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1_第1页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1_第2页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1_第3页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1_第4页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形象表达出学校文化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大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学校文化的优劣在学生心灵中所留下的精神印痕。学校文化对师生良好个性和素质的养成具有导向、规范和塑造的作用,对师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前进,我们也逐渐将改革焦点对准学校文化的建设。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制度行为、精神观念的总合。学校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现在和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由于学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思考学校文化建设时往往会出现割裂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在实践中不自觉得出现一些影响发展的根本性失误,可称之为“失根”现象。以“根”描述,主要是表达其应有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失根”现象,会让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考察,“失根”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有“重物轻人、丢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个性;贪功浮躁、缺少积淀”三个方面。现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如下:

问题一

重物轻人,缺少人的灵性,丢失精神之根。案例1、某校建筑雄伟高大,校园设计优美。学校有计算机教室、音体美专用教室,也有一个藏书量挺多的图书室和漂亮的阅览室,但惊讶的是计算机很少有人使用,借书和看书的师生几乎没有,大部分计算机键盘和书架上的书,相关的桌椅已沾满了灰尘。案

例2、某校是花园式校园,有设计优雅的楼宇,有荷池假山,墙上有装饰各种字画图案,……但课间在校园却几乎没有学生自由嬉戏和玩耍的身影。案

例3、某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花了很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搞花坛雕塑、给建筑物取上优雅的名字,搞制度上墙、搞校园美化、搞各项学生活动……调查中,很多学生竟然说不出写在校门的校训是什么,学生和教师中也屡有不文明行为出现。

从上面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物轻人的倾向,指导思想过于偏向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而不重视丰富人文精神的建设。3个案例中出现“丰富藏书却少有人管理和借阅,美丽的校园中却看不到学生玩闹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建设却没触动师生的行为和精神”的失误。这些都表明丰富的物质条件没有与人们向往自然、追求文明、追求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结合起来,出现了在现代设施与丰富物质条件中生命灵性和人性精神的丢失。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优化和提升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了更为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真正影响人一生的文化底蕴绝不是单纯靠物质和经济可以塑造的,而是更多需要对人行为和精神上的感召与提升。同时,学校物质条件的优劣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成正比关系,物质条件丰富的学校不一定就有优秀的学校文化,物质条件贫乏的学校却也可以建设出优秀的学校文化。关键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物,更要重人;要关注物质、制度,更要关注人的行为和精神。

问题二

照搬因循,缺乏发展的个性,迷失生命之根。

例1、某镇有8所中小学,校园内都是似曾相识的塑像,6所有名为“腾飞”或类似含义的塑像;都是似曾相识的“名人名言”;都是似曾相识的校训,内容都是“团结、合作、文明、创新”不同排列组合。案

例2、某农村学校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搞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还到处请专家作报告等,结果使学校陷入困境,使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几乎都在准备这些活动。案

例3、某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提升所谓的“品位”,摘下了学校师生写的挂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换上统一买来的名家书画;把学校搞了多年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停了,也跟风去搞条件尚不具备的艺术活动基地。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如“追星”一样,总是随波逐流;总是盲目的起哄;总是狂热到失去应有的理智。案例1中,看那一个个映入眼帘制作讲究、内容空泛的横幅竖幅、校风校训。我们心中会是一阵悲哀:丰富的语言到了表达校训上怎么就这么贫乏呢?怎么就找不到一句更让学生警醒,更为个性化的话语吗?案例2的学校不顾自身特点和条件,死搬硬套,盲目模仿,活动开展过多过滥,从而打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案例3将原来很有个性的优秀传统,当作脏水给泼掉了,不懂珍惜自身学校文化中很有个性化的因素,让学校失去了已有的内涵和活力。以上案例都在模仿中丢失了一所学校个性化的精神和追求,丢失了学校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因素。当我们面对千人一面,千校一风的景象,那何止是一个心痛了得。

问题三

贪功浮躁,忽视过程积淀,丧失发展之根。案例1、某校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领导热情高涨,作了方案,发了通知,说是要在两周内搞定。学校有关负责人忙于设计学校标志,请人写校歌,大搞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班级公约的拟定,班级陈设的优化布置等。几乎一夜之间学校要出现翻天的变化,广大教师在不清楚为什么之下学校领导高速泡制了“学校文化”;在学生毫不知晓的情况下,班主任几个通宵达旦一手就秀出了“班级文化”。案例2、某校总是不断更新墙上和纸上的办学理念,急急地把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制度推倒,再另搞一套。有关活动什么时候搞,怎么搞没有一个定数,往往昨天还在做的,今天不做了;去年有的,今年没有了。案例3、某校有百年历史,享有很好声誉,学校却急于做大,一下子并吞了周边四个学校,又搬迁了新址,最后又改了校名。结果割断了学校文化历史的传承,原有的文化氛围受到严重破坏,最后学校办学质量随之下降。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单纯求追名目繁多的活动,一味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文化节、活动周,各种活动一拥而上,搞疲劳战术,没有条件也要上,追求哄动效应,追求即时功利。‘某某教育”提出,学校就模仿“某某教育”;“某某理论”问世,学校就推倒原有的一切传统,从头开始效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忽视了历史和过程的积淀。缺少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和熏陶;缺少应有的坚持,缺少一种长期积累和保持的习气。结果是在贪功浮躁中,丧失了发展的根本。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活动,需要的是那贴近师生实际、学校实情能真正促进师生精神发展的活动;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改革,需要的是在历史传承和过程积淀基础上的改革。

以上三方面问题是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典型误区,可以说这三个误区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健康发展的致命伤。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现结合考察绍兴上虞两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优秀做法,如“注重精神建设形成主流核心,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挖掘地方和校本资源,传承民族和学校文化传统,创设有个性的特色文化等”,思考以下“寻根”策略。

一、构建一个让人感动崇敬的生动灵魂,萌生精神之根。在学校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因些,我们一定要先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只有竖起精神文化的旗帜,才能将其它各种文化尽收帐下。精

(3)长久坚持。长期坚持指学校文化来自历史长期的积淀,一个制度、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在保持与时俱进基础上的坚持才会形成有内涵的文化。学校教育中一次两次活动只能叫活动,如果某项活动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形成传统,在学生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成了文化。如崧厦镇中将“文化长廊”系列主题活动,列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之中,结合学校的发展趋势分别作有五年和十年的规划,并且每一项活动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规定性。就拿校园的学科园地是每两周一期,现在已是200多期,是师生坚持了十多年后形成的一种自觉的文化。又如绍兴县实验中学每年五月开展“红五月——共青校园文化月”革命传统教育,从建校开始,一直不断坚持。因此,建设学校文化要耐得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