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郴州市2023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社会具有乡土特性,在这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疏少,他们的生活富于地方性,三家村就是其中的典型。B.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其信用发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意味着乡村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D.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是后乡土社会重要变迁之一,较多农户的主业已转型为非农业,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里的大人和小孩彼此“看惯”,“熟悉”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特色。B.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这是一种“习”出来的礼俗,其根源是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C.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显示,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较淡,后乡土性色彩明显,“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D.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预示着后乡土社会的来临。3.下列表述不属于后乡土活动的一项是(3分)(

A.哈尔滨市永贵村借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落成,展现该村的历史文化、村风民情等,留住乡愁乡情,打造成文化振兴示范村。B.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因地制宜发展关中民俗,展现地道的关中农村生活,借旅游产品营造变贫困村为知名的度假村。C.浙江德清莫干山凭借山上原有独具魅力、文化底蕴深厚的别墅、教堂等欧式建筑,开设了几十家洋家乐会所而声名鹊起。D.湖南安仁当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经贸唱戏,“兴千年药市,招天下客商”,使赶分社这一传统习俗焕发了勃勃生机。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乡土性”的表现。(4分)5.根据材料一、二的相关观点,分析“流动酒席”之象的出现背景和盛行原因。(6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婚丧嫁娶都是大事。即便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一场酒席也是联络感情的重要介质。传统酒席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里面蕴含着血缘、地缘和帮扶等重要乡土概念。目前,一种婚丧新型酒席形式普遍出现——“流动酒席”。它是指农村居民出于便利性等目的而让县城和乡镇酒店承包酒席,并将各种材料运送到酒席举办所在的村庄。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是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嬗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完美的猎物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①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你喜欢猫吗?呃、呃……要……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顿时映入了她的眼帘。“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②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亲爱的,再加点茶?”③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④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到老妇人跟萨莎谈猫,看似是两人初次见面的闲谈,其实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写出她们都“心不在焉”。B.老妇人说话颤巍、身体摇晃、步伐沉重,除了有年龄的因素外,主要是借描写来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精于诈骗,自以为是的形象特点。C.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老妇人和萨沙二人互为“完美的猎物”,互为衬托,使情节更具波澜起伏,凸显了小说的主旨。D.小说运用伏笔表现手法,交待含蓄,结构严密,且能引发读者想象,有辛辣讽刺之感。可谓篇幅虽然短小,但能“尺水兴浪”。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是萨莎的心理描写,说明她特别喜欢以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为作案对象,是一个经验老到的惯犯。B.句子②说萨莎避开中介机构以低价直接与雇主打交道,目的是方便拿到现金,又避免中介机构赚取差价。C.句子③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了萨莎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与下文指明她是女诈骗犯形成张力。D.句子④的“菜鸟”用意深刻,说明老妇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她眼中的这些无知、缺乏警惕的年轻人是愚蠢的。8.小说多处使用对比,使人物富有个性而鲜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9.校文学社拟对本文作者莫洛迪·坎贝尔进行一次文学访谈。经讨论,确定了访谈主题:小说《完美的猎物》中次要人物的创作初衷与方法。假如你是莫洛迪·坎贝尔,你将准备如何回答?(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材料二: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窗窱,如无道径通,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牒牒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两从者[A]扶挟[B]前人[C]相牵[D]后人[E]见前人[F]履底[G]前人[H]见后人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指横在,与《木兰诗》“木兰当户织”的“当”意思不相同。B.烛,指照着,与《劝学》“非能水也”中的“水”用法不相同。C.戊申晦,指戊申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赖,指依靠,与《滕王阁序》的“所赖君子见机”中“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作者循中谷入,看似轻描淡写,但读至“迷雾冰滑,容易却艰辛”之感。B.材料一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汶水和徂徕山,见云雾环绕山间,兴奋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C.材料二由下而上,从近到远,依次写来;俯仰所见,历历在目,令人读之如游其境。D.两篇选文脉络清晰,都按登山的顺序详尽地写了自己徒步攀爬泰山的经历以及感受。13.《封禅仪记》中作者从哪些切身感受来写自天门之下向上攀爬的艰难?(3分)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途中

赵汝鐩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首先描写自己的旅程,“十来程”且又冒雨“奔走”,可知旅途的艰难,诗人的疲惫。B.“陡、顿”,两个时间副词的迭用,既表明天气阴晴的变化,也透露出诗人的心情变化。C.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乳燕习飞,鸠鸟唤妇,富有自然的生机和生命的活力与希望。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绘声绘色的形象描写来表达自己途中所见所感,有亲切感。16.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景色,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2)李煜《虞美人》中,除了春花秋月之外,“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3)引用是诗文常用手法,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追述曹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湖南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是喜欢吃辣椒的三种境界。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消费国,辣椒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①根据《中国辣文化报告》显示,②2021年我国吃辣人口已超过大约5亿人。③大家喜欢吃辣椒,④最初是因为在一些相对比较潮湿的地方,⑤它有助于人们出汗,⑥起到排湿功能。⑦另外,它在有的地方被称为“下饭菜”。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

A

。首先,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再次,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还有,可能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比较清淡能提高代谢,对减肥可能有用,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

B

,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健康。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2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其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就坐在这里编筐、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贾淑珍在这世世代代繁衍、生存、进步的作为生活舞台的九尺炕头上加进了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你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但文本中“打柴”和“搂草烧炕”之间却有意省去了标点。请从表意角度说说其效果。(3分)21.请从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2.文章结尾句“这个普通的女教师,你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没有沿用第三人称的“她”字,而转换成了第二人称“你”,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东方甄选举办的省级专场中创作了一系列“小作文”文案,这些文案文采斐然,且饱含了对山西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受到网友的喜爱。这些小作文火爆全网,每次出外场人们第一期待的就是董宇辉的小作文。然而,随着东方甄选“小编”在一条宣传视频里留言,称:“每一次小作文制作,都是主播在镜头前,背后是文案创作团队、拍摄团队、剪辑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家协作,才有了一篇篇专场小作文。”导致东方甄选两天掉粉10多万,股价大跌,市值蒸发30亿。一时间,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此次事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讨论和争议。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议论要有针对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B(“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原文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2.B(“其根源是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错。“人们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与“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3.C(莫干山原有的别墅、教堂等欧式建筑,开设了几十家洋家乐会所不具有乡土性,故不属于后乡土活动。)4.①乡下人离不开泥土,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②人的不流动性,促成村落孤立和隔膜;③人们终老是乡的常态生活,形成一个熟悉而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④人们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从而“习”出礼俗;⑤人们得到足够的可靠性,互相形成没有契约的信任。

评分细则:4分。答对一个要点1分,任答出四点给满分,大意对即可。5.①出现背景:乡土性淡化,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乡土性受到市场经济和利益关系的冲击,血缘关系逐渐淡化。②盛行原因:流动酒席既能满足人们对血缘关系的维系,又与现代文化交汇融合,走向分化和多元化,呈现后乡土特征。评分细则:6分。一个要点3分,大意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自以为是”错误,应为年轻人萨莎的形象特点。)7.B(萨莎要超低价的钟点工的薪酬目的在于行骗,诱骗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上当。)8.①萨莎来到公寓时的的沾沾自喜和信心十足与后来成为老妇人的猎物、被骗走财物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萨沙的自作聪明和聪明反被聪明误,具有讽刺意味。②老妇人之前“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步履艰难”等表现,与后来熟练、飞快地摘下萨沙身上的首饰与钱包形成对比,表现了老妇人的善于伪装、经验老到、手法熟练。③两人在交谈时表现的互相尊重、笑容亲切和背后在心里互相轻蔑、暗自算计形成对比,表现人物的富于心计、虚伪自私。评分细则:4分。一个要点2分,任答2个要点得满分。大意对即可。9.①创作次要人物萨莎的初衷:我先把萨沙塑造成一个胸有成竹的“老猎人”,容易摆平年老体弱的“猎物”,再强化萨沙是才是老妇人眼中的“完美的猎物”,情节的反转,达到凸显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目的,意蕴丰富,效果显著,从而凸显小说的主题。②创作塑造次要人物的方法多样:其一,语言富有个性,彰显萨莎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其二,神态具备传神,表现出萨莎伪装谦恭内心的虚伪。其三,动作非常细腻灵巧地迎上茶杯,体现萨莎迎合别人故作乖巧。其四,心理呈现真实,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而沾沾自喜。其五,妙用对比,将老妇人与萨莎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萨莎的人物形象。其六,巧设伏笔,多处运用伏笔,使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和讽刺性。评分细则:6分。创作初衷、创作方法各3分。大意对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5分)10.BDG(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11.B(“烛”与“水”的用法一致,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2.D(《封禅仪记》的开头并没有描写徒步攀爬,而是骑马。)13.①步履艰难,走十多步休息一下,后来五六步就休息一下;②喉咙嘴唇干渴;③精疲力尽,休息时一下坐倒在地上,也不管坐在阴潮的湿土上,即使前面有干燥的地方,也只看着,两条腿却迈不动。评分细则:3分。每点1分,大意即可。14.(1)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远;借助船桨的人,并非善于游水,却能够横渡江河。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假”(借助)、“而”(表转折)、“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绝”(横渡)各1分。字词落实,句子通顺即可。(2)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评分细则:4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关键词“或”(有的)、“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各1分。字词落实,句子通顺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比喻手法错误,应为拟人手法。)16.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联“风卷云开、雨后初霁”寄寓了诗人艰难旅途后的惊喜之情。②融情于景,景能衬情。颔联“乳燕习飞,鸠鸟唤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活力的感动;而颈联“江面帆影点点、农家机杼声声”表达了诗人对乡亲们的美好生活前景充满了期待。③以景结情。尾联写诗人最爱江畔几株翠柳上黄莺婉转欢唱,表达了诗人醉心自然,热爱生活的悠闲自在之情。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评分细则:6分。每空1分,与原文不合,该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