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4尝试科学探究》测试卷解析版

1.小梦帮妈妈拾餐桌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赶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

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观察发现妈

妈拿的抹布和他拿的抹布布料不同。于是他用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水杯,质量相同的

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设计实验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是否与布料的种

类有关。

(1)将三个水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水杯中让水浸透,然

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水量,将现

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涤纶麻棉

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

(2)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应尽量采用棉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这样选择的

理由是棉质衣服吸水性好。

【分析】控制变量法是指当多因素(多变量)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

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

后再综合解决;

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抹布吸水能力与其布料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只改变布料的材质。

【解答】解:(1)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是否与布料的种类有关时,应控制布料的种类不

相同,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要观察烧杯中剩余的水的质量,根据质量大小来判

定吸水能力的大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棉的烧杯中剩余的水的质量较少,表明棉的吸水能力强,

故在夏天应尽量采用棉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故答案为:(1)相同;杯中所剩水量;(2)棉;棉质衣服吸水性好。

2.小红发现蜂蜜在夏天比在冬天更容易从瓶中倒出,她想:蜂蜜的粘性可能与温度有关。

于是她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将适量的蜂蜜等分成三份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

在冰箱的冷藏室内,一瓶放在室温约为20℃左右的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

第1页共64页

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

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口上,如图所示,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

并进行比较。小红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放置位置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较低一般较高

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1)小红是通过比较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来反映物质的粘性的。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蜂蜜的温度越高,粘性越小。

(3)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的B图象(图2)来表示粘性。

【分析】(1)(2)小红要探究粘性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但粘性是

无法测量的,晓丽用了转换法,测出了它们流经同一斜面上的时间,从而显示出了粘性

的大小。

(3)由表格得出粘性和温度的关系图象。

【解答】解:(1)由记录表格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流淌时间越长,而流淌时间越长就说

明物体的粘性越大,所以用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来表示粘性的大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种蜂蜜的温度越高,流淌时间就越短,粘性越小:

(3)根据结论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粘性变小,故B图符合。

故答案为:(1)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2)同种蜂蜜的温度越高,粘性越小;(3)Bo

3.小红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器材里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等。活动

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机械闹钟,这是因为它能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

(2)小红她们将选好的声源鞋盒中,在其四周塞满待检测的材料。为了准确反映不同材

料的隔声性能,她们设计了以下两种活动方案。

第2页共64页

方案A: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方案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方案A记录活动结果的表格为:

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响度较强较强弱

方案B记录活动结果的表格为:

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距离很长长短

你认为最佳的是B方案,原因是方案A中响度比距离大小更不容易比较。

根据以上活动结果,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泡沫。

(3)对于以上方案A,如果改成“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不到声音时”也是

可行的。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

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

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

【解答】解:(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

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更容易比较;

(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

隔音效果最差。

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2)B:响度比距离大小更不容

易比较;(3)泡沫。

4.为了研究水流动快慢与坡度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为了解决测量时

水的流动位置难以确定的困难,他们往水中加入泡沫粒,以泡沫粒的运动显示水的流动

过程。以下是他们测量和记录的相关数据:(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角实验次流经距离流经时间平均时间

度数(厘米)(秒)(秒)

10°1603.83.8

第3页共64页

23.7

33.8

20°12.32.3

22.2

32.5

30°11.31.3

21.3

31.2

(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流经时间来比较水流快慢的。

(2)合理的实验操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更科学的结论。上述实验中,以下变量保持不变的

有BC。(可多选)

A.管道中的水流速度B.水在管道中的流经距离

C.管道的倾斜角度D.软管口的出水速度。

烧杯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流的流经距离相同时,用的时间不同,故该

实验是通过测量流经时间来比较水流快慢的;

(2)在实验中,水流的流经距离是相同的,都为60cm;在前三次实验中,斜面的倾斜

角度是相同的,故变量保持不变的有BC。

故答案为:(1)流经时间;(2)BCo

5.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

第4页共64页

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

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

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本实验除了采用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水上升的温度反映材料隔

热性能优劣。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

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分析】(1)根据类比法,结合题意回答;

(2)实验中可以使水吸热相同,观察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解:(1)根据类比法,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

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在实验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可以

比较隔热的能力;

(3)改进建议: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

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故答案为:(1)热水;杯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水上升的温度;

(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

和壁接触。

第5页共64页

6.当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时,将它放入一只杯子中,将热水倒入杯中,一会儿就

恢复球形了。有同学想探究其恢复球形的原因。

提出问题:①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建立假设:是球内气体的膨胀往外的压力恢复原状。

设计验证方案: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一只乒乓球(已破)略有凹陷,同时放

入杯中,然后加热水。

收集事实证据:将看到的②乒乓球恢复原状的现象,说明确实是由于球内气体膨胀

导致的。

检验假设:假设成立

合作交流:一般气体、液体、固体受热都能影胀,但是有一种神奇的现象,一定质量的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由此在“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薄

薄的铝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罐内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

冰,冷冻后再解冻,发现铝膜就与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分析】根据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判断出乒乓球恢复球形过程中,球内气体膨胀。

【解答】解:当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时,将它放入一只杯子中,将热水倒入杯

中,一会儿就恢复球形了•有同学想探究其恢复球形的原因。

提出问题:①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建立假设:是球内气体的膨胀往外的压力恢复原状。

设计验证方案: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一只乒乓球(已破)略有凹陷,同时放

入杯中,然后加热水。

收集事实证据:将看到的②乒乓球恢复原状的现象,说明确实是由于球内气体膨胀导致

的。

故答案为:①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②乒乓球鼓起恢

复原状的。

7.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

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降落伞伞绳降落伞的形降落伞的伞降落的高降落伞总重量降落伞滞留的时

数长(m)状面积(m2)度(m)(g)间(S)

11圆形0.53203.67

第6页共64页

21圆形13205.82

31圆形13304.91

41正方形13205.81

51.5正方形13205.83

61.5正方形16209.24

(1)活动中除利用托盘天平外,还需要的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分析数据1、2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

长。

(3)分析数据5、6可知: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

时间越长。

【分析】根据影响降落伞的滞留时间的所有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分析两个数据

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通过比较滞留时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时间的工具以及

测量质量的工具,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和天平;

(2)数据1、2: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总重、

降落伞释放高度:降落伞的面积不同,引起降落伞滞留时间不同,而是降落伞的面积越

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在

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3)数据5、6: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的总重;降落伞释放高度不同,引起降落伞滞留时间不同,而是降落伞释放高度

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释放高度有关,

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故答案为:(1)刻度尺和秒表;(2)1、2;(3)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

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8.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

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现象。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

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提出猜想:

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

第7页共64页

B.汽车的总质量

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

D.紧急刹车时的路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把实验结果

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车的总质量刹车前速度路况滑行距离

m/kgv/m*s1s/m

a1004水泥路0.4

b1004操场土路0.6

c1008操场土路1.2

d1504操场土路0.8

e1504水泥路0.5

f1508水泥路1.4

(1)为了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b和c,或e和

f

(2)为了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a和e,或b和

d

(3)从上表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与刹车前的速度、车的总质量和紧

急刹车时的路况有关。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只改变物体的速度,其它物理量都不变;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其它物理量都不变;

(3)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进行分析,当滑行距离改变时,分别比

较影响滑行距离的因素有哪些,并且找出它们的具体关系。

【解答】解:(1)因为A选项是探究紧急刹车前的速度对滑行距离的影响,所以从表格

中找出速度不同,其它物理量都相同的选项,故选b与c或e与f。

(2)因为B选项是探究汽车的总质量对滑行距离的影响,所以从表格中找出汽车质量不

同,其它物理量都相同的选项,故选a与e或b与d。

(3)从表格中滑行距离的数据可以看出: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汽车的总质量”、“紧急

刹车时路况”均能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且质量越大、刹车前速度越大、路

第8页共64页

面越光滑则刹车后滑行距离越长。即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与刹车前的速度、车的质量和紧

急刹车时的路况有关。

故答案为:(1)b、c;e、f;(2)a、e:b、d;

(3)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与刹车前的速度、车的总质量和紧急刹车时的路况有关。

9.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车头灯)的反光镜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

光效果,为了探究发生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日行灯

的结构图如图:

(1)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镜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镜材料为表面镀铭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

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铭的熔点为1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分钟测一次反光镜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

高,3小时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不能支持猜想,因为75℃没

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化温度1800C。

n疗灯结构示意国

【分析】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时间和温度,可确定需用到的测量仪器;

根据珞的熔点为1800℃,可确定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

【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时间和温度,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

计和秒表;

(2)上述证据不能支持猜想,因为铭的熔点为1800℃,75℃没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

化温度。

故答案为:温度计和秒表;不能支持猜想,因为75℃没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化温度

1800℃.

第9页共64页

10.科学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

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

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

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①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

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②把三个瓶子分别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摇晃容器,观察现象。

③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体积(cm3)质量(g)现象

A2214.4“跑”出米面

B2848.6未“跑”出米面

C14460.2“跑”出米面

(1)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后回答:猜想1和猜想2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

误”)。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乒乓球的密度值小于米的密度。

(2)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

一个设想)?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分开,例如用筛子筛米去掉糠

【分析】(1)先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密度,确定乒乓球能“跑”出来的原因;

(2)根据得出的结论,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解:(1)根据密度计算公式p=旦,可以计算出不同瓶子里的密度分别为:

V

PA=I.契K().65g/cm3;

VA22cm3

同理pB^1.38g/cm3、pc七0.35g/cm3,和米的密度做比较后,发现只有A、C瓶中的物质

密度比米小,所以会“跑”出米面;而B瓶中的密度比米大,所以不会“跑”出米面,

故猜想1、猜想2均错误;

(2)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就是密度不同的物体由运动到静止后将不会在同一层面

上,所以可以应用此原理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分开,例如用筛子筛米去掉糠。

第10页共64页

故答案为:(1)错误;乒乓球的密度值小于米的密度;(2)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分开,例

如用筛子筛米去掉糠。

II.为了探究水和空气哪个的冷却效果好,小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丽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

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

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

数据如表:

时间024681012141618

/min

甲的示70605347423937353433

数/℃

乙的示70656158555250484644

数/℃

(1)小丽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水(填“水”或“空气”)冷却效果好;

(2)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丽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

一致,是越来越

慢(填“快”或“慢”)的;

(3)小丽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结合所

学的速度的定义给该物理量下个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降低的温度叫做冷却速度­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如果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越多,说明冷却效果越好;

(2)通过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温度下降的多少来比较牛奶冷却快慢的程度;

(3)结合学过的概念给冷却速度进行定义。

【解答】解:

(1)由表格可知,甲、乙最后的温度都等于室温,甲、乙的初温都是70℃,经过18分

钟后,甲瓶温度为33℃,所以降低了70℃-33℃=37℃;而乙瓶在相同的时间内降低的

第11页共64页

温度为70℃-44℃=26℃,说明了空气的导热性比水的导热性差,即水的冷却效果好;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

(3)由于随着牛奶温度下降,周围水的温度在升高,使牛奶冷却的速度变慢了;因此可

以规定液体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叫做冷却速度。

故答案为:(1)水;(2)慢;(3)单位时间内,物体降低的温度。

12.体育课上小华发现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

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

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球的型号下落高度/cm地面材料反弹高度/cm

A#7120木质80

B#7120水泥90

C#7150水泥110

D#6120木质80

①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B、C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②通过实验数据:

比较A、B两次实验数据,说明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比较AD两次实验数据,说明篮球反弹的高度与篮球的型号无关。

③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下落的高度有关和地面材料有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

【解答】解:

①要验证猜想2,即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就要保证下

落高度和地面材料相同而篮球型号不同,2和3符合题意;

②通过分析A和B可知,在篮球型号、下落高度一定时,地面材料不同,篮球的反弹高

度是不同的,说明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第12页共64页

比较AD两次实验数据,说明篮球反弹的高度与篮球的型号无关。

③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①B、C;②地面材料、A、D;篮球的型号。③控制变量法。

13.小应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

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小应对问题进行了猜想,泡泡的产生与管子的直径有关。

(2)根据这个猜想,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肥皂液

管子直径(mm)35102050

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较难不

易难产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小应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管子的直径

越来越大,泡泡的产生越来越难。

(3)对实验中该同学选用的5根管子,应保持管子的长度相同。

【分析】泡泡的产生可能与管的直径、液体的浓度、液体的种类、用力的大小、液体的

温度、蘸液体的多少有关,研究泡泡的产生是否与管的直径有关时,应保证其它因素不

变。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知:泡泡的产生可能与管的直径有关;

(2)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管子的直径越来越大,泡泡

的产生越来越难。

(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实验中该同学选用的5根管子的长度相同,管子的粗细不相同。

故答案为:(1)管子的直径;(2)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管子的直径越来越大,泡

泡的产生越来越难;(3)管子的长度。

14.张明同学小学四年级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初中接触物理后想:物体从斜面的

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生

活中称作“重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

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与空瓶等质量的小球,如图所示。实验步

骤如下:

第13页共64页

①将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往它;

③将小球、装满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现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搽装满水的瓶和空瓶

(填“装满水的瓶”“空瓶”或“小球”)进行比较。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A(填"A”或"B”),理

由是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通过步骤④中发现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同时到达斜面底部,可以得到结论:质量不

等的瓶子从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填“相

等”或,,不等”)

(4)经过实验验证他的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生活中称作“重量”)

和形状有关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

(5)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若要研究其中一

个因素与物体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2)从误差的角度分析比较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哪一个更合理;

(3)根据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则表示其速度大小相等;

(4)根据题中的信息得出结论;

(5)根据(1)知此实验的方法。

【解答】解:(1)由题知,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要想探究物

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应保证形状相同,质量不同,故应选择装满水的瓶

与空瓶来进行比较;

(2)若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

第14页共64页

不同,会导致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若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

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故应选A;

(3)在步骤④中,中发现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同时到达斜面底部,可以得到结论:质量

不等的瓶子从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4)由(3)知两个瓶子的质量不同,但同时到达斜面底部,这说明物体在斜面上滚动

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结论错误;

(5)由(1)知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装满水的瓶;空瓶;(2)A;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

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3)相等;(4)错误;(5)控制变量法。

15.小明在打篮球时远投三分总是沾不到篮筐(如图甲)。他想怎样才能将篮球投得更远呢?

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篮球被投出后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他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水

喷出的速度。

(1)首先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

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

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经过分析得出

如下结论:在抛射角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

(2)然后控制开关让水喷出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又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

下的数据:

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30°45°60°75°

落点到喷嘴的水平距离/cm5086.610086.650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随着物体抛出时

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抛出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3)根据上面的探究结果,小明决定进行以下改进:一是加强力量锻炼,使篮球出手时

的增大;二是尽可能是使篮球出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改进后,小明能把

第15页共64页

篮球投得更远了,三分投篮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4)若不计空气阻力,整个投篮过程中篮球的动能最小的位置是最高点时(选填“出

手时”、“最高点时”或“到达篮筐时")。

【分析】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与抛射角、速度有关。当速度一定时,飞行

距离随抛射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抛射角一定时,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大。研

究距离和抛射角、速度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如图知在抛射角一定时,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

(2)如图,在抛射速度一定时,抛射角逐渐的增大,飞行距离增大;到45°时,飞行距

离最大,抛射角再次增大时,飞行距离反而减小;

(3)由表格数据知: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时,飞行距离最大,抛射角再次增大

时,飞行距离反而减小。

(4)人对篮球做功,球离开手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后斜上向运动,重力势能增加,

到达最高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故答案为:(1)抛射角;速度;(2)速度;先增大后减小;(3)45°;(4)最高点时。

16.在学校运动会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铝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

上用力推出大,铅球会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

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投手榴弹或投掷铁饼。

(2)小芳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她提出如下

猜想:

猜想一:铅球投掷的远近与铅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铝球投掷的远近与铅球掷出去的角度有关。

①小芳与小丽找来弹弓(如右图)和质量大小不同的小钢球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

想因。

a,把弹弓的皮筋用力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的弹射角度将钢球弹射出去,测出水

平射程为Si。

b.把弹弓的皮筋用力拉长到相同的长度后,以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弹射角度将另一钢球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通过比较两次射程Si,S2的远近,得出结论。

她们将弹弓的皮筋用力拉长到相同的长度的目的是:小钢球弹射的初速度相同。

第16页共64页

②接着她们又验证了猜想二,两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M>m)

小钢球质量发射角的度数(度)小钢球被弹出距离(m)

m301.8

452.2

601.7

M301.3

451.6

601.3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角度为45°时,小钢球被弹

出的距离最远。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钢球的质量越大,

弹射的距离越短。

③当小钢球的质量和被弹出的角度不变时,增大弹弓皮筋的长度,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

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为了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取得好成绩,请你给小芳提出合理建议(铅球的质量不变):

增大投掷的速度。

【分析】(1)根据惯性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进行分析,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

质称之为惯性;

(2)①将弹弓的皮筋用力拉长到相同的长度的目的是小钢球弹射的初速度相同;质量不

同,初速度相同,弹射角度相同;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角度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

在发射角的度数相同时,小钢球质量越大,小钢球被弹出距离越近;

③当小钢球的质量和被弹出的角度不变时,增大弹弓皮筋的长度,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

将变大;

④影响投掷距离的因素:质量、抛射的速度、高度、角度等。

【解答】解:(1)用力抛出去的物体斜向上运动,离开人手后,由于惯性物体会继续向

第17页共64页

上向前运动,就会运动的就很远,例如投掷手榴弹时,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手

榴弹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将弹弓的皮筋用力拉长到相同的长度的目的是小钢球弹射

的初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初速度相同,弹射角度相同;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角度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

根据表中数据还能够得出:在发射角的度数相同时,小钢球质量越大,小钢球被弹出距

离越近;

③当小钢球的质量和被弹出的角度不变时,增大弹弓皮筋的长度,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越

大,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将变大;

④据实际情况可知,若想为了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可以增大射出点的高度

和射出的速度,并选择45°投掷等。

故答案为:(1)投手榴弹或投掷铁饼;(2)①相同;小钢球弹射的初速度相同;②45°;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钢球的质量越大,弹射的距离越短;③变大;

④增大投掷的速度。

17.如图,被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弹起。为了研究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庄利用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三个弹簧(材料不同,其他均相同)、小球、刻度尺。

(1)小庄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于下表中。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弹簧将小球弹起的

高度与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有关。

实验次数弹簧编号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小球被弹起的高度h(cm)

1弹簧11.02.0

22.03.8

33.08.9

4弹簧24.012.2

5弹簧35.010.0

(2)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否得到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与被压缩弹簧的材料有关?答:

不能;理由没有控制弹簧两次被压缩的长度相等(或没有将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

(3)你认为影响弹簧将小球弹起高度的因素可能还有弹簧的粗细(弹簧的直径、弹簧

的有效圈数等)。(说出一个影响因素即可)。

第18页共64页

【分析】(1)分析序号为1、2、3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2)当被研究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

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解答此题;

(3)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解答。

【解答】解:(1)比较序号为1、2、3实验数据,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和小球弹起的高度

可知: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不同,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不同;

(2)因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与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有关,要想研究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

度是否与被压缩弹簧的材料有关时,要控制控制三个弹簧被压缩的长度相等,由表中数

据,没有控制弹簧两次被压缩的长度相等(或没有将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故不能得到

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与被压缩弹簧的材料有关;

(3)影响弹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的因素可能还有弹簧的粗细(弹簧的直径、弹簧的有效

圈数等).

故答案为:(1)弹簧被压缩的长度;(2)不能;没有控制弹簧两次被压缩的长度相等(或

没有将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3)弹簧的粗细(弹簧的直径、弹簧的有效圈数等)。

18.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e(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有关。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

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

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射出速度v(m/s)射出仰角。射出距离(水平

距离)m/s

第19页共64页

1530°2.9

21030°9.5

31045°10.8

41060°9.1

51530°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1、2、5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射出仰角一定时,物体抛出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0为45。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在此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方法。

【分析】根据猜想,铅球射出的距离可能与射出的速度大小和射出的仰角都有关系,由

控制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射出距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一个因素不

变。

【解答】解:(1)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即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

大小有关,就必须保持射出仰角一定,只改变射出速度:

从表格中数据来看,序号1,2,5的射出仰角都是30°,射出速度不同.序号I的射出

速度是5m/s,射出距离距离是2.9m;序号2的射出速度是10m/s,射出距离是9.5m;序

号5的射出速度是15m/s,射出距离是20.7m。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射出仰角一定时,物

体抛出的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即要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仰角的关系,就必须保持射出速度

一定,只改变射出仰角:

从表格中数据来看,序号2,3,4的射出速度都是10m/s,射出仰角不同。序号2的射出

仰角是30°,射出距离是9.5m;序号3的射出仰角是45°,射出距离是10.8m:序号4

第20页共64页

的射出仰角是60°,射出距离是9.1m。当射出仰角是45°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在此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故答案为:(1)1、2、5;射出仰角:速度;

(2)2,3、4;45°;

(3)控制变量。

19.李文在做降落伞实验时,猜想:降落伞降落速度可能与质量、伞绳的长度、伞面的面积

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来研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降落伞的

条件:

控制条伞面面积(n?)降落伞质量(kg)伞绳长度(m)

A21.53

B233

C11.53

D236

(1)如果他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度与伞面的面积的关系,则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和

的降落伞。

(2)如果他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则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A和B

的降落伞。

(3)如果他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与伞绳长度的关系,则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B和D

的降落伞。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

a.分析归纳b。实验探究c。提出问题(猜想)d.得出结论。

要完成该探究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是cbad。

(5)在以上过程中,李文所用的方法就是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法。

【分析】(1)(2)(3)(5)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4)科学探究的七要素的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1)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度与伞面的面积的关系,应控制质量和伞的长度

相同,面积不同,故应选AC;

第21页共64页

(2)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伞面的面积和伞的长度相同,质量不

同,故应选AB;

(3)想探究降落伞降落速度与伞的长度的关系,应控制伞面的面积和质量相同,伞的长

度不同,故应选BD;

(4)根据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可知,正确的探索过程为:c提出问题或猜想;b实验研

究;a分析归纳;d得出结论。

(5)从整个实验探究过程来看,每次探究都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弦的音调与其

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