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素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素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素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素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素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备课与学习提示:1.洋务派和维新派都认识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戊戌维新运动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而起,但“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指的是什么?3.“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如何解释?4.《辛丑条约》规定惩办“首祸诸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两条有何意义?惩办“祸首”包括义和团首领吗?一、戊戌维新运动《马关条约》的签订立即引发朝野震动。割让辽东和台湾,赔款白银2亿多两,日本的凶暴和贪婪,让朝廷上下深受刺激。清朝官员有635人次公车上书

上书、致电,请“毁约再战”;参加会试的603名举人签名上书,要求“拒和迁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多数读书人倾向改革,希望变法维新。1895年2月,《马关条约》签订,5月,以“公车上书”为标志,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在坊间流传甚广,其中学习日本的主张,尤其引人注目。刚刚签约,举国憎恨日本,康、梁二人没有高调抵抗,而是在痛心之余,冷静地提出学习敌人的长处,认清世界大势。承认敌人的优点,指出敌强我弱的根源,提倡向对方学习,这在同仇敌忾的氛围中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理性的、清醒的爱国,比群情激愤更有价值。历来改革不外两种形式,一种是最高统治者认清道路,从上而下推行;另一种是有识之士倡导,由下而上推动。康、梁都是只有举人资格的读书人,无职无权,只能做社会动员。在维新运动发生之前的三年,他们在两件事上成效卓著,一是办报刊,形成社会舆论;二是成立民间社团,凝聚社会力量。专制政府严禁民众议政。五口通商之后,外国报刊传入,中国仍无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首创《中外纪闻》,双日刊,宣传维新变法,每期发行量多时达两三千份。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每月出版三期,梁启超任主笔,倡言变法,几个月内发行量飙升至1.7万份。以当时人的文化程度和交通状况而言,这样的发行量非常惊人,梁启超因此而声名鹊起。1897年,《国闻报》在天津创刊。该报为日报,集中登载中外新闻和政论文章,曾连续发表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影响也很大。清政府高度警惕民间结社。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又在上海组织强学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的人员越来越多。保守派大臣上报该情况,太后强令光绪帝下旨封闭强学会。虽然强学会仅仅存在了几个月,但各地兴办社团的热潮由此而起。至百日维新前,全国至少成立了70多个民间学会、学堂。1898年,谭嗣同、唐才常在湖南成立的南学会,每次讲学听众达数千人。湖南全省府州县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学会,有人形容当时局面:“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已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但是,这样的学会不是“严密的组织”,维新派还没有政党意识。社团的组织与报刊的宣传,形成一股自下而上推动国家改革的社会力量。1898年年初,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慌,乱民蠢动”,中国“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还不下决心改革,恐日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这份上书发表在各地报纸上,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年轻的光绪帝看得热血沸腾,命康有为上呈《日本变政考》,康有为写一章、送一章;光绪帝每日必读,终下决心,实行变法。1889年,19岁的光绪帝开始亲政,按照惯例,慈禧本应撤帘归政,但她根本不想放弃权力。形式上她离开紫禁城,住到颐和园,但是朝中权臣都知道光绪还是个傀儡。皇帝学英文,读维新著作,想有所作为,于是有了被称为“百日维新”的戊戌年变法。其实,百日维新中发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编练新军、办新式学堂、办报译书等措施,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已经逐步实施,如袁世凯编练新式陆军,天津中西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张謇办大生纱厂等。自由办报、译书、成立学会,也没有被禁止。而光绪帝并没有采纳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改变制度的主张。百日维新提出的新举措主要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连废除科举制都没敢提,只说改革考试内容,以“策论”取代“八股”。即使这样也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改革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撤机构、裁冗员使官僚群体十分恐慌。八旗子弟享受特权生活,衣食无忧,最怕改革。百日维新之前,慈禧的态度是不赞成也不反对。她以退为进,等待时机再出手。她对那些跪哭的大臣们说:“到时候,我自有办法。”慈禧工于心计而善用权谋。光绪亲政名正言顺,一旦改革成功,太后还有什么理由干政呢?慈禧也不是顽固派,顽固派的特征是恪守理学,慈禧没有理学功底,她好奢华,不读书,没有固定的政治见识,一生迷恋权力,到死也不放手,在百日维新开始的第四天她已经开始布局,强令光绪帝在一天之内颁布三道谕旨,其中最重要的是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京畿兵权。这样,慈禧随时都可以后发制人、控制朝政。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光绪陆续下达了上百道变法谕旨。但是到8月30日,中央各衙署和地方大员对变法法令要么敷衍搪塞,要么置之不理,无论皇帝如何严词催促,就是不执行。愤怒之下,光绪采取严厉措施,裁撤了中央6个不太重要的衙门和3个地方巡抚及其冗员;9月4日,又罢免了阻挠下属官员上书建言的6位副部级官员;5日,任命谭嗣同等4人为军机章京,光绪在谕令中特意加上“参与新政”4个字,以示这4人与其他章京不同;7日,撤销李鸿章在总理衙门的职务,使李鸿章彻底成为闲人。光绪提拔新人、削弱旧臣的做法已经激怒了慈禧。9月13日,光绪帝又提出召集所有维新派官员,共商改革大计,并邀西方和日本政治家与会。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回宫,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下令抓捕维新派人士。政变后,荣禄有功,加军机大臣职衔;被光绪革职的大臣一律官复原职,裁撤的衙门照旧恢复,科举仍然考八股文;关闭全国所有报馆,捉拿主笔;解散所有学会,人会之人一律治罪。中央与地方有27位官员明确支持变法维新,慈禧将他们全部发配、充军。谭嗣同梁启超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中外历史纲要(上)》说“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变法没有形成社会共识。这时中国资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政治力量,维新运动的影响更没有深入农村。《马关条约》的赔款和清廷自己的军费都是举借外债,每年应付利息达2300万两。清政府增加各种税收,军机大臣亲赴江南、广东催办督缴,不论地方情势如何,一律不得削减。自1895年以来,山东境内黄河年年决口。1898年夏秋,黄河决口,灾情严重,难民无数,浮尸蔽水。1899-1900年,直、鲁、晋及苏北大旱,土地干裂,颗粒无收,义和团运动随即暴发。二、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已解除教禁,不平等条约又规定传教自由,到19世纪末,天主教在华成立了几大教区,信徒逐年增加。《中外历史纲要(上)》说义和团“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同时“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21日,慈禧公布“宣战诏书”,正式向各国“宣战”。宣战后,朝廷给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2万石、银10万两,命令清军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20日上午,在北京城内指挥洋兵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下午,开始攻打使馆。使馆区内有11国公使,470余人,守兵450人,还有教民2000余人。清政府在20、21日还向各省下达了“联络一气保疆土”的谕旨。但是,东南各省将宣战诏书扣押不发。26日,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五省与上海各国领事签订了《中外互保章程》。两位领头的总督刘坤一、张之洞联名电奏慈禧,指出:“此次大患,在与各强国一齐开衅。······以京师之重地,作孤注之一掷,危迫甚矣,论兵力,一国焉能敌各国,不败不止。论大势,各国焉肯输一国,不胜不止。”③随后,广东、广西、山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河南纷纷加人“互保”行列。6月下旬,义和团得到清军发给的枪支,与聂士成部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战况异常激烈,聂士成战死,天津陷落。7月3日,慈禧向俄、英、日发出乞和国书,列强无意停战。16日,清廷又致函英国公使,表示保护使馆安全。17日,再向法、德、美三国发出求和国书。各国置之不理,联军再次增兵。25日,朝廷下令各省发兵勤王。7月28日和8月11日,慈禧下令将主和官员许景澄、袁昶等5人处死。8月4日,八国联军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准备后,进攻北京。8月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李鸿章由广东北上,收拾残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控制北京约18天,此次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长达13个月。联军共计10万有余,公然抢掠,商民成为劫掠对象。9月,李鸿章到达天津,与各方接触。列强提出谈判的先决条件是惩办支持义和团的祸首,有上百名官员被处死、流放、罢免。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辛丑条约》规定使馆驻军,这样使馆变为军事占领区。北京至海通道的炮台全部拆毁,至山海关的陆路不许中国驻军,外国军队可以驻扎。日本作为条约成员国当然也有在华北驻兵的权力。实际上,只有日本可以充分利用条约中的华北驻兵权。也因为《辛丑条约》有此规定,1937年7月驻守华北的日军得以挑起卢沟桥事变。可以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正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字为4.5亿两,当时估计中国人口就是这些,每人赔1两白银,含有侮辱性。赔款分39年偿清(到1940年),每年还要支付利息2500余万两,总计9亿8000余万两。如果算上山东、山西、直隶各省赔付教堂、教民损失的费用,数额达到10亿两。这些赔款俄国拿走29%,德国分到20%,法国得到15.75%,英国获得11.25%,日本得7.7%,美国分得7.3%,意大利得5.9%,比利时得1.9%,其余归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匈帝国。①北京的国库银已被日军抢劫一空。八国联军为将紫禁城、颐和园和北京城的宝物运到天津装船运走,忙了一个多月。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的威信一再下降。辛丑年以后,驻京公使团代表列强的意志,左右着中国政潮的起伏。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教学与学习建议: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课难点是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评价。笔者建议课堂教学不在性质及其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