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卷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卓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等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害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至清()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多出淤泥而不染
A.水陆草木之花B.无案牍石劳形C.当求之于上流D.然则天下之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鳏美陶后衅有闻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小淤泥而不染地则无敌国外患者
D.中通外亶系向牛头充炭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
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
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
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日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日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日国香。自
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
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
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
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
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试卷第2页,共8页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等()(2)濯清涟而不妖()
(3)陶后衅有闻()(4)直乎众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亭亭净植。
8.下面列出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四种用法,请辨析“莲,花之君子者也”中“之”属于其
中的哪种用法。()
A.充当代词B.相当于助词“的”
C.用于标明前置宾语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9.《爱莲说》的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请根据文意,完成表格。
内容象征的君子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①
濯清涟而不妖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③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④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当侈,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嚏!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谈笑有涉领)(2)无案牍之芳形()
(3)可爱者甚歆)(4)陶后等有闻()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西时习之B.后狼止加前狼又至
C.肃遂拜蒙母,结友画别D.康肃笑画遣之
12.下面对《爱莲说》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
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
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
爱莲
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对比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
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
试卷第4页,共8页
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
【注释】①栗而理:坚硬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
下来的样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替(2)瑕适并见
15.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16.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
关语句加以叙述。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郁离子曰:“小人其犹膏①乎?观其皎而泽,莹而媚,若可亲也。忽然染之则
腻,不可濯矣。故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②;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久尾尾以求之,
岸岸以居之,见于声,形于色,欲人之知也如弗及。是故君子疾④夫尾尾者。”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膏:脂肪,油脂。②尾尾焉:尾随卑下的样子。③岸岸焉:高傲的样子。④疾:
厌恶,憎恨。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蔓不核枝:
(2)陶后鲜有闻鲜:
(3)宜乎众矣宜:
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能否将语段(一)末尾的“菊、莲、牡丹”的顺序调整为“菊、牡丹、莲”?请说明理
由。
20.语段(一)和语段(二)都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多。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乌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林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冬花,可爱者甚萼。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等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多名:名气B.无丝竹之可耳舌L:扰乱
C.可爱者甚等蕃:多D.陶后野有闻鲜:少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调素琴以我酌油知之
B.水陆草木之花无案牍之劳形
C.自李唐来目钱孔入,而钱不湿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地不染康肃笑顾遣之
2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A.(莲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没有藤蔓,没有枝节,香气远闻十分清芬,洁净
地挺立。
B.(蓬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
净地挺立。
C.(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没有藤蔓,没有枝节,香气远闻分外清芬,洁净地
被种植。
D.(莲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特别清芬,
洁净地被种植。
试卷第6页,共8页
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情操,《爱莲说》
借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两篇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暗含陋室主人与凡夫俗
子的对比,世人甚爱牡丹与作者独爱莲形成鲜明对比。
C.两篇文章都文辞精练。《陋室铭》中“惟吾德馨”四个字表明了自己的品格高尚;《爱
莲说》中一句“中通外直''就写出了莲通达正直的品格。
D.两篇文章都骈散结合。《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爱莲说》
以骄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教友,观荷于
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
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
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予簿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理怆然而涕下
B.荷花为雨所洗实为花中仙子也
C.偕蓼友又算刀毙之
D.天然去雕饰旦辞爷娘去
26.翻译下面句子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2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怎样的情感?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洗更加少应当2.B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
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
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己身,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初。(意对即可)
5.(1)B
(2)①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
(3)D
(4)《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链接材料】侧重表现了君
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6.多洗少应当7.(1)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
染。(2)洁净地挺立。8.B9.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②庄重、
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④美好姿态气质。
10.博学的人使……劳累多少11.B12.D13.(1)这是(一间)简陋
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香气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四川自贡市沿滩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岗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运载火箭振动试验塔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信阳学院《渗流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学原理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最后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基础泰语(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大学《汉语语法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万能杆件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甘肃省兰州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暑期作业反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审计基础与实务职业能力训练蔡晓方习题答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口腔正畸保持器的制作
- 公安群众工作-概述
- 乳腺纤维腺瘤演示课件
- 肥大细胞增多症培训演示课件
- RTO蓄热焚烧系统操作规程
- GB/T 15622-2023液压缸试验方法
- 挖掘机维护保养记录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