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课件_第1页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_第2页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_第3页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_第4页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學設計概述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定義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教學設計的由來和發展教學設計的學科性質第二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一般特性第三節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第四節教學設計的過程模式第五節教學設計實例與工作特點

Exit

一、定義: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

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2、定义的内涵1)教學設計的目的:優化教學效果2)教學設計強調運用系統方法3)教學設計是問題解決的過程4)以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其科學決策的依據5)以學生為導向6)連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應用學科性質7)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教學過程、教學產品、課程設置等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

1)教學系統各要素間相互作用、依賴,並與外部環境構成更大的系統2)系統計畫、精細設計的過程;3)每一步驟“輸出”的決策均是下一步的“輸入”,每一步又均從下一步的的回饋中得到檢驗;4)理論性、科學性、操作性Exit

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的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教學設計成果的運用形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

修改

修改2)教學設計強調運用系統方法Exit4)以教學理論和學習為其科學決策的依據ISD1行為主義ISD2行為主義、認知主義

ISD3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Exit5)以學生為導向a.以學生的基本特徵和情況為出發點b.重視對學生不同特徵的分析

教學設計Exit

教學設計6)連接和應用的學科性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教與學理論教育實踐7)教學設計的層次教學系統設計專業課程設置、課程大綱等宏觀系統需求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教學過程設計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教學課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產品設計軟體、聲像教材印刷教材、學習指導手冊、教師用書二、教學設計的學科性質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方法論學科應用學科設計科學設計的本質在於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面向實際的教學設計任務學科性質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設計是為創造某種具有實際效用的新事物而進行的探究。它包括對不完善的情境的探索、發現並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詳細說明導致有效變化的途徑以描述性理論為依據的規定性理論——關於特定的教學結果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案的理論和實踐

設計是由目的指引的過程,該過程的目的就是構想和實現某種新的東西。規定性理論學科性質

教學設計針對的是一定的實際的學習目的,力求創作某種新的教學材料或學生在其中學習的系統。描述性理論:

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在條件a(a1,a2,……,an)下若實施教學活動A(A1,A2,……Am)出現的結果是(1,

2,……,

n)(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學科性質規定性理論:關注達到理想結果

採用的最優方法

在條件a(a1,a2,,an)下為獲得理想結果(1,

2,……,

n)需要執行的行動A(A1,A2,……Am)學科性質

教學設計

屬於

规定性的设计理论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某一特定目標,尋找最佳的途徑和方法

(以描述性理論為科學依據)學科性質理性設計觀創造性設計觀融理性與創造性為一體的設計觀學科性質條件方法結果DP

教學設計理論的邏輯結構

D—描述性P—規定性(descriptive)(prescriptive)三、教學設計的研究方向1、Teaching-CenteredInstructionalDesign

以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為基礎理論強調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於班級授課制2、Learning-CenteredInstructionalDesign

以建構主義、認知主義為基礎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意義建構情境學習--對學習環境,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指導能力要求較高3、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ElectronicTrainerIDexpertTM

四、教學設計的由來和發展構想-----理論形成-------學科建立1、構想:杜威提出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樑2、理論形成:總趨勢1)二戰後,現代媒體和各種學術理論的發展2)理論應用於設計的實踐嘗試3)在教育技術學的形成\發展中派生理論形成的具體方面1)斯金納20世紀50年代行為主義---程式教學機2)Silver20世紀60年代軍事中,應用一般系統論於設計過程3、學科建立:1)60年代後,任務分析、行為目標的發展日趨成熟(標準參照評價、形成性評價)

2)60年代,出現“教學系統開發專案”

3)1975年,美軍事培訓專案提出“分析、設計、創作、實踐、控制”的設計流程4、學科發展1)1980年,Anderws和Goodson有一百多個教學設計模式

2)80年代後期,建構主義、交互媒體、遠程教學的影響

3)系統化教學設計(Systematic)——整體化教學設計(Systemic)

4)模式、專著、論文、教學設計專家及人員隊伍的發展

5)教學設計成為教育技術學科領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專業主幹課程

6)成為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推動教育改革(公共課、中小學教改、“多媒體組合教學”、“課堂系統化教學”五、教學設計五種概念及多種定義“藝術過程”的概念“科學過程”的概念“系統過程”的概念“問題解決方法”的概念“強調人的因素”的概念不同階段、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文獻調研:教學設計的不同定義,你認可哪一種?第二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一般特性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現代教育觀念(。。。。。。。。)終身教育學與教的辨證統一傳統知識觀發展為現代教學觀資訊社會的教學資源、社會資源系統思想與方法系統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於考察的方法。。。。。。。教學設計的一般特性1、教學的計畫、開發、傳遞和評價是建立在系統理論上的2、教學的目的是建立在對系統環境的分析上的(需求分析)3、教學目標是用可觀察的行為術語來描述的4、學習者特徵分析是系統成功的要素5、教學設計研究和工作的重點在教學策略的計畫和媒體材料的選擇上(“如何教”)6、評價是設計和修改過程的一部分7、按照學習者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來測試,重點放在學習者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發展上。

基本要素:學習者、目標、策略和評價

第三節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一、傳播理論與教學設計教學是教育資訊的傳播過程傳播理論對教學設計理論有何影響?傳播過程模式與教學設計內容的關係(學什麼——怎麼學——產生什麼效果)如何提高教學傳播的效果?二、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1)不同學習理論促使教學設計過程和理論的建立和發展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程式教學促使教學設計過程和理論的誕生和早期發展學習理論與ISD1、ISD2、ISD3參考文獻:影響ISD模式演變的若干因素《電化教育研究》98/2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98/2、3

Exit

不同學習理論的簡介行為主義

學習本質:由條件引起外顯行為的變化

学习要素:辨别刺激——反應——增強刺激(強化)

學習策略:呈現刺激、提供練習、回饋、強化认知主义學習本質:資訊加工過程基本要素:知覺、編碼、存儲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教學策略:九大教學事件、不同教學模式建構主義學習本質:學習者與環境的互動過程,基於頓悟的個人發現基本要素:同化和順應教學策略:創設交互學習環境,供學習者自我調節、思考2)教學設計吸收各種學習理論流派的精髓(P43)行為目標闡明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及內容分析吸收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兩大學派的精華,提出“聯接—認知”的觀點,認為學習的發生有內部的條件和外部的條件“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類型分析不同的學習的內部條件,並相應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加涅的教學設計基本原理之一加涅的九大教學活動(教學理論)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理論與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能否融合?三、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發展教學理論發現教學法布盧姆的掌握學習加涅對學習條件的指導教學模式(P48)學習的發生有內部的條件和外部的條件教學屬於學習的外部條件,應根據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結果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教學活動的設計包括九大教學活動四、教學設計的方法論基礎——系統論1、系統方法的實施過程系統分析技術提出多種可選方案選出最佳方案具體設計方案試行評價方案運用和推廣2、系統方法的特點整體性、綜合性、最優性

第四節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一、模式的概念和意義1、模式的要點:1)設計理論的精心簡化形式2)設計實踐的再現(同樣也可以指導實踐)2、不同類型的ID過程模式根據不同的應用情境、設計定位、設計背景、教學目標,在基本要素的排序與側重點上有所差異根據模式的適用範圍,可分類:???以設計對象的層次為依據以系統為中心的模式以課堂為中心的模式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以作為理論基礎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教為中心的模式以學為中心的模式相容模式(雙主模式)3、ID模式在設計實踐工作中的作用1)相互交流的手段

2)管理設計活動的指南

3)輔助決策的系統(有助於決策者整體性考慮問題)

4)在把各種ID模式運用於多種教學情境中,形成具體設計專案的問題解決模式、更靈活的設計模式方案。二、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要素教學對象:學習者一般特徵、初始能力教學目標:可觀測的行為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方法、組織形式、媒體教學評價:診斷性、形成性、總結性評價相互聯繫、制約的系統元素方法目標評價學習者三、常見的ID過程模式(一)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二)三類ID模式1、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1)格拉奇和埃利模式

2)肯普模式2、以產品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3、以系統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三)我國的教學過程設計模式1)四大基本要素:學習者、目標、策略和評價;2)線性過程與系統方法的統一(要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設計各素);3)一般特徵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的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教學設計成果的運用

形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

修改

修改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學得如何(一)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以課堂的中心)教學設計的一般特性1、教學的計畫、開發、傳遞和評價是建立在系統理論上的2、教學的目的是建立在對系統環境的分析上的(需求分析)3、教學目標是用可觀察的行為術語來描述的4、學習者特徵分析是系統成功的要素5、教學設計研究和工作的重點在教學策略的計畫和媒體材料的選擇上(“如何教”)6、評價是設計和修改過程的一部分7、按照學習者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來測試,重點放在學習者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發展上。

修改修改課題-工作任務目的學生者特徵學科內容任務分析學習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提供的輔助性服務學習評價預測學習需要目的優先約束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2、肯普(Kemp)模式肯普模式的主要特點:各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要素間沒有連線:可不考慮某要素或次序靈活學習需要和目的是模式的中心,即ID的出發點與歸宿教學設計是連續過程,評價與修改不斷與其他要素聯繫較適於實際的教學問題解決ID模式分析思路:適用範圍?該教學模式由哪些要素過程?要素之間有何關係?比較該教學過程設計模式與其他模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何特點?有何不足?學習理論基礎?3、李龍教學過程設計模式(P59)教學過程是指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包含了許多要素,如何使這些要素能夠做到有機配合、有序運行,促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這是擺是我們面前的一項複雜的任務。要做到這一點,只能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過程設計”。如圖:教學過程設計模式的要素包括了確定總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對象、編寫目標體系、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組織教學實踐、進行教學評價等八個部分。對照具有代表性的史密斯—雷根模型相對照,可以看出它同樣包括:教學分析(我們稱為課程教學設計)、策略設計(我們稱為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三個模組李龍教學過程設計模式的特點1(P59)(1)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或根據教學大綱中教學目的所擬定的總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設計的出發點,同時又是教學過程設計的最終歸宿。(2)網路式結構,設計時各步驟基本上是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的。必要時,可以跳過某些步驟重新排序(3)教學過程設計可以簡化為兩大部分: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李龍教學過程設計模式的特色2學習需求教學——學習(目標、內容)教學目標——目標體系教學實踐評價思考:如何運用模式圖指導具體專案的設計?操作ID模式的基本流程和步驟:學習需求(課程標準、大綱)、教學總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目標體系教學策略、媒體評價思考:如何使教學設計理論操作化(教學過程設計的實踐操作方法、教學方案編寫法)?含教學分析、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三個部分(三套表格工具)1、教學分析—課程教學設計表(P157——P159)2、策略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表(P234——237)3、教學評價—教學效果分析評價表(P323——338)初次操作較費時,以後就順利多了利於教師工作科學化、系統化使用前要熟悉系列表的操作策略,使操作聯繫理論指導課程設計的結果得到“目標體系”:《教學過程設計》課程的知識能力結構分析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教材章節順序(P103)試分析(第十章教學設計實例)教學過程設計1.基本概念2.課程教學設計3.課堂教學設計4.教學測量與評價5.案例分析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案例)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產品設計課程設計案例(p357-470)課堂教學設計案例(P471-570)教學效果評價案例(P571-581)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課堂教學設計綜合實踐(基於課件的教案設計)基於電腦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實踐訓練目標:熟悉教學設計案例把教學設計理論與CAI課堂教學實踐結合,練習作出基於電腦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以及課堂演示軟體(Powerpoint)教學設計實踐步驟一、教案調研(注明出處)收集2——3個與你將設計教學單元相同或有啟示作用的教案,在仔細研讀比較的基礎上,寫一篇關於該教學單元教案或教法的調研報告報告內容含:1)比較、總結調研資料;

2)提出你對該單元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初步設想。二、運用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完成《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完成一個基於以上教學設計的課堂演示軟體(Powerpoint)或相關軟體。三、實踐與反思: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評價設計之一(學生課件作品量規)第五節教學設計應用實例、教學設計工作特點一、教學設計模式及應用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模式應用案例~~教學設計應用案例把教學設計一般模式反映出的ID原理和方法運用於具體的設計案例,所形成的設計模式又構成特定情境中適用的ID模式如:公共課教學設計部分的教學方案設計模式如:微格教學的教學設計模式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目標和訓練目標的闡明微型課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技能策略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組織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製作微格課教學方案和技能運用的評價和修改微型課訓練的實施教師活動的設計教學技能訓練的設計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微格教學的教學設計模式

分析學習任務分析

編寫測試專案

策略設計

教學評價*組織策略

*傳遞策略

*管理策略編寫與製作教學資料

進行形成性評價

修改教學

策略設計

*教學活動過程

*學習任務情境

*學習支持因素

制定出教學方案

教學評價試行教學方案,進行形成性評價修改教學方案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背景分析

分析學習任務分析

編寫測試專案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背景分析

圖1史密斯—雷根模式圖2某教學方案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學習教學設計應用模式有何啟發?)教學設計模式應用案例~~教學設計應用案例把教學設計一般模式反映出的ID原理和方法運用於具體的設計案例,所形成的設計模式又構成特定情境中適用的教學設計應用模式P340: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教學產品開發模式有哪些特點?教學設計一般原理和具體專案特點的結合2.任務分析3.教學分析4.設計5.開發(製作)6.實施(小規模試驗)7.評價(週期性評價)1.學習需要分析形成性評價前端分析闡明目標體系例:商業貸款證件”培訓課程的設計一、需求分析:問題在哪?——設計者調研三方面細節:1)銀行職員辦理貸款所檢驗的證件及條件[培訓內容]2)職員的背景和培訓前的能力[學習者](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瞭解銀行業務,但未具體掌握貸款條例)3)培訓環境(屬於在職培訓,須一段時間學習;教師來自銀行系統)[學習環境]“商業貸款證件”培訓課程的設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總目標)——由於學習資訊量大,學時少建議採用學習手冊的方法,教師由講授者變為指導者。這種方法有如下好處:A.減少了培訓時間,教師主要指導學習難點B.教學方法的改變使設計重點由課堂教學轉為教學材料C.案例學習“商業貸款證件”培訓課程的設計2、任務分析專家訪談+文獻調研:1)各種貸款情形2)貸款操作3)貸款證件的標準

3.教學分析在任務分析基礎上,進行學習者分析,確定學習內容和順序。4、設計(教學材料的詳細說明)在前期分析基礎上,根據學習理論、目標、教學策略理論確定策略。如:開發教師手冊、學習手冊、練習手冊,內容注重基於案例;各種材料儘量基於電腦環境5、開發(製作)具體製作的同時,請專家和學生審定、檢驗材料的合理性6、實施(小規模試驗)

7、評價(週期性評價)練習測試及情境評價;每年一次專家評定觀摩錄影並思考:“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與“一般模式的教學設計”有何區別???二者的區別:1)“多”屬於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2)“多”是教學設計理論在我國應用的一個成功典例,注重可操作性

3)“多”是早期的教學設計應用,理論內涵不夠深厚.,作業:第一章後:教學設計應用模式調研WebQuest第二章後:學習需要分析實踐第四章起:教案調研

1)預習教材,思考某一教案的分析2)收集四份中學課堂教學設計簡案(要求兩份是同一主題;且宜基於媒體的教學方案)含教學目標、學習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設計復習思考題1你認為教學設計是什麼?(口頭討論)文獻調研教學設計不同的學術定義,你認可哪一種?理解教學設計的定義、應用層次、學科性質、理論基礎、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步驟;思考題2:教學設計學科與教學論等教育理論學科的區別?教學設計的性質中指明教學設計是把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活動聯結起來的橋樑學科,即應用學科;這與注重理論與實踐相聯接的教學論等教育理論學科有何區別?操作性、實踐性強教育理論教育實踐教學設計1、定義內涵不同:教學設計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應用系統方法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教學理論重點研究教育、教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學習理論則研究人類學習的內部機制;2、研究方法不同:教學設計的方法論基礎是系統科學,屬規定性理論;教育理論學科涉及各種研究方法、不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為描述性的理論;3、研究對象不同: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是用系統方法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畫的過程,研究教學系統、教學過程、教學產品三個層次的設計;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教學的本質與教學的一般規律,研究教學本質,教學目標、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媒體等教學因素的基本規律。4、學科層次不同思考2:舉例說明教學傳播過程中不同因素的相互聯繫與制約關係,至少三個例子;列舉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步驟,並說明它們之間聯繫二、學習需要分析的概念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析所面臨的問題的性質,確定採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能否解決該問題,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分析現有的資源條件及可能受到的限制,明確進行教學設計的可行性、重要性;形成總的設計目標。系統化的調查研究過程實質是分析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簡例:大學英語四級測試:1、發現問題,明確差距

95%—45%=50%的通過率2、分析問題原因1)原因的表像----聽力、閱讀、寫作失分太多2)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A.環境:設備、設施、工具材料B.激勵機制---外部C.教學原因:動機水準(價值*自信)----內部知識與技能(教學時間與方法;教師素質與態度;課程計畫、教材、學習資源)D.確定教學設計的必要性3、分析可行性人、財、物的支持、重要性4、形成“選擇或開發課程計畫及配套教材”的專案及專案總目標二、學習需要分析的邏輯步驟:

1、深入調研,分析教學系統存在的差距或問題1)感覺到需要,做出要進行教學設計的決定2)鑒別問題的症狀(問題表面現象)3)確定問題解決後適用的範圍4)確定期望的條件,並用可測量的行為術語進行描述5)確定現狀(是現狀而非原因)(鑒別可能用到的需要評定方法和程式,選擇其中最合適的,並得到設計合作者的參與)(協調設計合作者之間存在差異,統一價值認識)6)分析步驟“4”與“5”差距形成的原因,論證教學設計必要性

3、明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7/1)分析資源和約束條件,對專案進行可行性分析

7/2)對形成的專案進行價值判斷,確定優先進行的教學設計專案,即對專案做重要性分析

4、闡明已確定課題的總教學目標(8)

學習需要的概念:期望值現狀

差距1、學習需要分析的兩種方法1)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既定目標作為期望值學習者學習現狀

差距

2)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社會需求學習者學習現狀

差距

3)內外結合需要分析法社會需求教學目標提出的期望值學習者學習現狀對照比較調整現狀對照比較找出差距三、確定學習需求的方法2、需求資訊的獲得方法(P63)1)內部期望值:查閱內部方案(課程大綱、教學計畫)訪問內部目標決策者文獻2)現狀:直接——問卷(測試)、面談、觀察間接——教師、檔案(學習成績等)、文獻3)社會期望值:專家調查——訪談、Delph、文獻個案調查——單位、畢業生、問卷幾種方法組合使用

3、分析學習需求的工作步驟——調查分析過程1)規劃(*)——選擇收集有關學習需要數據的方法和策略;確定收集數據的對象制定調研計畫(調查方法、對象、內容、測試題或調查問卷或訪談提綱的設計、文獻調研)2)收集數據3)分析數據(Delphi法等)4)編輯最終報告——概括分析研究的目的;概括描述分析過程及分析的參與者;用表格或簡單的描述說明分析的結果;以數據為基礎,提出必要的建議。三、教學設計必要性的分析分析問題的原因,確定問題的性質(知識、技能、態度方面的教學是形成教學問題的眾多原因之一)問題的性質:1)列出的差距是不是學習需要?2)有沒有可合併的差距

3)有沒有非教學原因引起的差距?4)剩下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差距是否能通過一定的教育或培訓解決?

5)能否通過比較簡單又明顯的方法解決問題?6)教學設計是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四、可行性分析分析資源和約束條件(人、財、物)1)經費、時間、設計人員、必要的資源、教學環境(教師、教室、組織形式、資源等)

2)重要性分析:價值判斷;排序#差距優先的標準:1)差距的大小;

2)目的的重要性;

3)影響學習者的範圍;

4)減少差距的可能性#價值判斷:定量----a<b;定性-----課題的急需性、普遍性、推廣價值、對人員、時間和經費的要求如何?五、闡明總的教學目標第三節不同範疇、場合的需求分析實例一、不同範疇的學習需求分析學校系統改革課程設置教學產品製作課堂教學改進正規或非正規都很重要“學習者分析”、“課程目標”與學習需求分析有什麼關係?二、學習需求非正規分析實例——你能用生物遺傳知識解釋克隆現象嗎?學習需求:(社會變化、教學要求對學習者的需求)1)克隆的遺傳研究出現新的發展動態2)原有教學未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新情境中解決問題3)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強;但協作能力差教學需求得到教學設計總目標為:1)使學生能用遺傳知識解釋克隆原理2)發展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3)培養學生正確的生物觀三、某專案的教學設計需求分析,可能源於:1)新觀念引起教學目標的變化2)發現了不滿意的教學現狀——是否能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現存的教學傳送方式有效嗎?教學是否吸引學生?缺乏興趣和動機的原因是什麼?3)教材或大綱發生變化4)學生組成發生變化思考:你如何開始一個設計專案的學習需求調查?(系統調查的設計!)四、例:公共教育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方案研究(專案的複雜性、推廣性)(一).公共教技課程教學設計教學現狀調研(學習完課程、未學習之前??)1、調查內容:對課程主要目標和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教學建議a)教學設計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b).對教學設計的情感態度;c)教學中進行教學設計方法實踐訓練的情況

d)CAI課件開發製作的學習效果;e).對教學設計教學的建議。

其中,a、b、c、e主要從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等目標調查。d是針對運用電腦等新資訊技術改進教學而設計的調查。2、調查對象:學生、教師、專家、文獻3、調查方法(問卷+訪談)4、調查結果(對學習完該課程的學生調查結果

1)教學設計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很不理想;

2)教學中未能達成“運用教學設計方法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應用層次教學目標

3)學生學習興趣低,對教學設計的實踐意義認識不足;

4)學生未掌握基本的CAI課件製作能力,期望掌握課堂CAI的應用能力;

5)學生希望多提供具有回饋性的教學設計實踐活動問題的原因會在哪些方面?-----------(二)原因分析1.教學方法不適應教學設計教學的應用層次目標2.教學內容方面,多限於多種媒體組合的課堂教學設計,很少涉及基於電腦的課堂教學設計3.教學手段方面,未充分利用以電腦為代表的新資訊技術優勢來改進教學效果4.學生特徵方面,由於缺少教學經驗,一味接受灌輸式理論學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差5.辦學條件不足由上,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較核心的問題,能帶動多方面改革,立竿見影——是否可行?(三)可行性分析基於電腦的拋錨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自主性、探究性的發揮課堂CAI的硬體條件CAI製作工具的便利化,使得培訓普通教師自己設計、製作CAI課件成為可能及必要。(四)闡明總的學習目標設計專案:基於電腦的公共教育技術“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專案的總目標:參照原教學總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新目標,確定新的總目標:1.智慧(力)技能

1)領會層次:使學生能瞭解教學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應用層次: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教學設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的教學問題新增加(強調)的應用層次智力技能目標:(1)使學生能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設計、實施和評價基於多種媒體組合的課堂教學活動(2)使學生能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設計、實施和評價基於電腦等媒體的課堂教學活動

2.認知策略:使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資訊處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情感技能:培養學生將教學設計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的願望五、學習需要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1)是學習者差距與需要,不是教師的差距與需要,更不是對過程和手段的具體需求;2)獲得的數據需真實、可靠,避免從“感覺”需要入手3)協調參加合作者的價值觀;4)要以學習行為結果來描述差距,而不是用過程(手段),要避免在確定問題前就躍到解決方案的設計5)需求分析是永無止境的過程;6)需求分析有正規和非正規之分,但都很重要。《學習需求》實踐作業:(可參考第三節實例)——任選一或二中的一項進行,自主規劃、設計、實施一、選擇師生反映問題較多的一門課程或教學單元進行內外部參照結合的學習需求分析,並結合有關資源和約束條件分析通過教學設計解決這門課程教學問題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後提出可行的教學設計課題總目標。二、針對“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現行教學情況進行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調查通過文獻調查、電子問卷調查進行綜合分析三、選擇某主題的教學軟體進行軟體開發的需求分析(如:網站開發的需求分析)——個人思考工作安排:9人一個小組,3周時間完成調查及調查報告,文末注明小組分工情況10月1日前:準備調查規劃、問卷、訪談提綱(下週一交規劃初稿)10月10日:調查規劃的討論會議10月17日:調查結果的討論會議10月21日:上交小組調查總結報告例:學習需求分析的工作步驟1、調研計畫的設計

1)確定調查課題、調查對象、調查方法等

2)根據學習目標編制有關測試題

3)設計學習者學習態度(學習需求調查的)學生問卷

4)設計教師訪談提綱(可參考課題的WORD檔)

5)文獻調查該課程存在問題、教學改革動向2、收集並分析數據(針對課程目標、內容、策略、學習者、評價等分析教學存在的問題,論證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可設計專案的總目標)——多輪討論3、編輯調查報告—概括說明調查目的、過程及分析的參與者;用表格或簡單的描述說明分析結果;以數據為基礎,提出必要建議。某門課程教學需求的調查變數指標(參考)各章節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學習態度的定性選擇,還需參考測試題)學習態度學習認真程度學習興趣對作業、課後閱讀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對課程意義的認識教學現狀或教學問題存在的原因教學建議(從教學內容、方法、資源、學習興趣、評價等現狀的解決、教改趨勢的需求等方面提問)第四節課程方案設計的需求分析結果(略!)一、課程計畫與教學計畫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安排考試考查、實施要求二、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思考一:(P98)課程計畫與教學計畫各包括那些內容?有什麼異同?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各包含哪些內容?有什麼異同?課程標準有何特色?課程計畫與課程標準有何區別?教學計畫與教學大綱有何區別?參考資源:各學科課程標準(參見的WebQuest專欄)語文數學物理科學教學內容劃分為認知、動作技能、情感技能三部分,並對每一部分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便於操作和評價。思考二:P98—4、P340教學系統設計實例,思考宏觀層次教學設計步驟與方法:課程方案設計的教學設計模式課程方案設計的學習需求分析方法你是否有其他適用的教學設計模式(或方法)?P60-5結合教學設計應用案例調研作業及設計體驗來思考使用不同的模式會對設計工作有何影響小結反思:對《學習需求分析、教學設計》的體會思考三:學習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學習問題的基礎上嗎?需求分析的最後一步是確立總教學目標,可是並沒有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啊。學習需要指的是期望值與現狀的差距,衡量期望值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但是學習需求分析的最後一步卻是闡明總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是已經在大綱裏闡明了嗎?莫非要修改大綱?我認為最後的一步應該是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建議。思考四請問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任課教師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實施學習需求分析?思考五:調查中學習需求分析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有何不同?補充:教育調查基礎第一節教育調查基本方法第二節教育調查(問卷)資料的統計方法第三節教育調查報告的撰寫第一節教育調查基本方法根據收集資料的方法,可分為:問卷調查法可無記名調查,數據易於整理和統計回收率難於保證、問卷的真偽性往無法核實發放調查表法(查)訪問調查法(更詳細具體,可深入討論)電話調查法召開座談會和調查會實地(現場)調查法搜集文獻資料目的性、計劃性、真實性、典型材料一、調查問卷的設計(構思、撰寫)問卷法是研究者以書面形式提出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問題,印成問卷,要求調查對象填寫或選擇答案,收回問卷後加以整理研究的一種調查方法。問卷的編制:(1)明確研究目的,根據研究目的和假設確定調查對象,並收集相關材料(2)列出問卷調查所需研究問題的綱要,確定所要收集的資訊和問卷類型。(3)草擬問題,列出標題和專案。(4)修訂項日。(5)試測,從總體樣本中抽出30~50人為試測樣本,視其理解情況,並求出信度、效度。(6)再修訂。(一)構思確保問卷能夠獲得設計者真正所需資料(效度)構建“目標樹”(明確與調查目標有關的變數、以及調查這些變數的具體指標)目標樹的構建除了考慮調查目的的需要,還應以一定的理論假設為依據例如—教學軟體的評價:例:多媒體教學軟體評價指標體系教學性(教學目標、內容、策略)教學目標明確能解決教學重點、難點能體現先進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內容組織結構合理...........藝術性(系統設計特色與用戶介面)整體風格協調統一具有清晰的導航策略資訊組織結構符合人的聯想方式........技術性(多媒體與互動性、技術性能)例:某門課程教學需求的調查變數指標(參考)各章節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學習態度的定性選擇,還需參考測試題)學習態度學習認真程度學習興趣對作業、課後閱讀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對課程意義的認識教學現狀或教學問題存在的原因教學建議(從教學內容、方法、資源、學習興趣等現狀的解決、教改趨勢的需求等方面提問)(一)問卷的構思確保問卷能夠獲得設計者真正所需資料(效度)2、使問卷獲得的資料真實可套(信度)問卷的長度(10)、問題設計問卷的發放時間和情境3、使問卷的資料易於整理和統計問卷的長度忌多餘問題問卷的形式以限制式選擇題為主,無限制式問答不宜多(二)問卷的撰寫1、問卷的組成標題指導語稱謂、調查目的和意義、回答問題的要求、設計人情況親切熱情問題根據目標樹的末級目標撰寫問題2、問題的內容類型靜態問題(背景情況)請填寫您個人的背景資訊

學校名稱:

專業

年級:

性別:

行為問題如:下課後,你是否閱讀相關的參考資料或專業雜誌?

A.不閱讀

B.偶爾閱讀

C.經常閱讀

D.閱讀時做筆記

態度問題如:與其他課程相比,你對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

A.很高

B.較高

C.一般

D.不感興趣

3、問題的形式是否式:你認為自己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嗎?是否

選擇式排序式如影響你學習“教育技術學”課程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請你將這些因素按影響的程度從大到小排序

A.教師因素B.個人因素C.教材不配套D.理論脫離實際

E.教學實驗安排不當F.參考資料不足G.不是必修課條件式問答式你對教育技術學課程的教學有何建議:4、問題撰寫的技巧:

忌不明確、不完整、重疊、難懂、敏感

避免启发问题或暗示问题例一:你是否喜歡語文和數學?例二:條件式1)您是否瞭解有關“教育技術”的概念嗎?

A.曾經學習過B.聽說過,但沒有具體瞭解

C.沒有聽說過2)如果您已經學習過,是通過什麼途徑學到的?A.在校學習B.在職進修C.短期培訓D.參加講座E.自學F.其他()

例三:你認為教學設計課程對你有影響嗎?學習完這門課之後,你是如何看待它與你將來教學實踐的關係?

A.很需要這種理論和方法,應該在將來的教學實踐中設法應用

B.有必要,有可能加以運用,但是用法還不太明確

C.是一種較好的理論和方法,但是操作和實踐的難度較大,所以興趣不大

D.這種理論和方法與實際的教學工作似乎沒有多少聯繫

E.其他(

例四:合併相關問題

28.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你會感興趣應用下列教學媒體或教學方法嗎?(每項選擇一框填“√”)興趣很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1)投影教學□□□□□2)幻燈教學□□□□□3)答錄機□□□□□4)電視錄影教學□□□□□5)多媒體電腦教學□□□□□二、訪談法談話法是研究者通過與調查對象的直接對話收集事實材料的一種調查方法。學科教師訪談(參考

)談話法要求(1)談話前的準備。根據調查目的擬定問題,最好先進行試談,以便確定話題。選擇教育談話對象,一般採用隨機抽樣結合代表性個案的方法。(2)談話技巧。研究者的態度要自然親切,友好誠懇,使談話對象樂意回答問題;談話進行過程中,研究者要切忌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訪談過程中,避免任何暗示;要耐心傾聽回答並及時準確的作記錄,有時還可以錄音。(3)整理訪談記錄2.談話法的優缺點談話法的優點:方便可行,問題的回答率高;有利於問題的深入探討;常能提供更為真實的資訊。談話法的缺點:樣本較少,代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無法避免被試受主試的各種影響;無關變數較難控制。因此談話法一般不獨立採用,常與問卷、測試等方法結合使用。第二節教育調查(問卷)資料的統計方法一、教育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過程原始問卷的效度與信度分析,剔除不合理數據的問卷根據調查目的,制定統計分析提綱便於統計、分析問題單一問卷題目或若干題目的綜合分析如:從教學內容掌握情況、學習態度方面、教學問題原因、教學建議、初始能力五方面建立問卷目標樹,則統計分析提綱也應從這五方面入手統計表與統計數據二、常用的問卷統計分析方法百分比統計法(P=n/N*100%)用於描述調查變數的分配情形得分率統計法排序統計法差異檢驗法參見《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現狀調查報告》第三節教育調查報告的撰寫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通過對教育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而寫成的有事實、有分析、有理論觀點的文體。常見結構:()前言:調查背景、意義等(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含調查對象抽樣、調查過程方法說明等)(二)調查結果——

如:某某現狀及其特點分析(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調查結論)——

如:某某現狀的成因分析和對策建議(教學設計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教學設計課程資訊化實驗每位同學完成《學習網》主頁上的《教學設計課程學習初始能力調查》講解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3.閱讀的課程標準,分析其特點;搜索網上發佈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數量,比較二者的區別某門課程或單元的《學習需求分析》作業(P100)1.每位同學閱讀若干份學習需求分析作業,分析其優劣,明確小組的分工,草擬面向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查問卷、教師訪談提綱、學生訪談提綱、文獻調研的方法(當堂討論評價)[!!]2.作業要求:參見課程網說明,閱讀《海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論文,思考調查論文的寫作方法[!!]二、學習內容分析的思路將總的教學目標分成具體目標;確定具體教學目標的類型;分析並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內容的順序;初步評價學習內容。教學目標(結果)的分類分析目標包含的步驟及從屬技能分析單元學習內容的選擇與組織—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框架安排單元順序確定單元目標第一次評價教學內容分類—單元目標具體後確定內容性質第二次評價分析教學內容—運用相應的分析法第三次評價得出:教學內容知識和能力框架三、分析學習內容的程式(注意運用形成性評價)第1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一、選擇內容、劃分單元圖表式或提綱式二、安排單元順序P105單元反映了學科的總結構、隨學科特點不同劃分不同並列型順序型綜合型不同結構對教學順序有何影響?學習內容的安排三種觀點:P106螺旋式學習層級論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原則重視學習內容的幾方面:由整體到部分,由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確保從已知到未知按事物發展的規律排列注意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繫三、確定單元目標單元目標:指學習者學完本單元以後能夠達到的狀態採用目標編寫法第五章四、第一次評價所列教學單元、內容是否為實現課程標準(目標)所必需?還需補充什麼?刪除什麼?各單元的順序是否符合有關學科的邏輯結構?體現了何種教學法?學科知識能力結構是本學科知識內在的邏輯關係,而不一定是教材中的章節順序!各單元的順序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內容選擇和結構安排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準和認知結構?第2節學習內容的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類型分析學習結果類型的原因學習結果是多種多樣的,如名稱、定義、概念、實驗技能、規則、方程式的求解etc不同類型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內外部學習條件有助於鑒別先決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及評價方法加涅的學習結果類型認知學習是對知識、智力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學習,其特點是獲得與運用知識。言語資訊:智力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例:P114表)一、認知學習類的分類1、言語資訊(verbalinformation)

作為一種學習結果,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能記憶諸如名稱、符號、時間、定義、對事物的描述等具體的事實,並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將這些事實表述出來的能力。(“是什麼”、“記憶”)任一學科含大量言語資訊必要的常識具有幫助和伴隨學習的功能

有組織的大量資訊通常稱為知識二、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

認識、思考客觀世界,並用符號去處理客觀世界的能力。“為什麼、怎麼辦”其發展從簡單到複雜;與言語資訊、認知策略有關。詳見P108圖

高級規則規則應用

概念形成辨別辨別技能

利用視、聽、嗅、觸、味覺去區分事物或符號之間差異的能力。是學習其他技能的前提概念形成

從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並把它們歸在一起,賦予同一個名稱的能力。具體概念只需指出物體所具有的特徵,學生就可建立起相應概念的一類概念。(水果、花)定義性概念

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必須經過定義才能獲得。(“安全、教育、勇敢”)揭示了兩個或更多概念之間的關係,如公式、定律、原理、程式等都是規則。如:I=U/R的物理定律由三個概念及其關係組成如:規則

高級規則應用(問題解決)在運用規則的過程中,把兩條或更多的規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高級規則。它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產物。在形成高級規則的同時,學生也獲得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規則的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學習者運用涉及到的較簡單規則及認知策略,產生高級規則來解決新問題掌握大量的言語資訊是一個關鍵性的基礎因素智力技能層級關係的應用

高級規則規則應用

概念形成辨別對學習內容“逆向分析”教學順序三、認知策略

學生在自己內部組織起來的、用來指導自己的注意、思維、記憶和學習的一種能力,它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成分。學習的資訊加工模式(P111)其培養常以具體學科內容的學習為基礎多創設認知策略的問題情境、多練習是一種必須經過反復練習才能學到的能力,學習的結果表現在肌肉運動的精確性和流暢性中。分類:知覺準備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包含從屬的基本動作技能、認知技能動作技能情感(態度)技能

(對事物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作為一種學習結果,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影響一個人對特定對象作出行為選擇的有組織的內部準備狀態。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傾向成分教學設計強調根據不同學習結果類型的特點分析學習內容、創設學習的內外部條件第3節教學內容的分析圍繞著總的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的範圍和深度,揭示學習內容各部分之間的聯繫的過程。學習起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人員在內容分析中扮演的角色輔助學科專家、教師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使學習內容的選擇與組織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採用讀、看、問、做等方法討論或反思掌握教學總目標,需要哪些內容、按什麼順序?各需達到何標準?哪些是關鍵技能、難點?需要什麼教學環境?教這一概念需使用哪些正反例予以說明學習這條規則前,學習者需要掌握那些概念綜合課程、校本課程一、教學內容的分析方法歸類分析法:對有關資訊進行分析,鑒別分類圖解分析法:揭示內容的結構層級分析法:根據技能的層次結構資訊加工分析:揭示順利完成目標的外顯與內隱過程還需要進行先決技能分析資訊加工分析法:將教學目標要求的心理或操作的過程揭示出來,資訊加工分析法的步驟:1)閱讀、收集和熟悉教學總目標所包含的內容與任務資訊2)目標——轉換為代表性任務或測試題——提交專家或教師完成——描述完成任務的思維過程——記錄步驟3)檢查步驟確定最短、最簡便的路徑4)畫出目標的資訊加工分析結果在資訊加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先決技能分析(分析完成目標需要的先決條件)對資訊加工分析得出的每一步都做“逆向”分析“要完成這一步,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先決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掌握?”若掌握,分析終止,確定起始目標;若未,繼續分析這個子目標的先決技能。辨認長方形確定長方形的長,寬值將長,寬值代入公式S=A*B

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辨認長方形的長和寬定義長方形的長和寬會用直角量邊掌握乘法的運算規則知道等號的意義定義長方形判斷直角定義直角定義角度教學起點設在哪???例:資訊加工分析及先決技能分析二、不同類型學習結果的學習內容分析(P121)——教學任務分析言語資訊——歸類分析、圖解分析智力技能——層級分析、資訊加工分析、圖解分析法認知策略——層級分析法動作技能——層級分析、資訊加工分析情感學習——層級分析、資訊加工分析各種分析法綜合運用各類學習結果整合三、動作技能學習內容的分析與認知學習交織在一起除了外顯反應,還有“心理運動技能”可運用層級分析法、資訊加工分析法關於動作技能的資料收集,可從四方面收集:查閱有關資料(教科書、參考讀物、工作指南、氣焊、期刊、視聽資料etc)觀察專家(技術人員、運動員、藝術家等)完成任務的完整過程現場採訪有關專家模擬主要瞭解如下資訊:做什麼?那些是關鍵技能?如何做?使用了什麼(設備、材料等)?是否需要特殊的操作環境或工作技能?四、態度類學習內容的分析當學習者形成或改變態度後,應能做什麼?學習者為什麼要培養這種態度?(瞭解意義)從認知、動作技能學習內容的分析入手五、第三次評價對分析後的教學內容進行組合、檢查得出教學內容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框架本部分的學習內容:學生的一般特徵及其分析方法學生的初始能力及其分析方法(針對特定學科內容)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其分析方法學習動機的分析各種學生特徵之間的關係學習目標:掌握相關概念及分析學習者特徵的操作方法各種學生特徵之間的關係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第一小節教學對象的一般特徵一般特徵

在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生理及社會特點。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年級水準、認知成熟度、智能、學習動機、生活經驗等背景因素。與具體學科內容無直接聯繫,但影響教學設計操作海涅克R.Heinick等人指出:“對學習者一般特點,即使做一些粗略的分析,對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擇也是有益的。”一、年齡特徵一定年齡階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徵1、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5歲自我中心階段///6~8歲幼兒後期)具體運算階段(6~12歲集體歸屬感、簡單的邏輯性)形式運演階段(12~15歲內省性、具體向邏輯過渡)2、不同階段學生智能、情感發展的一般特徵(專題文獻、調查)小學生發展的一般特徵中學生發展的一般特徵大學生發展的一般特徵成人學習者的特點(P69)學習目的明確;實踐經驗豐富;自學能力較強;參與教學決策;注重教學效率二、瞭解學生一般特徵的方法查閱有關文獻查閱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及基本情況登記表觀察法(自然觀察、實驗觀察)——觀察、談話

第二小節學習者的初始能力(教學起點)初始能力:學生在學習某一特定的學科內容時,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他們對這些學習內容的認識和態度。瞭解學生初始能力的意義:確定正確的教學起點,有助於調整教學內容和目標;有助於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學習者分析預測分析的作用對目標進行調整;教學起點;目標測試還可用於教學實驗數據一、初始能力分析的具體內容:預備技能:學生在開始新的學習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技能:在教學目標中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學習者學習態度:對教學內容是否存在疑慮、偏愛或誤解初始能力與學科內容的關係:初始能力與特定的學科內容緊密相關,離開了具體的學習內容,初始能力就無從談起。二、確定學生初始能力的方法(起點水準)學習態度分析:採用談話法、觀察法、問卷法。預備技能分析和目標技能分析:採用一般性瞭解及預測的方法。技能:指掌握並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一般性瞭解教師在開始上新課之前,通過分析學生以前學習過的內容、查閱考試成績,或與學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談話等方式,獲得學生掌握預備技能和目標技能情況的一種方法。預測法:在一般性瞭解的基礎上,通過編制專門的測試題,測定學生掌握預備技能和目標技能情況的方法。

先決技能分析圖 起點線以起點線以下的知識、技能作為先決技能,

並以此為依據編寫預備技能的预测题。學習者分析起點線起點線以上的知識和技能為目標技能,編制目標技能的預測題學習者分析

目標技能分析圖初始能力(教學起點)的分析實例1(P134)利用學習內容分析結果、預測方法設定教學起點不同學習群體教學起點不同例1:兩位數加法(P56),並編寫用於導入的預測題例2:〈長方形面積計算〉任務分析圖、及教案中教學起點的預測例3:F=ma例4:學習態度分析(P57)說明教學起點、確定導入時選擇哪些教學起點作為復習四、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的理論基礎——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繫。受制於1)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2)有意義學習的心向3)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2、認知結構:個體關於特殊知識領域的觀念的內容和組織(層次性)按照新舊觀念的概括水準的不同及其聯繫方式,提出三種同化模式下位學習(類屬學習、類屬關係)上位學習(總括關係)並列組合學習據此可分析學習者預備能力、教學內容、教學補救措施、教學策略等思考:學習者分析與學習需求分析時的學習者調查有何區別和聯繫?例2:公共教育技術課“教學設計”教改時的學習者調研計畫(綜合性的學習者特徵分析)1、一般特徵:大學生學習心理特徵(文獻調研《教學設計\心理學》等著作及期刊2、先決技能及相關背景知識:(訪談、問卷、測試)先修課程情況教學媒體知識的掌握情況電腦軟體及應用操作掌握情況(先決技能測試)3、目標技能的預測“請列出教學設計過程應包括的步驟,並排序”4、學習態度調查(訪談、問卷)2+3+4===包含了測試及調查的問卷綜合以上1—4的調研結果,得出對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選擇影響較大的學習者特徵要點例3:確定哪些是先決技能、目標技能、態度、學習需求調查?

背景介紹:《小學六年級資訊技術開展情況調查》—學習內容為Powerpoint。你熟悉鍵盤操作嗎?A、不熟悉()B、一般()C、非常熟練()你熟悉滑鼠的操作嗎?A、不熟悉()B、一般()C、非常熟練()你對Word的掌握程度如何?

A、不熟悉()B、一般()C、非常熟練()你對目前所學習的PowerPoint(幻燈片)感興趣嗎?

A、不感興趣()B、一般()C、比較感興趣()D、非常感興趣()下課後,你是否自覺練習資訊技術課上的學習內容?

A、經常練習B、偶爾練習C、不喜歡練習D、沒機會練習所學習的電腦知識對你的生活有何影響?A、

對學習有幫助()B、能開闊視野()C、娛樂生活()學校安排這門課程,不得不學E、其他()

例:小學六年級Powerpoin的學習]10、學習之後,你目前對PowerPoint(幻燈片)的掌握情況.A、不熟悉()B、一般()C、非常熟練()11、學習完PowerPoint(幻燈片)你能獨自完成一個完整的幻燈片嗎?A、不可以()B、一般可以()C、完全可以()12、學習Powerpoint中,每節課的學習內容A、太多B、正好C、太少

哪幾課內容太多或太複雜:

哪几课内容太少或太简单:

13、總的來說,你認為自己是否掌握了資訊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A、都掌握B、大部分掌握C、部分掌握D、掌握得很不好例:學習者分析中常見問題分析課本後案例

P361、(《系統ID》P265)P375、(《系統ID》P311)P334《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方案》表“對學習者感知不同刺激和對刺激做出反應這兩方面產生影響的,反映學習者個性特點的心理特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喜歡採用某些特殊策略的傾向一、學習風格:影響學生感知不同刺激、並對不同刺激作出反應的所有心理特徵統稱為學習風格。與年齡無直接關係、形成後較穩定第三小節學生的學習風格CognitiveStyle特點:強調學習者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學習方式或學習傾向在學習風格概念中的核心地位強調學習風格具有穩定性,很少因學習內容、學習情境等因素變化而變化學習風格具有個別差異性和獨特性注意:各種學習風格都有自身的優缺點,無絕對優劣之分承認尊重學生學習風格存在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和諧發展二、學習風格的內容學習的條件認知方式人格因素生理類型1、學習的條件影響學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記憶資訊能力的一組內外因素。如下圖: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覺通道感情的需要社會性需要環境和情緒的要求美國的R.Dunn和K.Dunn

影响个体学习风格的因素2、認知方式學生在感知、記憶和思維的過程中所偏愛的態度和方式,它表現出學生在組織和加工資訊過程中的個別差異,反映了學生在知覺、記憶、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徵。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沉思型和衝動型整體性和序列性

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

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

H.A.Witkin學習者的區別表現在學習過程中

反思型和衝動型知覺或思維的方式不同

整體策略和序列策略學習策略的重要差異四種不同的認知方式課本(ISD63、ID131)具體——序列型具體——隨機型抽象——序列型抽象——隨機型3、人格因素

(社会心理品质)控制點焦慮水準

控制點人們對影響自己生活與命運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內部控制外部控制

焦慮水準

個體對某種預期會對他的自尊心構成潛在威脅的情況所產生的擔憂反應或反應傾向4、生理類型左右腦半球的特點結構上幾乎完全一樣不同方式進行思維處理語言抽象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處理表像具體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右腦左腦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左右腦並用

協調進行協調發展創造性活動創造性人才確定學生學習風格的方法觀察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觀察來確定。問卷法:按照學習風格的具體內容設計一個調查量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填寫。征答法:讓學生陳述自己的學習風格。(作業)學習是主動意義建構過程.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特徵中共性、個性差異都對學習有影響掌握相關的學習理論優化教學離不開對學習者的瞭解學習者分析應具有的

基本觀點: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對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學策略、教學媒體選擇、評價方法都有影響獲取學習者有關資訊的方法依據你對學習者已有的經驗

閱讀有關學習者特徵的文獻、教材向教师、其他教育者和教学人员咨询完成對學習者採訪和/或觀察學習者的調查

讓學習者完成預測中的評定條目學習者特徵分析的操作實踐抓住學習者分析的要點、重點,通過調研方法(訪問、征答、測試、查閱文獻),從而獲得有關資料需掌握各項目的調研方法綜合分析各調研結果,歸納出對設計影響教大的學習者特徵要點要調查的資訊>>所需的資訊案例分析(或李龍P134)“使用合適的句型表示特定的語氣(《教學設計》P123—基本、輔助先決技能)計算三個兩位數的加法(《教學設計》P124—預備技能的測試)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