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三类八识2.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人物是()。A、程颢B、周敦颐C、朱熹D、程颐3.墨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4.玄生(),阴阳消长以三分法创生万物。A、阴阳二物B、阴阳二气C、阴阳二法D、阴阳二道5.豆在古代是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6.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客体。7.太虚即气8.我们现在读的《春秋》是()《春秋》A、燕国B、赵国C、鲁国D、齐国9.下列不属于周易“易”的含义的是()A、简易B、不易C、变易D、容易10.本末11.关于道德价值观,《尚书》提出()。A、内外之称,在心为德B、用财不费,民德不劳C、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D、德胜不狎侮12.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越名教而任自然。13.崇有论14.()主张道本位思想。A、法学B、佛学C、魏晋玄学D、先秦老子哲学15.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6.翻译: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17.恍惚18.佛教不仅仅要消除人的痛苦,更企图消除导致人痛苦的原因。19.谶20.翻译: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21.玄学22.韩非的“法、术、势”2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仇必和而解。24.征知2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的“伐”是指()A、军阀B、阀门C、进攻D、以上都不对2.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区别?3.《太玄》4.形上形下5.严复对西学的译介,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其中最著名的译著是英国人()的()。6.韩非的主要哲学思想记载在()一书中。7.康德是()唯心主义哲学家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8.下列不属于周代官置中六官的是()A、天官B、地官C、春官D、风官9.心外无物10.《礼记》主要记载的是周代的政治制度。11.翻译: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12.顿悟13.庄子的人生境界14.简述董仲舒的人性论。15.天人相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16.俱分进化17.为仁由己18.《周易》64卦中最后一挂是()A、既济卦B、未济卦C、屯挂D、井卦19.简述荀子的唯物主义的天道论。20.以辞抒意21.什么是因果关系?其特点以及掌握因果关系的意义?22.下列关于君子的待人价值观描述正确的是()A、贱己而贵人B、以价值观来调节自己的言行C、以价值观来控制自己的言行D、以上都对23.论述庄子“齐物论”思想。24.试析荀子“明与天人之分”的含义。25.法先王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翻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简述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含义?3.一实万分4.袭明5.十事6.格物致知7.《礼记·曲礼上》认为君子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8.翻译: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9.《易传》中,哪一个传主要讲形象思维()A、文言传B、象传C、系辞传D、说卦传10.谷神11.佛教不反对婆罗门教()的观念。A、众生平等B、缘起C、人生来不同D、无常1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13.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在()提出的A、夏朝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4.“四民”分工中不包括()A、士B、农C、工D、庶15.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16.玄同17.唐代学者()在其《周易正义卷首》中论述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A、张遂B、孔颖达C、韩愈D、李翱18.化性起伪19.下列关于佛教教义“四谛说”,说法错误的是()。A、集蒂说B、灭蒂说C、散蒂说D、道蒂说20.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同志()A、坚持阶级斗争为纲B、学会搞好经济工作C、牢记“两个务必”D、坚持“三个有利于”21.《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22.()提出“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A、刘安B、刘勰C、刘裕D、祖冲之23.三世一时24.宗法等级制度的内容()、()。25.天爵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唯识宗把意识分为三大类八种识。第一类为阿赖耶识,第二类为末那识,第三类为了别境识。所谓了别境识,指能分辨对象的识,共有六种:眼、耳、鼻、舌、身、意。前五种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第六种意识指知觉和思维活动。这六种识引起的对象称为六尘或六境:色、声、香、味、触、法。所谓末那识,即为第七种识,起作用在恒审思量,执着于我,产生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大烦恼。这种识计较有我,也可说是自我意识。阿赖耶识,为第八种识。它藏有世界上一切法的种子,此识最为重要,又称作根本识。其中藏有种子分两大类: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前者生出世间诸法,使人生死轮回不止。后者生出出世间诸法,是成佛的种子。阿赖耶识还藏有共相种子和不共相种子。唯识宗认为,这八种识兴起时,各有自己的见分和相分,并且三大类识之间互相影响和依赖,但最后都得依赖于阿赖耶识。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兼爱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正确6.参考答案:错误7.参考答案: 张载《正蒙•太和》:“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虚一词初见于《庄子•知北游》:“不游乎太虚”及《黄帝内经》:“太虚寥廓”,指广大空间。张载认为虚即气,虚与气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虚与气是统一的,“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用语。指根本与末节,本质与表现,本体与作用。11.参考答案:D12.参考答案:这是嵇康、阮籍等人的主张。他们对“名教”持批评态度,主张超越“名教”的约束,率性而行。从这个命题可以看出,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13.参考答案: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理论和派别之一。与贵无论相对立,认为宇宙万物以有为本。指出宇宙万物皆产生于有,世界的本原是实际的物质存在,无不能生有。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16.参考答案: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17.参考答案: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恍惚超越于感官之知,但是其中有物有象,包含一切。“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 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20.参考答案: 大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了事实而不举出证据,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再动听,说得再多,大家也还是不相信的。21.参考答案: 魏晋时期由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哲学思潮。由于儒学的神学化和趋于繁琐,无力解决日益尖锐的现实社会的斗争问题,加之统治阶级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失无常,思想消沉,不得不另寻精神武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即虚无玄远,高深莫测之意。玄学的经典即所谓“三玄”(《周易》、《老子》、和《庄子》)之作。玄学是用道家观点去解说儒家典籍。玄学开端于魏晋之际。其创始者为魏正始(240-248)年间的何晏、王弼和阮籍、嵇康。何、王的根本思想是“贵无”,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提出名教出于自然。阮、嵇则相反,主张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抨击儒家,又指出名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东晋以后,佛学思想逐渐取代玄学的地位。22.参考答案: 韩非集成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由官府公布,实施办法要让民众都知道,遵守法令就赏,违反就罚;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a治国要有法,法要不分贵贱,一律遵守;b用人要有术,用术要知人善任;c、行法用术,都靠紧握权势,君臣不能共权;d、靠掌握“刑”与“德”两大柄权,把握“势”。23.参考答案:仇就是斗争。张载认为对立双方必然互相斗争,但他又认为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太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24.参考答案: 荀子认为要认识“道”,那就要靠“心”进行思维。“心”对于感官起着统帅和支配的作用。这种统帅和支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征知”,即对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和取舍。“心”的“征知”过程,也就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心”具有理性思维的作用,但“心”的理性思维必须以感官接触客观对象后所得到的感觉材料为基础。25.参考答案: (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2)思想意义:新文学、新哲学等新文化的产生。革命需要启蒙。思想需要创造。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 (1)从发展的起源看,自然发展是自然界各种因素自发的、盲目的交互起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们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2)从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看,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而历史、规律在根本上形成于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物质和观念交换的过程。(3)从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相互作用实现;历史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4)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看,自然规律更多地表现为动力学规律;历史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3.参考答案:仿《周易》而作。《易》以卦为基本单位,《太玄》以“首”为基本单位,仿《周易》之爻而作赞,仿《传》作《首辞》,仿《象辞》作《玄测》等等;与历法结合,《太玄》是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方、州、部、家、赞之间,以“三”相生。4.参考答案: 二程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没有分清道与器的区别,阴阳亦是气,不能被称作道。二程同时指出,形而上和形而下并非空间与时间之区分,而是逻辑区分:“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即道为支配阴阳之气运行的内在根据。5.参考答案:赫胥黎;《天演论》6.参考答案:《韩非子》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王守仁的心外无物的思想把心学唯心论发展到极端,为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宇宙观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0.参考答案:错误11.参考答案: “光明的道似黑暗,前进的道看上去像后退,平坦的道看上去崎岖不堪,崇高的道看上去显得低下,洁白的道也有污点,广大的道也像不足,有建树的道也像是偷来的般不真实,质朴充实的道也好像空虚不能持久。12.参考答案: 是以“本性是佛”作为理论基础的,慧能认为从迷到悟是一瞬间实现的,在刹那间就可以成佛。13.参考答案: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是自由,人性非主宰性,所以他崇尚逍遥游。他认为“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所待而游于无空,这既是庄子追求的生活境界,即道的自由世界,要达到这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不仅要摆脱一切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要摆脱个人肉体的和精神的条件限制,真正做到“无己”。庄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即“与道同体”的解脱自在,“各适其性”的自由观的前提是“与物同化”的平等观。14.参考答案: 1)性善情恶论这是他从天人关系直接推导出的。“天人同类”天有阴阳,与此相似,人身上也存在着贪、仁两种性。董仲舒把“仁”叫性,把“贪”称为情欲,就是说人身上同时存在着可导向善的性和导向恶的情,因此董仲舒提出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主动弃恶向善。 2)性待善论(性未善论)。 A.董仲舒认为人性虽包含于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只能说人性待善。 B.为统治者进行道德教化提供理论依据,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封建统治者,圣王的任务就是“继天成性”既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3)性三品论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在于仁,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进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总之,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君王统治人民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君王的任务是遵从天意,统治民众的重要的工作是教化民众,使他们向善。15.参考答案:正确16.参考答案: 章炳麟用语,认为阿赖耶识是世界万有的本原,由于熏习性或末那我执的作用,产生善恶苦乐作为进化的基础。进而断言:“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景。”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除善乐的发展外,还意味着罪恶和痛苦的加深,故主张“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不可取。”(《俱分进化论》)17.参考答案:由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孔子提出的解答“人何以成仁”的理论。“仁”是从人对人的良好情感中引申出来的,由于为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非由人。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主体性原则,是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则。18.参考答案:B19.参考答案:(1)天是自然的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荀子认为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天是自然界,没有意志,这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给天以唯物主义的解释,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名于天人之分自然界和人各有不同的职能。自然界有自己的职能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干涉人的吉凶祸福,不能用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治乱。人类社会也有其特殊的规律、法则,人的职能在于认识和治理万物,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利用自然规律来控制自然,社会的之乱取决于人事即是否按照人类社会特有的规律办事,与自然界无关。社会之乱的根源只能从社会自身去寻找。(3)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提出“名于天人之分”目的是要人们不要迷信天,而是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控制、改造、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20.参考答案: 后期墨家指以判断表达思想。《墨子•小取》:“以辞抒意”。辞,相当于判断,意,事物的种种关系在人这里形成的思想。以辞抒意,必须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所下的判断才是正确的。《大取》强调:“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荀子也有类似思想:“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21.参考答案: (1)含义:因果关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2)特点:A.前因后果,有时间上的顺序B.前后两事物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意义:A.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B.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C.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是对因果联系的的反映。D.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的支配,因果制约性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庄子之学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同老子一样,他将“道”视为最高范畴。对于所接触到的经验世界、经验事物所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庄子以之“齐物论”的思想加以辩证,体现在两个方面:1、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辩证:庄子暴露事物的矛盾,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引出“万物一齐”的“齐物”之论。他讲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表明,经验事物在性质、功能上的种种区分,是极可变动的、不确定的,那么在本然的意义上,在未落入对待的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齐同”的,这是万事万物作为道的表现。2、经验知识的人为性、主观性判认:庄子“齐物论”不仅致力于暴露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引出“齐物”之论,更致力于暴露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引出齐同种种之“物论”,即是由不同认知主体所引发的认知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在庄子看来,经验知识和由经验知识加给外界的种种性质、功能的判别,不仅是极不确定、极其相对的,还是极其人为、极其主观、极不可靠的,这是由偏见之心造成的。因此,《齐物论》不仅是要齐同万物,还要齐同种种对事物的认知和论说,即齐同种种“物论”。庄子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认知的一般特点:认知总是从人的特定角度、特定需要出发,抽取客观事物的某一片面、片段而形成的,无疑是“主观的”,而把这种主观认识强加给外界时,外部世界无疑也成为“人为的”。庄子对于认知的一般特点、功能的判断是十分睿智的,但他对于主观、人为东西的否弃态度需要我们加以辨别。24.参考答案: ①天道观: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认为天和人各有不同的职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区分了物质运动的各种形态。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人道观: 1、“明分使群”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要生产生活资料,必须结群,结成社会组织;要结成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即一定的分配制度和社会分工,要有“分”,就必须有“义”,即一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保证。礼义的产生是为了“明分使群” 2、“化性起伪”的人性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性恶论”和“化性起伪”说,强调学习和环境对人性的改造作用。25.参考答案: 先秦一种法古的历史观点。即要求效法或遵循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或制度。代表性的观点有:“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见《商君书•更法》);“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中庸》)“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等。荀子也批评过惠施、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批评子思、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荀子•非十二子》)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驾御天下最刚强的东西。2.参考答案: 1、致良知的基本意义就是拓展自己的良知,将自己的良知扩充到底,把良知推广到人伦日用中去。致良知的至极义就是从良知本体向良知发用流行的展开。致良知的另一层涵义就是其实行义:依良知而行。 2、关于成圣、培养理想人格的问题,王守仁认为圣学只是一个功夫,即“致良知”。他的特点在把“心之良知”的展开过程看成是历史过程和个体成长过程的统一,由此侧重于从教育论、感化论上培养内心世界观和人的德性,启发人们“成圣”的自觉和自愿。 3、王守仁认为,要在“致良知”上下功夫,就必须把心中“一理”的展开理解为过程,即看作是人类认识的历史过程和个体知识的发展过程。王守仁强调圣学只是一个工夫,即“致良知”。他讲“知行合一”、“动静合一”、“居敬”与“穷理”只是一事,“格”、“致”、“诚”、“正”、“修”也只是一事,不过他又认为,这个一事展开为一个过程。这种思想被王守仁贯彻于他的教育方法之中。3.参考答案: 周敦颐《通书•理性命》:“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一,指太极;万,指由太极化生的万物。认为太极(一)是宇宙之本原,由它演化为阴阳(二实),阴阳再生成五行(五殊,即金木水火土),再由此组成各具特性的万物。这一思想为宋儒“理一分殊”说奠定了基础。4.参考答案: 老子用语,袭:藏。袭明就是内藏的聪明睿智。《老子•二十七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一说袭为因循义,明,常道,袭明就是因循常道。5.参考答案: 《鲁问》篇记墨子自云:“国家混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6.参考答案: 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他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认为格为正,物为事,致为至,知为良知。因此,格物也就是致良知的工夫。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他认为,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人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 对万物就应当同等看待,无差别地、普遍地爱一切东西。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老子用语,道的别称。谷,山谷,象征虚空;神,变化莫测之意。《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认为道虚无而又神秘莫测,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一说“谷”同“榖”,西汉河上公注:“谷,养也。”意为道能生养天地万物,故称谷神。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 (1)内容:A.辩证的否定观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B.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标志着旧事物向事物的转变,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变。C.它是联系的环节,它把心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意义:辩证法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A.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发展的契机和推动力量,是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的实质之所在。B.它成为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甲乙双方云计算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标的金额调整补充协议3篇
- 2025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含影视音乐)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协议认证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公司分包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项目合作与授权合同3篇
- 羽毛球发球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分销与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制作场地租赁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
-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TB 10314-2021)
- Exchange配置与规划方案专项方案V
- 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新生儿腭裂护理查房课件
-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 河南近10年中考真题数学含答案(2023-2014)
-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家长会课件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
- 软件项目服务外包工作管理办法
- 红薯系列产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