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山东济南卷)

语文

(本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蓬蒿(hao)旌旗(jing)天堑(qian)戛然而止(jia)

B.深邃(sui)橘黄(ju)上溯(SII)谆谆教导(zhiln)

C.重幔(chong)镭金(liu)胚芽(pei)丰功伟绩(jl)

D.镶嵌(qian)窖坑(jiao)逾越(yu)良莠不齐(y6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游弋亵渎莫衷一事鸠占鹊巢

B.统筹诸候惹是生非矫揉造作

C.枯燥遐想长途跋涉轻歌曼舞

D.脏款愧赧言不及义震耳欲聋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挺好》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疤赤裸裸地揭开,过于解目惇小,又过于真实。

B.阳春三月,汶上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杏花、桃花、梨花争相开放,观看者趋之若箪。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信口开河、便你也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不苟言笑。

D.主席台上,站在王老师左边的是一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芋芋学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

追梦勇气。

B.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敲门行动”,有效制止了乱倒乱扔、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和习惯。

C.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对能否实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目标提出了许多建

设性意见。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5.依照下面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分句,使之构成完整的排比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o

A.幸福是默默无悔、无私无畏的奉献。

B.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悲愤。

C.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D.幸福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闲适。

6.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公事文书,而“尺牍”“鸿雁”“双鲤”“彩

笺”却是书信的别称。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

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地支,“辰”属天干。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髻”“加冠”“不惑”“始鼠”“耳顺”五个词

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二、课内阅读(9分)

7.阅读《伯牙鼓琴》,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小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刚刚)

B.少选之间而有在流水(志向)

C.伯牙破琴绝弦(断)

D.终身不要鼓琴(再)

【小题3】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部分讲

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B.“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钟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

过琴声表现出来的情怀。

C.通过故事的描述,我们知道伯牙对钟子期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伯牙遇到如

此知音,也表现得极为欣喜。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显得十分决绝甚至有些极端,但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

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课外阅读(11分)

8.文言文阅读理解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

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日:“方

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

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有删改)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②固:坚持。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军人见而爱之/故退?

B.询募故碟真无马邪

C.有军人见中爱之/出淤泥也不染

D.遂为掀下/愿为市鞍马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小题3】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

四、诗歌鉴赏(7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停驿①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②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潍鸟道@前。

【注释】①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距夷陵不远。②树杪:树

枝的细梢。③鸟道:小道。言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能飞过的山口小道。

【小题1】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状写一叶孤舟穿行曲折回环的峡谷之景,后写江面豁然开朗,勾勒出一幅奇特的

峡江行舟图。

B.颔联抬眼望见帆似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诗人醉情山水、超脱旷达的意旨与《醉翁亭

记》异曲同工。

C.本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叙事中抒情,既照应了标题,首尾呼应,也将诗人幽微的情

感寓于其中。

D.全诗一句一景,变化丰富。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

低,布景巧妙。

【小题2】简要赏析颈联中“瘦”字的妙处。(6分)

五、句子默写(10分)

10.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天接云涛连晓雾,o(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浩荡离愁白日斜,o(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礼记•学记》)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正如李白《行

路难》(其一)中所写的那样:",

(7)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家国情

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

六、名著阅读(4分)

11.名著阅读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

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

没用,风是热的。

(1)以上选段中他是。他最大的梦想是。

他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性情火爆、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

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

(2)以上选段中的他是,他在印度洋采珠场扔出鱼叉杀死了一条,

救了尼摩船长和采珠人。

七、现代文阅读(31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3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

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

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

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

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

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葩珠林》中提

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

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

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

“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种

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

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泰。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

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

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

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

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日'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

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

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即农历的大年初一。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文末引用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说明了“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小题2】通读全文,说一说第②一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

合内容具体说明。(5分)

【小题3】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枳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团子”。

②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尸不能少的。

13.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夭夭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

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

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往下淌,

被浸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

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

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

耐干早、贫瘠、寒冷和炎热。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

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镶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

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

⑤''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⑥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⑦“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

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

⑧''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⑨''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

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

⑩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⑪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们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

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⑫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⑬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⑭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⑮天达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

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⑯老党叹了田气,把左肩上的镶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

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

发光;果子有的桔红,有的橙黄,虽然比鹤鹑蛋还要小,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出淡淡

的香味。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

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我们都是这个乡的子民。

⑰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畅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

前走。

⑱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

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衣服都没穿,老党像吃了根冰棍,

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⑲“儿子,不走了?”

⑳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㉑“……”,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

㉒儿子说:“乡长,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

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沙棘的根、

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

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㉓“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

帮助咱们乡脱贫?”

㉔儿子点了点头,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除此之外,乡长,还有大用处哩。”

㉕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㉖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㉗“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㉘“乡长...”

㉙“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

出来。

㉚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9期,有删改)

【小题1】潇潇说:“这篇小说情节精致,开端部分写①________;借老党休息的空隙插

叙②________。”小波说:”发展部分写老党丢下糟心事欣赏劳动成果;高潮写③__________;

结局写老党消除误解,父子冰释前嫌。”(3分)

【小题2】潇潇说:“小说第⑤段中老党要儿子叫他‘乡长’,第㉙段中又说‘别乡长乡长

了,我是你爹',这两处语言似有深意。”(4分)

小波说:“你说的很对,前者表现了老党;后者表现了老党__________。”

【小题3】第⑯段画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种植沙棘,意义重大,但是这个乡人口也太少了,如果招募志愿者到这个乡参加

种植沙棘活动,下列材料中的人物谁最有可能前去?为什么?(6分)

材料一:32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选择。而灌云县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

选择是为了海防安全,无私奉献,苦宁孤岛。(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故乡》中杨二嫂原来是开豆腐店的,为了豆腐店能够嫌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

终日坐着,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年轻的美来招待顾客。

材料三:《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一个比较天其单纯、入世未深的孩子,自作主张从亲

给他的付牡蛎钱中多给了十个铜子作为小费给叔叔。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一路鲜花,也一路荆棘;有阳光灿烂,也会乌云密布。无论明亮黑暗,我们前进

路上都有一盏灯。它是父母的关怀与注目,是师长的陪伴与教诲,是好友的鼓励与扶持,是

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处风景……

请以“这盏灯,照亮我的人生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山东济南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C

6.A

7.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8.

【小题1】A

【小题2】马仍然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原来的)主人。

【小题3】因为军人虽然识马,但他没有摸清马的脾气、习性,不能用正确的方法驾驭。

9.

【小题1】B

【小题2】“瘦”字用字传神: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瘦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

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情感寄寓来看:瘦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

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10.星河欲转千帆舞胡天八月即飞雪黑云压城城欲摧吟鞭东指即天涯不知

其旨也不知其善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11.(1)祥子(或骆驼祥子)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2)尼德・兰鲨鱼

12.

【小题1】C

【小题2】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

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小题3】①“相传”表信息的来源,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

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②‘'万万"表程

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

13.【小题1】老党顶着烈日去种植沙棘老党回忆昨天与儿子的争执父子相遇,儿

子告知真相。

【小题2】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儿子的赞赏、疼爱。

【小题3】运用环境(或:景物)描写,描写了老党一家几代人劳动成果的丰硕,烘托了人

物爱国、无私、奉献、坚韧、勤劳、顽强的精神风貌。

【小题4】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最有可能前去。文中老党一家几代人扎根边陲,守护边疆,

种植沙棘,征服沙漠,造福人民,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与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了海防

安全,无私奉献,苦守孤岛的行为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夫妇俩最有可能前去。

14.范文:

这盏灯,照亮我的人生路

有一盏灯,它缭绕墨香,迷倒万千学子;有一盏灯,它博古通今,汇成历史长河;有一

盏灯,它居功至伟,引领时代文明,照亮人生的道路。这盏灯,就是诗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主角演绎着各自的故事,用亲身实例教

会我们人生的哲理。

豁达之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这位陶渊明老先生的归园生活。腹有诗书才高八斗,对

朝堂的明争暗斗不屑一顾。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即使贫困缠身,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自顾

自的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读诗书,我明白了你的傲骨、乐观和豁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