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10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10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10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10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历史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CDCA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BDCCDCA题号2122232425答案DCABD1.【答案】D2.【答案】A【解析】据材料“相继出现文武分职”“‘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文武分职,“相”为专职行政长官,将军是专职武将,防止大臣同时拥有行政、军事权力,有助于制约大臣的权力,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故选A项;文武分职强调将权力分散,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秦朝正式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项;职官制度是指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材料只涉及了“文武分职”,并且春秋战国属于中国职官制度初步奠定的阶段,达不到“完善”,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守拥有一定的地方行政权力、便于强化地方治理,同时又与监御史、郡尉分享地方权力,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治统一局面,故选C项;材料只是涉及秦朝郡级官员权力划分,未体现地方权力扩大,排除A项;“地方行政效率低下”不合史实,秦朝地方官员职权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排除B项;“得以完善”不合史实,秦朝废除分封制,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排除D项。4.【答案】C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迁都洛阳后,北魏政权所建石窟的佛像雕塑形象发生了变化,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即民族迁移与汉化一致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佛教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即佛教本土化的特点,并非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排除A项;“开启”一词有误,排除B项;“开始形成”有误,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据图3“隋唐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可知,运河的修建沟通南北,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①③正确;据图3“元朝大运河”路线可知,元朝大运河裁弯取直,不再以洛阳为中心,故②错误;隋朝大运河修建时,经过东都洛阳,元朝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了航程,由江南直达北京,反映政治中心变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根据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唐宪宗后进士出身的宰相数量逐渐提升,进士科成为宰相的主要来源,说明唐朝后期将才学作为选任高级官吏主要标准,故选A项;唐代官吏选拔的途径包括科举、杂色入流和以门荫入仕等方式,科举不是入仕升迁唯一途径,排除B项;宰相的进士出身数量变化无法判断官吏选拔方式是否公平透明,选拔方式的公开透明主要体现在选拔的程序,排除C项;宰相数量的变动源于政治形势变化和皇帝的好恶,属于官员任用的范畴,科举制只是一种官员选拔的方式,排除D项。8.【答案】D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妇女们也纵情玩乐”可知宋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观念转变,有利于女性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带动了女性参与经商,故选C项;《东京梦华录》的相关材料无法体现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排除A项;北宋的程朱理学进一步强化伦理纲常秩序,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并没有削弱,排除B项;“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无法概括材料全部,只与材料后半部分《东京梦华录》有关,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题干“整个社会变成了帝王的私产”、“中国各级官僚……成为皇帝的私人奴仆”、“家臣治国”等内容可知,自元朝引入了游牧民族的“家产制国家”模式后,“家臣治国”现象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程度达到顶峰,故选B项;据题干“帝王的私产”、“皇帝的私人奴仆”等内容可知,题干所述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诸色户计指的是根据不同标准(如种族、等级、职业等)将人进行分类,编入不同户籍,该史实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C项;据题干“帝王的私产”、“皇帝的私人奴仆”等内容可知,题干所述是君主专制,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13.【答案】B14.【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在乾隆帝统治时期,浙江、福建、山东、直隶等地区注重经济作物,有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而推动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述及的是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该现象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体现是雇佣关系,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该现象,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人中国,开办银行、铁矿、煤矿和纺纱厂,修铁路,满足了列强掠夺中国的目的,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资本输出为主,这使列强对通商口岸要求不再强烈,故选D项。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排除A项;列强矛盾加剧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外国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无关,排除C项。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在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不仅记述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及风土人情,还述及了“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即学习西方的“革命”手段以实现社会变革,据此可知,其反映出时人对救亡图存之路探索的进一步深化,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倾向,而不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排除B项;题干所述涉及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革命手段,与“民族主义”无关,排除C项。19.【答案】C【解析】据材料“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法律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法律法规的出现有助于创建规范的商业竞争环境,从而为当时民族工业的竞争与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故选C项;《商标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了商业环境,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放松,排除A项;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业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每个公民都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平等权利,而《商标法》等这些法律体现了对商业竞争行为的规范,不能体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排除D项。20.【答案】A2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镰刀斧头旗帜,故“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秋收起义;红军长征中历经艰险,其典型的军事胜利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应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钟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成功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选择D项符合题意。22.【答案】C23.【答案】A【解析】据材料“1969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冷战和两极格局之下,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国际局势充满挑战性,美国、中国都有逐步缓和外交关系的意向,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美国希望与中国有更多的交流,只是美国的外交意愿,不能说明大国主导国际政治秩序,排除B项;1969年中美关系还未开始正常化,距离建交还很遥远,排除C项;1969年,外交仍受冷战思维影响,意识形态外交仍存在,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1978年以来工业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由此可知,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故B项正确;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例变化与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建立无关,故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5.【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具体成果,故选D项;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工作,排除A项;只有毛泽东思想属于无产阶级革命,邓小平理论等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排除B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只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3分)(1)创新: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实行什伍连坐;普遍推行县制。(2分)进步性: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治制度;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4分)(2)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3分)原因: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职权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4分)【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创新,据材料一“摧毁秦国贵族......世袭制”得出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得出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结合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得出普遍推行县制。第二小问进步性,从顺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历史潮流得出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从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得出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从统一的历史潮流得出对于秦国而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2)第一小问职能,据材料二“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得出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第二小问原因,从三省各司其职的工作流程上分析得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上分析得出三省职权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分析得出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27.【答案】(14分)(1)(6分)意义:提高农民经济地位;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一定程度改善民生;激发农民革命热情;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战;巩固中共自身统治;成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体现。(每点2分,共6分)(2)(8分)背景:农村劳动力锐减;农村土地严重撂荒;“两权分离”制度不能应对现实问题。(每点2分,共4分)问题:重视政策宣传;加强立法指导;规范土地流转;严格保护耕地;健全保障制度等。(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解析】(1)据材料一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得出提高农民经济地位;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一定程度改善民生;据材料一农民经济地位的提高,“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得出激发农民革命热情;据材料一政策得当,“就有机会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得出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战;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巩固了自身统治”得出巩固中共自身统治;据材料一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实施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得出成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体现。(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当农村劳动力锐减后,农村土地出现了严重撂荒现象”,“‘两权分离’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三农’问题”得出农村劳动力锐减;农村土地严重撂荒;“两权分离”制度不能应对现实问题。第二小问问题,据材料二1998年以来中共出台多部法律和召开多次会议得出重视政策宣传;据材料二“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得出加强立法指导;规范土地流转;据材料二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我国现有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得出严格保护耕地;结合选必一第18课所学—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出健全保障制度等。28.【答案】(13分)(1)实践: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与康有为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分)(2)原因: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若干因素。(6分,答出三点即可)(3)看法:深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将艺术创造与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相结合,激发中华文化生命力;注重在传承基础上创新。(5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一“如果西方思想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里同样能找到这种价值”及所学知识可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据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一样正在努力实现‘至善时代’的‘大同’”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2)据所学唯物史观的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五四运动“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受到当时社会性质、经济、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性质上,中国当时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思想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些落后因素影响了五四运动所重建的文化秩序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若干因素,如“大同”思想,这使得五四运动重建的文化秩序也借助了传统文化。(3)据材料三“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知,深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据材料三“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可知,将艺术创造与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据材料三“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可知,将中华美学精神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