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与浮力 填空作图二(物理)-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之突破训练_第1页
压强与浮力 填空作图二(物理)-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之突破训练_第2页
压强与浮力 填空作图二(物理)-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之突破训练_第3页
压强与浮力 填空作图二(物理)-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之突破训练_第4页
压强与浮力 填空作图二(物理)-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之突破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复习之专题突破训练《专题二:压强与浮力》填空作图二

1.(2019•襄阳)一正方体物块边长为10a”,漂浮于足够高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

有20%体积露出水面。若物块漂浮时与未投入物块时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

IGOPa,则容器的底面积为—机2;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

40:39,则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m.(g取10N/依,下同)

2.(2019•绥化)如图所示,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简单的。若水对壶底压强是

1.5xlO3Pa,则壶中水深cm。

3.(2019•常德)如图所示,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的原理;

某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C,则该地的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

标准大气压

4.(2019•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

(1)要观察到。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必须控制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相

等,由上述实验可知: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的。

(2)不增加器材,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5.(2020•扬州一模)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定了

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6.(2020•肥东县一模)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学了物理知识后,这只乌鸦找到了一

根吸管,很轻松的喝到了瓶底的水,聪明的乌鸦喝水利用物理知识是。

7.(2020•中山区二模)如图所示,“无叶电风扇”比传统三瓣叶风扇,不仅造型独特美观、

消除了对小朋友的安全隐患,吹出的风也是连续不间断的。其原理是利用空气流动造成的气

压改变从而形成风,它的底座有台超强电动机,它吸入大量空气,再从环形的内壁缝隙向后

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周围空气—(填“靠近”或“远离”)这

部分喷射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8.(2020•东平县二模)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2x10。,这只轮船满载货物时受到的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是

9.(2019•宜昌)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鲸龙AG600”,某次执行

任务时它的质量为38,当它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机\受到的浮力为

N.(g=1ON/Zg,0水=lxl0*g/〃/)

10.(2020•夹江县模拟)如图所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排开水的体积为

30mL,则物体所受浮力为N,当向水中加盐时,物体所受浮力将(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g取10N/依)

.

11.(2019•东莞市)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

中,物块受到的拉力尸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

的重力为—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cm,未知液体的密

度为kg/m3.(g取lON/仅,木块在下降过程中不考虑液面的变化)

12.(2020•桂林)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

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作图题

13.(2019•琼海模拟)小球匀速下滑时,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滑梯压力的示意图。

14.(2019•青海)如图所示,请画出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15.(2019•朝阳)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水面保持静止,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9•襄阳)一正方体物块边长为10cm,漂浮于足够高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

有20%体积露出水面。若物块漂浮时与未投入物块时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

160尸“,则容器的底面积为0.05疗;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

比为40:39,则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m.(g取10N/依,下同)

【考点】8A: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581:压强、液体的压强;11:计算题

【分析】(1)已知正方体的边长算出体积,利用品计算出20%体积露出水面所受

浮力;

(2)由于容器为圆柱形容器,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原来压力加上木块的

重力;木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原来压力加上排开水的重力;

(3)根据题意列出两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的等式,求出外,再根据题意求出底面积

S。,根据p=£求出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p=0g〃求出未投入物块时

S

容器中水的深度。

【解答】解:

(1)正方体的体积:V=Z?=(0.1m)3=0.001m3;

20%体积露出水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3

Fn=。水8%=1xlOUg/加x1°N/依x(1-20%)x0.001m=8N;

(2)由于容器为圆柱形容器,木块漂浮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水对容器底部

的压力:

Ft=Fn+G=Fn+SN,

木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33

F2=F0+p^gV=+1xio^/wxO.OObMX107V=F()+]0N;

物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F>F„+\0N

P=—=------;

(3)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1。2=竺,

为+8N39

解得益=70N,

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月=二=上出

S,sn

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4,

s()

根据题意可知,网-。2=小驯-娱70N+8”出=欣&,

s()s。

解得5。=0.05病,

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娱=」^==1400a,

2

500.05/

由P=pgh得:

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

,p,1400Pa

n=-i-=-=----------------------=0.14”?o

pgl.Ox103Z:g/nt1x\0N/kg

故答案为:0.05:0.14»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

运用,本题难点在第四问:找不到突破口,根据题意得出相应的关系式是关键。

2.(2019•绥化)如图所示,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简单的连通器。若水对壶底压

强是1.5x103Pa,则壶中水深cm。

【考点】8A: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83:连通器原理

【专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581:压强、液体的压强;12:应用题

【分析】(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知道水对壶底压强,根据p=0g/?求出壶中水深。

【解答】解:

(I)水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连通、上端开口,符合连通器的特点,即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

成了一个连通器;

1.5xl()3pa

(2)由2=28/?可得,壶中水深:h=」~=0.15m=15cm

33

。水gl.OxlO^/mxlON/kg

故答案为:连通器;15。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简单应用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3.(2019•常德)如图所示,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连通器的

原理;某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C,则该地的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个标准大气压

【考点】88:连通器原理;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31:定性思想;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理解能力

【分析】(1)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

征;

(2)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解:

茶壶的壶身和壶嘴,它们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所以其设计遵循了连通

器原理;

某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低于100"C,则该地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连通器;低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原理和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4.(2019•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

(1)要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必须控制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深度

相等,由上述实验可知: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的。

(2)不增加器材,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考点】8C: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13:实验题:581: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分析图所示现象,找出相同量和不同因素,分析得出液体压强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

个因素不变,

改变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的深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1)如图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实验中判断压

强大小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实现的;

由图所示现象知,压强计的探头处于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但朝向不同,而U形管压强计

两管液面高度差相等,故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均相等;

(2)液体密度相同,如果改变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即只改变深度的大小,故可探

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1)深度;相等;(2)深度。

【点评】本题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考查实验器材及原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5.(2020•扬州一模)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第

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考点】8£:大气压强的存在;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62:应用能力;12:应用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实验测定了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僧〃高的水

银柱,即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

(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

h=16cm.合1.013x10s帕。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7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大气压强的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强的数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6.(2020•肥东县一模)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学了物理知识后,这只乌鸦找到了一

根吸管,很轻松的喝到了瓶底的水,聪明的乌鸦喝水利用物理知识是大气压。

【考点】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12:应用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吸管吸水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

用下,水就被压进吸管里。

【解答】解:乌鸦用吸管吸水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被压入吸管,从而进入乌鸦口中;

故答案为:大气压。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考查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7.(2020•中山区二模)如图所示,“无叶电风扇”比传统三瓣叶风扇,不仅造型独特美观、

消除了对小朋友的安全隐患,吹出的风也是连续不间断的。其原理是利用空气流动造成的气

压改变从而形成风,它的底座有台超强电动机,它吸入大量空气,再从环形的内壁缝隙向后

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小,周围空气—(填“靠近”或“远离”)这

部分喷射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12:应用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解: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空气宽度只有1.3毫米的缝隙中向外喷出,

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周围空气靠近这部分喷射空气流动,

就形成了风。

故答案为:小;靠近。

【点评】此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此类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平时学习物理

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8.(2020•东平县二模)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2x10^,这只轮船满载货物忖受到的浮力为

2xlO8_/V,排开水的体积是疝。

【考点】80: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专题】583:浮力;11:计算题;62:应用能力

【分析】(I)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是指排开水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轮船满载时受到

的浮力;

(2)知道满载时轮船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解: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这只轮船满载货物时受到的浮力:

4字=G排=m^g=2x10"x1。3依xION/依=2x1()8N;

(2)由夕=生可得,满载时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V

_2xl04xlCPfeg

=2X104W3O

~p~\.OxlO3kg/m3

故答案为:2xl()8;2xl0\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明白排水量的含义是关键。

9.(2019•宜昌)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鲤龙AG600”,某次执行

任务时它的质量为3&,当它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8加,受到的浮力为

N.(g=l()N/依,夕水=lxl()Mg/加)

【考点】80: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2B: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584:浮沉的应用;11:计算题

【分析】当它停在水面上时,处于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根据辱=pg%可得

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解:当飞机停在水面上时,由漂浮条件可得飞机受到的浮力:

格=G=/ng=38X1。3依X10N/必=3.8X1。5N,

根据F*=夕水8%可得排开水的体积:

=.一/华一_=38〃

1。水g1.0xl0Mg//xl0N/%g

故答案为:38;3.8xlO5»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的应用,难度适中。

10.(2020•夹江县模拟)如图所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排开水的体积为

30mL,则物体所受浮力为0.3N,当向水中加盐时,物体所受浮力将(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g取10N/依)

Qi

【考点】80: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8尸: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11:计算题;583:浮力

【分析】(1)根据。=0浓g%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答】解:由题知,排开水的体积%=30〃euSOxlOf加',

则物体所受浮力为:七==1x103kg//*1ON/依x30x10-6加=o.3A^;

当向水中加盐时,水的密度变大,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物体浸没在水中),根据月孚=0液g%

知,物体所受浮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0.3;变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较为简单的

计算题。

11.(2019•东莞市)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

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

的重力为15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cm,未知液体的

密度为kg/m3.(g取ION/kg,木块在下降过程中不考虑液面的变化)

【考点】80: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8P: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563:密度及其应用;12:应用题;583:浮力

【分析】(1)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此时物块未浸入液体中,物块重力等于

最大示数;

(2)由图象可知,物块从刚浸入液体到完全浸入,物块浸入深度,即正方体物块的边长;

(3)求出物块的体积,由图得出物块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受到的浮

力,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块的体积,再利用%=0液/g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七人=15N,此时物块未浸入液体中,则物块重

力G=F最『15N;

(2)由图象可知,物块从刚浸入液体到完全浸入,物块浸入深度力=10。〃,即正方体物块

的边长为10c?n;

(3)物块的体积丫=(10丽)3=1000加=1x10,3,物块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示=6N,

受到的浮力与=G-以=15N-6N=9N,

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V=lxlO_3w\

由%=2校/g可得液体的密度:

p,,=——=------;7―-----------=0.9x10'kg/m3。

%gIxlO-a^xlON/kg

故答案为:15;10;0.9x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2.(2020•桂林)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的;潜水艇

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Qk浮出水面

y葭&舱

【考点】80: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12:应用题

【分析】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浮力不变:通过

让海水进、出压力舱改变潜水艇受到的重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是怎么上浮或下沉的。

【解答】解:在水中,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MtS,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