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页/共24页海安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A.行星—卫星—行星B行星—行星—行星C.行星—卫星—卫星D.行星—卫星—恒星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 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 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A.充足的食物 B.适宜的大气C.稳定的光照条件 D.大量的液态水新的太阳活动周期在2021年已经开始,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预期在轨运行3年。“羲和”号被设计运行于距地517km的太阳同步轨道,实现了不间断观测太阳,这填补了我国在“探日”领域的空白。左图为“羲和”号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运行中的“羲和号”被纳入人造天体范畴,是因为其()A.脱离了地球引力束缚 B.可独立围绕地球公转C.质量体积达天体标准 D.具有不间断工作优势5.“羲和号”相较于地面太阳监测系统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A.距离太阳更近 B.监测成本更低C.不受天气影响 D.太阳活动影响小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宫号”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示意空间站、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6.人们肉眼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时,空间站最可能位于()A.甲 B.乙 C.丙 D.丁7.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 B.极光现象 C.耀斑爆发 D.天气变化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等媒体消息,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用卫星捕捉到了一张照片,看起来太阳仿佛在“微笑”(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照片上太阳看起来仿佛在“微笑”,但其背后隐含着的潜台词很可能是()①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太空行走无妨②有可能引发一场小型地磁暴③给地球带来小规模的电网波动④地球上有线通信设备会受影响⑤地球沐浴在倾泻而下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⑤9.照片拍摄日后几天内,下列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一组国家是()A.英国、秘鲁 B.挪威、冰岛 C.意大利、美国 D.印度、俄罗斯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时间内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11.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A.天气 B.土壤 C.植被 D.地形下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代表上海的是()A.①城 B.②城 C.③城 D.④城13.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①城年均值大——地形地势 B.②城季节变化大——植被状况C.③城6月偏少——下垫面状况 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29.61°N,102.03°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本次地震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方微博以及近50个政务和媒体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用户及时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如左图)。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右图”中()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15.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右图”中各圈层()A.①圈层厚度均匀 B.②圈层地震波波速最快C.③圈层呈固态 D.④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混翅鲨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鲨。下图为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封面发表的研究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秀山恐鲨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8.秀山恐鲨生存的地质年代()A.重要的成铁期 B.蕨类植物繁盛 C.恐龙称霸地球 D.现代海陆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U型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沉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沉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20.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22.下列与“蜂巢”地貌所属地貌类型相同的是()A. B.C. D.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地貌成因模拟实验设备示意图。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打开水管,使水流呈线状,待甲处模拟的地貌较为明显后,关闭水管。第二步:甲处晾干后,打开电吹风并控制风速,待部分堆积物被吹离甲处后,关闭电吹风。完成下面小题。23.第一步实验在甲处模拟了()A.三角洲 B.河漫滩 C.洪积扇 D.V形谷24.第一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顺水流方向,沉积物由粗变细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山高谷深,坡度较大 D.土层较薄,土壤贫瘠25.第二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经风力磨蚀作用形成 B.形成过程与曲流地貌相似C.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阅读材料,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2)比较图中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8。5%,荒无人烟,但此处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共和县塔拉滩地理位置示意图。(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1)简述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在共和县塔拉滩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3)结合太阳能的特点,说明光伏发电对国家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意义,及与龙羊峡水电站配套建设的原因。28.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B处呈________。(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3)根据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A.行星—卫星—行星B.行星—行星—行星C.行星—卫星—卫星D.行星—卫星—恒星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 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 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A.充足的食物 B.适宜的大气C.稳定的光照条件 D.大量的液态水【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为卫星。据图可知,A位置绕恒星太阳转动为行星;材料信息表明,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由此判断,B位置时的地球并没有被木星捕获,成为其卫星,不然不可能弹射出太阳系,因此B位置时地球仍为行星;C位置绕恒星比邻星转动为行星,综上所述,无论地球运动到哪个位置,都是行星,故选B。【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所以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仍在银河系,A错误,B正确;比邻星是恒星,会发光发热,C错误;比邻星位于银河系,绕银心转动,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3题详解】比邻星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所以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故选C。【点睛】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恒星,比邻星当然可以发光发热(表面温度有2500--5000绝对温度)。只是由于比邻星是红矮星,而且离地球比太阳远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那么亮了。新的太阳活动周期在2021年已经开始,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预期在轨运行3年。“羲和”号被设计运行于距地517km的太阳同步轨道,实现了不间断观测太阳,这填补了我国在“探日”领域的空白。左图为“羲和”号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运行中的“羲和号”被纳入人造天体范畴,是因为其()A.脱离了地球引力束缚 B.可独立围绕地球公转C.质量体积达天体标准 D.具有不间断工作优势5.“羲和号”相较于地面太阳监测系统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A.距离太阳更近 B.监测成本更低C.不受天气影响 D.太阳活动影响小【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运行中的羲和号被纳入人造天体范畴,是因为其可独立围绕地球公转,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具备成为天体的条件,B正确。羲和号围绕地球公转,未脱离地球引力束缚,A错误。天体只要求是物质,没有具体质量体积标准。C错误。能自行观测太阳变化和具有不间断工作优势只能说明其具备观测功能,这些不是成立天体的条件,D错误。故选B。【5题详解】“羲和号”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羲和号”与地面太阳监测系统的距离差距,与日地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A错误;卫星监测成本更高,B错误;强烈的太阳活动射出的高速带电的粒子流会对卫星形成严重的影响,D错误;卫星对太阳的监测不会受到受雨、雾、云、雪、霜天气的影响,C正确。故选C。【点睛】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运动,要有自身的运动轨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宫号”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示意空间站、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6.人们肉眼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时,空间站最可能位于()A.甲 B.乙 C.丙 D.丁7.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 B.极光现象 C.耀斑爆发 D.天气变化【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当空间站位于甲、乙两处时,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太强,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空间站,A、B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丙处时,太阳光线被地球遮挡,空间站无法反射太阳光,此时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空间站,C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丁处时,地球上正对丁处的地方处于黄昏,天空不太明亮,而此时空间站又能够反射太阳光,从地球上观察空间站应为一个明亮的光点,且空间站运行速度较快,人们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D项正确。故选D。【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耀斑爆发会产生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C正确;太阳辐射一般不会干扰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A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与地球两极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极光只在地球两极附近出现,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不是最大,B错误。天气变化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干扰最大的,D错误,故选C。【点睛】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等媒体消息,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用卫星捕捉到了一张照片,看起来太阳仿佛在“微笑”(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照片上太阳看起来仿佛在“微笑”,但其背后隐含着的潜台词很可能是()①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太空行走无妨②有可能引发一场小型地磁暴③给地球带来小规模的电网波动④地球上有线通信设备会受影响⑤地球沐浴在倾泻而下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⑤9.照片拍摄日后几天内,下列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一组国家是()A.英国、秘鲁 B.挪威、冰岛 C.意大利、美国 D.印度、俄罗斯【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照片上太阳看起来仿佛在“微笑”,黑色的部分是太阳黑子,说明太阳活动此时较为活跃,太阳向外释放的高能粒子较多,宇航员不宜进行太空行走,①错误;太阳活动活跃,有可能引发一场小型地磁暴或给地球带来小规模的电网波动,②③正确;地球上有线通信设备不易受电磁波影响,④错误;地球时刻沐浴在倾泻而下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照片拍摄日后几天内,下列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地区位于极地地区,挪威、冰岛位于北极圈内,B正确;英国、秘鲁、意大利、美国、印度纬度较低,不易看到极光现象,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特异性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多;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2、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导致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3、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会造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一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它会使罗盘磁针摇摆,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到海上船只、空中飞机、甚至信鸽的飞翔。4、太阳活动对航天活动的影响: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5、太阳活动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早灾害等。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时间内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11.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A.天气 B.土壤 C.植被 D.地形【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甲地日照时数为3600~3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丙地日照时数为3400~3600小时,丁地日照时数为2200~2400小时,故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丁,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1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乙地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数较短,故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天气,A正确;土壤、植被对实际照射时数影响较小,BC错误;甲乙两地地形差异较小,D错误。所以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下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代表上海的是()A.①城 B.②城 C.③城 D.④城13.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①城年均值大——地形地势 B.②城季节变化大——植被状况C.③城6月偏少——下垫面状况 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答案】12.C13.A【解析】【12题详解】根据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图中四城的日照时数分析,④城日照最少,为我国太阳辐射贫乏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①城的年太阳辐射多且全年分布平均,应是拉萨市;②城的年太阳辐射较多且夏季更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昼长较长,太阳辐射较多),为乌鲁木齐;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7、8月份有伏早,晴天多、光照强,所以③城为上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拉萨,年均值大--主要是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是地形地势造成的,A正确;②城为乌鲁木齐,日照年变化大--主要因为纬度较高,昼长长度年变化较大,B错误;③城为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的原因是天气状况,C错误;④城为成都,年均值小是因为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是天气状况造成的,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一、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多,纬度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少。二、天气状况晴天太阳辐射较强,阴天太阳辐射较弱。三、地形地势(1)海拔:地势高处太阳辐射较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较弱(2)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3)坡度:随坡度增加(从水平面0度到垂直面90度),太阳辐射先增多后减少,太阳光线与坡面垂直时,太阳辐射达最大四、空气密度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空气稠密,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29.61°N,102.03°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本次地震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方微博以及近50个政务和媒体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用户及时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如左图)。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15.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右图”中各圈层()A.①圈层厚度均匀 B.②圈层地震波波速最快C.③圈层呈固态 D.④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答案】14.A15.C16.B【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左右,因此,震源处于地壳之中。右图中,①层为地壳,A正确;②层为地幔,B错误;③层为外地核,C错误;④层为内地核,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破坏性大的横波来临前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多,足以利用这一时间差进行大范围预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由第1问可知,①层为地壳,厚度不均匀,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A错误;由右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知,地震波在②地幔中传播速度最快,B正确;③层为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错误;④层为内地核,呈固态,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是先接收到纵波再横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为5.5-7km/s,在地震时先到达震中。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为3.2-4.0km/s,所以较纵波而言到达震中的时间较长。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混翅鲨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鲨。下图为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封面发表的研究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秀山恐鲨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8.秀山恐鲨生存的地质年代()A.重要的成铁期 B.蕨类植物繁盛 C.恐龙称霸地球 D.现代海陆形成【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材料中显示,秀山恐鲎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根据地球生物进化史可知,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由第一题可知,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古生代,太古代是铁矿形成的最重要时期,A错误;恐龙繁盛于中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B正确,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等,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U型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沉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沉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20.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答案】19.C20.B【解析】【19题详解】长江三峡是因地壳不断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河河漫滩是其堆积体堆积在凸岸,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选项错误。图中三峡为流水下蚀作用,其横剖面呈V形,B选项错误。河漫滩景观是典型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溶蚀成因的岩石建造类型是以碳酸盐岩为基础。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点睛】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22.下列与“蜂巢”地貌所属地貌类型相同的是()A. B.C. D.【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蜂巢”为裸露的岩石表现出千疮百孔的景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岩石呈现出千疮百孔的形态,B正确;岩石的这种形态与河流侵蚀、冰川侵蚀等关系不大,排除A、C;波浪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湖、海边,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蜂巢”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景观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正确;B景观为流水堆积地貌,B错误;C景观为流水侵蚀地貌,C错误;D景观为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A。【点睛】不同外力作用分布: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风化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及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多流水侵蚀地貌及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和高纬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和冰川堆积作用为主。高山上部以侵蚀作用为主,山下多堆积作用形成的冰碛丘陵及冰碛湖等。④海岸附近主要以海浪作用为主,多形成海浪堆积和海浪侵蚀地貌。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地貌成因模拟实验设备示意图。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打开水管,使水流呈线状,待甲处模拟的地貌较为明显后,关闭水管。第二步:甲处晾干后,打开电吹风并控制风速,待部分堆积物被吹离甲处后,关闭电吹风。完成下面小题。23.第一步实验在甲处模拟了()A.三角洲 B.河漫滩 C.洪积扇 D.V形谷24.第一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顺水流方向,沉积物由粗变细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山高谷深,坡度较大 D.土层较薄,土壤贫瘠25.第二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经风力磨蚀作用形成 B.形成过程与曲流地貌相似C.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答案】23.C24.A25.D【解析】【23题详解】从材料可知:第一步实验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打开水管,使水流呈线状,而甲处模拟出山口,地形平坦,在甲处流速减慢,流水堆积形成洪积扇,C正确。三角洲应在河口地区,A错误;河漫滩应在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的区域,B错误;V形谷应在上中游地区流水侵蚀而成,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从材料可知:第一步实验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分选性较好。在甲处,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流水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先沉积大的,在沉积小的,A正确;出山口地势低平,但没有看出河网密布,B错误;没看出山高谷深,坡度大,而且甲处地形较为平坦,C错误;在洪积扇附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第二步实验甲处模拟的是风成地貌,用电吹风吹堆积物,表示吹蚀作用,A错误;曲流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而不是风蚀地貌,B错误;甲处模拟的是风蚀地貌,而不是风力沉积地貌,C错误;风成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D正确。故选D。【点睛】流水地貌:1、受重力作用影响:河流上游多为V形谷。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就北半球而言,顺流而下,右岸受侵蚀严重,左岸则以沉积为主,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左岸陆地平坦,河床剖面也相应较平缓;河流右岸陆地较陡,河床剖面也相应较陡。南半球则相反。3、惯性作用影响:由于河道弯曲,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无论南、北半球,河水总是冲刷凹岸(水面凸向陆地处),泥沙沉积在凸岸(陆地凸向水面处)。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阅读材料,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2)比较图中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日落时分逐渐减弱减小。(或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减弱)(2)差异: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比前一天小。原因:第二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削弱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小问1详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读图可知,7:00时左右太阳从地平圈升起,随着时间推移,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太阳辐射也越来越强,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也最强,过了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至17:00时左右日落,太阳辐射也逐渐减小至17:00时左右日落。【小问2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天气、海拔、大气透明度等。读图可知,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小(或者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因为第二天是阴天,云层较厚,反射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因此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小。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8。5%,荒无人烟,但此处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共和县塔拉滩地理位置示意图。(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1)简述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在共和县塔拉滩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3)结合太阳能的特点,说明光伏发电对国家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意义,及与龙羊峡水电站配套建设的原因。【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2)共和县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共和县塔拉滩荒漠面积广阔,地价低;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有利于施工建设;政策支持;靠近龙牙峡水电站,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好(3)意义: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利于减排。原因:太阳能受昼夜、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与龙羊峡水电站配套建设,可实现光电与水电互补,提高区域电网供电稳定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光伏发电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哈密货运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服装odm合同范例
- 武汉危化品仓储合同范例
- 电梯扶手销售合同范例
- 13《两茎灯草》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 2025年泰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 家具承揽合同范例
- 产品检测合同范例
- 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矿石学与矿相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20篇)
- 2025蛇年学校元旦联欢晚会模板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A4
- 2024年度租赁期满退房检查清单:租户与房东的交接确认单
- 种子生产与经营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第八版糖尿病
-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
- 合规风控管理制度
- 机器人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