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小题天天练第2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含解析)第2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
(2023·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花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__①__。浙江仙居针无骨花灯精致典雅,造型多变;广东潮州花灯乡土气息浓厚,工艺繁复……
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了“花灯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成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花灯兴趣班,组建花灯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更丰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__②__的花灯亮起时,孩子们心中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
逛灯会是人们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今,许多地方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__③__,化身艺术盛会。太空主题花灯设计精心,科技感十足,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为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年轻观众“打卡”……漫步灯会之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请调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序,使句子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广东大湾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__①__,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志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__②__,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__③__,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实验。魏江春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累累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6.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
7.(2023·青岛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用比喻的手法向晋武帝提出了“____,____”的请求,言语恳切、谦抑,措词委婉、得体。
(2)“春光"一般是指春天的风光、景致,《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用春光作为背景来表达自己郁闷与惆怅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借斑白的鬓发表情达意,如“____,____"。
四、小说阅读
(2023·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木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有删改)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也暗示出家庭的败落。
B.初读时,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主要是因为“我”以一种玩乐心态学诗,不认真对待。
C.从大喊乱叫着念诗,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表明“我”学诗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
D.“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内容,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盖被你抬走了”,祖父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表现了祖父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
B.由“黄鹂"“桃花”想到“黄梨"“桃子”,既写出“我"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也与下文形成对比。
C.对吃烤小猪和烤鸭子过程的描述,细致入微,饶有趣味,表现了祖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体验,语言生动,构思巧妙,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10.“我"跟祖父学诗这部分的叙述很有层次,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2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
(2023·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花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__①__。浙江仙居针无骨花灯精致典雅,造型多变;广东潮州花灯乡土气息浓厚,工艺繁复……
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了“花灯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成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花灯兴趣班,组建花灯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更丰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__②__的花灯亮起时,孩子们心中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
逛灯会是人们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今,许多地方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__③__,化身艺术盛会。太空主题花灯设计精心,科技感十足,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为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年轻观众“打卡"……漫步灯会之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第一空,根据后面罗列的浙江的花灯、广东的花灯和省略号可以填“数不胜数”。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第二空,开放度较大,适合语境,写出花灯的特点,且为成语,符合语法要求,均可,如“五彩斑斓"等。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第三空,根据空格后展示的“太空主题花灯”“特色建筑花灯"“动漫花灯”,再照应前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知,这里可填“焕然一新”。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答案:①数不胜数②五彩斑斓③焕然一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拓宽……认识和理解"搭配不当,应为“加深”认识和理解。第二处“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更丰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语序不当,“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应当在前,“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应当在后。第三处语病“加深了……将”不合逻辑,“推出了"意味着已经完成,后面写“将”矛盾,可去掉“将"。
答案: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请调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序,使句子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句中共三类花灯:设计精心、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各自的效果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年轻观众“打卡”。重新组合句子,前半是什么特色的花灯,后半是其效果。
答案:有的精心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广东大湾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__①__,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志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__②__,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__③__,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实验。魏江春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累累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第一句,语境是表示一种假设情况,应该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再根据后文“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可知,可用“细心观察"以否定形式与后文“忽略”相对,据此可填入“如果不细心观察"。第二句,根据后文“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可知,前面要填入研究的对象“地衣",还要填入与“耗费大精力”形成照应的词,可填写“微小"“冷门”“寻常"“普通”等词语,据此可填入“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第三句,根据语境“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可知,应填写包含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且应与下文“光合作用"呈递进关系,据此可填入“地衣不仅存活下来了”。
答案:①如果不细心观察②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③地衣不仅存活下来了
5.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中是比喻。把“学科"比喻成“良田”,“学科成果"比喻成“硕果”。A项,“花白胡子"代指人,属于借代。B项,把“包身工”比喻成“机器",是比喻。C项,“伟绩”“武功"是反语。D项,“长在水里”属于比拟。
答案:B
6.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该把数词“一项”置于动词“需要"之前。二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成分赘余,“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的要做的事,“目前”和“当务之急"语义有重复,可删去“目前的”。
答案:①语序不当。应把“一项"提到“需要”之前。
②成分赘余。“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应把“目前的”删去。
三、名篇名句默写
7.(2023·青岛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用比喻的手法向晋武帝提出了“____,____"的请求,言语恳切、谦抑,措词委婉、得体。
(2)“春光”一般是指春天的风光、景致,《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用春光作为背景来表达自己郁闷与惆怅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借斑白的鬓发表情达意,如“____,____”。
解析:易错字:“乞"“繁”“暮"。
答案:(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四、小说阅读
(2023·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木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有删改)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也暗示出家庭的败落。
B.初读时,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主要是因为“我”以一种玩乐心态学诗,不认真对待。
C.从大喊乱叫着念诗,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表明“我”学诗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
D.“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内容,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
解析:A项,“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也暗示出家庭的败落”分析有误。祖父教我的诗内容较简单,并不能看出祖父文学造诣深厚,文中只说祖母去世了,并不能表明家庭的败落。B项,“不认真对待"分析有误。文中说“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见,孩子不懂诗的内容,把字读成音近字或同音字很正常,这并不能表明“我"不认真对待学诗这件事。D项,“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分析有误。“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内容,表达出“我"不想离家的心思和对离家的担心。
答案:C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盖被你抬走了”,祖父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表现了祖父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
B.由“黄鹂"“桃花”想到“黄梨"“桃子”,既写出“我"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也与下文形成对比。
C.对吃烤小猪和烤鸭子过程的描述,细致入微,饶有趣味,表现了祖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赞助合同2篇
- 2024年度市场调查与咨询服务合同2篇
- 2024学校活动场地租赁协议
- 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4合伙开店合同
-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运动生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企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合同
- 2024年债务担保协议标准范本版B版
-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技师、高级技师综合评审表格
- 《基于PLC的快递包裹分拣系统【设计报告(论文)】》
- 400V抽屉式开关操作流程
- 金茂府十二大科技
- 密切内部关系教育:坚持尊干爱兵密切内部关系
- GB/Z 19848-2005液压元件从制造到安装达到和控制清洁度的指南
- GB/T 8732-2014汽轮机叶片用钢
- GB/T 23985-2009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差值法
- 第四讲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
- 家园共育的有效沟通课件
-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