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经过广大市民的踊跃投票,人们翘首qǐ盼的扬州“运河十二景”终于尘埃落定。据报道,这次评选吸引了三十多万人次热情投票,五万多名网友争献良策。在入选的景点中,既有生态佳境,甲;既有历史名胜,乙;既有浪漫情怀,丙。这“十二景”是扬州大运河段最精彩、最典型也最有魅力的窗口。

“运河十二景”并非只是空头衔,它不但是时代的造势、公众的选择,而且是扬州运河风情的高度浓缩。作为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流经南北,水域广袤,内涵深奥,景点繁多。要让一般人在尽短时间内领lüè其精华,最好的办法是择其精粹,还其真容,灵活推介,以少胜多。

“运河十二景”是扬州运河的招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悉、喜爱、了解。同时,在着重打造“运河十二景”的同时,统筹兼顾运河的其他景点,也是扬州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课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头衔()精粹()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ǐ()盼领lüè()

(3)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丙处横线上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也有当代新景②也有务实精神③也有人文高地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运河十二景”是扬州运河的招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悉、喜爱、了解。

(1)xiáncuì

(2)企略

(3)C

(4)将“熟悉、喜爱、了解”的语序调整为“了解、熟悉、喜爱”

(1)本题考查字音。

头衔(tóuxián):官衔、学衔等称号;

精粹(jīngcuì):指精美纯粹。

(2)本题考查字形。

企盼(qǐpàn):盼望,想做成或实现某件事;

领略(lǐnglüè):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

(3)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根据文中“既有生态佳境”可以得出,甲处应该与“生态”相对应,即为“人文高地”,故选③;根据“历史名胜”可以得出,乙处应该与“历史”相对应,即为“当代新景”,故选①;根据文中“浪漫情怀”可以得出,丙处与“浪漫”相对应即为“务实”,故选②。因此分别填入③①②。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语序不当,“熟悉、喜爱、了解”之间有先后顺序,对于一个事物,人们应该先“了解”,而后才能“熟悉”,最后才能“喜爱”。因此应该将“熟悉、喜爱、了解”的语序调整为“了解、熟悉、喜爱”。

二、选择题

2.清晰的思路对文章来说非常重要,下列有关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选自《聊斋志异》的《狼》一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后描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B.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由现实的街市写到天上的街市,进而描写天上自由幸福的生活,然后又回到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通过对比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时间为序,先后描写了自己早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生活,表现了对儿童天性的关注。

D.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围绕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揭穿假新装等内容展开情节,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B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B.有误,《天上的街市》并没有直接描写现实社会的黑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故选B。

三、句子默写

3.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3)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学习文言文,最妙的是经历由积累知识到产生兴趣再到享受乐趣的过程,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双重否定句强调看淡名利、静心钻研的重要性。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风吹散马蹄声海日生残夜夜阑卧听风吹雨却话巴山夜雨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霄”“蹄”“夜”“阑”“淡”“致”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四、综合性学习

4.学校正在筹划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准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每周阅读时长的情况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对问卷的统计制作了下列表格。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统计表

类别年级课外阅读的内容人均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中外故事

七年级35%19%46%8.5小时/周

八年级45%21%26%6.2小时/周

九年级61%25%13%2.2小时/周

你从以上表格中能读出什么信息?(分点陈述,不少于3点)

(3)你的同桌小李是个小军事迷,特别爱看与军事有关的书,其它书基本不看,你该如何劝说他改变内容单一的阅读习惯呢?

(1)你比较喜欢读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你课外阅读通常会选择哪种类型的读物?)你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总计有多长?

(2)示例:①年级越高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比例越高。②阅读科普读物的比例各年级相差不大。③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中外故事的比例逐渐下降。④随着年级的升高人均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3)示例:小李,对军事感兴趣,多读军事方面的书籍没有问题,但作为中学生更应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尤其要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你就会变得更加优秀了,你说对吗?

(1)此题考查学生设计调查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要围绕“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每周阅读时长”来设计问题。如:你课外阅读通常会选择文学名著还是科普读物?你每周大约有多少时间用于课外阅读?

(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把表格转换成文字,一定要联系表格的标题,结合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得出结论。

从“课外阅读的内容”方面看,七年级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八年级有所增加,九年级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多,据此可以得出:年级越高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比例越高;七、八、九年级阅读科普读物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据此可以得出:阅读科普读物的比例各年级相差不大;七年级阅读中外故事的人数比较多,八年级相对较少,九年级阅读中外故事的人数最少,据此可以得出: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中外故事的比例逐渐下降;从“阅读时间”方面看,七年级人均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为8.5小时,八年级为6.2小时,九年级低至2.2小时,据此可以得出:随着年级的升高人均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3)此题考查劝说。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有称呼,讲明道理,语气委婉。

如:小李,你喜欢阅读军事方面的书,这是很好的,但中学生的阅读面应该广一些,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你也希望自己越来越优秀,对吗?

五、填上空题

5.《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位师傅是_________和唐僧,《朝花夕拾》中鲁迅也写到自己的两位老师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菩提老祖(菩提祖师)寿镜吾藤野先生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其中孙悟空有两位师傅,一位教他本领,另一位给予他道德上的引领,他们分别是菩提祖师和唐僧。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道(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从唐僧身上学到了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的大度。因此①空应填:菩提祖师。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在该散文集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书中写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蒙师寿镜吾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在鲁迅眼中,他是一个博学方正的老师;另一位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恩师——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因此②③应填寿镜吾及藤野先生。

六、名著阅读

6.孙悟空随唐僧取经后曾有几次被迫离开取经团队,请选择其中一次说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一:第一次是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前往东海龙宫。后来被东海龙王劝回去,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

示例二:第二次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把他赶走,悟空返回花果山。最后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回。

示例三:第三次悟空为救唐僧,打死了几个强盗,唐僧批评悟空犯了杀戒,悟空辩解,引起唐僧不满,赶悟空走。悟空只好去菩萨那诉说委屈。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在《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一共有三次离开唐僧: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是《西游记》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那是孙悟空刚拜师的时候,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看到悟空杀了生,然后说了悟空,后来悟空离开去了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然后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便回去了,最后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

悟空第二次被唐僧误解离开,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狡猾的白骨夫人冒着被孙悟空棒杀的危险,先后三次变换身形,分别以女儿、娘亲和老父的样子,来试图迷惑唐僧师徒。在下一个国家唐僧被妖怪诬陷是虎精,后来白龙马让猪八戒去找孙悟空回来救师傅,孙悟空救了唐僧后正要走,唐僧这时已经明白三打白骨精误会了悟空,要悟空留下来。

悟空第三次离开,是《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行者珞珈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来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假孙悟空被一棍子打死,师徒团聚。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其中一次讲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7.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西游记》孙悟空《朝花夕拾》范爱农

示例:

选孙悟空,孙悟空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孙悟空追随唐僧一路上遇到千难万险,但孙悟空依旧积极、乐观,遇到困难想办法、出点子勇敢面对,从不放弃,坚持到底。

选范爱农,范爱农不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他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也无力改变,他内心痛苦、悲凉,最终也造成了他的悲剧结局。(解析合理即可,鼓励有创新且合理的见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强调的是在遇到挫折,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艰险后依旧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明确所选人物是否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结合人物的经历表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选孙悟空,孙悟空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够一眼分辨出妖魔鬼怪,承担着降妖除魔的重任,有时会被不识妖怪的唐僧误会、驱逐,但是孙悟空依旧能积极地面对,积极地行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坚持不懈,为理想前行。

示例二:选范爱农,范爱农不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但是又不能接受社会的黑暗,最后溺水而死,可悲可叹。

七、诗歌鉴赏

还自广陵①

[宋]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②一齐飞。

①还自广陵:从广陵返回高邮老家。②冰将裂时发出的响声。

8.从动静结合角度分析一、二句中“依”和“戏”两字的妙处。

9.诗歌第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8.“依”“戏”这两个字生动地刻画了水鸟们互相依偎的静态、嬉戏的动态,刻画了水鸟们动静相宜的安逸、闲适之态。,流露了对这种安闲自在、物物相亲情境的赞美和羡慕。9.来来往往走过许多行人都没有惊起在落日余晖下依偎、嬉戏的鸟儿,忽然听到一阵冰破裂的声音,就一齐向天空飞去了,渐渐地融入了晚霞的绚烂当中。画面壮美,流露了诗人回乡途中内心的欣喜与愉悦。

8.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的意思是:大冷天里,水鸟为了暖和挤在一起,十几只几百只一起,在快要落山的太阳光下游戏。“依”的本义是依靠,“戏”的本义是做游戏,两个词都是形容人的,此处用来描写水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依”表现水鸟相互依偎,互相取暖,“戏”表现水鸟互相嬉戏如同烂漫孩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鸟们和谐安逸的状态,流露出对安闲自在、物物相亲情境的赞美和向往。

9.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和情感分析。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的意思是:路上的人走来走去,它们都不躲开,忽然听到水里哗啦一声响,它们吓一跳,“轰”的一下一齐飞了起来。结合诗句的意思,补充能够表现画面动态美的修饰性词语进行画面描绘即可。例如:路上过往的行人走来走去,水鸟都未曾被惊起,忽然听见水里冰面炸裂的声响,水鸟“轰”的一声一起飞起,融入绚烂的晚霞。

从形式上看,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承续,但又是为第四句蓄势,“不起”,正是为“起”作准备的。从表现水鸟的动势上看;诗人是有意按照由安静到微动(“戏落晖”)再到喧动(“一齐飞”)的顺序步步演进的;从所表现的声音的频率上看,则是按照由静场(“自相依”)到轻响(“戏落晖”)再到骤响(“水响一齐飞”)的层次把音阶步步增高的。动态和声态同步进行,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最后,在第四句融为一体,把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意境上看,前面描绘出落晖,后面冲飞入天,融入晚霞,更为壮美。画面尽情表现出回乡途中内心的安闲自在、欣喜愉悦的心情。

八、课外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

: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俄而雪骤下()(2)安大悦()

(3)道韫遣婢()(4)乃被虏()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

(2)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13.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10.急高兴派遣才11.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12.(1)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

(2)她的外孙刘涛当时年龄几岁,孙恩又想要杀害他。13.巧论辩勇杀敌(勇护孙)(字数符合,意思对即可)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忽然间,雪下得急了。骤:急。

(2)句意为:谢安非常高兴。悦:高兴。

(3)句意为:谢道温派遣婢女。遣:派遣。

(4)句意为:才被俘虏。乃:才。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变了态度,竟没杀刘涛。“恩虽毒虐”与“为之改容”为转折关系,“乃不害涛”是结果;故断为: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尝:曾经;屈:理亏,被折服。

(2)时:当时;数:几;欲:想要;害:伤害。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根据第二段“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知,谢道韫能言善辩,可填“巧论辩”。

根据第三段“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知,谢道韫英勇杀敌,大义护孙,可填“勇杀敌”。

参考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她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忽然间,雪下得急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温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我宁可先被杀。”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变了态度,竟没杀刘涛。

九、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对“朋友”的历史解释

①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

②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说邹朋友要相访,不免启扉等候呀。”《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的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③朋友别语: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刘宏毅《千字文讲记》:在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有,故此以贝壳作为流通的货币。贝壳上打洞,用绳子穿起来,五个叫一系,二系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一、倾听朋友的诉说

①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当你的朋友遇到挫折、碰上烦恼,他便要找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而你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朋友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朋友在向你诉说的过程中,你不仅耐心地倾听,而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的安慰话,亦或为朋友出出点子想想法子,朋友的情感就会因此而步出沼泽,他会觉得有你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依靠,朋友的情感会更加深,友谊更会与日俱增。

二、朋友之间也要说“不”

②朋友之间常常有事相托相求,这是正当的,也有的人相托相求的事常常超出原则范围和客观现实。比如:有的朋友托你办的事超出了你的主承受能力,是你无能为力的;还有的朋友托办的事是违资助你的主观意愿的等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作为朋友,你应该果断地说一声“不”。首先,违反原则的事,你若干了,一旦东窗事发,你与朋友都将沦为阶下囚或违纪者;其次,超越你承受能力的事,你无能为力,如果不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反而会因为事不办成而伤害彼此友谊;再次,有违你意愿的事你不拒绝,会影响你与其交往的情绪,也会妨碍你与朋友之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可态度生硬,冒冒失失。常用的方法:一是可耐心劝阻,言明利害关系;二是可扎实说明情况,让朋友理解你的难处;三是迂回发婉转处置,巧借其它方法帮助完成朋友委托之事。

——百度百科

材料三: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它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恩格斯)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②《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③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④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⑤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相继问世。

——百度百科

14.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符合上古时代的“朋”字字形的一项是()

A.B.C.D.

15.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你对“朋友”的认识。

16.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巨人之间的友谊,你觉得他们的友谊具备哪些特点?

17.为了引导同学们“择善而从”,班主任王老师准备开展一次以“交友”为主题的班会课,邀请你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做一次演讲,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拟写演讲的思路。

14.C15.①可以是同学,是与你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人。②明代的时候称儒学生员的称呼。③也可以指自己选择的家人。④我们朋友相处要学会倾听,也要不失原则,要讲究方法。16.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首先彼此的欣赏和敬佩;其次他们有共同事业和目标,做到了志同道合,且成果卓著。第三,有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信任。17.首先,解释“朋友”这个名词的内涵;其次,讲讲交友的方法和原则。最后,分享名人的故事,讲讲生活中交友的实例。(可以有个性化的设想,能体现三则材料的内容就好。)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中第③段“贝壳上打洞,用绳子穿起来,五个叫一系,二系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可知,上古时代,人们将五个贝壳穿成一系,两系并在一起叫作“朋”,根据该解释,可以看出C项是两串并在一起的贝壳。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第①段“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以及“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可以概括出:朋友可以是同学,是与你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人;根据材料一中第②段“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可以概括出:朋友是明代的时候称儒学生员的称呼;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朋友别语: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可以概括出: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中“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第②段中“首先,违反原则的事,你若干了,一旦东窗事发,你与朋友都将沦为阶下囚或违纪者;其次,超越你承受能力的事,你无能为力,如果不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反而会因为事不办成而伤害彼此友谊;再次,有违你意愿的事你不拒绝,会影响你与其交往的情绪,也会妨碍你与朋友之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可以概括出: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倾听,也要不失原则,要讲究方法。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中“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恩格斯)是第二提琴手”可以看出两人彼此欣赏和敬佩;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中“《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可以看出,两人有着共同的伟大的事业和目标,做到了志同道合,且成果卓著;根据材料三第④段中“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可以看出,两个人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信任。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根据材料一中标题“对‘朋友’的历史解释”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朋友”一词的内涵及由来;根据材料二中两则小标题“一、倾听朋友的诉说”和“二、朋友之间也要说‘不’”可知,材料二主要介绍作为朋友,交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根据材料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它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可知,材料三主要介绍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根据三则材料即可整理出演讲思路:首先,应该向同学们介绍“朋友”一词的内涵及由来;其次介绍作为朋友,交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后,分享自己收集的名人友谊故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采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梆梆,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zhà)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比她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2022《语文报》)

18.“采春。”“采春!”“采春?”文中连续出现三个“采春”,分别赋予不同的标点符号,说说这三个标点依次蕴含了怎样的用意。

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

20.开篇没有直接写“采春”,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冬天的煎熬和漫长,这样写有没有偏离正题?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

21.读这篇文章不禁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春》,两篇文章展示了相似的春色,但是两篇文章描写的侧重点和主题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18.①句号,陈述语气,写出了春天来了,人们都出城、出村的欣喜,体现回答语气的简练干脆。②感叹号,表述听到“采春”时的好奇、激动(兴奋)。③问号,自然引出下文“怎么个采法”的设问,引出下文不同的采春方法。19.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把连翘花山桃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翠绿和连翘花山桃花的可爱,表述了对春的喜爱之情。20.没有偏离正题。①先大篇幅写冬天的煎熬和漫长,与春天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使行文富于变化;②为下文写春天来了人们采春时的欢快欣喜作铺垫。21.朱自清先生的《春》着重表现春天的景色,表述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的珍惜。这篇文章侧重表现人们的活动,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表现人们对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述对诗人将春意幻化成为诗歌、幻化成一种文化,一种经典传承后人的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

第⑥段末尾的“采春”后边用的是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采春”是“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问句的回答,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回答的简练干脆,春天来了,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人们心情是欣喜和愉悦的。

第⑦段“采春”句末用了感叹号并独立成段,引出下文“采春”欢乐场面的描写,表述了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第⑧段“采春”后边用问号,引出下文的疑问,春“怎么个采法”,巧妙引出下文对“采春”不同采法的叙写。

19.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述效果,最后看表述感情。

“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一句,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是运用比喻的修辞;“仙女的笑靥”一句,把连翘花山桃花当作人来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青翠欲滴和连翘花、山桃花的鲜艳可爱,表述了对春天及春天万物的喜爱之情。

20.本题考查对文中结构的理解和分析。

此文前三段描写了冬天的漫长和寒冷,第②段“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把难熬的冬天与下文温暖舒适的春天进行了对比,突出表述人们对春天的渴盼之情,也为第⑤段之后的“好啊,春来了”和第⑥段“回答简练干脆:采春”欢乐作铺垫。冬天因为其漫长而难熬,好不容易盼到了春天的到来,却还是寒冷依旧,但忽有一日,春天就真得来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田野里,到山梁上去采春,采出了欢乐,采出了笑颜。因此这样写没有偏离正题。

2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春》描写的重点是春天的景物,表述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珍惜。

本文④~⑧段“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梆梆,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写忽有一日,春天就真得来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田野里,到山梁上去采春。由此可知“采春”描写的重点是人们的活动。第⑧段“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第⑩段“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在美好的春天,人们展放肢体,释放浊气;亲近自然,吸纳春气;将春色融入心里,将春意幻化成为诗歌,凝成永恒的诗句,从而永远流传下来。表现了对美好春天、对生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十、作文

22.写作。

在半年以来的初中生活里,你一定有过不少经历。游览一处风景,就心随景动,谛听自然的呼唤;结交一个朋友,就见贤思齐,沐浴品质的芬芳;阅读一本书,就浸润其中,领悟书中的精髓;经历一次不同寻常的语文活动,就倾情投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经历一次挫折,就坦然面对,展露一种胸怀……事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