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丧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及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危出A其喜怒B祸患伏C于帷闼D则向之E所谓F可恃者G乃所以为H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用事,指封建统治者当权执政或官员担当职责,与其意义相近的有“视事"“致仕”“当国"。

C.忍,意为“毒辣、狠心”,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义相同。

D.恃,意为“依赖、依靠",与成语“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擅长写史论,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给国家带来危害立论,逐层剖析宦者祸国的行径,夹叙夹议,分析详尽。

B.欧阳修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C.有时国君发觉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铲除祸患,却或因操之过急而被宦官挟持成为人质,或使奸雄们借机生事。

D.唐昭宗亲近宦者,远离贤士,当他开始悔悟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宦官已经形成自己的势力,难以根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2)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和《五代史宦者传论》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君治国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该论点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并将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作为这一立论的历史根据。

B.文章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虽无议论,却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观点,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扬”张本。

C.文章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本源在于人事,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相照应,是论证所得的结论,揭示了人事的内涵。

D.文章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庄宗的盛衰,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文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三矢”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庄宗是否完成了其父之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

C.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D.抑本其成败之迹本:考察,探究。

1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们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12.《五代史伶官传序》开门见山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试简要分析选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孤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梁,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

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贵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巳,诏王瓒收朱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B.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C.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D.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

B.“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C.“朔”,采用的是古代纪日中的“月相纪日"法;除“月相纪日”之外,古代还有干支纪日,如文中的“壬申"“癸酉”等。

D.“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匣子装”,《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的活用情况与此不同。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先以蕴含深沉历史感慨的“呜呼"二字发端,奠定了叹惋的基调;紧接着提出国家盛衰兴亡和“天命”相关,但更与“人事"相关的观点。

B.甲文中,对庄宗“得天下”的叙述和评议,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乙文对庄宗“灭后梁"的叙述则表现出史传文的客观冷静。

C.乙文中,郭崇韬和李嗣源都建议庄宗进击后梁,庄宗一一加以采纳,并亲率大军,最终取得郓州和曹州战争的胜利。

D.在后唐的步步进击之下,后梁守城将领纷纷投降,而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头被割下献给庄宗。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

二、情景默写

1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崇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掺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左右。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

想一想:小说中的老马是一个被扭曲的小人物,你怎样看待他这样的人?请联系现实简要谈一谈。

19.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激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20.下面是两例电视剧用语,分别指出谬误并改正。

①张都监夫人问养女玉兰:“你可知道今晚这一同赏月的武教头他是什么人吗"玉兰答道:“我只听说他是打死了老虎,杀了人的配军。”张夫人说:“他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为了给家兄报仇,才连杀二命,发配到这里来的。"

②欧阳修要离开为官之地,地方父老乡亲感念他的政绩,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他,这使欧阳修十分为难,但大家的盛情难却,于是欧阳修便说:“这礼物饱含着大家的情谊,我一定笑纳。”

将①例的“"改为“”;将②例的“"改为“”。

四、填空题

21.重要字音

伶()官三矢()仇雠()逸()豫欤()

22.给加点字注音

①伶官()②仇雠()③请其矢()④李存勖()

五、选择类

23.下列是关于欧阳修《伶官传序》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被伶官乱箭射死。

B.太牢、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另外,古人也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D.《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2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B.忧劳可以兴国

C.乱者四应D.负而前驱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及凯旋而纳之___旋:回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盛:装

26.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岂独伶人也哉独:仅仅

②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

⑤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⑥泣下沾襟(流泪)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

27.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和句子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梁,吾仇也②此三者吾遗恨也③盛以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⑤函梁君臣之首⑥一夫夜呼⑦仓皇东出⑧忧劳可以兴国

⑨逸豫可以亡身⑩自然之理也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乱者四应

A.①②⑩/③④//⑥⑦/⑧⑨/⑤/

B.①②⑩/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⑩/③④//⑥⑦/⑧⑨/⑤/

D.①②⑩/③④//⑥⑦/⑧⑨/⑤

28.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此三者,吾遗恨也③梁,吾仇也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六、小阅读-课内

29.四位同学学习了《伶官传序》后,各自写了几句评点,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柳:文章以“呜呼"发端,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奠定了叹惋的基调,读之发人深省。

B.小昂:本文以平实晓畅之语叙述事例,阐发道理,议论简明扼要,全文言简义丰。

C.小方:全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优伶亡国灭身的史事,委婉地提醒统治者,要有高雅的爱好,提高自我的修养。

D.小郭: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30.《伶官传序》推究庄宗得失天下,有很多事例可选,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何特点?为何要这样选材?

七、材料作文

31.作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

请从加引号三句中选择一句进行理解,然后自己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DG2.B3.B4.(1)(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义巩固别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

(2)作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宫中滋养祸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渐积累而成,是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5.①君主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②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③要亲近正直忠诚贤能之士。

6.D7.B8.(1)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

(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9.①“三矢"是三支箭,分别代表的是梁、燕与契丹这三个敌人。

②庄宗完成了其父之志,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等句子可以看出。

10.A11.A12.①运用对比论证。“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同时与“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形成强烈反差,令人印象深刻。②以史实为论据。文章以庄宗的得与失、盛与衰的史实作为论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颇具说服力。

13.C14.D15.D16.我权衡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成功!

17.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8.①哀其不幸。老马这样的人生活压抑,个性不能张扬,没有尊严,值得同情。②怒其不争。现实中,老马这样的人又有很多弱点,欺软怕硬,昏聩迷茫,分不清好坏。我们要引以为戒。③由人省己。老马的这种虚伪、欺软怕硬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要对照自己,不断反省,尽量完善自己。④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造成人性扭曲的原因或多或少地与社会有关,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以人为本、自由公平的和谐社会,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尊重和幸福。

19.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有感而发。

20.“家兄”“哥哥",“笑纳”“接受"。

21.língshǐchóuyìyú

22.língchóushǐxù

23.C

24.B

25.A

26.C

27.C

28.A

29.C

30.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并未赘述庄宗身世或伶官轶事,也未过多地列举事例,而是从纷繁的史料中,仅选取了传奇色彩较浓、颇具典型意义的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事,以洗练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