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4.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5.如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后期 D.战国晚期6.“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①商周时期的历史 ②印刷技术的改进 ③汉字字体的演变 ④书写材料的变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体现了()A.尊崇自然 B.仁德为先 C.学以致用 D.以法治国8.《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9.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10.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11.如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朝时()A.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C.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12.如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盐铁官营C.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思想领先世界13.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A.儒学地位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C.人民负担减轻 D.经济管理强化14.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15.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16.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独尊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17.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18.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19.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20.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综合题(共5小题,30分)21.(6分)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逸周书·世俘解》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益之商王纣于商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琰五,环身,厚以自焚.——《逸周书·世俘解》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材料二(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4分)(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2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宋同学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后,对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2分)(2)请参照笔记一补充完整笔记二。(4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材料三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摘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3分)(3)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2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不能照抄原文)(4分)25.(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