留了家长依据其不同价值观、信仰及适度信息进行判断的自主权,容易获得统一的标准。此后,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电视分级制与V芯片技术结合的手段来控制电视暴力内容的传播。中国目前还没有将这一技术引进电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业界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或更好的方式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内容侵害。 2.作为电视媒介的管理机构,广电部门的相关政策加强了对电视内容的审查,可以有效监管电视媒介的传播行为。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而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广电总局的这一做法是应广大家长观众的意见和要求推出的,也是广电总局开始实施的净化工程的一部分。通过这项措施,一方面可以净化银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要起到政策调控的作用,引导制作方控制这类影视剧的产量,刺激他们生产题材更加多样、健康向上的作品。凶杀暴力题材的电视剧不能在黄金时间播出,使电视屏幕能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纯净的文化空间。15.参考答案: 信息学是研究信息及其运动、传播规律的科学。 它以信息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运动的要素作为研究内容,以提高传送信息的效能和保证传送信息的完整作为主要研究目标。16.参考答案: 1、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2、现场理论--就是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包括他们对传播活动的目的与性质的理解,信息选择与加工的标准,采编业务技术规程,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理论直接支配着大众传媒的运营和日常的信息传播活动。 3、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17.参考答案: 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身的功能性模式,描述内容包括: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18.参考答案: {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 {2}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内容,大量的是娱乐性的,分散了受众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3}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大众传媒不但是内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也力求简单。19.参考答案: 报刊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 (1)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易于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 (2)报纸向信息的深度化发展,提供详细的新闻背景等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难以挤进的信息,以此吸引受众。(3)面对电子传媒争夺受众的咄咄逼人的攻势,报纸在信息容量优势上头做文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应运而生。20.参考答案: 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21.参考答案: (1)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 (2)以欧洲的批判学派。22.参考答案: 全球化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觉到身边全球化的存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经常并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主权与信息自由、传统文化和全球流行文化、民族身份和全球公司身份之间不断出现冲突。 全球化就是随着社会和经济联系延伸到世界各地,世界上不同的人群、地区和国家间不断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体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起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也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的生产地和市场。 全球化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具有以下影响: 1.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与保护也更加自学,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方言影视剧的热播。 2.全球化促进了新个人主义的兴起。信息和人口的流动,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今天,国人能更容易地通过互联网获得最新的信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感受”各种各样的异国风情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漫游”世界。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时间和空间的社会意义产生巨大影响,资本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的流动、影像声音等象征符号的流动,产生深远了的文化后果,使中国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加剧。 4.全球性化同使得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发展,增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异民族文化,《西游记》等中国古代小说中对女儿国、君子国的描述,也都建立在想象和虚构之上。而今天,我们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不再感到陌生。充斥市场的外国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随处可见。同样,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比重出有所剧增,使外界对揭开中国的腐化、落后、陈旧的认识面纱。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23.参考答案: ①“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纯效果”。 ②研究内容***:“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③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在实验中这些方法是综合使用的。24.参考答案: (1)“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 (2)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3)而媒介所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内容,反倒无关紧要,像是“家贼扔出去的肉片”,是用以转移看家狗的注意力。 (4)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与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25.参考答案: “实地”是指社会实际环境,实地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是最直接的研究传播、大众传播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开展调查的方法。它构成了传播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同要也是完成该任务的主要手段,不同于实验室或资料室的研究,为准确测定舆论动向及民意而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研究手段。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2.参考答案: 1.研究总体中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 3.课题研究的时间、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3.参考答案: ①被调查者个人背景方面的问题。 ②行为方面的问题。 ③态度、感受、评价意见方面的问题。 ④理由方面的问题。4.参考答案: 梅罗维茨认为,对于每一社会情境来说,人们都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因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5.参考答案: (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的定义。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定义。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的定义。6.参考答案: 1.认识的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 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 3.可获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7.参考答案: 在竞争中,大众传媒采取的总对策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力求最大限度地凸现自己的优势。 (1)报刊 对策: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易于保存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开展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杂志可向专业化发展。 (2)广播 对策:在节目上充分发挥优势,使收听工具小型化,轻便化。发挥制作简易,成本低特点,向“专栏化”发展。 (3)电视 对策:以集声像之美,视听兼备取胜。高度重视动态新闻,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广告节目,注重人物和企业形象的报道。8.参考答案: (1)研究初期,以大众传播现象作用主要研究对象,也出现将特殊提升到一般的高度; (2)20世纪50年代,上述成果进一步发展及深化,研究领域扩大,研究多样化; (3)传播学跨越国界发展。60年年代批判学派兴起。 (4)存在问题:过分注重微观研究;过分依赖定量分析方法;传统学派的学者站在维护现有体制的立场上面。9.参考答案: 获得信息;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10.参考答案: 1)使用和满足研究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教浓。 2)它脱离开的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使用和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11.参考答案: 麦奎尔社会学派;霍洛伦社会心理学派;奇斯曼政治经济学派;利兹职能学派。12.参考答案: 英尼斯根据他的研究,提出了关于传播媒介对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影响的观点。指出: (1)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的形式。 (2)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开创了AA’1交往的新形式,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 (3)根据他的理论,控制传播媒介是行使社会和政治权力的一种手段,而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可以打破旧的垄断权。 (4)就报纸在经济史上的作用而言,英尼斯把报纸与广告、产品推销联系起来研究,认为报纸是百货商店和现代消费者经济的先兆,大规模的企业组织通过报纸广告建立了信誉13.参考答案: 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14.参考答案: (1)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 (2)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 (3)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媒介。 (4)英尼斯认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存在于具有丰富的口语传统。15.参考答案: ㈠传播者的意义。在传播行为中,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然而,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传达的。在这里,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一回事。 ㈡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统一时代的不同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这说明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同样也未必是一回事。受传者的意义既不等同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 ㈢情境意义。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语境,在传播学里叫做传播情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符号本身之外还有意义: 第一,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意义的胚芽。 第二,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义具有多变性。就拿语言符号来说,普通语义学家认为,语言是静态的,而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上无限的;语言是高度抽象的,而实际则是丰富多彩的具体事务。 第三,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传播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第四,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况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因此,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装修工程客户保障合同2篇
- 幼儿带面具的课程设计
- 幼儿园小班围巾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在建新能源客车项目转让合同3篇
- 吸收氨填料塔课程设计
- 储气罐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国柔性织物伸缩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一机多票资源整合系统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中碱玻璃纤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二手拖拉机买卖及二手设备技术指导服务协议3篇
- 康复科2024年度工作计划创新与改革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指引
- 2024苹果VisionPro技术拆解
- 交通运输的大数据应用与分析
- 网球团建活动方案
- 《比尾巴》动物知识融入
-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车辆维修定点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1年10月自考00087英语翻译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人称代词的运用对点训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含答案解析 】
- 16.2《登泰山记》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