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洞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解析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述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
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
(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
“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
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
(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
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北京日报《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
C.中国史学上对史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
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
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D.在史学走向大众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3.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掼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③,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给“工匠精神”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①。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地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②,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如蒸桑拿、泡温泉,这里的温度都在40℃左右,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B.万一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C.一旦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D.万一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荀子》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是的,如果不迈开双腿向前走,即使是很近的路,也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何况个人成长、事业进步、国家发展、文明延续,都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行”是到达远方所必需的。
读完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洞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解答
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解析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述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
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
(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
“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
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
(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
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北京日报《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
C.中国史学上对史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
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
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D.在史学走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3.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1.D2.C3.B
4.①首先阐明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史家议论)的意义。②接着以“齐大非耦”为例,论证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史家议论)。③然后阐释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④最后指出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意思对即可)
5.①结合历史时代、现实时代。②要有质疑、审慎的态度,对史家议论不盲从。③选择书籍时,要注重真实性、启示性、严肃性。(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被沈约故意曲解”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其中并没有提到沈约故意曲解。
B.“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范晔是南朝人,他所总结的汉代历史是对以往发生的历史的总结,他的假设也并不体现他的见识之高。
C.“最早”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五段原文“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应为“较早”。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说法错误,由下文“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可知,司马迁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C、D三项的内容都出自课文内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总结,是事实判断。
B.句子的意思是: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里强调突出了“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是价值判断。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
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从而提出问题,阐明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史家议论)的意义。
接着,在第二段中以“齐大非耦”为例,指出“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此处论证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史家议论)。
然后,在三四五三段中,在第三段中指出“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然后从事实判断“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和价值判断“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两方面进行阐释,厘清了一些基本问题。
最后,第六段是的总结,通过引用洪迈的名言做出“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的论断。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从中可总结出:结合历史时代、现实时代。
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从中可总结出:要有质疑、审慎的态度,对史家议论不盲从。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从中可总结出:选择书籍时要注重真实性、启示性、严肃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掼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D7.C
8.①正面描写:如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②侧面烘托: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9.①“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的使用可以看出,社戏的演出时间,演出时的热闹场景,演出的程序、打赏、点戏等都跟往年一样。表明这样的社戏每年都有,是当时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②社戏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不变,表明这是一个较为封闭的乡土社会,是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③文章暗示了即将发生战争的背景,“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反复出现,暗含着对这片净土即将遭受战争蹂躏的担忧。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暗示了会长吝啬”错,原文“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这里的“被迫”是表现会长的谦让,不能体现其吝啬。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错,由原文“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可知,景物描写烘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快乐、疲倦和意犹未尽。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正面描写:
如“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通过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
“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通过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
侧面烘托:
如“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通过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体现其仪式感;
“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通过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
“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通过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首先找出带有这些短语或词语的句子,如“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出公份子演戏六天”是往年惯例;一有戏吕家坪镇上各种做买卖的就都来竞争招揽买卖;开锣后演出“打加官”是固定剧目;要人点了戏后要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正角上场后的包封是由办会预备好的。
“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词语表明像这样的社戏是每年都有的,是当时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节日般的快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又表明社戏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不变,这是封闭的乡土社会的一个缩影,暗示着这里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
文中有“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年年固定演出的社戏有可能被战争打断,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也可能被战争打破,“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反复出现,暗含着对这片净土即将遭受战争蹂躏的担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10.CEG11.B12.C
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述意见。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
“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
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词的被动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确。
B.“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相同。
C.正确。
D.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的人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的说法扩大范围。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骄侮”,高傲轻慢;“唯”,副词,只有;“先”,动词,以……为先、放在前面。
(2)“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述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理。善于赏罚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谋事有功才应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
材料二:
陈国有个武将,对子鲋说:“韩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论截然不同之处。我经常探索他们的意图并比对他们的行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在止恶劝善这方面,韩氏未必是错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确。像韩非这样的人,也是当世的圣人。”子鲋回答说:“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好事而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像诸子的著作,其中的义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将答应了。子鲋说:“最近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赵襄子先奖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而这其实是欺骗。如何能够证明这一点呢?早年我国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时荀瑶与韩国、赵国、魏国攻打郑国,遇到了陈恒而返回,而这时夫子已经去世了十一年,而晋四卿都还活着。后来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个事件之间相隔很久,韩非子竟然提到了它们,没有一点惭愧之意。所以世上有很多无事生非的人,这都是韩非的罪过。因此我对这些旁门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听取诸子的言说已经很久了。而你却使用以测日影的仪器来测量天空,用手指来测量深渊,失明于大道而不觉悟,相信谎言而怀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15.C16.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见贤思齐焉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幽”“壑”“嫠”“哀”“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③,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给“工匠精神”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18.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锲而不舍
19.(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0.(示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基本内涵。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三空,结合后文“金石可镂”的出处可知,此处是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言,可以用“锲而不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一、结构混乱,“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
二、语序不当,“精彩的更多故事”要改为“更多精彩的故事”。
三、搭配不当,“献计力量”要改为“贡献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关键信息“承载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实干精神……执着精神……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然后提炼“工匠精神”包含的关键词“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①。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地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②,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如蒸桑拿、泡温泉,这里的温度都在40℃左右,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B.万一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C.一旦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D.万一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A22.①就拿煮鸡蛋打个比方②夏天大量出汗③也会有热射病的情况发生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分析所填句子,“变性”是“蛋白质就失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连续文本之拓展运用-2025年江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解析版)
- 2024【代理销售合同】全国代理销售合同范本2
- 2024投资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物流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签订矿车合同范例
- 二零二四年音像制品发行运输合同3篇
- 整式的乘法重难点题型专训(原卷版+解析)
- 二零二四年教育培训项目外包合同
- 粮库货位合同模板
- 灶具安装服务合同范例
- 素菜供给合同范例
- 旅游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农业律师大赛试题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课件)(共19张课件)
- 与工人签订的安全协议书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职业生涯规划-软件测试工程师
-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 课件
- 亲属赠与股权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