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问题
(共19题)
一、复合题(共19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用“/”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i两狼之并驱如故
ii一狼径去
iii跑号如前状
iv意甚仓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i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ii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弧,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间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教以书字
ii使学为诗
iii或因而抄录
iv抄录未毕
(2)翻译下列句子。
i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ii自幼所作诗冠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对文段的理解,谈谈个人的感悟和认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i学学半
ii能自反也
iii或谓君不善学
iv虽欲改励
(2)下列“其”字用法与“其友李生问之曰”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视下也B.其正色邪C.不知其旨也D.其真无马耶
(3)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i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ii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4)读了甲、乙两文后,请你分别谈谈有哪些收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鞭裂而不知。至含,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惟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ii色愈恭,礼愈至
iii生徒悉集
iv尤好属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以衣被蔽塞窗户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禁之不能止
C.①十二为中书学生②为家人所觉
D.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父母恐其成疾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人物读书勤奋的一组是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⑤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⑥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ii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5)以上两段文字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孔子出行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i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ii②尊君在不不:
iii相委而去委:
iv元方入门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i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ì)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dàn),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若中分/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或嗤越人曰/或以钱币求之
C.食以梁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走而去之/走送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易其田畴①,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选自《孟子·尽心上》)
①田畴:田地易:治理。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2)请分别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选项。
i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ii易其田畴
A.圣人治天下(文《孟子·尽心上》)
B.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ii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4)孟子说理多用类比,请参照示例,说说孟子如何在文运用类比来说理的。
示例:文用人才观来类比治国观。先说了通过困境的磨砺,人能成为人才;再引出圣人治理国家,也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5)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说说你在两文,看到了哪些儒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条,谈谈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管夷吾举于士士:
ii行拂乱其所为拂:
iii曾益其所不能曾:
iv般乐怠敖怠: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人恒过,然后能改。
ii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甲][乙]两文都论证了“”(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上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和,[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4)联系实际,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①,全家皆避出,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②攫簪珥③,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前盗皇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④视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据此一事,回煞之说当妄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两鬼相遇》)
①回煞:这是迷信说法。煞,凶神。人死后,会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的,称做回煞。②筐: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蔑编制。③饵:用珠玉做的耳饰,如耳环。④谛:仔细审察。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i家无井而出溉汲
ii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iii逾垣入
iv以姜汤灌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悸而失魂学而不思则同B.乃知为盗去后乃至
C.以姜汤灌苏可以为师矣D.对仆于地闻之于宋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ii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5)甲文是一则寓言,乙文是一则笔记小说,但你可以将乙文当作甲文一样的寓言来读,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两文,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i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ii余以为妙绝()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甚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ii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荷。
i赏荷,可观其形美。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上空)
ii赏荷,可品其神美。文称莲为“花之君子”,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i甚爱之
ii相与大惊曰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4)用自己的话概括王羲之的性格特征。
(5)与《狼》一文类似,王右军遇到与屠户类似的危险,他们得以巧妙避险,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危机处理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乐羊子之妻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①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②’,以就懿③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①捐:抛弃。②亡:同“无”,不足。③懿: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但涉猎涉猎:
ii见往事耳见:
iii及鲁肃过寻阳及:
iv日知其所亡日:
(2)翻译下列句子。
i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ii何异断斯织乎?
(3)两段文字均与学习有关,文孙权指出;文羊子之妻指出。
(4)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你从他们的劝说艺术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安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杂然相许许:
ii荷担者三夫荷:
iii帝感其诚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之不惠/虽我之死B.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
C.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D.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吾与汝毕力平险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i蒙辞以军中多务
ii即更刮目相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蒙乃始就学。
ii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孙权劝说吕蒙与颜真卿劝勉年轻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对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不知其旨也
ii然后能自反也
iii教然后知困
iv虽有至道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i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ii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用原文填上空)
(4)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课外阅读拓展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i恐已暮矣
ii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iii臣闻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ii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担心自己学而无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从师旷劝说晋平公的言辞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年且九十且:
ii且焉置土石置:
iii始一反焉反:
iv惧其不已也已:
v方磨铁杵方: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ii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两文中的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
(2)下列句子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解析
一、复合题(共19题)
1.
(1)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2)i原来
ii离开
iii以前
iv神情
(3)i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ii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4)更赞同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文中的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2.
(1)i写
ii作,写
iii有时
iv完
(2)i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
ii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其根本原因在于热爱读书学习、勤奋刻苦。无论我们的家庭条件如何,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热学习的心,应该学习欧阳修勤奋刻苦的精神。
(1)i句意为: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书:写字。
ii句意为:让(他)学习写诗,为:作、写。
iii句意为:有时接着进行钞写。或:有时。
iv句意为:还未抄完。毕:完。
(2)i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题要做到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流畅自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和常见句式的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字词有:“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
ii本句的重点字词有:“文字”:文章。
(3)方法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综合对文章的理解,思考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原文中提到,欧阳修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主动学习,甚至借书钞写和背诵,并且能够持之以恒,这些事件都体现了欧阳修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可以作为文章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方法二: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钞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1)i教。
ii反省。
iii有的人。
iv即使,不然。
(2)C
(3)i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ii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4)甲文: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不耻下问,学在于思考的道理。
(1)i本小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考生平时背诵文言文是应多注意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拿不准的字或者词要翻阅文言文词典,“学学半”翻译为教是学的一半。“学”:是教的意思。
ii本小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考生平时背诵文言文是应多注意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拿不准的字或者词要翻阅文言文词典,“能自反也”翻译为然后能自我检查。“反”:反省。
iii本小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考生平时背诵文言文是应多注意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拿不准的字或者词要翻阅文言文词典,“或谓君不善学”翻译为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或”:有的人。
iv本小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考生平时背诵文言文是应多注意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拿不准的字或者词要翻阅文言文词典,“虽欲改励”翻译为即使想要激励自己。“虽”:即使,不然。
(2)本小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考生平时背诵文言文是应多注意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拿不准的字或者词要翻阅文言文词典。题干中“其友李生问之曰”翻译为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其”:代词,代指他;A项中“其视下也”翻译为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其”:状语,在这里;B项中“其正色邪”翻译为或许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其”:或许;C项中“不知其旨也日”翻译为无法知道它究竟有多美味。“其”:代词,代指它(美味)。D项中“其真无马耶”翻译为难道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择C项。
(3)i本小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注意词语要一一对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通顺,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还要注意文言文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句意为: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重点词语解释:“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ii本小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注意词语要一一对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通顺,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还要注意文言文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句意为: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重点词语解释:“敏”:聪明。“始”:才。“善”:对的,正确。
(4)方法一:
本小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解答这类型题目,要大致可以翻译全文,来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作答。根据原文“教学相长也。”译为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告诉我们只有学习才能知道不足,教学才能知道困惑,提升自己。根据原文“夫善学者不耻下问”译为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根据以上回答可知解析。
方法二: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4.
(1)i询问。
ii周到。
iii全,都。
iv撰著。
(2)D
(3)C
(4)i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ii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5)读书做学问要不怕吃苦,执着向学,方能有所成就。
(1)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本题涉及的词语是常见的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质:询问。
ii句意为: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
iii句意为:学生们都聚集来听。悉:全,都。
iv属(zhǔ):撰著。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项,连词,来/介词,用;B项,助词,取独/代词,他;C项,成为/被;D项,都是代词,他。
(3)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要求选出“全部表现人物读书勤奋的一组”,可采用排除法。“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写的是环境恶劣;“⑤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是高允对祖莹的评价,都无法体现读书勤奋。
(4)i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査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ii此处注意“才器”“及”“远至”等词的理解。
(5)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根据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等信息可知宋濂学习非常刻苦,虚心好学。根据乙文“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惟讲既切”可知祖莹学习刻苦勤奋。据此分析即可。
方法二:
(甲)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钞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岀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羨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乙)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祖莹成功做到了)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太学学士。
5.
(1)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3)皋鱼讲述了一生中的三个过失,从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句子,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注意虚词“者”处需要断句。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重点词:而:表转折,却。子:儿女。
(3)方法一: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了解文言文大意,抓住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关键文言词句,分析概括即可。本文讲述的是孔子出行遇到皋鱼在路上恸哭,皋鱼向孔子述说了自己人生的三大过失,第一条是“周游诸侯,以殁吾亲”,也就是说,他在父母健在时没能尽孝,在诸侯中周游,最后父母去世了,感到很愧疚遗憾。文章结尾时,孔子劝弟子引以为戒。所以,有一些弟子就回家赡养父母了。这说明,要及时行孝,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解析。
方法二: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十三人。
6.
(1)i约定
ii不,通假字,通“否”。
iii丢下,舍弃。
iv回头看。
(2)i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ii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
(3)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客人大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4)(1)言而无信,待人无礼。(2)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i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期”,古今异义,约定。
(2)i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还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去,离开;乃,才;引,拉,牵拉。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回答即可。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客人大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谈启示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即可找到解析。“友人惭”的原因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期日中,过中不至”写友人不讲信用,“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写友人待人无礼。谈启示要结合生活实际,如陈太丘的守信和友人的失信告诉我们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友人的无礼和元方的懂理识仪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7.
(1)A
(2)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
(3)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否则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
(1)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A不相同,第一个若表示“你”,第二个若表示“比、如”。解析选A。
(2)该题考查断句,断句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见的断句方法主要是利用句式、语法、实词和虚词等。也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再断句。该句正确的标点是: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dàn),将奚以狗为?
(3)方法一:
考查文章主旨理解,难度不大,这篇文章说的是不要姑息纵容恶势力。
方法二:
译文: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8.
(1)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2)iA
iiA
(3)i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ii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4)乙文用百姓家水火多才能给予别人,来类比治国,使百姓富裕就会使全社会仁爱。(意思对即可)
(5)儒家思想: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减轻赋税使百姓富裕,社会才会有仁爱。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内要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对外要保持对其他国家的警惕,居安思危,不安于现状,时刻保持危机感与忧患感,才能使国家不坐以待毙,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强盛。
(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节奏的划分能力。句意: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
(2)i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喻:了解。A项,知:了解,知道。B项,命:训导,教导。故解析选:A。
ii易:治理。A项,治:治理。B项,易:容易。故解析选:A。
(3)i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语,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ii注意重点词语,菽粟:粮食。如:好像。焉:怎么,哪里。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写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章先说了百姓家多水火,就会慷慨地给予来借的人,再引出圣人君王治天下,也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老百姓粮食多得像水火,生活富裕了,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5)儒家思想: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民焉有不仁者乎?以民为本。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当代社会更要关注民生,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最终达到社会稳定、和谐。(意思对,能自圆其说即可)
甲文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田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了。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黄昏夜晚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足够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9.
(1)i狱官
ii违背
iii同“增”,增加
iv怠惰
(2)i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ii祸与福没有不是自己找的。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4)①国内要有坚守法度、尽心为民的官员;②国外要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隐患;③要及时修明政令刑法。
(2)
(3)第一空,可根据题干的要求,从[甲]文中选择表明观点的原文填写;第二、三空,[甲]文第一段运用六个事实论据证明磨难困境出人才,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然后第二段从国家的角度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乙]文引用了《诗经》《太甲》中的句子和孔子的话阐述道理,属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答题时,可以在读懂文章,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10.
(1)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2)i打水,浇田
ii命令,派
iii翻过,越过
iv使……苏醒
(3)B
(4)i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ii(王碧伯家人)就让他们穿着鬼的装束并捆绑着他们押送到官府,沿路众人聚集观看,没有不被笑倒的。
(5)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世上本无鬼,多的是装神弄鬼的人;害人终究害己,做奸伪之事,最终会被揭穿。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停顿: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
(2)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溉汲:打水,浇田。
ii句意: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令:命令,派。
iii句意:翻过墙进到屋里。逾:翻过,越过。
iv句意: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苏:使……苏醒。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表转折;B.才/才;C.用/凭借;D.在/介词,向;故选:B
(4)i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使,用;于,在。句意为: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ii句中重点词有:缚,捆绑;莫,没有。句意为:(王碧伯家人)就让他们穿着鬼的装束并捆绑着他们押送到官府,沿路众人聚集观看,没有不被笑倒的。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理解寓意的能力。甲文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派人询问实情,体现了宋君求实精神,说明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乙文根据“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可总结出装鬼的人最容易碰到鬼,因为心里有鬼;根据“谛视之,乃知为盗”,可总结出鬼装得再真,还是鬼,最终是要现原形被识破的。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阴阳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点到1点钟(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这时,全家人都必须出门避开。到了子刻,一名盗贼打扮成煞神的样子,翻过墙进到屋里,刚把藏物的小箱子打开,捞到簪子耳环首饰,恰巧另一名盗贼也扮成煞神进到这家,还学着呜呜的鬼叫,渐渐接近。先进到屋里的盗贼心中害怕,慌慌张张逃了出来,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转家门,见到庭院里昏倒两人,仔细一看,大为惊吓;再仔细察看,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盗贼。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随即将扮成煞神的两个盗贼,不动原样地捆缚起来,押送到官府。一路上,聚拢了许多观看的人群,见到盗贼的这般模样,简直把大家都乐坏了。
11.
(1)i靠近赏玩
ii美妙到了极点;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
(2)B
(3)i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ii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4)i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ii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即可)
(2)正确的停顿分别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3)ii“观荷于湖边亭中”是倒装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于湖边亭中观荷”;另外,省略的主语应补充。
12.
(1)i喜欢。
ii互相。
(2)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3)就假装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脸、枕头和被子,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4)深谋远虑、机智勇敢、有胆有识、聪敏伶俐。
(5)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来自救。
(1)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甚爱之:非常喜欢他。“爱”是一词多义:喜欢;喜好;爱护;吝惜。
i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相与大惊曰:两人大惊说。“相与”一词多义:相互;共同,一道;相处,想交往。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及开帐(等到打开帐)/乃见吐唾从横(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信其实熟眠(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于是得全(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乃,竟然。阳,假装。污,弄脏。诈,假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可知,面对一个危险的处境,王羲之立即采取了措施,假装熟睡,骗过了对方,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机智勇敢、有胆有识、聪敏伶俐。
(5)方法一: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①结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看出,屠户面对着被狼围攻的困境,他最终选择反抗,获得了成功,拯救了自己,看出他的勇敢救了自己。
②结合“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可知,王羲之在一个危险的处境中,冷静从容,想出了办法自救,骗过了对方,看出是他的冷静、随机应变、勇敢救了自己。
③启示。因此这两个人物启示我们: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来自救。
方法二: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屠户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肥料销售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安全生产案例
- 培训构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音乐公司与音乐人之间的音乐版权许可协议2篇
- 2024年房屋装修合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房屋装修合同3篇
- 《水利工程制》课件
- 南瑞继保培训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叉车交易合同
- 《皖智中考历史》课件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中介服务退出策略2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机遇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参考答案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中医保健温通灸
- Scarlet Letter《红字》英文版
- 麻醉机的操作流程、维护保养和注意事项
- 工程施工日志封面(最新整理)
- 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