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开题报告完稿内容_第1页
针织开题报告完稿内容_第2页
针织开题报告完稿内容_第3页
针织开题报告完稿内容_第4页
针织开题报告完稿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1研究目的和意义针织是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技术。根据工艺特点的不同,针织生产课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已被取消,这对于中国大量出口的针织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有更大的国际市场可以去开拓。然而,自去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针织品进口国,对我国出口的袜子、棉制品针织衫和裤子、袍服、胸衣等多种针织产品纷纷设限,则向中国针织品业发出了另一个信号:尽管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已经来临,但中国针织业的国际化道路并不好走。针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中国针织协会秘书长林光兴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针织业要想从今年起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强身健体。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2.1国内针织企业的发展过程针织工业是纺织行业中起步较晚的行业⑴。针织由家庭手工编织转入正式工业化生产是在近百年内实现的,由于针织生产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经济效益比较高、加入原料适应性强、产品适用范围广、机器噪音小等优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织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针织工业的飞速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织设备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60年代后,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针织产品由传统的内衣向外衣发展具备了原料方面的条件,迫切需要能编织的化学材料原料的新型设备,这一形势促进了针织机械的飞速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新型圆纬机,经编机,横机。70年代后,在各种针织设备上开始引用近代科学技术成就,如气流和微电子技术。进入80年代,计算机、气流等现代产的精纺梳毛机大都有以下缺点[5]:主机和喂毛机部分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采用单独成球机卷取成球,即每台梳毛机前部,都有一台单独成球机;辊筒位置排列不合理,使机器的组成机构复杂化。锡林后部连续排列了三个转移辊。作用只有一个:把胸锡林上的毛层转移到锡林上。按理应去除其中的二根转移辊,因受锡林与胸锡林上工作辊间位置的影响,而无法去除。传动系统不合理,按理开车时应锡林先起动(最理想是各辊筒同步起动),由于惯性作用,转移辊先起动,至使传动齿轮经常爆裂。除草能力差,且去草刀电动机经常烧坏⑹。无慢速装置,圈条器“生头”困难,毛干上的活络钉辊易绕毛。我国生产中低支纱的毛纺企业使用的工艺流程大多为十一道。如;前纺:原料毛条—B412(混条机)—B432(二道针梳机)—B442(二道针梳机)—B452(四道针机)—FB441(头道粗纱机)—FB441(粗纱机)—B583(细纱机),后纺:SAVIO・ORION・M(自动络筒机)—FA706(并线机)fSAVIO・GIMIN201B(倍捻机)—HT-B(蒸纱机)。前纺设备都为卧式牵伸,其产生意外牵伸的机会较大,对毛条的握持力有限,在牵伸时会对纤维造成横向扩散影响毛条的制成率,在生产80Nm以上的高支纱中,轻出条的条干质量较难控制且效率低下。2.2国外毛纺织企业的生产现状精梳毛纱截面纤维根数最低标准为,国外一般规定40根以上,国内一般在38根左右[7]。据澳大利亚羊毛局(AWC)提供的资料,19卩m以下的高级细支羊毛仅为总产量的6.4%,且价格为20〜23pm的15倍⑻。原料细度是决定可纺性能的重要条件,因为在最后成纱中务必保证毛纱截面内的纤维量最少根35〜40根。成纱条干与羊毛根数同样有很大的关系,毛纱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应是平均根数,成纱条干均匀与否与毛纱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分布影响到纺纱过程⑼。澳毛相比于国产毛有很多优点,诸如纤维长度长、毛粒杂质少、短毛率和重量不匀率都很低。表2-1列出了某国外毛纺企业用于生产高支纱原料澳毛的某些指标:表2-1某些支数澳毛条原料物理性能羊毛品质支数平均直径(pm)毛粒(只/m)30mm以下短毛率(%)重量不匀率(%)平均长度(mm)每米重(g/m)回潮率(%)细度离散(%)长度离散(%)6022.471.142.351.3389.3919.8514.1221.5231.156421.150.753.601.8181.7820.2013.5321.4934.466620.131.233.411.3380.2319.7414.4520.6832.427019.460.963.462.6485.8019.7214.0220.8236.758018.421.483.070.9681.7819.5713.5221.6235.269017.411.582.940.9981.0619.5113.6321.8431.1510016.441.195.731.5175.719.3413.3420.0736.80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澳毛相比于国产毛具有能够纺制高支纱的很多天然的优点,是国外生产高支毛纱毛纺企业的首选原料。国外的毛纺生产设备极为先进,下面以国外毛纺企业使用最为广泛的日本OKK公司生产的毛纺设备为例,其工艺流程为HM-6高速混条机fHLE-6-II—针fHG-6(2C)高速针梳机二针fHG-6(2CW)高速针梳机三针fHFV-5(DAS)头道粗纱机fHFV-5(BRS)二道粗纱机一HFV-5(PRS)型高速精纺末道粗纱机fFTC型细纱机fSAVIO・ORION・M自动络筒机—FA706并线fSAV10倍捻机。此套设备有如下特点:立式垂直输出形式(1974年由日本OKK在世界上首先倡导推出)前些年各国粗纱机均采用卧式结构,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精毛纺业出现了使用立式粗纱机的倾向,主要认为在出条较轻时,沿重力方向输出,产生意外牵伸的机会少些,并且由于现在立式粗纱机上的各种清洁吸风装置的完善,不会产生毛羽下落到毛球上影响纱线质量的问题[10]。此外,立式结构还在方便操作、减少占地面积方面具有非常的优越性。立式粗纱机的条筒或毛球喂入架设计在机台操作侧,避免了卧式粗纱机挡车工车后侧喂入、前侧输出操作上的不方便,且减少了占地面积。立式粗纱机的牵伸、搓捻等关键部件,由上而下都呈现眼前,为挡车工、保全工、机修工提供了极大的操作方便。采用针圈+气泡罗拉的牵伸方式(PRS型)PRS牵伸方式是传统针圈控制牵伸与BRS牵伸方式(即气泡罗拉牵伸方式)的完美组合。在欧洲减少细纱断头的主要措施是选择优秀的原料及强有力的复精梳工序,这两项恰恰是我国精毛纺业与欧洲的主要差距[11]。此时使用PRS牵伸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技术保证。由于针圈能在牵伸的同时再次整理纤维并且很好地控制浮游纤维,从而使针圈粗纱机即使生产0.2g/m以下的出条,也具有较好的条干[12]。其另一主要的贡献在于减少了因前纺工序的接头产生的细纱断头,并对减少纱疵及改善织物的手感有一定效果,使织物更柔软、更丰满亮丽。气动加压装置:前罗拉及皮辊采用气动加压,避免了因弹簧弹性参数变化及修磨皮辊造成的锭间差异,且操作更可靠[14]。自动落纱装置:满筒、自停、切断、络纱球、扦管、机器复位、生头及在启动全部由PC程序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牵伸区配有完备的吸风清洁装置,自动清洁牵伸区。此套工艺流程和设备具有高效的出条速度和较强的牵伸能力,而且自动化程度很高。对于纺制80支以上的超高支纱有其独特的优点。经过实践经验总结:此套工艺和设备非常适合我国毛纺行业生产高支纱的国情。2.3我国针织企业的改进的方向如何运用我国目前现有的设备和工艺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支针织纱是我国针织企业与国际接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细纱缩水率分析;优化工艺,提高原料可纺性;选用合适的原料,保证成纱质量;米用复精梳工艺,提高毛条质量;重视前纺工程,提高粗纱质量,选用合适的国产设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造细纱机,减小纺纱张力及其波动;采用新型纺纱技术。3•参考文献龙如海.2004年针织学[J].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4):2〜3.徐淑华.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及轻薄精纺产品的开发[J].中国毛纺织信息,2004,(25):75〜78.侯祖龄.毛纺产品的高支轻薄化与原料结构调整[J].毛纺科技,1998,(3):16〜18.刘迎娣.合理使用原料选择最佳工艺纺好高支纱[J].毛纺科技,2004,(5):5〜8.⑸顾立国.国产设备纺制高支毛纱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2,(1):8〜10.⑹刘曾贤.精毛纺前纺各过程理论不匀率指数的研讨[J].毛纺科技,1999,(6):5〜8.梁惠,肖萍.谈纱截面羊毛纤维根数[J].毛纺科技,1998,(2):49〜52.侯祖龄.精纺轻薄织物发趋势与技术路线的探讨[J].毛纺科技,1994,(4):2〜8.林子务.毛纺高支纱[J].纺织学报,1997,(6):21〜23.聂建斌.国外高支精梳毛纱的纺纱技术和应用[J].毛纺科技,2004,(6):30〜32.《毛纺纺60支以上高支纱的纺纱工艺》[M].天津OKK机械有限公司,2006.任永兴.高支毛纱的纺制技术[J].黑龙江纺织,1997,(1):14〜15.范尧明.超细全毛纱生产工艺[J].毛纺科技,1999,(5):40〜43.刘建中,王晓红.精纺高支毛纱纺纱技术探讨[J].纺织导报,1998,(5):16〜18二、研究内容1、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我国精纺毛纺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国外毛精纺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国内外毛精纺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对比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毛纺企业生产高支精纺纱的工艺。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国内外毛纺企业的设备、原料与工艺概况的分析与研究采用采访,参观和收查资料等形式,对现阶段国外先进毛纺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等,作详实的调查与研究。把国内与国外毛纺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毛纺生产高支纱线技术进行分析,对国内与国外毛纺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对比和分析和比较优劣,设计适合我国毛纺企业生产高支毛纱的生产工艺。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和实验仪器熟悉和掌握每一个实验的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记好实验结果对所测得的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