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_第1页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_第2页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_第3页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_第4页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学习型“宜居洋泾”建设洋泾街道办事处洋泾街道地处陆家嘴中心城区,前身是有着700年历史的古镇,面积7.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建有34个居委会,其中60%以上为商品房小区。区域内交通发达,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有众多教育、科研单位落户于此,是本市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社区之一。2006年,洋泾街道被确立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推进“宜居洋泾、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深化社区教育内涵,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实验,通过坚持不断的努力,创建学习型“宜居洋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街道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05版上海市文明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近三年来,共获得区级以上100多项文化教育类奖项。一、以创建学习型“宜居洋泾”为目标,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空间培育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人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条件是街道必须担负的重要责任。洋泾的社区教育发展从起步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第一阶段(2000年前),以街道为主体,分部门组织开展单一人群、单一内容、分散的、任务性的社区教育活动;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5年),以街道为主体,成立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教育委员会),借用学校的空余时间,设立专门教育资金,合作举办社区教育课程班,参加学习活动的人数增多,课程增加,内容进一步丰富;第三阶段(2006年之后),探索以街道为主导,社区为主体,共同推进社区教育进程、共同创建学习型“宜居洋泾”活动,社区教育和创建活动的体制机制调整和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社区群众学习需求和活动条件得到较好的满足,社区学习的氛围日益浓郁。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党工委、办事处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建设社区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建成了10500平方米的洋泾文化广场,其中建有具备6个现代化、多功能教室的社区学校主楼,配建了文体活动设施,保证社区学校达到教学设施齐全、制度完善、管理有序。对基层教学点,2007年以来,开展“两室两点”工程建设,投入2300万元,对20个社区的活动室、阅览室、教学点、健身点进行改造和整新,为市民的就近学习和进行活动创造了条件。与11所学校(校区)签订资源开放协议,有13个学校(校区)59片场地、20多个软件项目实行共建共享。开展了社区教育2个市级项目、2个区级项目的实验,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和创建学习型社区进程中,区域内大中小学、体育中心、医院、研究所、部队等60多个单位,按照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计划,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共同推进,将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创建活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区教育建设完成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推进转变,着眼对象由单一人群向全程、全员覆盖转变,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由展演型、竞赛型、节庆型向培育学习理念、倡导新的生活方式转变,工作机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契约型转变。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民参与、持续有效”的社区教育推进机制创建学习型的社会,不仅有学习理念培育问题,同时,有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作为社区教育实验街道,洋泾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区的实际,着重在社区教育的机制体制这个核心环节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努力,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民参与、持续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1、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主体——确定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体地位。洋泾的社区教育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以政府为主体,这与街道办事处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定位越来越不相适应,也不利于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在探索社区教育的进程中,洋泾调整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结构和功能,并定位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现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街道和社区38家单位组成,有关社区教育活动的重大事项都由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内设理事会,理事会以“平等参与、民主协商、合作共建”为原则实行轮替制,负责日常工作。理事会9个成员中,社区单位占8个。理事长由教育委员会民主推选产生,由社区单位领导担任,街道委员只担任副理事长。2、社区教育不断深化内涵——引进社会化方法、市场化机制。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对教育资源的及时配置、补充和调整是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1)建立社区教育项目运作机制社区各成员单位根据社区教育委员会制订的计划和专项主题活动的目标任务,认领项目。也可结合本单位实际,申报创设项目,经研究确认,和街道签订社区教育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的要求和责任,确保项目取得可供检测的成果。(2)建立教育资源开放的激励、保障机制对开放资源的单位,年度进行表彰评先;通过制订资源开放安全管理办法、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投保公众责任险等做法,保障参与单位利益不受损害,促进资源开放的可持续性发展。(3)建立社区教育项目扶持机制制定“社区文化教育项目扶持计划”,对社区的自主性、创新性、公益性、示范性的文化教育项目和特色活动提供扶持,鼓励社区单位、团体、个人自主申报项目,通过项目评审、过程监督、绩效评估后给予支持,提高社区参与度,提升社区自身创品牌、创特色的能力。3、社区教育网络化运行——发挥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和居民区教育工作小组),有效发挥社区学校、6个社区学校分校和34个市民教学点教学(三级教学网络)活动的有序进行,力求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及时互动和方便教学,为此,洋泾加强了6个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功能。每个协调委员会负责一个分校和5—6个教学点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发挥协调委员会承上启下、左右协调、监督管理的功能和作用,保证整个社区教育的有序和顺畅。三、探索“政社务实合作”,构建“一体两翼”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根据社区自身的条件,形成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是深入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基础,也是提高创建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社区教育社会性、公益性、多样性,与资源的提供、配置、有效使用的关系如何建立,对社区教育发展确立什么样的主体,采用什么路径、办法、运行机制有着决定性影响,也就是实行什么样发展模式问题。对此,洋泾在认真分析社区的条件、社区教育性质和推进的现状、以及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从06年开始,探索“一体两翼”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一体”即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体,“两翼”是以社区成员单位具体承担社区教育项目任务、资源有效提供社区、自身优势辐射社区为“一翼”;另“一翼”则是社区学校实体化运作,主要承担课程班教学任务,同时,为分校、教学点提供指导、示范。“一体两翼”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过程,既让洋泾看到了社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成效,也使洋泾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从而坚定了继续探索的信心。1、政社务实合作有助于提升实力。洋泾根据社区的需求和能够提供的资源条件,加强和社区单位的合作。(1)建阵地在社区单位建立了6所分校,8个特色学校、8个德育基地;(2)聚资源183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老师均从社区单位和社区内招募;(3)拓空间社区单位开放59片(个)可供使用的场所;(4)做实事每年确定20个左右的合作项目,供社区单位选择参与,共建共享。通过务实合作,得到社区单位充分肯定,纷纷表示,“这种务实合作,我们要深度参与”。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实力。2、社区共同参与有助于增强活力。社区单位的广泛参与,其资源的丰富性和自身所具备的专长优势,是以往街道单一主持的社区教育所无法具备的。如海事大学学生实施的“爱心家教”、公利医院的“科学生活,健康相伴”系列讲座、医药学校的“关爱生命,创建健康”活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快乐学习夏令营”等,从各自特长和优势出发,各显其长,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3、实体化运作有助于培育内在功力。社区教育不同于义务制教育和社会化办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把握。忽视其规律性,简单地复制和依赖现成办学单位、办学经验,将会使学习型社区创建失去基础,陷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依靠社区,同时,加大投入,建设社区学校、市民教学点,防止依赖,保持“两翼”合力负重。特别是社区学校实体化运作,为社区课程化、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保证。社区学校以“有教无类,积学悦人”为校训,每年办课程班100个以上,开设课程34门。并尝试开设远程教育课程。同时,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学校还承担教学指导中心、业务培训中心、资源配送中心、服务管理中心职责,发挥着示范、引领、辐射和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四、以文化引领,创新载体,形成特色,充分展示社区教育的活力文化的价值功能在于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同时,文化活动的娱乐性、营造氛围的功能作用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和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注重文化的引领,注重载体创新,注重形成品牌特色,关系实验和创建活动的效果,关系社区教育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在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中,把社区文化发展与社区教育实验一并计划、一并推进、一并探索。在前三年基础上,制定了《洋泾社区(2008—2010)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社区文化教育发展5项目标、18项任务,并认真付诸实施,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载体创新、形成品牌特色主要有:1、建平大课堂街道与建平中学连续4年合作,开设了“建平大课堂”系列讲座。由建平中学的首席教师、党员干部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无偿给社区学生和居民讲课。自2005年开始,坚持每月一讲,已经开设了30多次讲座和专题报告,3000多人走进建平中学,分享了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开始,“建平大课堂”注重讲解人文科学,从心理学到台海形势,从书法艺术到审美情趣,参加人群更加广泛,并且把课堂搬进了公园、小区、社区单位,成为社区教育的“大篷车”。2、“品味洋泾”游学活动街道通过协调社区的环境学校、浦东环境监测站、船舶运输研究所、清真寺、天主教堂、绒绣厂等社区单位,将这些单位知识性、特色性、文化价值含量高的内容,请旅游单位包装,并帮助培训志愿者讲解员,向居民开放,形成了“品味洋泾”学习游览活动。从2007年开始,累计有2000多名学生、居民、职工参加活动。参与者在体验式、场所化的教育中,增长了知识,了解社区,从而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社区青少年适应能力培训基地洋泾社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失学、失管、失业”的青少年。由于学历低、择业能力低、社会适应能力低,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很大压力,也成了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街道与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合作,开展了社区青少年适应能力培训,对16—25岁这部分青少年进行短期培训。通过培训,激发培训对象个人潜能,改变消极生活态度,提高适应能力。同时,还进行家庭教育干预和跟踪指导;培训后,街道为他们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提供帮助。经跟踪,80%以上的青少年通过培训能够直接就业或继续各种学习。经过四年的实践,2007年团区委在洋泾社区学校建立了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职业适应能力培训基地(简称CAPA)。4、终身学习卡为激励市民不断学习、坚持学习,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检验办学质量。社区学校设计了“终身学习卡”软件系统,向在社区学校、分校和各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点参加学习的每位居民,发放一张学习卡。居民所有参与的学习、培训、讲座的内容,经过办学人员核实,录入计算机管理,建立了数据库。居民可根据参加的不同学习内容和效果取得相应学分,鼓励居民不断积累学习成果,培育终身学习的理念。目前已有4000多居民领取了终身学习卡。社区年参加学习达7万人次以上。5、社区特色活动和品牌洋泾有196个文体团队,有社区自己的学习节、艺术节、体育节,2007年“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