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某实验小组欲调查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多根
葱种群密度对不同肥料种类和浓度的响应,设置了4个处理水平的不同肥料组合,结果如下
表所示,下列叙述箱送的是()
处理水平(g-nr2)
密度(株皿々)051020
肥料种类
N75615034
P75625546
N.P组合75564519
A.实验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多根葱种群密度再通过建立“S”型曲线分析其变化
B.3种肥料的高肥水平对多根葱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差异较显著
C.实验条件表明,施肥对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多根葱的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施肥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促进植物个体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个体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表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加,多根葱的种群密度下降;在相
同浓度肥料处理时,与单独施加N或P相比,同时施加N和P处理组上我多根葱的种群密
度较低。
【详解】A、实验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多根葱的种群密度,但同种肥料不同处理水平下种群
密度下降,不会呈现“S”型变化,A错误;
B、3种肥料的高肥水平(20g-m-2)对多根葱的影响较大,与对照(0g-m-2)相比,种群密
度下降较显著,B正确;
C、实验条件表明,随着施加肥料浓度的增加,多根葱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可知施肥对荒
漠化草原草本植物多根葱的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正确;
D、施肥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促进植物个体增大,从而加剧种内斗争,导致个体死亡,降低
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A,
9.(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
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负
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来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B.自由基攻击生物膜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继续攻击、损伤生物膜,属于正反馈调节
C.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的数量又会受到抑制属于
正反馈调节
D.富营养的水体中藻类疯长,藻类死亡后引起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节的结果作用于过程本身后.使过程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属于正反馈调节,结果增强后
而使过程本身减弱或结果减弱后而使过程本身增强,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血浆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
关激隶,A错误;
B、自由基攻击生物膜时会产生更多自由基继续攻击、损伤生物膜,使得自由基越来越多,
这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的数量乂会受到抑制属于
负反馈调节,C错误;
D、富营养的水体中藻类疯长,藻类死亡后引起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
误。
故选B。
12.(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
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
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
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
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
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由题
干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5%,A错误:
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
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
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小,如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
升高等原因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
19.(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图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鹿
的
数
量
u时间
A.调查鹿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c点时鹿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基本稳定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在图示的时间范围内,该岛屿鹿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点对应的纵坐标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详解】A、鹿活动能力较强,应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c点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斜率为0,即出生率=死亡率,属于稳定型,即各年龄期比例
较稳定,B正确;
C、d点至最高点之间增加了种群数量,说明出生率〉死亡率,故为增长型,C正确;
D、c点是最大值,不是K值,种群数量在K值左右波动,故K值应在虚线的位置,D错
误。
故选D。
【点睛】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受破坏后,K
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时,K值会上升。
33.(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蚊长期栖息在一种灌
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
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
数量变化,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题中的食物链。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o
(2)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所摄取的能量的去向是和
(3)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是否将持续增加?,理由是。
【答案】(1).灌木一角蝉一跳蛛(2).互利共生(3).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
(4).同化量(5),粪便(6).不会(7).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或种内斗争加剧、存
在天敌)
【解析】
【分析】
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生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
争和捕食等。
(I)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
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
间关系。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
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
2.分析图形:具有蚂蚁的植物和不具有蚂蚁的植物相比较,具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多,
而没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不会增多,说明蚂蚁的存在对角蝉有利,有利于角蝉的繁殖。
【详解】(1)角蝉幼虫和蚂蚁为互利共生关系,跳蛛捕食的是角蝉,其食物链是灌木一角蝉
T跳蛛。
(2)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摄取的能量-部分流入粪
便中,一部分被同化。
(3)由于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不会持续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能根据题干信息“角蝉幼虫分
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以及图形的信息,
判断“蚂蚁和角蝉'’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云南常见的紫茎泽兰,在中国国
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紫茎泽兰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紫茎泽兰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紫茎泽兰入侵后,有助于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本地植物逐渐被替代的过程中,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
2、群落演替的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详解】A、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
群密度,数据会偏大,A错误;
B、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紫茎泽兰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
C、紫茎泽兰属于入侵物种,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错误:
D、本地植物逐渐被替代的过程中,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D正确。
故选D。
15.(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叙
述,正确的是()
A.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终生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城
B.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C.引起种内竞争加剧的因素可以是外源性调节因素
D.经调查发现欧州灰鹭与旅鼠的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均表现为周期性波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
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详解】A、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通常在生殖季节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域,该现象称为领域行
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A错误;
B、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
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因此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有关,
B错误;
C、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外源性调节,C正确:
D、欧州灰鹭因气候原因而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D错误。
故选C。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园林局要将一块杂
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一块草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丛生的荒地变为草坪属于次生演替
B.齐整低矮的草坪仍然存在垂直结构
C.人工管理使得草坪中的草呈“J”型增长
D.调查草坪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结构:(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
受阳光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
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杂草丛生的荒地有土壤条件,变为草坪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即使是齐整低矮的草坪,不同种类的植物及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会存在分层现象,也就
是存在垂直结构,B正确;
C、虽然进行了人工管理,但种植的绿草会在空间、资源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绿草
还存在天敌,不会呈“J”型增长,C错误;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
故选C。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下列进行的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
的操作,不合理的是()
A.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路边的行道树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B.用样方法调查某区域中的植物的物种数将样方面积设置大些
C.在检测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滴加培养液后静置片刻再将计数板置于载物台中央
D.观察采集小动物进行鉴定分类时,常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
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
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
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行道树的排列呈长条形,适合用等距取样法进行调查,A不合理;
B、调查某区域中的植物的物种数要尽量多的包含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因此样方面积要大一
些,B合理;
C、滴加培养液后静置片刻是为了使酵母菌沉降在底部,C合理;
D、观察采集的小动物进行鉴定分类时,一般用放大镜或实体镜,如用显微镜,要用4倍的
物镜和5倍的目镜,D合理。
故选Ao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
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
不能用校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详解】A、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校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
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
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调查其
丰富度,B正确;
C、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正确;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
D正确。
故选Ao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o,Nt表
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Ni/No值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
B.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xNo
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详解】A、已知No为某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分析图示可知,随着
时间的递增,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符合“S”
型增长曲线,A错误;
B、a时Nt=No,所以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B正确;
C、当N,/No=b时,该种群的数量Ni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xNo,
C正确;
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种内斗争最为激烈,D正确。
故选Ao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N,/No值的内涵,即NJNo=l时,该种群的数量不变,
Nt/No>l时,该种群的数量增加。在此基础上,分析曲线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
变化趋势,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
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O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A.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种群数量出现波动,K值不变
B.K值即环境容纳量,就是该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C.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增长就会停止
D.控制鼠害可通过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方式,将其数量降低到K/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
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详解】AB、K值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即环境容纳量,环境条件被破坏,K值会降低,AB错误;
C、直接影响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数量特征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当不考虑迁
入和迁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C正确;
D、通过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方式控制鼠害,若数量降低至K/2,恰好是种群增长速
率最大的时候,反而不利于控制鼠害,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其数量,D错误。
故选C。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
中呈“J”型生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种环境中数量增长曲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C点的增长速度最快
C.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在不利条件下
还会下降,故A项错误;
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2,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项正确;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所淘汰的个体数量,即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C项正确;
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加强,D项正确。
故选A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3.某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
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
图甲是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I)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湿地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
的^_______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
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结构。图甲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
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
(2)图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
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型为型。
(3)在调查中发现,该系统的另一鸟类一斑鸠通过“婚飞”(雄鸟向雌鸟点头、鞠躬或对飞
等)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通过调查发现,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猫头鹰的数量比
食草昆虫的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o
【答案】(1).食物网(2).水平(3).分解者(4).增大(5).“J”型(6).
行为(7).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8).偏高(9).能量流动是逐级递
减的,猫头鹰比食草昆虫所处营养级高,流向猫头鹰的能量少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部分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共存在4条食物
链;图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其中①表示出生率,②
表示死亡率,图中显示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说明该鸟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
【详解】(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湿地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
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
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图甲只显示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
者和消费者,生物成分中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由乙图两条曲线分析可知,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差值不变,因此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型为“J”型。
(3)根据题意分析,雄鸟通过向雌鸟点头、鞠躬或对飞等追求配偶,这属于行为信息,说
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分析,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
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x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
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少,导
致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猫头鹰比食草昆虫所处营养级高,流向
猫头鹰的能量少,所以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猫头鹰的数量比食草昆虫的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能够数出图甲中的食物链条数,并能够根据图乙中两条曲线的大小关系判断该种群的数量变
化情况。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1.下图1是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2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1图2
A.根据图1可知,若fo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尬时其为2N
B.根据图1可知,"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C.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示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o时,
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to-ti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h
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
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即K值。分析图2: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
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
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详解】A、根据图1可知,若口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则t2时种群数
量为K,若L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A错误;
B、根据图1可知,在t|T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正
确;
C、春节前后,深圳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D、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D错误。
故选Bo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2.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
种
丰
富
度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所统计的三个年份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下
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由于是有一种算一种,不能有漏统漏记的情况,所以
对统计数据不存在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草被过度采食,而草原是该生
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过度的采食必然导致生态系统中其他消费者的食物来源欠缺而逐渐减
少,进而整个群落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最严重的后果是草场逐渐沙漠化,所以生物多样性的
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逐渐降低,c正确;群落演替的发生不是因为某一因素的介入而停
止,所以即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在高寒草甸的群落同样也会发生群落演替,
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
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棕色和
黄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对棕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棕色,则说明棕色为隐性
B.1对黄色个体交配,若子代有棕色个体出现,则说明黄色为显性
C.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棕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说明棕色为显性
D.若该种群棕色与黄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表现型,表
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
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
和也等于1;(2)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多对棕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棕色,则说明棕色亲本为隐性纯合子,棕
色为隐性性状,若棕色为显性性状,亲本可能均为杂合子,会生出黄色个体。A正确;
B、1对黄色个体交配,若子代有棕色个体出现,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
性状,B正确;
C、由于哺乳动物的后代个体数量有限,判断显隐性关系,不能直接通过比较具有相对性状
的两种生物个体的数量多少来确定,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棕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不能
说明棕色为显性,C错误;
D、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显性
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目,因此该种群棕色与黄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基因
频率不等,D正确。
故选C。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
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某大
熊猫种群数量较大,雌雄数量相等,可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
因频率为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约占3/7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b的基因频率在雌、雄群体中明显不同
D.若某个体在发育过程中B基因突变成Bi基因,则该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自由交配的后代中,
BB=60%x60%=36%,Bb=2x60%x40%=48%,bb=40%x40%=16%。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
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
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纯合子概率BB/BB+Bb,约为36%+
(36%+48%)=3/7,B正确;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b的基因频率在雌、雄群体中相同,C错误:
D、若某大熊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B基因突变成&基因,该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
不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Co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5.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单日捕获量
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
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
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防止珍稀动物被捕杀,提高它们的存
活率。
【详解】A、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左右,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A正确;
B、种群个体间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
有关,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C正确;
D、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这种情况下不适合控制
害虫,D错误。
故选D。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6.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
虫、小线虫、蚯蚓、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质、土层、食物、季节、耕
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
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
D.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主要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
机物、有机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
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详解】A、土壤中的生物复杂多样,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有害病虫的防治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
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
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B。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7.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
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棒一械
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沙丘演替为山毛棒一植树林的过程中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B.山毛棒一植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C.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D.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
种组成,群落的演替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A、沙丘演替为山毛棒-械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
C、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时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
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C正确。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还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青岛十七中2021届II月期中模块考试)8.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
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的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
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
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可以增加空气流通,A正
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图中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
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C错误;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
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腐烂,D正确。
9.
11.(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2020年初,澳大利亚等
地爆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林窗一段时间后
“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
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
D.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林窗又称林隙或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
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分为林冠空隙
和扩展林窗两类。
2、群落的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演
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
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详解】A、曲于“林窗”区域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种子及其他繁殖体,故“林窗”区域群
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CO2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B正确;
C、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
度不会一直增加,C错误;
D、由于十年后的环境与十年前的环境不一定相同,所以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
类不一定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21..(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某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存
在捕食关系的昆虫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
123456789101112I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月份
A.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
B.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均呈周期性波动
C.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营养级
D.对甲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
群数数量的变化,据此答题。
【详解】A、因纵坐标甲、乙种群的数值未知,故无法确定两者的K值大小,A错误;
B、据图可知,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均随时间而呈周期性波动,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的增减均在乙之前,故乙捕食甲,则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
营养级,c正确;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正确。
故选Ao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11.生态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调查与实验,下列研
究与实验最可能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A.从未摇匀的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
C.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舍弃个体数量较少的样方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
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
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
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x第二次捕获
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
条件)一(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一(3)观察并计数一重复(2)、
(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一绘图分析。
【详解】A、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要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从未摇匀的试
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能会使结果偏大或偏小,A错误;
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
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
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C、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个体数量,若舍弃个体数量
较少的样方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C错误;
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可导
致采集的小动物种类偏少,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D。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20.广东省湛江市的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
国大陆最南端,被誉为湛江市的肺美丽的后花园。这里环山依水,峡谷形态各异,林木茂盛,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0
8
6
4
2
0
(1)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乔木、灌木、苔薛、虎纹蛙、蜥蜴、苍鹰、岩鹭等全部生物
共同构,成了,森林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群等的分布,形成了
结构。
随着峡谷的走势,环山傍水的地形变化,该公园还具有了结构。森林中的乔.木因
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
(2)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从图乙所示的林业
部门对该地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看,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于原
来的环境容纳量,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是。某生物小组同学要调查该地物种数量,依据图甲选取样方的最佳面
积应该为o
【答案】(1).(生物)群落(2).垂直(3).水平(4).优势种(5).低(6).
降低环境容纳量(7).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8).S5
【解析】
【分析】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任
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群落的每个生物种群都需要一个较为特定的生态条件:在
不同的结构层次上,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食物和种类等。所以群
落中的每个种群都选择生活在群落中的具有适宜生态条件的结构层次上,就构成了群落的空
间结构。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
【详解】(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
构和水平结构;乔木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优势种。
(2)图乙显示: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低于原来的环境容纳量;据此可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
治的原理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所以
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
依据图甲可知,选取物种达到饱和的最小样方的面积为最佳,即S5。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联合考试)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蜘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B.某种植物成群成族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
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
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
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2.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
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
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A、蜥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
误;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
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24.俗话谢一公一母,一
年二百五“,说明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高,一只母家鼠一年最多怀8次胎,每胎最多15-16
只幼仔。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只有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
B.自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长,K/2后稳定增长
C.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
D.若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在K/2时捕杀效果最好
【答案】C
【解析】
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不只是出生率高,A项错误;自然
增长率在K/2后减速增长,B项错误;将室内地面硬化可以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比安放
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C项正确;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应在种群数量较少时采
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D项错误。
(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24.某农田弃耕后演替过程如下:
弃耕农田一阶段I-阶段n-森林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I为地衣阶段,其群落物种组成比阶段II简单
B.阶段H所含的物种与阶段I所含的物种完全不同
C.森林与农田相比不同的是森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该过程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群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
木阶段一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
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T多年生杂草一灌木一乔木林思考:任何群落都能演替
到乔木林或森林阶段吗?(3)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
进行的演替。
【详解】A、该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阶段I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II为灌木阶段,A错误;
B、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的优势物种会取代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
不一定会消亡,阶段H所含物种与阶段所含物种一般会有部分相同,B错误:
C、森林群落与农田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
D、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而弃耕(停止人类管理活动)
后农田会演替成森林,这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D正确。
故选D。
(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28.某研究小组对一弃耕农田进行
调查,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等当地常见物种,但加拿大一枝黄花占绝对优势;动物有蝗虫、
青蛙、家鼠、蛇和各种鸟类等。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中杂草丛生,并出现灌木,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家鼠采食同化的
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2)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我国后迅
速蔓延,主要原因是。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该区域中某种鸟的幼鸟及这种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鸟
的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鸟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4)据村民反映,当地家鼠的数量近年明显下降,从种群的特征分析,可能的原因有o
【答案】(1).次生演替(2).下一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3).样方法(4).气候
适宜、没有天敌等(5),捕食和竞争(6).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解析】
【分析】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
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1弃耕农田中含有植被,所以其上发生的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家鼠同化的碳
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由于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所以加拿大一
枝黄花入侵我国后迅速蔓延。
(3)家鼠会以该区域中某种鸟的幼鸟及这种鸟的食物为食,所以家鼠与这种鸟之间存在的
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家鼠的数量近年
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样方法、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某弃耕农
田中的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开学安全防范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演员演出合同书:悬疑惊悚片主演合约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住宅小区智能化改造项目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使用权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租赁商业空间定金及租金调整机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舱室洗涤保养服务合同详述版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中两个子女特殊需求关怀合同
- 幼儿的户外活动
- 学习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 2025年中国高纯生铁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完形填空(学生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办事处招聘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试部培训资料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DB37-T 1915-2020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高清版)
- 陕西省商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习生请假条
-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 铁路危险源辨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