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基础知识】知识点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苏联的发展(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____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弊端:苏联优先发展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____、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政治和经济领域A.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____,改革干部制度;加大____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B.评价:这些改革注入某些____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改革没有突破____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②思想领域A.内容: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____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B.评价:打破了对____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____,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②评价:改革只是对____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____,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改革A.内容:承认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B.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②政治改革A.内容: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____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____,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B.结果:造成思想混乱,____主义随之兴起。3.苏联的解体: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12月26日,苏联解体。知识点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____,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2.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1)南斯拉夫的改革①内容: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②评价:通过权力下放,调动____、____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____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波兰实施____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____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3.东欧剧变(1)背景①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____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③西方“____”战略的影响。(2)含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____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____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3)表现①波兰、匈牙利、____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②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③____并入了联邦德国。④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⑤____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知识点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①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②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____”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1)背景: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___的伟大决策。(2)过程: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____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深化了对____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____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题自测】1.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海报,它反映了()A.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2.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 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C.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3.斯蒂芬·科恩认为,在苏联倡导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保守的官僚力量不愿放弃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阻挠了经济改革的施行。倡导“新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很少撤换干部,未曾裁减冗员。……而那些裙带关系、官官相护等渎职腐败行为也不要去查,毕竟团结要紧,干部队伍的稳定最为重要。因为,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根本就不是建立在民众的呼声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勃列日涅夫提携的干部的团结和稳定上的。这一现象()A.表明苏联陷入失控状态 B.不利于苏联现代化建设C.直接导致苏联经济衰退 D.引发了思想领域的混乱5.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突破口选择不当 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6.有学者认为,苏联经济体制在其发展中日益表现出严重弊端,但这绝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误。历史的真实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错误的改革路线,最终酿成了苏联解体。这一观点主要强调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压制 B.改革方向的根本性错误C.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D.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7.1994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重申:“欧洲其他国家都可以参加北约”,北约的大门对“能够推进北大西洋公约原则的实施并对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作出贡献的其他欧洲国家”“敞开”。这表明()A.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 B.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D.冷战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彻底消失8.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传入的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国际媒体”主要充当了()A.雅尔塔体制的捍卫者 B.世界动荡的助推器C.苏东剧变的始作俑者 D.西方和平演变的推手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的长期落后不仅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圆和政局的稳定,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建立国营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保证国家和居民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赫鲁晓夫在缩小农业部的职能范围,将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同时,还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加强对集体农庄和庄员以及职工的经济刺激和物质鼓励。赫鲁晓夫的不少改革措施,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并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一直被其后继者保留和沿用。——摘编自金泉源《赫鲁晓夫的农业体制改革》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政府多采取行政命令管理农民,但这些命令大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致使农业合作化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53年,南共中央颁布决议,规定农民“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在合作社形式上予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由”,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农村中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进行的。既有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的低水平合作,如经济组织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而农民按合同向经济组织出售农畜产品;也有高水平的合作,表现为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进行的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项经济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尽管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但确实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摘编自李仁峰《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基础知识】知识点一1.(1)原子弹(2)重工业农业2.(1)集体领导农业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二十大斯大林(2)企业自主权传统体制个人迷信3.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多党制民族分离知识点二1.苏联模式2.(1)地方企业民族问题(2)国民经济民主德国3.(1)苏联模式和平演变(2)马克思主义共产党(3)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知识点三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2)两弹一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改革开放(3)农业现代化(4)十九3.人类社会社会主义【预习自测】1.答案:B解析:根据“20世纪50年代”和海报内容可知与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有关,故选B项;20世纪50年代当政者分别是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但根据海报的“玉米”可判断和斯大林无关,排除A;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D。故选B。2.答案:A解析:苏联多次提高农畜产品价格,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故选A;材料中的时间是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二人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与加速重工业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3.答案:D解析:新经济体制,即苏联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的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全称“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它是柯西金于1965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同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正式决定推行新经济体制。当时的执政者是勃列日涅夫,D正确,排除A、B、C。4.答案:B解析:材料“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根本就不是建立在民众的呼声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勃列日涅夫提携的干部的团结和稳定上的”强调的是苏联的政治制度脱离群众,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后苏联局势失控,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仍在发展,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后引发思想领域的混乱,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反思经济改革应该选择“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即选对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经济管理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无法推断是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正确选择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优化经济结构无关,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根据“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错误的改革路线,最终酿成了苏联解体”可知,材料强调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改革路线错误,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改革方向的根本性错误,B正确;材料强调苏联自身改革失误,没有体现“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压制”,排除A;CD都和材料“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错误的改革路线,最终酿成了苏联解体”的描述不符,排除。故选:B。7.答案:A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