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A.提升了贵族的文化素养 B.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C.扩大了礼乐文化的影响 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倡导正名”“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等信息可知,孔子倡导正名,不是为了“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而是希望通过“正名”,使人们(主要是为政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如此,各种因欲望而造成的僭越行为就会逐渐消失,社会也会逐渐回到符合“礼”要求的秩序之中,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孔子倡导正名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贵族的文化素养,排除A项;孔子倡导正名未必会扩大礼乐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与古代民本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 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 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等信息可知,儒家的社会规范逐渐开始融人社会实际,注重儒学的现实意义,具有世俗化趋势,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基层的具体治理措施,排除B项;书籍印刻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家训受儒家影响伦理化.并不是规范化.排除D项。故选A项。3.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如张履祥对农田物候等深有研究,写了《补农书》一书。李光地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这体现出清代理学学者()A.强调维护纲常礼教 B.继承发展阳明心学C.具有经世致用理念 D.注重总结实践经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可知,清代,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重视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国家服务解决问题,具有经世致用的理念特点,C项正确;维护纲常礼教在材料中体现不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继承发展阳明心学”,排除B项;材料讲注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4.1957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灞桥西汉墓葬中出土了叠放在一起的米黄色纸。专家们据一同出土的其他文物推断,其年代不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这可用于探讨()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汉武帝鼓励发展手工业C.汉代竹木简的消失 D.造纸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西在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这表明中国在西汉就已出现了造纸技术,所以说这一材料可以用来探讨造纸技术的起源与发展,D项正确;蔡伦是在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在西汉,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汉武帝对手工业的态度,排除B项;“汉代竹木简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务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已久。”这体现了戏曲()A.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B.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D.成为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清代的平民多喜欢观看戏曲,观看戏曲已经渗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平民观看戏曲活动,不能体现雅,排除A项;“渗透到……各领域”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唯一的娱乐方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 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D.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可知,这些诗作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诗人借诗歌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不是丰富古代诗歌的体裁,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未体现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的感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唐代经济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7.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每年外洋杂货约耗银3500万两,故应“遍开五金煤矿铜铁之来源,广制煤油,自造火柴”。同时,首倡“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由此可见,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郑观应()A.突破了洋务思想 B.肯定了“官督商办”的做法C.借鉴维新派主张 D.初步提出“师夷长技”主张[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主张发展工矿企业的同时,首倡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反映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郑观应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官督商办”做法的进步性,排除B项;借鉴维新派主张与郑观应“首倡‘立宪法’”不符,排除C项;初步提出“师夷长技”主张的是19世纪中期的魏源,排除D项。故选A项。8.1915~1918年《新青年》第1卷至第5卷,“社会主义”一词共出现34次;1919年《新青年》第6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104次;1919~1922年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至第9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共达88次。这一变化反映出()A.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革命斗争 B.中国人反思西方文明的必要性C.革命运动促进新价值观传播 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极大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社会主义”一词在《新青年》上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是在1919年后,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对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念传播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中国,无法得知各国的情况,排除A项;一战影响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和反思,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9.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A项,材料中提及因为中国工商业不发达,所有中国的社会没有像欧美国家那么多的社会矛盾,为了防止将来的中国也出现像欧美似的社会矛盾,中国要实行平均地权。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行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D项,材料中也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而且我们知道这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说的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反封建的不彻底,因此D错误;C项,材料中主要材料中主要说,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因此反之,实行民生主义目的就是防止社会问题,就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因此选C.考点定位]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10.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答案]D[解析]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是根本原因,D正确;A、B、C不是根本原因。11.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后来,他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进一步做了阐释:“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原有目标不适合于中国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得到体现C.小康社会是理想的终极目标 D.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79年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根据材料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可知这一时期党内实事求是,认为这一时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难于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先建设“小康之家”,再进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更加符合国情,所以“小康之家”的概念正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适合中国道路,但需要分阶段逐步实现,不能求快,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共同富裕,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12.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作品,如长篇小说代表-“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表现了主人公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忍受各种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这表明当时中国文坛A.各种流派竞相呈现 B.注重凸显主流价值观C.跨越现实追求浪漫 D.着眼海外面向全世界[答案]B[解析]建国初期中国文坛以“三红一创”主要反映了建国创业的艰难历程,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故选B;A、C、D三项与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不符,均排除。13.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这些条例的制定反映出当时我国()A.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 B.素质教育的不断规范C.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D.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答案]A[解析]据材料“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其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学、小学都属于素质教育阶段,而大学教育就是培养的建设人才,而不是素质教育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体系的形成,而是强调政府颁布各阶段的教育条例,提出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D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时间科技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的时间和发展战略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是同当时国内外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家的发展而调整的,B项正确;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A项;材料科技战略调整无法体现意识形态的导向,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突出服务民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5.苏格拉底认为,人最优越的部分就是神在人体内安放的灵魂,并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摆脱了神学思想的影响 B.阐释了人的自然属性C.倡导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D.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正确;受到时代的局限性,苏格拉底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影响,A排除;B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的观念,C排除。故选D。16.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的全能型艺术家,其大量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理想色彩。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对世界的认识……人物形象刚劲有力,肌肉健壮,散发着雄浑的英雄主义气息。由此可知,米开朗琪罗的作品()A.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载体 B.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批判教会C.改变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D.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巅峰[答案]A[解析]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在美术上的代表人物之一,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根据材料可知,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注重刻画人物,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教会的批判,排除B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是否改变了时人的审美需求仅由材料无法判断,排除C项;“艺术的巅峰”缺乏相关材料信息支撑,排除D项。故选A项。17.在18世纪的欧洲,公开的音乐会逐渐代替了由贵妇人组织的小型沙龙。音乐不再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只能用来歌颂上帝”,而开始如卢梭所说的,“音乐应当模仿一种原始的说白歌曲,一种人类自然的语言”。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的下降 B.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C.宗教迷信的破除 D.贵族阶层势力的衰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18世纪欧洲,公开的音乐会逐渐代替了小型沙龙,音乐不再只能用来歌颂上帝,而成为一种人类自然的语言,结合所学,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音乐也摆脱了教会奴仆的地位,开始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这反映了宗教迷信的破除,C项正确;近代欧洲妇女地位上升而非下降了,排除A项;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于19世纪,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贵族阶层势力是否衰亡,排除D项。故选C项。18.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质上也就是经典物理学的确立,意味着新的思考图景的形成: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由人们可知的自然规律所控制。由此可知,牛顿力学()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B.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C.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D.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答案]C[解析]据材料“意味着新的思考图景的形成: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由人们可知的自然规律所控制”可知,牛顿力学使人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解放,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排除A项;伽利略的成就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排除B项;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学者说:“达尔文认识到《物种起源》已经成为社会学的暗示,直到1859年他才敢于去写,通过自然选择的那种进化原则,来透视人类发展历史的新亮点。”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推翻了天主教神学创世说 B.突破了生物学众多的难题C.超越了生物学本身的意义 D.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阐述了自然界的进化原则,而且提供新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历史,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涉及创世说与《物种起源》的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物种起源》探究的是自然界而非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0.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是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在此基础上,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了一部大功率发电机,从而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表明当时()A.技术进步离不开实践的总结 B.德国占据了技术革命的先机C.科学进步推动生产技术革新 D.国际合作是技术革新的前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法拉第发明并创立了电磁感应理论,在此基础上,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说明了科学理论的进步推动生产技术的革新,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技术革新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而不是源于工匠的实践总结,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德国的科技成果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说明其占据先机,排除B项;西门子只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研制发电机,并未与法拉第合作研制,排除D项。故选C项。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2022年11月9-1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外骨骼机器人、3D技术等让人真切感受到数字技术的魅力。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开拓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折射出()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B.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C.科技进步加速了全球化 D.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为高频词汇”,可以看出高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D项正确;“引领世界”表述错误,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带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技对全球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2.图为名画《梅杜萨之筏》,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是1819年席里柯根据真实海难事件创作出来的,画面中沉重的云层和海浪增加了紧张和室息之感,而远方海天交界处的明亮又给人以希望。该名画反映了()A.浪漫主义美术魅力 B.现实主义绘画成就 C.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D.印象画派创作手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在美术界掀起了浪漫之风。法国画家籍里柯以其轰动整个法国的《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主义风格强调感情至上,对现实感到失望但不绝望,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一切,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是反理性、反传统,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印象画派受光学发展的影响,强调“光”与“色”,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这体现出A.波兰音乐在肖邦生活的时期走向巅峰B.波兰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C.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D.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答案]C[解析]材料中“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都强调了民族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材料核心意思是强调民族主义,三项表述属于无关项,排除。24.美国作家德莱塞在创作中大量借鉴新闻素材,选取案例为创作蓝本。他试图帮助美国人用新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并承担起新闻工作者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据此可知,他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德莱塞的记者、小说家的从业经历对其想象力的激发和文学观点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尤其在社会各个层面发生剧烈变化的环境下,记者工作在帮助他考察社会问题,关注人类生存状态,探讨人性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德莱塞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属于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排除A项;德莱塞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属于现实主义,而非印象主义,排除C项;德莱塞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属于现实主义,而非现代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25.经济大萧条时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第一次腾飞期。1935年,美国电影观影人次每周超过8000万,尤其是场面火爆的歌舞片大受欢迎,歌舞片《起立欢呼》抚慰了美国人脆弱的心灵,主演秀兰·邓波儿成为影迷心中的“第一童星”。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电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B.电影是社会现实的再现C.精神需求助推影视发展 D.电影赢得底层民众追捧[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经济大危机,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但美国电影事业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说明人们的精神需求助推了影视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电影无法缓解经济危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电影具体内容,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咸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伸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材料二: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答案](1)原因:西汉中期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于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2)趋势: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三者走向融合。

意义: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增强了儒学对抗佛教和道教的能力;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3)看法:儒学地位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背景和使命;思想的发展应顺应时势的发展而自我更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等。[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咸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可知西汉中期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一“董伸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可知董仲舒对于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根据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可知汉武帝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小问2详析]趋势:根据材料二“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可知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三者走向融合。意义:根据材料二“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可知魏晋至隋唐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根据材料二“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可知增强了儒学对抗佛教和道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可知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小问3详析]看法: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地位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背景和使命,从儒学常识化所代表的社会化程度、古文经学兴盛所代表的经学发展、玄学所代表的儒学前沿讨论和对不同思想理论的兼容并蓄能力等一系列情况来看,魏晋南北朝儒学上承汉代儒学的发展趋势,发扬汉儒基于现实解经阐义的传统,切实拓展了儒学的基础、主干、论域、作用和影响,展现出儒学不断随时代递变而发展的广阔场景。思想的发展应顺应时势的发展而自我更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摘编自王勃然《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材料二:1917年,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力作,他说“国力芥(指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1942年,毛泽东特别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1953年,毛泽东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大众性和重要性,之后他还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摘编自杨小波《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体魄”,于今有何现实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体育形成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答案](1)因素:西学东渐的影响;政府的重视和推行;民族意识的觉醒;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2)特点:强调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为政治时势服务;体育运动面向国民大众。

意义:有利于拯救民族危亡,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竟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升人民体质,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工业化的开展。[解析][小问1详析]因素:根据材料一“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可知西学东渐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可知政府的重视和推行。根据材料一“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可知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一“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可知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可知强调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材料“1942年,毛泽东特别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可知体育为政治时势服务。根据材料二“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大众性和重要性”,可知体育运动面向国民大众。意义:根据材料“1942年,毛泽东特别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可知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有利于拯救民族危亡,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竟争力。根据材料二“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可知促进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根据材料二“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大众性和重要性”,可知有利于提升人民体质,推动社会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工业化的开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4世纪起,文艺复兴最先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各城市得到发展。当时,新兴的市民阶级,为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天主教会的神学独断。一度湮没千年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大规模发掘、整理和研究,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抨击教会,无情嘲讽僧侣;另一方面始终坚信“上帝至上”的思想,怀着深厚的宗教情结,与教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摘编自冯英《理性与信仰的交织一一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思想》材料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维新运动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发展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1898年发表译作《天演论》,涵盖了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理念,批评封建专制君主对民众才智的压制,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系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严复与梁启超总体上强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邹容、章太炎等以革命为号召,主张推翻旧制度,清除旧势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陈独秀于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发出“个人解放”的呼声。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苏俄革命思想,进行革命启蒙,塑造革命“新人”。——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特点。[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市民阶级力量增强,要求维护自身利益;天主教会神学独断;整理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风潮。(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中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