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_第1页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_第2页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_第3页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_第4页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选出对两首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约客》是七言绝句;《水仙子·夜雨》是元代的散曲。

B.同是写雨,季节不同,《约客》是初夏季节,《水仙子》是秋季。

C.同有“棋子”这一意象,都借此表现文人雅士淡然闲适的心境。

D.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也有相同处,都是借景抒情。

2.《水仙子·夜雨》最后一句“都到心头”,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庚申①立春前一日

朱熹

雪花寒送蜡,梅萼②暖生春。

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选自《钦定古书集成》)

①庚申,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②萼,花朵底部排列成环扶的叶片。

请你为这首诗设计短视频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

镜头画面蕴含的哲理人生态度

(1)本诗一、二句①时序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蕴含希望。③

(2)本诗三、四句诗人走在江边的村路上,眼前云遮雾障,渐渐地云消雾散,天地一片清明。②

4.(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①碧砌:青石台阶。

(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黑夜里雾气弥漫,也表述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

B.次句中“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的聚散匆匆之感。

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

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述离别之情。

5.(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古诗阅读。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的“_____”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_____图。

(2)诗歌结尾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甲、乙两首诗分别选择了哪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甲、乙两首诗,根据内容说说情感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2春·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请体会文中“又”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味颔联中“钟”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赏析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杜甫

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人生好似攀登。甲乙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诗人笔下的“岱宗”和“西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分别表述了诗人什么情感?

12.(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李判官之润州①行营②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辇③,金陵④驿路楚⑤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市。②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③事鼓辇:从事军务。鼓辇,军用乐器。④金陵:一般指今江苏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涧州。⑤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西楚的云彩飘在金陵的“驿路”上,由此可见友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畔迷人的春色“不肯”挽留行客,让你读到怎样的情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诗人所表述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第后赋菊花

唐代黄巢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②。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③。

注:①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②杀:草木枯萎。③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冲”“尽”二字运用精妙,请结合画线句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都描绘了菊花的形象,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①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①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此刻被贬谪。

两诗都写到了“春夜闻笛”,在抒发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徐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简要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两首诗都写到花,各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赏析乙诗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2春·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①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桑柘:桑树和柘树。

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内容和主旨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裴给事①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给事:官名,品阶不高。

物象特征地点待遇牡丹如人。诗人通过对比两种牡丹,表述了③________的情感。

紫牡丹/街西豪贵们“争玩”

白牡丹如“玉盘”①____②____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联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末销②。

注①迥:远。②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开篇描写早梅之娇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与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这两句语言质朴,但着无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第一句中“浩荡”二字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①堂堂:形容水势盛大。

25.下列对两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莫言下岭便无难”,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莫言”二字,像是自诚,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B.《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C.《桂源铺》这首诗是典型的写景之作,诗人看到那清纯的溪水从山的夹缝中潺潺流出,顿时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产生出无限的感慨。

D.《桂源铺》中,寄予人生哲理: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只要像溪水一样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生活总会滚滚向前,无可阻挡。

2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中“拦”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7.诗歌一、二两句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_________(地区)_________(季节)雨季的特别景致。

28.品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9.颔联最能突出春雨之“好”的三个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0.尾联第二句的“重”字,有人读作chóng,也有人读作zhòng。你认为哪种读法比较恰当?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从军行

唐·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31.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结合第一、二两句,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述效果

海畔风吹冻泥裂湖边、寒风、裂开的冻泥②______表现边塞天气寒冷、条件艰苦的特点,衬托行军将士们③______

梧桐叶落枝梢折①_________枝梢断裂声

32.在拍摄第三、四句时,有同学选择笛声作为配乐,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凄凉哀婉的笛声,请问《从军行》中的横笛声是否也是这种感情基调?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王昌龄的《采莲曲》,完成小题。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这里指采莲女。②芙蓉:指荷花。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的《爱莲说》和王昌龄的《采莲曲》都对莲花有生动的描写,但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诗歌鉴赏。

野步

(宋)周密

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______”写出了春天_________的特点,后一则通过秋风、________来写秋天景象。

(2)两首诗都是写郊野散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表述内心的情感,表述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其一)》,完成小题。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1)小泰同学不理解诗中“欹”的意思,小兴帮忙查了字典,其中契合本诗意思的一项是()

A.倾斜,歪向一边。B.容貌憔悴。

C.通“倚”,靠着。D.叹词,表示赞美。

(2)赏析“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6.此诗选用了“______”、“______”和柳花等景物来表现初夏时令特点。

37.用自己的话描述“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所写的初夏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的理解,具体说说“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解析:

1.C2.①羁旅异乡的孤寂;②牵挂父母的乡愁;③功业未成的苦闷。

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意为: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借棋子抒发诗人百无聊赖的情思;《水仙子·夜雨》“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意为: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词人借棋子抒发羁旅在外游子的思想之情;

故选C。

2.考查情感主旨。

结合“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可知,秋雨连绵,滴滴打在芭蕉上,引发词人的思乡之情,“都到心头”饱含词人羁旅异乡的孤寂;

结合“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可知,词人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历历在目,远在江南的双亲令自己魂牵梦萦。由此可见,“都到心头”饱含词人对父母的牵挂和思念;

结合“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可知,词人只身在外打拼多年,不能回家只能羁旅在外,“都到心头”也表述词人功业未成的苦闷。

3.漫天飞雪,严寒送走了岁末,一树傲雪凌霜的梅萼含苞欲放,送来阵阵暖香,透露出暖春的消息。人生难免会陷于困境,但不要被眼前乱相所迷惑,只要坚守本心,放眼长远,乱相终将散去,前景会更加美好。积极乐观。

(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描绘诗歌画面,不管设定的要求是“发挥想象”,还是用“自己的”“优美的”文字,关键都在于把握住诗句意思,合理推敲文字。抓住诗句中的“雪”“梅”“春”描写准确。

结合“雪花寒送蜡,梅萼暖生春”可知,寒冷的岁末,雪花纷纷落下,有一株不畏严寒的梅树正含苞欲放,送来一阵阵暖暖的香气,仿佛在宣告春天已经来临了。据此描绘画面。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岁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可知,诗句描绘了眼前云遮雾障,渐渐地云消雾散,天地一片清明的场景;让人不禁想到,要正确对待人生中困难挫折,相信只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的困境,相信前景更加美好。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诗歌通过梅花傲雪凌霜的梅萼含苞欲放,送来阵阵暖香,透露出暖春的消息,以及对待困境的态度,表述出对梅得赞美,和对春天地期盼,显示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1)寒

(2)A

(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诗歌大意: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多年好友,心中一片愁苦,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寒”字为本诗的诗眼。因心情悲苦,所以就觉得夜晚寒冷,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情之寒。

(2)

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A.“也表述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有误,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述了诗人心情的迷乱;

故选A。

5.(1)笼秦淮烟月。

(2)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笼”的意思是“笼罩”,极其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朦胧的水色夜景,绘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秦淮烟月图,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后庭花”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引用这个典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表现了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6.诗选用“白日”“天涯”“落红”的客观自然意象;诗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的主观想象意象。(意对即可)7.不同点:诗以“落花”自喻,甘愿化作春泥,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诗借“万马齐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借“风雷”比喻改革能开创新的局面,“劝天公”,表现诗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改革形成新的局面,对未来充满希望。(意对即可)

6.本题考查意象。

意象包括客观自然意象和主观想象意象。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中含有“白日(夕阳)”“天涯(离别京都的远方)”“落红(落花)”的客观自然意象;

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选用“九州(中国的别称)”“风雷(比喻革命风暴)”“万马(比喻社会政局)”“天公(造物主)”的主观想象意象。

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诗最后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笔锋一转,由前两句的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花”自喻,表现了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述诗人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借“万马齐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借“风雷”比喻改革能开创新的局面,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两句,“劝天公”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写诗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现,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8.(1)示例:“疑无路”的“疑”字表明路疑无而实有,是虚写;“又一村”的“又”字表明在山环水复之下村村相连,是实写。“疑无路”和“又一村”相对,虚实相生,的心情也由迷茫变为喜悦。

(2)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感受到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也可以看出对这古朴的习俗的赞颂,表现他喜欢农村生活、向往农村生活、热爱农村生活的纯朴情感。

9.①“钟”有聚集之意,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③表述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于赞美之情。10.运用虚写、对比的手法。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看到其它的山都变得渺小,同时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伟,表述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诗人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9.考查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能力。在答题时,首先分析字本身的意思,指出“钟”是“聚集”的意思;接着结合诗句分析字在诗句中的具体所指,即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若涉及修辞和写作手法,应当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10.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赏析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相同:高大雄伟;不同:甲侧重写秀丽,乙侧重写险峻。情感:甲意气风发/昂扬乐观,乙失意/彷徨/苦闷。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述诗人的情感即可。

第一问:(甲)诗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乙)诗“西岳岐增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

从这里可以看出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高大巍峨。甲“造化钟神秀(神奇自然会聚了干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侧重写秀丽,乙“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可进了车厢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侧重写险峻。

第二问: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述诗人的情感即可。

(甲)诗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乙)诗从“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写出了华山险峻难登,突出一个“险”字。“车厢”“箭”,以地名巧妙入诗,天衣无缝,又可看出山路艰难车不能回。这两句实际上是计划未能实行,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体现了诗人彷徨,想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12.(1)西边的楚地

(2)军令严肃,赴任者行色匆匆。

(3)一是欲留却不能留的不舍、惜别,二是万里迢迢的担心、牵挂。

(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金陵驿路楚云西”意思是: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据此可知,李判官所去之地是西边的楚地。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赏析。“江春不肯留行客”意思是: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结合“万里辞家事鼓辇”可知,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执行军务活动,以江春不愿意挽留远行客来表述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留不住”写出军令严肃以及赴任者的行色匆匆。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的意思是: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万里”强调了行人路途的遥远,“事鼓鼙”说明是要去执行军务,朋友要去万里之外执行军务,诗人自然表示担忧,即将分别也感到不舍;“辞家”是说李判官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这是需要勇气的,值得赞美,“事鼓鼙”是说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表现了李判官的才能,包含对李判官辞家勇气和军事才能的赞颂;“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的意思是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好像在为你送行。运用拟人的修辞,写江畔绿草青青,春色迷人,李判官骑马离去的情景,以景衬情,表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3.(1)“冲”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尽”字,则状摹出菊花开遍整个长安城瑰丽景象;表述了诗人战斗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

(2)《菊花》表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不第后赋菊花》歌颂菊花冲破一切阻碍的斗争精神,表现了期待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直冲云天、芳贯广宇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尽”字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表述了期盼改造社会状况的非凡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情感的分析。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看,两首诗歌都是借菊花的特点来比喻自己的人生志向与追求,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历经风霜,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表述了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之情。《不第后赋菊花》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前句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后句写出菊花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通过歌颂菊花凌寒怒放的抗争精神,表述了要冲破阻碍、改天换地的壮烈豪情,以菊喻志,豪气冲天。

14.(1)相同: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甲诗中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乙诗没有写具体的笛曲名,只写到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泪满衣”来表述思乡情。

(2)借景抒情(或者反衬手法),借写“雁尽北飞”的形象说明春天未到来,大雁迫不及待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只能孤单在江南漂泊,表述了诗人思乡思归的情感。或者:以“雁能北归”来反衬自己不能归,更体现其思乡情感之浓烈。

(1)

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为: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根据“故园情”可知,闻“闻折柳”的笛曲,感受到曲中的伤离惜别之意,不觉生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乙诗:“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意为: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这两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故两者都表述了的思乡之情。不同的是甲诗中有具体的笛曲,而乙诗中只提到了笛声。

(2)

考查赏析诗歌所用手法。乙诗最后两句意为: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明则写景,实则抒情。首句中的“唤春归”点明此时春天未至,但大雁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自己北方的家飞去。而却因为被贬,只能流落江南,不得归家。雁可归,人不可归。两相对比,更突出了内心的乡愁之浓,乡愁之苦。

15.解甲归田的惆怅离别友人的悲伤、回归故里的喜悦、继续报国的信念16.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现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15.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情感。

“浩荡离愁白日斜”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首句中“白日斜”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喻指当时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藏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远离官场,解甲归田的忧愁;

“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相距甚远,诗人因与友人分别而忧伤;

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碾作尘”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暗写自己也是这样,即使远离官场,虽但是仍然要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仍然要报效家国,表现了诗人回归故里的喜悦、继续报国的信念。

1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诗人通过对落花的赞美,抒发了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为国效力的献身(爱国)精神。

17.甲诗诗人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在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村庄。既写出诗人豁然开朗的兴奋之情,也表述了曲折中蕴含希望的哲理。乙诗写路旁的野菊微黄,荞麦花开如雪。描绘出山野迷人的风光,衬托出诗人游兴浓厚的悠然之情,也为尾联抒发惆怅思乡之情做铺垫。18.从听觉与视觉方面(或动静结合),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衬托出山村傍晚的寂静。

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甲诗中写花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信心。

乙诗中,写花的句子有“马穿山径菊初黄”,意思是: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荞麦花开白雪香”,意思是:香气扑鼻的荞麦花洁白的如同雪一般。诗人信马由缰,领略山野美景,心情是非常舒畅的。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花草的美好迷人引起的浓厚喜悦游兴,为诗末思念故乡的惆怅之情作了铺垫。

18.本题考查对诗歌名句的鉴赏。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思是: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无语”“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有声”“无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更加的沉寂。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19.①都写到“春社”:“箫鼓追随春社近”“桑柘影斜春社散”;②都写到丰年:“丰年留客足鸡豚”“鹅湖山下稻粱肥”;③都写出了民风的淳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豚栅鸡栖半掩扉”;④都表述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景物描写和创作背景来对比分析。

内容:“箫鼓追随春社近”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桑柘影斜春社散”的意思是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由此可知两首诗都写到了“春社”。

“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在丰收的年景里款待客人菜肴非常丰盛;“鹅湖山下稻粱肥”意思是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由“丰年”“足鸡豚”“稻粱肥”可以看出两首诗都写到丰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豚栅鸡栖半掩扉”意思是“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由此可知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民风的淳朴。

主旨:《游山西村》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表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悦、挚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社日》是晚唐诗人王驾创作的一首七绝。在祭拜土神的社日,鹅湖山下的稻谷肥实,牲畜的栅栏虚掩着,桑树和柘树下春社的聚宴已经散了,家家户户都有喝醉的人返归,全诗描写一幅悠闲的乡村生活图景,笔墨精炼,内容翔实,以一种含蓄的写法,表述出诗人在弃官归隐之后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热爱之情。由此可知,两首诗在主旨上都表述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20.裴给事宅无人看(或“无人起就月中看”)对像白牡丹般有高洁情操的人的欣赏和为其不被欣赏的遭遇感到不平。

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

①根据诗题“裴给事宅白牡丹”可知,白牡丹的生长地点是“裴给事宅”。

②根据“无人起就月中看”可知,白牡丹的待遇是“无人看”。

③此诗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也隐晦地表述了对裴给事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意。

21.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22.这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1.本题考查画面描述。

示例:一树梅花不畏风雪,凌寒早开,她的枝条洁白晶莹,宛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只在临近溪水桥边默默盛开。

2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还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伴随这一发现的,还暗含了诗人探寻后的喜悦之情。联系前面两句诗人所写寒梅凌寒早开、似玉如雪的姿态,这后两句也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23.“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写出愁就像那茫茫的江面一样无边无际,突出了愁多得难以形容。24.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23.本题考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诗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浩荡”本形容水势汹涌壮阔,在此形容“离愁”,写诗人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表现了内心愁绪之盛。

24.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情感。

“浩荡离愁白日斜”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首句中“白日斜”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喻指当时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藏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碾作尘”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暗写自己也是这样,即使远离官场,但是仍然要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仍然要报效家国,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5.B26.共同点:都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同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拦”字,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桂源铺》“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25.B.“夸张的手法”有误,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一山放出一山拦”中的“放”和“拦”字把山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故选B。

26.考查比较阅读。

一山放出一山拦: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连绵。它们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拦得溪声日夜喧: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此句中有两处拟人。“拦”把前句中的“万山”人格化,万山或许是出于对溪水的喜爱,阻拦其向前流淌。“日夜喧”把溪水人格化,尽管有万山拦阻,溪水却是日夜奔流向前。

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同点是两者再现的画面不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连绵。《桂源铺》“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溪水不惧万山阻拦,日夜奔流不息的画面。

27.江南夏季28.通过“闲敲”这一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因约客久候不到焦躁烦闷(意对即可)、怅惘无奈的心情(意对即可)。

27.考查诗句赏析。

前两句句意为: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夏天的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28.考查词句赏析。

“闲敲棋子落灯花”意为: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本句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因此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闲敲”二字,是对诗人动作的描写,这一动作细节,既写出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流露出诗人久等客人未至的怅惘无奈之情。

29.潜润细30.读chóng,理由:写出花开得数量多;有层次;范围广。读zhòng,理由:花儿因雨水变得厚重、明艳。(解析合理即可)

2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本诗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的心情。诗歌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写出了春雨的“不求自来,悄无声息”的特点。只有“不求自来”的“潜”,方能说明“知时节”,方能称为“好雨”;只有“悄无声息”的“润”“细”,才能说明它是为“润物”而来,丝毫不求回报,这些才能让人们惊喜不已。因此“潜”“润”“细”三字突出了“好雨知时节”的“好”。

3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花重锦官城”的“重”,读chóng或zhòng都可以,结合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认为读zhòng,可从“重”在这里应理解为“沉重”之意分析。“晓看红湿处”中的“湿”以水润的湿,暗示后面花儿被水滴压得沉甸甸的厚重感;

如果认为读chóng,可从花在雨的滋润下,开得重重叠叠,整个锦官城被一重又一重的鲜花包围着这种理解来分析。

31.梧桐叶落、树梢折断湖畔狂风声勇往直前、英勇无畏、昂扬坚强(任意两点即可。)32.我认为这首诗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笛声传达的感情不同。这首诗前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行军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用红旗借指队伍,在风雪中勇攀高山、一往无前,整个画面渲染了一种壮志豪情的崇高精神,因此这里的笛声应该是一种高亢嘹亮、激情满怀的笛声。(意对即可。)

3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意思是“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据此可知第二句的画面内容应该是“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第一句中应该有的声音是“湖海之滨冷风”的声音。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进而衬托出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32.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人物登场了,而且极富有戏剧性。“横笛”就是竹笛,亦称横吹,是军中常用的乐器。一缕激越的笛声给风雪严寒、苍凉凄寂的旷野带来令人欣喜的生气,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循声寻觅,纵目望去,只见一队边防战士擎着鲜艳的红旗正顶着风寒,在皑皑的白雪中奋力攀登,勇往直前。这画面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何等的壮美动人。所以这里的“笛声”应该是高昂嘹亮的。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据此理解作答。

33.(1)采莲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同一种颜色裁剪;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与荷花相映成趣。

(2)①《爱莲说》中借莲花托物言志,表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②《采莲曲》中借美丽的莲花衬托采莲女天真烂漫,欢乐活泼,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1)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采莲女的脸与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在此基础上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