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处方遣药精巧出奇的冷香丸,到仅有四色如烟如雾的软烟罗,无论是费尽心机详尽叙述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一部《红楼梦》写到的华美精致器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物画卷。曹雪芹对上层社会的奢靡与风雅信手拈来,著作中随处可见其化用。

《红楼梦》一书,食色性俱全,大场面比比皆是。但在这等繁奢中,却往往没有对佳肴

进行详细描述。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众人面前是何珍馐不得而知,宵夜之丰盛却通过王熙凤之口一一道来。贾母夜长饥饿,凤姐提出油腻的鸭子肉粥、温甜的红枣米粥均不合老太太口味,最后的杏仁茶中选时,贾府已现衰颓之势,元春省亲时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已不复存在,但强弩之末的光彩却仍十分炫目,仅是宵夜就如此面面俱到,不能不感慨贾家惊人的奢侈。

大场面如此,温馨的小场景也少不得彰显贾府的富丽。黛玉初进贾府,所提到的药品便是人参养荣丸。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与其兴衰密切相关。彼时的贾府视人参为区区小事,然而七十七回中翻遍全府却找不出二两上等人参,也正预示了贾家的衰败。

除了人参养荣丸外,书中最令世人熟知的另一味药便是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冷香丸遍采春夏秋冬四季的白花之蕊,又须尽集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时的雨露霜雪,还要辅以白糖、蜂蜜,黄柏煎汤方能服下。这匪夷所思的配方在极尽雅致的同时,更非人力、财力双全不能做到,薛家殷实的家底也被写到了极致。

自第八回宝钗正面出场以来,其人物形象在细节之中日渐丰满。宝玉初见宝钗之时,宝钗身着"一色半新不旧"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坐在炕上做针线,"看去不觉奢华"。但在中国古代工艺中,二色金需要以不同成色的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再制成金线,最终才能呈现颜色不同的效果。不过一件家常旧衣,便已如此贵重,薛家全盛时期的富贵可想而知。

孟晖对曹公此处随手带过并不多提的做法笑言:“曹雪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这些实在太熟了。"

另外,作为贵族世家,贾府用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精良自不必多言,但真正能入得了见多识广的贾家主子法眼的,多数并不在这中间。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也将其认成普通蝉翼纱的软烟罗便是一处,受了老祖宗贾母的一顿教训才长了见识。贾母教她软烟罗分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银红四色,既有折枝花样,也有百蝶穿花、流云万蝠花样。而康雍乾时期,最为流行的纹样之一便是流云百蝠。

相较于清雅富贵的大观园众人,来自乡下的刘姥姥则是尘俗的代表。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刘姥姥前往栊翠庵,又将自己的"老君眉"递给她尝。刘姥姥一口喝干,只说这茶太淡,自己喜欢喝浓茶。茶水无论优劣,在刘姥姥看来只有冷热浓淡之分,再无其他。而这也正是她来自乡村生活感官的粗粝感受。但是,书中的刘姥姥也给了世人一个以粗俗平常的眼光重审豪奢的机会,并创造出了一种错觉。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尽管"秤砣"钟表新奇不已,最终使刘姥姥折服的却是"几十只鸡配它吃不出原味"的家常菜——茄子。

(摘编自曾心仪《从冷香丸到软烟罗——器物之道解读雅与俗》)

材料二:

“晴雯补裘”是《红楼梦》中著名的情节。宝玉第一眼看时只见“金翠辉煌,碧彩闪灼”;接着借贾母、王夫人之口强调“就剩下了这一件""仔细穿,别糟蹋”,突出其独一无二、不可再造;随后,通过外间织补匠人、裁缝绣工都不认得、不敢碰,说明其稀罕难得、人所未见。总之,多方铺垫,把"雀金裘"这件服饰的华美贵重推到了极致。偏偏这样一件人间“尤物”,陡然残缺,后襟上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眼。这与其说是宝玉的粗心,不如说是作家的匠心。

再次,雀金裘谁能补、谁肯补成了火烧眉毛的当务之急。“补裘人”的角色谁属晴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选,具有“唯一性”。晴雯的针线女工素为贾母赏识,丫环虽多,只有晴雯会界线织补之法。偏偏此刻晴雯已卧病数日,脸面烧得飞红,身上热得烫手,鼻塞声重,头痛难忍,加之为坠儿小窃动气受风,病上添病。尽管如此,她还是挣命咬牙,漏夜赶工,硬撑着把这个细巧活计从拆开里子、钉牢竹弓、刮松破口,到分出经纬、界出地子、一针一线地织补完工,再用小刷剔出绒毛。真是何等精细,何等工巧,足可乱真。而此刻晴雯已经力尽神危、颓然倾倒了。

总之,“补裘”犹如一个聚集点,为解宝玉急难,晴雯殚精竭虑、一力承当、肝胆照人。较之全书中刻画晴雯的"撕扇”"拒抄”“诀别"诸节,“补裘"更有特点,更见精采。晴雯个性,犹如这件雀金裘一般高贵、闪灼生辉。可以说,崭新的完好无损的雀金裘固然令人惊艳,自有其审美价值;然而被烧破的、经晴雯织补的雀金裘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因为它对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人物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件服饰,它的文学功能——以物寄情被发挥到了极致。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类似以服饰写人寄情的,还可以举出“香菱换裙”。香菱此裙叫做"石榴裙”,是条刚上身的新裙子,在大观园中戏耍时拖在一汪积水里污湿了半扇,十分狼狈,恰被宝玉瞧见。宝玉固然可惜这新裙子,却更怜惜香菱其人,于是出主意以袭人同样的裙子替换,帮助香菱排忧解难。在这里,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

(摘编自吕启祥《江宁云锦映红楼——漫说作为文学元素的红楼服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参养荣丸的细节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冷香丸的配方令人匪夷所思,写出薛家家底的殷实。

B.虽然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看起来“一色半新不旧”,但二色金的制作工艺显示出贵族生活的奢华。

C.曹雪芹将雀金裘以物寄情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使读者领略到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独有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D.“石榴裙”结撰起情节以及宝玉、香菱和袭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彰显宝玉体贴女儿的形象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宝玉之口将宝钗的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带过,并不代表此物不值多提,而是显示出对贵族生活的熟谙。

B.凤姐将软烟罗误认成蝉翼纱与刘姥姥将钟表误认为作“秤砣”,本质上都显示出人物的粗俗和源自生活的粗粝感受。

C.晴雯作为“补裘人”角色的唯一性,以及雀金裘因晴雯病中之补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均显示了巧妙的文学构思。

D."晴雯撕扇"中扇子这个物件,也和雀金裘一样发挥了用物来写人寄情的作用,多角度刻画出晴雯的人物形象。

3.下列器物中不具有“雀金裘”“石榴裙”写人寄情功能的一项是()(3分)

A.香雪拿着的铅笔盒(《哦!香雪》)

B.小媳妇的百合花被子(《百合花》)

C.周朴园的旧衬衣(《雷雨》)

D.张驴儿父亲误喝的羊肚儿汤《窦娥冤》)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脉络。(4分)

5.有同学想尝试写网络历史小说,请你根据材料一,为该同学的小说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器物的选用提三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与父辈(节选)

阎连科

父亲是病死的。

在那个几千口人的镇子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的父亲是病死的。哮喘病、肺气肿,直至发展到后来的肺原性心脏病。可是,仔细敲推想来,病只是父亲故逝的表层因由,而根本的、潜深的,促使他过早患病并故逝的缘由,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命运的忧虑。或者说,最直接的因果,是对我山高海深的担忧。

事实上,我的执拗是父亲陈病复发的根本,是父亲年仅58岁就不得不离开人世,不得不离开母亲和我们兄妹的根本因果。换一句话说,父亲可能是——也许本来就是因我而过早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是因我而过早地告别了虽然苦难他却深爱的世界。

是我,缩短了父亲的生命。

回忆起来,似乎自我记事伊始,在那段无限漫长的年月里,我家和许多家庭一样,家景中的日月,都不曾有过太为暖人的光辉。那时候,文革开始的前后,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每年春节,吃不上饺子,或者由做母亲的把大门关上,在年三十的黄昏,偷偷地包些红薯面裹一纸白面做皮的黑白花卷馍儿,似乎并不只我一家独有。而在那个乡野村舍,属于我家独有的,是父亲早年的哮喘病在没有治愈时,我大姐又自小就患上的莫名的病症。

在我家那二分半的宅院里,姐姐半青半红的哭声,总像一棵巨大蓬勃的树冠,一年四季都青枝绿叶,遮蔽得由父亲尽竭心力创造的日子,冬不见光、夏不见风。现在想来,姐姐的病确实就是今天街头广告上常见的无菌性骨头坏死一类的魔症,然在那时,几十多年前,在那个小镇的卫生院、在农村人视如灾难之地的县医院、在如同到了国外一样的洛阳地区的人民医院里,待耗尽我家所有能变卖的粮、菜、树和鸡蛋以及养育牲畜的家庭收入后,换来的依然是如出一辙的医生的摇头和查找不到病因的无奈。

为了给姐姐治病,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不知走尽了多少路途、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把家里准备盖房的木材卖了,把没有长大的猪卖了,把正在生蛋的鸡卖了。哥哥15岁就到百里外的煤窑下井挖煤;二姐14岁就拉着车子到十几里外的山沟拉沙和石头,按一立方1.5元的价格卖给镇上的公路段和水泥厂;我在13岁时,已经是建筑队很能搬砖提灰的小工了。在很多年里,把父亲的病放在一边,给姐姐治病是我们家的日月中心。一切的一切,种地、打工、变卖和所有的东奔西簸、翻山越岭,都围绕着姐姐的病而喜而忧、而忧而愁。

大姐手术时,因买不起血浆,父亲、母亲、大哥、二姐和我就站在医院门口等着抽血。我亲眼看着大哥的胳膊伸在一张落满苍蝇的桌子上,一根青冷白亮的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殷红的鲜血就沿着一条管线一滴滴地落进一只瓶子里。那只空瓶里的血浆随着大哥的脸色由黝黑转为浅黄,再由浅黄转为苍白便从无到有、由浅至深,到一瓶将满时,医生望着我大哥的脸色说,你们家的血型都合格,再换一个人抽吧。大哥说,我妈身体虚,父亲有病,还是抽我的吧。医生说,抽你妹的吧,你的抽多了身子就要垮了呢。大哥说她是女娃儿,就抽我的吧。医生说,你弟呢大哥说,就抽我的吧,弟还小,还要给人打工干重活。

然后,医生就把插入血瓶里的针头拔下插进了另一个空瓶里。那是一年的冬天,太阳温暖洁净,照在血浆瓶上,瓶里的血浆红得透亮,浮起来的血沫和血泡,在玻璃瓶的壁面里缓缓起落,时生时灭。那一年我好像已经14岁,也许15岁,总之,我少年的敏感,已经对命运开始了许久的触摸和感叹,像出生在秋后的芽草过早地望着将要到来的冬天的霜雪样,不及长成身子,就有了浑身的寒瑟。

盯着血浆瓶里的鲜血在不知觉中渐渐地增多,听着血液似乎无声而青冷滴答和瓶壁上血

泡在阳光里嘭啪的明亮生灭,望着哥哥苍白如纸的脸,我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哥哥的不凡,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一生都与哥哥不可同日而语的做人的品性。

那一年,大姐的病没有丝毫的好转。

那一年,春节前后的几日间,大姐为了给家里减些忧愁、添些喜悦,让父母和她的弟弟妹妹过个好年,她说她病轻了许多,然后就躲在屋里不出门,疼痛时,上下牙齿咬着下唇,把脸憋得乌青,也决不哭唤出一点声音。到实在无可忍了,她就躲到我家后院和村外无人的地方,揪自己的头发,把头往墙上猛撞,然后待剧疼过去,她就面带笑容地回到家里,慌忙地替母亲做饭、替父亲盛饭,慌忙地去洗她弟弟、妹妹的衣服,好像要以此来赎回她的什么过错一样。

那一年,我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仍然用借来的小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而那一年的春节,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

就在那一年,我心里有了浓烈欲动的阴暗蓄意——也许是对逃避生活与人生命运的一种道路的提前铺设;也许是对一种个人挣扎奋斗的提早的力量积蓄;也还许,是我对家庭和父亲在今后日月命运中陷阱的无意挖掘和设置。总之,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萌生了过几年我若没有别的出路,就一定要当兵走去的念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父亲的去世原因写起,镇子上的人几乎都认为父亲是病死的,我却不这么认为,两种看法的冲突,制造出悬念。

B.文章第三段写到"我的执拗是父亲陈病复发的根本",根据文章结尾情节可以看出"我的执拗"可能指一定要离开家庭。

C.文章尾段“也许.…,也还许…"一句暗示了后面的情节,如"逃避生活”“个人奋斗”"家庭的不幸"等等。

D.文章反复强调"那一年”,因为“那一年"姐姐的病情虽没有丝毫的好转,但大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让印象深刻。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常见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和过去“医生的摇头和无奈”构成强烈的反差,在反差中表述了对时代的控诉。

B.“在我家那二分半的宅院里,..…夏不见风”一句运用通感、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姐姐的病给家庭带来的苦难。

C."血浆随着大哥的脸色由黝黑转为浅黄,..…由浅至深"一句的细节描写以及大哥回答医生的话语,展示出他无私的爱。

D.文章很少用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一笔一划、老老实实,饱含热泪地对自己父亲那个时代故事的回忆和讲述。

8.全文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深爱子女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这样评价阎连科的散文《我与父辈》:“几十年,他无时无刻不在逃离那片土

地,却也无时无刻不是在书写那片土地。”你如何理解这一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两个语段,完成10-14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乡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智伯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狂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B.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C.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D.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按周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甲乙两文中的“秦伯”和“智伯”的“伯”意义相同,都是爵位。

B.邑,会意字,上表疆域下表人口,泛指城镇。"万家之邑"属于规模较大的邑。

C.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依次设卿、大夫、士,大夫有封地。

D.《周书》,《尚书》的组成部分。《尚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郑国危在旦夕,而烛之武的牢骚却引出了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

B.甲乙两文都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片段,都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

C.乙文中智伯治理国家,与韩康子、魏桓子饮宴,智伯行事不得体;智国听说此事,就来劝告,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

D.乙文中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胜过了德,治国治家的人,既要懂得才与德的先后,又要担心失去人才的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2)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3分)

14.甲文的烛之武成功劝退了秦师,相比于乙文智伯对智国建议的不采纳,试分析烛之武打动秦穆公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述的情感相同,都表述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颈联写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6.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歌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两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公西华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登高见到千里江山美景的两句词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_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_②。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③,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_④,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弥足珍贵大有裨益毋庸置疑数不胜数

B.弥足珍贵受益匪浅不容置疑数不胜数

C.吉光片羽大有裨益不容置疑不胜枚举

D.吉光片羽受益匪浅毋庸置疑不胜枚举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B.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C.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D.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杜丽娘欣赏的是园,杜宝(杜丽娘之父)欣赏的是田,田园在这里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代表了私人空间,①。

差别不仅体现在空间上,也体现在时间框架上。丽娘抱怨说:"▲"这一著名的指责,其实并不公平。在《劝农》中,杜宝的宾白,正是以对时光流逝的强烈意识开始的:“时节时节,过了春二三月,”他指出“春深”,而南安府地处江广之间,“春事颇早”,春光于农耕最可宝贵,他担心:"▲"其实在世上操持各种行业的人里面,②,然而,农人的时间紧迫感,和深闺中少女的时间紧迫感("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虽然表述相似,却有本质的不同:农人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如那《八义记》中老农所唱“▲”);③,(如柳梦梅所唱:"▲"——花落不再,水流不回),空间和时间意识的差异,定义了《牡丹亭》中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是平等的,但是,没有机会交叉。

21.依次填入文中所空四处唱词,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②一年一度过时光。③那远乡僻坞,有抛荒游懒的,何由得知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B.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②那远乡僻坞,有抛荒游懒的,何由得知③一年一度过时光。④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①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②那远乡僻坞,有抛荒游懒的,何由得知③一年一度过时光。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D.①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②一年一度过时光。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④那远乡僻坞,有抛荒游懒的,何由得知

2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句子。(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钱钟书先生被称为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他说过:“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35岁时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很多场合题词时,最喜欢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

钱钟书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分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天才”,但他们都强调“笨”"拙""朴”,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镇江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A项错在人参养荣丸,依据原文“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与其兴衰密切相关。”可知,张冠李戴。C项错在强加关系,原文“它的文学功能——以物寄情被发挥到了极致。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D项错在"开始彰显",原文"在这里,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故选B

2.BB项错在本质上都显示出,由“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相较于清雅富贵的大观园众人,来自乡下的刘姥姥则是尘俗的代表。”可知,两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3.D

4.①先指出雀金裘被烧了洞眼是作家匠心所在,②接着从晴雯补裘的“唯一性”来具体阐释作家的匠心,③然后以雀金裘为例总结《红楼梦》发挥了服饰的文学功能,④并以香菱换裙的情节来印证。(1点1分)

5.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物样式,可以通过描写器物来展现时代的生活风貌。②可以所用器物的前后变化来表现世事和人物生活的变迁。

③可以借人物对器物的态度展现人物性格、构成人物关系。(1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DD项,"姐姐的病情虽没有丝毫的好转,但大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让印象深刻”错误,因为那一年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正是这一想法决定以后的生活道路。故选D。

7.AA项,“对时代的控诉”错误,语气过重,只是真实的再现那个时代的特征,反应那个时代的面貌,没有"控诉"的意味。故选A。

8.①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展现父爱,如文中“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等;②通过整个社会环境和“那一年”的春节对比展现父爱。如“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仍然用借来的小麦,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等。(每点2分,共4分)(评分标准:共4分。写出"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写出“那一年春节"的特别背景烘托或"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对比得1分,有分析1分。其它合理的解答也可酌情给分)

答题时注意从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角度切入,根据"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不知走尽了多少路途,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分析通过细节展现;根据“我家和许多家庭一样,家景中的日月,都不曾有过太为暖人的光辉。那时候,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我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仍然用借来的小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分析通过环境烘托和对比的手法展现。

9.①为了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的现状,产生离开家庭,寻找出路,没有出路就去当兵的念头,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逃离";②“我"用深切的笔触,写出当时这片土地的现状,如整个社会处于饥饿的状态,医疗条件落后,人民处在贫困、饥饿、疾病的围绕之中,每个人都在处于挣扎的状态,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书写";③通过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现出对于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使文章主题更深刻。(每点2分)

(评分标准:共6分。写出文中相应的“逃离"书写”的具体事例,每个得2分。综合理解这两种矛盾的表述得2分,其它合理的解答也可酌情给分)

答题时首先明确“这片土地"的内涵,在文中主要体现表现为“家庭”,然后找到文中相应的“逃离"书写"的具体事例即可。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事实上,我的执拗是父亲陈病复发的根本"是我,缩短了父亲的生命”我在十三岁时,已经是建筑队很能搬砖提灰的小工了""在很多年里,把父亲的病放在一边,给姐姐治病是我们家的日月中心"我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哥哥的不凡,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一生都与哥哥不可同日而语的做人的品性"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萌生了过几年我若没有别的出路,就一定要当兵走出去的念头"等分析作答。要引导学生首先关注文本、细读文本,然后再综合理解。

10.D“赵氏”是"帅韩魏之甲以攻"的对象,不可以断开,排除A\C;"潜出”是张孟谈的行为,"赵襄子使张孟谈"干什么,语意没有结束,不可以断开,排除B,故选D。

11.AA."智伯"的“伯”不是爵位。

12.D"又要担心失去人才的事”错。原文是“又何失人之足患哉",意思是“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值得担心呢",可见,不是担心失去人才的事。

13.(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去取得土地呢(5分,得分点:东封、肆、西封、阙、句意准确)

(2)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多了,难道只有智伯吗(3分,得分点:颠覆、特、句意准确。)

14.(1)烛之武承认了自己的力量不如对方。(2)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3)满足了秦伯的心理。(每点1分)

智伯主持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伯说:"灾祸都将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就罢了,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贤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避免招来大祸。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羞辱别人的主君与臣相,又不防备(他们报复),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智伯)不听劝告。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说:“好。”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智伯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什么原因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智伯越来越骄横,然后就有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智伯的机会了,您怎么能偏偏让我国成为智伯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好吧。”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皋狼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与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大败智伯的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才德兼全可称之为圣人,才德兼缺称之为愚人。德能胜过才能称之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能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