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册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册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册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册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册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晴空万里,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星辰大海迈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神舟十六号发射时酒泉天气情况的是()A.B.C.D.2.远在美国的华人观看神舟十六号发射实况时,当地正处于夜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B.地球自转——纬度划分C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下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柑橘的传播()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4.柑橘种植区()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某地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对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6.关于图2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甲地——可防潮 B.位于乙地——可防涝C.位于丙地——可隔热 D.位于丁地——可御寒图1为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图2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比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8.下列关于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纬度低、海拔高,人口稀少 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法国是世界重要的电力出口国,核能曾一度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然而近些年,法国约一半的核电站正在维修或关闭,核能地位正在下降。水电既是清洁能源,也是可再生资源。下图为法国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法国在东南部没有布局核电站,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过往船只过多 B.保护旅游资源C.地壳运动活跃 D.远离消费市场10.水力发电是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利用河流急流发电,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水电站的是()A.甲 B.乙C.丙 D.丁二、综合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周边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出发,设计了三条路线:路线①,登大青山,锻炼体能;路线②,徒手攀岩,试试胆量;路线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下图为登山活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从出发地沿路线①到达大青山顶,主要途经____(填山体部位)。(2)同学们沿路线②开展徒手攀岩,此路线的行进方向大致为____。(3)同学们沿路线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古庙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米。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____米。(4)为节省体力,你会选择哪条路线?____请写出路线序号并说明原因____。12.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关于世界气候的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观分布说因素】(1)中纬度地区气候多样,表现出“冷暖差异”、“干湿同在”,从罗马到伦敦的气候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比差异说特征】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材料二下图为罗马、济南、伦敦的气候资料图。(2)济南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3)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这是因为伦敦____。【析案例说成因】一位同学在查资料时看到一则意大利罗马冬季发生洪涝灾害的报道,请结合罗马气候特点说明罗马冬季发生洪涝灾害的理由。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晴空万里,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星辰大海迈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神舟十六号发射时酒泉天气情况的是()A.B.C.D.2.远在美国的华人观看神舟十六号发射实况时,当地正处于夜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B.地球自转——纬度划分C.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正确答案】1.C2.A【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晴空万里,A为台风,B为大雨,C为晴天,D为小雪,故选C。【2题详解】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中国属于上午,而美国属于夜晚,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比西边时间早,A正确,与纬度划分、四季、五带无关,BCD错误。故选A。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下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柑橘的传播()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4.柑橘种植区()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C.主要分布北温带 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正确答案】3.A4.C【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我国柑橘的传播向西到欧洲地中海沿岸,A正确;向西到非洲,B错误;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大洋洲,C错误;经大西洋到南美洲,D错误。故选A。【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柑橘种植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A错误;东半球多于西半球,B错误;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C正确;纬度60°~90°为高纬度地区,图中这一区域没有柑橘种植,D错误。故选C。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某地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对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6.关于图2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甲地——可防潮 B.位于乙地——可防涝C.位于丙地——可隔热 D.位于丁地——可御寒【正确答案】5B6.C【5题详解】由题干分析,该气候有干湿季变化,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丁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6题详解】读图分析,图2民居具有墙厚,窗小,顶平的特点,可以隔热、减少热量的传递、减少风沙侵蚀,主要位于丙地,适应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风沙大,树木、野草地表植被少。当地居民为了适应此特点,民居就地取材,用土砖来盖泥房,C正确;防潮、防涝、御寒不属于该民居的作用,ABD错误;故选C。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图1为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图2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比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8.下列关于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纬度低、海拔高,人口稀少 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正确答案】7.A8.B【7题详解】把南北纬0°-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90°之间称为高纬度;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15°-45°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位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A错误。②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③地经济相对落后,C错误。④地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沙漠,终年干旱,降水少,人口稀疏,D错误。故选B。世界的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法国是世界重要的电力出口国,核能曾一度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然而近些年,法国约一半的核电站正在维修或关闭,核能地位正在下降。水电既是清洁能源,也是可再生资源。下图为法国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法国在东南部没有布局核电站,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过往船只过多 B.保护旅游资源C.地壳运动活跃 D.远离消费市场10.水力发电是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利用河流急流发电,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水电站的是()A.甲 B.乙C.丙 D.丁【正确答案】9C10.A【9题详解】法国没有在地中海沿岸建核电站,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法国地中海沿岸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选:C。【10题详解】水电站应建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图中甲处河流落差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A正确,BCD错误。故选A。法国的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法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盛产小麦;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盛产葡萄。法国的工业发达,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国。二、综合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周边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出发,设计了三条路线:路线①,登大青山,锻炼体能;路线②,徒手攀岩,试试胆量;路线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下图为登山活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从出发地沿路线①到达大青山顶,主要途经____(填山体部位)。(2)同学们沿路线②开展徒手攀岩,此路线的行进方向大致为____。(3)同学们沿路线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古庙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米。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____米。(4)为节省体力,你会选择哪条路线?____请写出路线序号并说明原因____。【正确答案】(1)山谷(2)西北方向(3)①.200-250②.2000(4)①.③②.等高线稀疏,坡缓【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拔、山体部位、方向、比例尺、坡度陡缓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同学们从出发地沿路线①到达大青山顶,途径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小问2详解】有指向标的地图应该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同学们沿路线②开展徒手攀岩,此路线的行进方向大致为西北方向。【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海拔相差50米,所以此图的等高距是50米,据此可推知,古庙的海拔高度范围是200-250米。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已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际距离是4×500米=2000米。【小问4详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据图可知,①②③三条路线中,③路线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最省体力。12.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关于世界气候的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观分布说因素】(1)中纬度地区气候多样,表现出“冷暖差异”、“干湿同在”,从罗马到伦敦的气候变化,其主导因素是____。【比差异说特征】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材料二下图为罗马、济南、伦敦的气候资料图。(2)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