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绕地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在“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图为“太空中正在运行的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C.满天的璀璨星光D.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B.磁暴现象C.极光现象D.太阳活动【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空间属于地球的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低。而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产生,更接近于近地面大气,因此航天员出舱活动不会看到流星划过天空的现象,A错误;云海一般出现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B错误;璀璨星光为恒星,在宇宙空间可以观测到,C选项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极低,产生的气压差很小,几乎无风,所以红旗不会迎风飘扬,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一般不会干扰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A选项错误;耀斑爆发会产生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现象,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B选项正确;极光现象是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极光只在地球两极附近出现,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不是最大,C选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太阳活动都会对传输信息造成干扰,如黑子,D错误。故选B。【点睛】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幼年猛犸象木乃伊,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具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化石(如下图)。参与发掘工作的卡尔加里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丹舒加(DanShugar)在推特上描述了这只小象的样子,它的脚趾甲、皮、毛、躯干和内脏都完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材料推测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猛犸象繁盛时期()-【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有材料可知: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距今约3万多年,因此属于新生【4题详解】由上题可知: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新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为古生代,A错误;重要的成铁时期是前寒武纪,B错误;爬行动物时期为繁盛中生代,D错误。新生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现【点睛】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0月16日16时54分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发生了5.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左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右图为此次地震时离震中距离不同的各地观测站测得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传播时间/分传播时间/分4000震中距产午米5.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左图中的()6.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2传播速度慢,为纵波B.地震波W1能通过①和②,不能通过③和④C.地震时人们最初感受到的上下颠簸是由W2所致D.W1和W2在莫霍面附近时传播速度最大【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已知震源深度17千米,由图像可得,陆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因此此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为左图中的①,A选项正确;②为上地幔的上部,④为地幔,⑤为外核,B、C、D选项错误,故选A。【6题详解】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③为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④为软流层下的地幔,为固体,可以穿过,B选项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为上下波动,C选项正确;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界面附近传播速度达到最大,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冷岛效应是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某科研小组以深圳市某日的天气数据为基础,模拟了城市公园不同地表状况下公园内外地表温度的差异,以此研究城市公园内外部环境对公园冷岛效应的响应。下左图示意不同林地覆盖率公园内外部地表温度结果,下右图示意林地覆盖率40%的情况下不同水体比例和不同铺装比例公园内外部地表温度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草坪林地40%林地60%林地80%林地100%草坪林地40%林地60%林地80%林地100%7.公园内外地表温度与公园地表状况的关系是()A.林地比重越高,公园外地表温度越高B.水体比重越高,公园外地表温度越高C.水体越集中,公园内地表温度越高D.铺装比重越高,公园内地表温度越高8.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提升公园冷岛效应效果最佳的是A.增加裸地的比重B.增加草坪与铺装的比重C.增加分散化水体比重D.增加森林与水体的比重【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根据左图信息可知,林地比重越高,公园内地表温度越低,公园外地表温度变化较小,A错误。由右图可知,水体的比重高低对公园外温度没有影响,B错。根据右图信息可知,水体越集中,公园内地表温度越低,C错误;铺装比重越高,公园内地表温度越高,D正确。故【9题详解】【8题详解】根据左图信息可知,地表裸露,公园内地表温度相对较高,A错;草坪对温度的降低并没有林地和水体显著,由右图可知,铺装面积越大,公园内地表温度越高,B错误;结合右图信息可知,30%集中水体下,公园内地表温度最低,所以应增加集中水体面积,C错误;森林和水体能够有效降低公园内地表温度,所以应注重森林与水体的合理组合,提升公园的冷岛效应,D正确。故选D。【点睛】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2022年4月20日国产“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返沪,圆满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下图为“‘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海域的盐度和温度,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受河川径流影响,夏季海水盐度高B.②处气温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最高C.③处地处低纬地区,海水温度最高D.④处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最小10.“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去程中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趋势大致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9.D10.C【解析】【12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①处河川径流汇入较多,夏季海水盐度较低,A错误;结合图中位置可知,②处位于赤道,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多,因此海水盐度并不是最大,结合所学可知,副热带地区(③)盐度才是最大的,B错误;③地位于副热带地区,但②地纬度更低,因此②处【10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结合材料可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去程是从上海到中山站,先经过低纬【点睛】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陆地河川径流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佳木河下游的乌尔禾魔鬼城,分布着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下图为该地的地貌景观图。据11.关于该魔鬼城叙述正确的是()①垄脊和沟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时而沉寂无声,时而鬼哭狼嚎④垄脊奇形怪状12.形成该地貌的气候条件有()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多大风③昼夜温差大④气候寒冷【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沟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应一致,②错误;由于风受到地形的作用,时而沉寂无声,时而鬼哭狼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由图可知,该地为风蚀地貌,分布在我国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烈,①②正确;地处内陆,晴天多,白天光照越充足,昼夜温差越大,风化作用明显,岩层破碎疏松,③正确;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候寒冷与该地貌形成关系较小,④错误,①②【点睛】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下图为“南半球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图中①、②、③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为暖流B.均为寒流C.①是暖流,②③是寒流D.②是寒流,①③是暖流1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洋流携带冰山,影响航运B.②处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C.③处洋流加快污染净化速度D.①处洋流加快航行速度【答案】13.C14.C【解析】【13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图可得,①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②为秘鲁寒项正确,故选C。【14题详解】①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赤道向南运动,不会携带冰川,A选项错误,②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B选项错误。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C选项正确;顺洋流前进会加快航行速度,逆洋流前进会减慢航行速度,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②海陆位置: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索科特拉岛石灰岩层遍布,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如“沙漠玫瑰”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左图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沙漠玫瑰”。据此完成15.索科特拉岛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草原B.热带荒漠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6.“沙漠玫瑰”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有利于()A.散热B.耐盐碱C.减少水分蒸腾D.防风沙17.推测当地石灰岩广布,但喀斯特地貌并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终年炎热B.距离非洲大陆较远C.降水较少D.石灰岩岩层较薄【答案】15B16.C17.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沙漠玫瑰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可知,该岛屿位于热带,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16题详解】【17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但当地气候炎热,降水少,溶蚀作用弱,难以形成喀斯特地貌,C正确;气温不是喀斯特【点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巴厘岛旅游资源丰富,2022年12月某日,淮安的小安去巴厘岛旅游,为了确保此次旅行顺利进行,出发前准备了巴厘岛地形图(下左图)和苏康码(下右图)(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据18.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19.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地震发生时()①来不及跑出室外游客,应该躲在阳台、窗户旁边等候救援②正在搭乘电梯的人应该把操作盘上所有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③正在街上的游客,应该远离霓虹灯、广告牌等④被困在废墟下的游客应大声呼救【答案】18.B19.B【解析】【18题详解】健康码是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的行程记录生成的,所以必须要用到的一个就是对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也就是GPS,其次还要需要对疫情防控地区的疫情跟踪记录和分析来划分那些地区为高风险那些地区为低风险,这就需要用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是地理【19题详解】地震发生时不要躲在阳台、窗边等不安全的地方,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墙角处、转移到承重墙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暂避;被困在废墟下的游客不可盲目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利用一切方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如敲击器物),积极主动配合地面营救;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正在街上的游客,应该远离霓虹灯、广告牌等,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RS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GPS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下图为“我国某自然灾害密集发育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20.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洪灾B.寒潮C.沙尘暴D.滑坡21.该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①山区地形起伏大②经济发达③人类对植被的破坏④洪涝灾害频发【答案】20.D21.B【解析】【20题详解】通过我国某自然灾害密集发育区分布图可得出,该灾害主要位于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地区、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坡度大,地质结构不稳定,因此为滑坡灾害,D选项正确;洪灾多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A选项错误;寒潮分布范围广,B选项错误;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选项错误,故选D。21题详解】山区地形起伏大,坡度大,重力作用明显,易产生滑坡,①正确;图像中地区经济欠发达,②错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诱发了滑坡现象,③正确;洪涝灾害与滑坡无关,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点睛】滑坡: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这就是砂田(左图)。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右图为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土壤含水量(%)22.关于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深度上,裸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砂田B.砂田与裸田土壤含水量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C.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大趋势D.砂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递增幅度更大23.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有()①利于地表水的下渗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③削减地表径流,减少对土壤的侵蚀④减小昼夜温差,降低低温冻害【答案】22.C23.A【解析】【22题详解】据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A错误;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先递减,后保持基本不变,B错误;随着深度增加,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都增大,C正确;砂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大约由12%变为16%,而裸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大约由7%变为13%,因此裸田壤含水量随深度的递【23题详解】砂田指的是在裸露的沙地上人为铺上一层10-15cm厚的碎石砂砾,砂石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②正确。由于砂石粒径大,多孔隙,所以利于水分下渗,①正确。砂田会增加地面的摩擦力,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进而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流,③正确,砂田组成物质比热容较裸地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夜晚降温快,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④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较高海拔的山坡,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材料二: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如熏烟驱霜(下左图),即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材料三:浙江省的部分大型茶园安装了6—10米高的大功率智能化防霜冻风扇,该装置若检测到茶园内温度低于4℃时,就会自动启动风扇,扰动空气,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树,达到防止霜害的效果(下右图)。(1)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请在下图的弧线上标上箭头,表示此时的热力环流过程,并分析云雾的形成原因。(2)请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3)与熏烟驱霜相比,评价防霜冻风扇措施的优势和不足。白天为谷风,湿润气流沿两侧山坡,向上爬升,水汽遇冷凝结,在山(2)人造烟雾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3)优势:防霜效果稳定、效率高;减少大气污染。不足:风扇前期【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浙江茶树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说明此时应为白昼,白天谷底上空与同高度的山坡相比,为高压,同高度的两侧山坡为低压,两侧山坡气流爬升,在爬升过程中,遇冷水汽凝结形成云【小问2详解】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夜晚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表的保温作用较差,此时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尘埃颗粒,二氧化碳和尘埃颗粒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问3详解】阅读材料三可知,防霜冻风扇智能化,可以全天候进行作业,后期不需要过多去监测,且无污染,保护了环境;但由于技术先进,故造价较高,前期投入大,建设占地,增加了成本。熏烟驱霜投资少,但对环境污染较大。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最后注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材料二:下图中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图。(1)说出图b中虚线范围内所示地貌的类型,并从坡度和沉积物粒径两方面描述该景观的主要特点。(2)说出图c所示地貌的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析图b所示区域的人们常选择在河流不远处、地势略高的地方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答案】(1)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2)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时,水下坡度平缓,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3)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洪涝灾害少发。【解析】【分析】本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和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为资料,涉及了地貌特征,地貌形成过程和聚落区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此会形成山前冲积扇;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落差变小,坡度逐渐变小,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沉积物颗粒物粒径变小。【小问2详解】结合图片可知,图c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地貌应为河口三角洲;当河流注入海洋时,水下坡度平缓,流速减慢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当地位于河流不远处,聚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图b为冲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土壤肥沃,便于耕作;聚落地处地势较高处,洪水不易侵袭,使得洪涝灾害少发。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多年来人类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加之高强度种植玉米,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风蚀和水蚀影响,加速了黑土的严重退化,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荏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材料二:下图为“东北黑土的分布图”。(1)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2)结合材料简述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3)请为东北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献计献策。【答案】(1)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河流沉积物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消耗少;地形(2)大面积的草原、草甸开垦成耕地;使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减少,加上作物的吸收,导致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风力侵蚀、汛期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有机质的还田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种植结构不合理。(3)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作物轮作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松嫩平原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土壤肥力以及黑土退化和治理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小问1详解】土壤的有机质主要由生物提供,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积累大量有机质;河流众多,河流带来的有机质沉积物多;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得以保留,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故有机【小问2详解】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据材料“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说明人类对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减少;据材料“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可知,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种植玉米,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该地区近年来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也使得黑土退化加剧;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从而加速黑土退化;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小问3详解】从增加有机质方面: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钾素、磷素营养条件,增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绿肥,增加有机氮源,富集土壤中的磷、钾及微量元素;努力提高人畜粪肥的利用率;耕作方式方面:采取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实行作物轮作,恢复土壤肥力等。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瞿志刚身着新型舱外航天服首次出舱,据设计者介绍该新型舱外航天服(如图1)是一个小型的飞行器,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压力防护、热防护以及氧气等生命保障的条件,并为航天员提供在舱外活动8小时的生命保障功能。12月9日15时40分,3位“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位航天员所在的空间站所属的天体系统有()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2.新型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A.温度变化小B.重力大C.宇宙辐射少D.气体稀薄【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三号空间站应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的统称,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组成总星系,因此空间站不【2题详解】由材料“据设计者介绍该新型舱外航天服(如图1)是一个小型飞行器,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压力防护、热防护以及氧气等生命保障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温度变化大,重力小,宇宙辐射强,气体稀薄,缺氧。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第1天相比,第2天()4.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有()【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第1天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在300以上,第二天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还不到250。说明与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阳辐射【4题详解】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分别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和化石能源。它们能量来源最终都是太阳辐射,所以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能量来源。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5.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II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IV圈层物质呈液态【解析】【5题详解】外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震发生在大陆上,因此震源【6题详解】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完全消失,不能通过IV层传播,说明IV圈层(外核)物质呈液态,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表为该实践小组制作的地层剖面实践报厚度(m)地层序号①②含砾石,恐龙化石③④含珊瑚化石⑤分选中等,沉积物棱角分明⑥⑦含三叶虫化石注: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7.地层②形成的地质年代为()8.关于表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A.地层②形成时期外力搬运作用较地层①弱B.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C.地层④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D.地层①形成时期的气候为炎热干燥【解析】【7题详解】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有恐龙化石,因此形成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8题详解】读表可知,地层②中含的是砾石,地层①中含的是粉砂,地层②中物质颗层②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⑦中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因此地石,因此形成时期为海洋环境,C正确;地层①【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该实验模拟的地理原理是()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大气受热过程D.水循环过程10.针对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内空气运动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M向左偏C.若电炉代表谷地,冰块代表山坡,则此时为白天D.若电炉代表陆地,冰块代表海洋,则此时近地面吹东北风【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地区间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B正确;与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无关,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实验装置模拟是热量环流,其空气运动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正确;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炉一侧气流热上升,冰块一侧气流冷下沉,上空气流会从电炉一侧流向冰块上空,近地面气流会从冰块一侧流向电炉,纸片M向右偏,B错误;若电炉代表谷地,冰块代表山坡,近地面风会从山坡吹向谷地,则此时为夜晚,C错误;若电炉代表陆地,冰块代表海洋,则此时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北半球风向右偏,再结合指向标,近地面吹东南风,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我国海洋专家对东海中部海域沿30°N纬线的海水性质进行了垂直采样研究,研究发现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且甲、己海域表层盐度也有一定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流经甲乙两海域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海域洋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B.乙海域洋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C.甲海域洋流会加快航行速度D.乙海域洋流会扩大污染物范围12.导致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①纬度位置②海域深度③洋流性质④太阳辐射【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海域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乙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甲海域洋流会使自北向南行驶的船只顺流航行加快航行速度,自南向北行驶的船只逆流航行,减慢航行速度,C错误;洋流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是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两海域纬度位置都是北纬30度,因此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量不是影响两个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④错误;海洋水温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向下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到1000米以下水深低于5℃以下,变化较小。甲海域表层为寒流,表层水温较低,且甲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小,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比较浅,因此阳光能够透入,底层水温较高,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乙海域表层为暖流,表层水温较高,且乙海域等深线数值较大,水深,底层阳光不能透入,越向底层海水温度迅速降低,因此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大。所以导致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海域深度和【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1)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2)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2、垂直分布:(1)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000m以下水温差别不大;(2)特殊地区:水温随深度增加而缓升(逆温现象),影响因素是地热作用。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下图为“黄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河河13.关于图中四地景观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山高谷深B.乙地地势低平C.丙地水流平缓D.丁地河谷深窄14.关于图中四地地貌类型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峡谷B.乙地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平原C.丙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瀑布D.丁地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扇【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是龙羊峡,山高谷深,A正确;乙是河套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河谷平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洼,B错误;丙是壶口瀑布,水流湍急,C错误;丁地东营湿地,位于河口三角洲,河谷宽【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A错误;乙地外力作用是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B错误;丙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瀑布,C正确;丁地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地貌,D错误。故选【点睛】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段。上游一般位于山区或高原,以河流的侵蚀作用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以河流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谷宽阔、平坦,以河流的堆积作用为主;河口段位于河流的终段,处于河流与其他水体(海洋、湖泊)相互作用下的河段。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左图为箭袋树分布图,右图为箭袋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推测箭袋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荒漠16.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树枝的温度B.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C.吸引昆虫授粉D.减少植物蒸腾【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纳米比亚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16题详解】箭袋树所在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极为旺盛。箭袋树树枝上覆盖白色粉末的作用是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树枝的温度,减少植物蒸腾消耗水分,保证树木生长。ABD说法正确;反光作用强,不利于吸引昆虫授粉,吸引昆虫授粉条件是颜色鲜艳。C说法不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点睛】纳米比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离风岸,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降水极其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的曲流被裁弯取直后,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逐渐演变为封闭的浅水湖,称为牛轭湖。尺八湖原系长江荆江河段,属典型的牛轭湖(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尺八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尺八湖分布在长江的上游B.尺八湖形成前后,该段河流流速变化较大C.尺八湖分布在现河流南岸D.尺八湖形成前后,该段河流流量变化较大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尺八湖原系长江荆江河段,属于河曲的一部分,位于长江的中的曲流段,水流速缓慢,形成后,该段河流发生了裁弯取直,河流流速变【1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尺八湖是河流的曲流被裁弯取直后形成的牛轭湖,因此形【点睛】弯曲河段演变基本规律:①凹岸冲刷后退,凸岸淤积前伸;②弯道进口段不断摆动,弯顶不断移动;③弯顶不断移动,可能发生截弯取直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低,常年维持低温B.较低,有机碳积累少C.较高,微生物活动弱D.较高,呼吸作用弱20.武夷山土壤有机碳随深度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A.环境作用越大B.植被凋落物越少C.土壤通气性越好D.有机质越多【答案】19.C20.B【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形成原因是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读图可知,武夷山土壤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由材料可知,土壤有机碳主要由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植被凋落物一般都分布在土壤的表层,越往深层植被凋落物越少,有机质越少,B正确,D错误;表层受外部环境影响作用较大,而深层受外部环境作用影响较小,A错误;表层因有腐殖质层,土壤团粒结构通气性较强,越往深层,形成的腐殖质越少,团粒结构差,土壤通气性越差,C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土壤肥沃;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土壤贫瘠。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如图)。2020年7月21日上午,湖北恩施州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因清江上游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随时有溃坝的危险。据此完成下面小21.若要实时监测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22.下列有关清江上游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堰塞湖上游河段不会出现洪涝灾害,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受影响B.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只要及时疏散下游人们即可消除灾害C.可以利用该堰塞湖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抢险救灾的重要因素【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产产品回收和监管认证。因此要实时监测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清江上游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随时有溃坝的危险,A错误;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但洪水会从上游倾覆而下,形成灭顶之灾,所以要火速撤离下游人们,并且进行人工导流,疏散洪水,B错误;山区堰塞湖危险较大,不能用来发展旅游业,C错误;清江位于山区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抢险救灾【点睛】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工程挖掘等。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稳定的地质状况所构成,当堰塞湖构体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会出现“溢坝”,最终会因为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演变“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2021年7月,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4天内省会郑州平均降水量达452.6毫米,受灾严重;此轮强降雨共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24.下图示意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在遇到灾害时,这些自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是()【2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州出现特大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有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城市路面硬化多,下渗慢,形成了特大洪灾;郑州位于内陆地区,不存在海水倒灌。因此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24题详解】读图,A图中发生泥石流时,该人位于泥石流正下方区域,迎着泥石流方陡坡落石的下方,抱着蹲下,山崩的滑坡体和落石不会砸到自己,B自救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洪水来时,人们往山上高地撤离,可以不被洪水淹没,自救方式正确,不符合题意;D是地震发生时,躲在屋中的角落位置,头顶物品,防止重物落下时砸伤头部,自救方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川省某山区利用穿堂风原理设计建造的传统民居示意图。(1)请在图中的实线上标出箭头,示意穿堂风的形成过程。(2)有同学研究发现,晴朗的白天“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3)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2)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故风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3)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理由:夏遮荫说明枝叶茂盛、冬挡风说明冬季不落叶(或四季常绿),位于我国四川省所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分析】本题乙穿堂风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风力强弱的判断以及植被类型的判断,特别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对穿堂风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小问1详解】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由于石质地面与屋后山林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增温快,屋后山林增温慢,由于温差差异,使得石质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山林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高空中空气由石质地面上空流向山林上空,近地面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小问2详解】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由于晴天与阴天相比,太阳辐射强,屋前石质路面白天晴天时比阴天时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的山林温差更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穿堂风风力更大;阴天时石质路面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小问3详解】由题干“夏遮荫、冬挡风”可知,该地植被枝叶常年茂密,因此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枝叶常年茂密,夏季可以遮阴消暑,冬季可以挡风防寒;且结合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判断,该地位于四川,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左图)。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圣劳伦斯湾,经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开始解材料二: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右图为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的照片。(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2)纽芬兰岛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试描述(3)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简述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答案】(1)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附近多岛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高纬低温海水注入,降低盐度。(2)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3)水温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解析】【分析】本题以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的照片为背景,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考查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主要从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降低;结合图示地理位置进行分析,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水体交换少,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该海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盐度较低;由于该海区与高纬度海区相连,高纬低温海水注入,降低盐度。【小问2详解】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是由于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同时纽芬兰渔场成因还有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圣劳伦斯河将大量无机物带入海水中,吸引鱼类,形成渔场。【小问3详解】考查冰山的影响,冰山来自较高纬度,随着纬度降低,气温、水温上升,冰山融化,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冰山融化导致淡水增多,使得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水温降低,使得密度增大。【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后的极端贫困往往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有喀斯特式、高山峡谷式等多种贫困。位于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广西大化县七百弄有仪态万千的高峰丛深洼地、岩溶洞穴、地下暗河,海拔800米以上的石峰9000多座,各种形状的洼地2566个。然而让外来旅行者赞叹不已的美景背后却是当地人的艰难求生,七百弄乡曾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目前已实现脱贫摘帽。现已被成功“抢注”生效的“七百弄”商标多件,涉及特色食品生产、旅游服务等类别,“七百弄鸡”还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材料二:下图为七百弄乡地理位置及景观示意图。o七百弄o七百弄●数州市或(1)描述七百弄地貌的特点。(2)分析七百弄的贫困和喀斯特地貌的关系。(3)简析七百弄实现脱贫摘帽的做法。【答案】(1)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地形起伏大(2)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生产和生活用水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严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3)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宣传,创立品牌;【解析】【分析】本题以七百弄乡地理位置及景观为背景情境,考查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地表形态对聚落和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广西大化县七百弄有仪态万千的高峰丛深洼地、岩溶洞穴、地下暗河,海拔800米以上的石峰9000多座,各种形状的洼地2566个”可知,七百弄喀斯特地貌广布,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地形起伏大。【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农耕;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缺乏,生产和生活用水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严重;喀斯特地貌,峰林丛立,地形崎岖,多地下暗河和溶洞等,交通线路修建困【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奇峰秀石幽洞,美景众多,但因交通不便,影响资源开发,因此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由材料“现已被成功“抢注”生效的“七百弄”商标多件,涉及特护登记。”可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宣传,创立品牌;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支农、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力度。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2022年11月16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X1级大耀斑。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②③层分别表示()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2.此次大耀斑的爆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C.极光范围扩展至低纬度D.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2题详解】耀斑是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大耀斑的爆发,容易导致地球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B正确。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不是大耀斑的爆发对地球的影响,A错误。极光范围主要在高纬度的极地地区,C错误。大耀斑的爆发不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B。【点睛】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平时用肉眼可观察到的光亮夺目的圆面就是光球层,到达地球的太阳光来自这一层,厚度约500千米,温度约6000K。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8日17时30分,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4.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B.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减慢C.④是上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D.⑤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5.用于此次灾情分析、评估、查询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海洋地壳薄,约5-6千米,此次地震位于汤加群岛,地壳较薄,震源应属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②符合,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深度【4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海洋部分约5-6千米,A错误;②属于地幔的一部分,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对应⑤,D正确。故选D。【5题详解】遥感主要进行动态监测,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位,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信息处理,灾情分析、评估、查询,C正确。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不能用于此次灾情分析、评【点睛】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地质年代生物发展阶段代纪植物界动物界新生代第四纪丁人类时代新近纪哺乳动物时代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丙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乙T石炭纪泥盆纪甲鱼类时代志留纪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奥陶纪寒武纪元古代孕育、萌芽发展阶段太古代最低等原始生命体6.表中植物界生物发展阶段甲乙丙丁分别对应()A.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被时代B.裸子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被子植被时代C.蕨类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被子植被时代、裸子植物时代D.被子植被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7.下列事件与T处于同时期的是()A.空中出现始祖鸟B.地球生物经历了最大一次生命大爆发C.恐龙等生物灭绝D.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向陆地发展【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甲是寒武纪到泥盆纪,属于海生藻类时代,乙是二叠纪和石炭纪,是蕨类植物时代,丙是三叠纪到白垩纪,属于裸子植物时代,丁是古近纪到第四纪,属于被子植物时代,A正【7题详解】T时代为石炭纪与二叠纪,始祖鸟是侏罗纪生活,A错误。地球生物经历了最大一次生命大爆发为寒武纪,B错误。恐龙此时还未出现,C错误。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向陆地发展,逐渐出现两栖生物和爬行动物,D正确。故选D。【点睛】恐龙时代一般指中生代。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地理小苏吧8.从近地面至高空,气温变化规律为()9.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大气层为()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近地面至高空,大气垂直分层为甲为对流层,乙为平流层,丙和丁属于高层大气。由图中可知,从近地面至高空,气温在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平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因此气温变化规律为降低【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B正确;甲层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且多云雨现象,不利于高空飞行,A错误;丙层和丁层的高层大气不是飞机飞行的高度,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就纬度而言,低区高17一18千米,中纬度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尤其明显。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就会产生对流。随着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下图为2016年11月9日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丙地所处位置目前为阴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时刻,甲地相较于乙地()A.风速大,风向为东南风B.风速大,风向为西北风C.风速小,风向为东北风D.风速小,风向为西南风11.此日,丙地()A.空气较为干燥B.清晨可见霜冻C.昼夜温差较小D.气温持续升高【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右偏,形成西北风。乙地东侧为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自东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右偏,形成偏东风或东南风。甲地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更大,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读图可知,丙地此时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A错误;多阴雨天气,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清晨温度相对较高,不会出现霜冻,B错误;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夜晚温度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小,C正确;此时多阴雨天气,气温升高幅度较慢,且西部有较强的高压系统,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未来可能会受到偏北风的强冷空气影响,因此气温不一定会持续升高,也可能【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低压与气旋属于同一个天气系统,高压与反气旋属于同一个天气系统。只不过低气压、高气压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控制时,出现阴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现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A减弱①作用B.增强②作用C.减弱③作用D.增强④作用13.“秋阴不散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解析】【12题详解】低碳生活排放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减少,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量【13题详解】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下降慢,霜难以凝结,③是大气逆辐A错误。②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减弱,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④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对于地面霜的出现关系不大【点睛】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层就好象是一条毛毯,均匀地包住了整个地球,使整个地球就好象处在一个温室之中。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裸地相比,雨后的林地()A.g环节较强h环节较强B.g环节较弱h环节较强C.g环节较强h环节较弱D.g环节较弱h环节较弱15.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塑造了全球各种地表形态C.促进了全球水的平均分布D.增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解析】【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与裸地相比,雨后的林地,由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而且植被覆盖地区地表粗糙度大,拦截雨水,从而使地表径流h环节减弱,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即f和g环节增强,【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不能塑造全球各种地表形态,对于缺水的干旱地区则是以风成地貌为主,在水循环活跃地区,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流水地貌得到发育、演化,B错误误;故选A。【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联系四大圈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下图为我国不同颜色的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甲地土壤特性有()A.保水条件好B.富含氧化铁C.腐殖质层薄D.矿物质少17.与乙地相比,丙地土壤()A.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B.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C.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D.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18.丁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主要原因是()(【解析】【16题详解】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保水条件好,腐殖质层厚,矿物质【17题详解】丙地的纬度更低,降水量更多,气温更高,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弱,降水对土【18题详解】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多山川,植被覆盖少,枯枝落叶层【点睛】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下图为长江流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四地与下列地貌景观匹配的是()②A.甲地-④B.乙地-③C.丙地-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