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课件_第1页
椎管内麻醉课件_第2页
椎管内麻醉课件_第3页
椎管内麻醉课件_第4页
椎管内麻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Anesthesia椎管内麻醉定义: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分类:蛛网膜下腔阻滞

(subarachnoidblock)硬膜外阻滞(epiduralblock)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spinal-epiduralblock)椎管内麻醉特点:病人神志清楚镇痛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缺点: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内脏牵拉反应不能完全消除要求:熟悉椎管内解剖特点和阻滞技术熟悉椎管内麻醉带来的生理变化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管理调控椎管内麻醉的应用解剖

脊柱由脊椎重叠而成

椎管由椎孔连通而成脊柱颈椎、腰椎棘突水平,胸椎棘突呈叠瓦状;颈曲、腰曲前突,胸曲、骶曲后突;仰卧位时C3、L3最高,T5和骶部最低;体位调节阻滞平面的解剖基础;韧带韧带与椎管内麻醉关系密切

脊神经与椎体的关系

relationbetweenspinalnervesandvertebrae

脊髓比椎管短,脊神经共31对,在椎管内向下斜行;

成人脊髓下端终止于L1下缘或L2上缘,L2以下只有脊神经根,即马尾神经,腰麻穿刺应选L2以下间隙;

小儿脊髓终止位置较低,应选L3以下,以免损伤脊髓;

脊膜与腔隙脊髓三层被膜,由内而外分别为: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指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

内含脑脊液

硬膜外腔:指椎骨骨膜和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内含脂肪、结缔组织和静脉丛

解剖层次

anatomicarrangement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椎骨骨膜硬膜外腔硬脊膜硬膜下腔蛛网膜蛛网膜下腔椎管内麻醉的生理脑脊液的生理:总量:120-150ml脊蛛网膜下腔25-30ml

物理特性:清亮透明,pH:7.35,1.003-1.009

压力:平卧<100mmH2O

侧卧<70-170mmH2O

坐位<200-300mmH2O腰麻时脑脊液清畅是穿刺成功的标准;

脑脊液的功用:稀释和扩散局麻药;局麻药脑脊液稀释蛛网膜下腔软膜脊髓、脊神经根后根阻滞前根阻滞感觉神经阻滞传入神经交感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传出神经交感神经阻滞

血管扩张肠蠕动增加心率减慢稀释比重=1.003-1.009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作用特点:

A.由于是直接作用,故阻滞速度快而完全;

B.注入的局麻药要被脑脊液稀释,故对局麻药的浓度要求高;C.阻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和体位;硬膜外腔生理孕妇及老年人硬膜外腔相对变小;硬膜外腔内结缔组织纤维交织致密成膜样,可使注入的药液扩散不全;硬膜外腔穿刺时呈现负压:

极度前驱体位黄韧带弹性回缩硬脊膜被推向前方局麻药到达硬膜外腔后,通过多种途径发生作用:a.直接透过硬脊膜及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脊髓表面;

b.通过椎间孔漏出阻滞椎旁躯体神经及自主后神经;

c.脊神经根硬脊膜墨汁套囊蛛网膜纤毛根蛛网膜下腔神经根;

d.血管吸收一部分;硬膜外腔阻滞

作用特点:

a.因其作用的神经根有鞘膜包裹,渗透需一定时间,所以起效时间较长;

b.阻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容量和穿刺间隙;

c.由于神经纤维粗细不等以及功能不同,在相同浓度的局麻药作用下,被阻滞产生的快慢及强度均不一;硬膜外腔阻滞

神经阻滞的顺序为:

交感神经温度觉(冷温觉)痛觉(钝痛锐痛)触觉运动神经压力觉本体感觉;消退过程则与阻滞过程相反,如交感神经阻滞最先开始而最晚消退,本体感觉最晚缺失而最早恢复;

硬膜外腔阻滞

阻滞范围:平面体表标志胸骨柄T2乳头T4剑突T6肋缘T8平脐T10耻骨联合上2cmT12大腿前部L1-3小腿前及足背L4,5下肢后面及阴部S1-5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宽于感觉神经2-4个节段;感觉神经阻滞平面高于运动神经2-4个节段;临床所指的麻醉平面是指痛觉消失的平面;硬膜外腔阻滞

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对呼吸影响:Respiratory(1)阻滞平面超过T4,且局麻药浓度较高,可使肋间肌、膈肌麻痹,呼吸受到抑制,通气储备功能及肺活量明显减弱;高位阻滞时,局麻药的浓度宜低,应有呼吸支持的准备;

(2)高龄、体弱、贫血、肥胖等病人,在原来通气储备不足情况下,更应重视控制阻滞平面以及呼吸支持;(3)术前用药、辅助用药均可能对呼吸中枢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应严格控制药量;体位、腹腔内纱垫填塞、牵开器等均可干扰肺通气;

对循环影响Circulation(1)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交感神经纤维被阻滞,阻滞部位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2)阻滞平面达T4以上,心脏交感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使心率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3)应及时调整体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加快输液,以防重要器官血流灌流不足;对体温的影响Temperature

交感神经阻滞,外周血管扩张,热量散失;

年龄越大,阻滞越广,温度下降幅度越大;

削弱机体温度调节机制;对其他系统的影响othersystem

(1)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胃肠蠕动亢进,产生恶心、呕吐,加之血压下降,胃肠本身血流灌注减少,更易诱发恶心、呕吐;

(2)血压下降,对肝、脾、肾等组织的灌流减少、减慢;(3)椎管内阻滞后,膀胱内括约肌收缩,而逼尿肌松弛,使膀胱排尿功能受到抑制,出现尿潴留;蛛网膜下腔麻醉

(腰麻/脊麻)(一)概述1898年Bier引入临床;定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背根神经及脊髓表面;依据麻醉范围分为高平面麻醉≥T4、中平面麻醉、和低平面麻醉≤T10;(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IndicationandContraindication

适应症

A.子宫及其附件手术、剖宫产、B.膀胱、前列腺手术、前列腺电切术、C.疝修补手术、D.低位肠道手术、

E.下肢手术、F.肛门会阴手术、尿道手术、

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严重感染休克患者凝血障碍患者腹内压明显增高者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小儿等不能配合者麻醉前准备访视病人:有无禁忌麻醉计划:间隙药物如何应对可能问题麻醉前用药:用药不宜过大用具及准备:麻醉机监护仪腰麻包

局麻药阿托品麻黄素常用药物常用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阻滞时间与药物种类和浓度有关;

阻滞范围取决于药物用量;利用药物比重调整阻滞平面;常用剂量药物名称常用剂量mg最大剂量mg最大浓度%起效时间min维持时间min缺点普鲁卡因100-1502006%1-545-90作用时间短,固定快丁卡因10-15200.335-1020120-180固定慢,易被弱碱中和利多卡因10012031-375-120易于弥散平面不易控制布比卡因8-12150.755-10120-150平面调节不可过急腰麻穿刺术体位穿刺部位和消毒范围穿刺方法体位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儿靠齐、嘱病人低头蜷腿,拉开棘突间隙;轻比重药液阻滞时,哪一侧朝上?坐位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儿靠齐、嘱病人低头、怀抱枕头、脚踏脚凳;重比重药液相对安全;穿刺间隙L2,3或L3,4;髂骨翼最高点正对L4椎体或L3,4间隙;消毒范围中心法则,碘酒+酒精两遍(小大圈);上至肩胛下角,下至S2,两侧到腋后线;穿刺术直入法穿刺点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引导针,从棘突间隙中点垂直进针,针尾与背部垂直,腰麻针经引导针继续向前;逐层体会,两个落空;侧入法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浸润麻醉;穿刺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与皮肤呈75°角,对准棘间孔方向刺入;可避开棘上和棘间韧带;成功标志脑脊液清畅;若未成功:调整角度、深度、重新摆放体位、重新穿刺;注药药液与针尾紧密衔接,严防漏药或注气;稍加回抽,将药液以5S/ml的速度注入;可再次回抽证实;平面的调节影响因素:穿次间隙、患者体位、身长、

局麻药种类、浓度、剂量、

容积和比重及注药速度、

针尖斜面方向;主要影响因素:穿刺部位与脊柱的生理弯曲

经L2,3与L3,4穿刺的差别?

体位和药物比重

轻比重药液,头高位平面上升;

平面足够后,立即调至水平;

应在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

穿刺针斜口方向和注药速度

针口朝上,麻醉平面易上升;

注药速度越快,麻醉平面越宽;腰麻术中管理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抑制:吸氧、辅助呼吸、必要时插管;恶心呕吐:提升血压、抗牵拉反应、止吐药;

并发症

complications(一)头痛①轻微头痛:经卧床2-3天即自行消失;②中度头痛:平卧或采用头低位,日输液2500-4000ml,

应用镇静药或镇痛药;③严重头痛:可行硬膜外充填血疗法;

(二)尿潴留插尿管(三)神经并发症原因:局麻药毒性、意外带入有害物质及穿刺损伤;1.脑神经受累发生率平均为0.25%头痛畏光复视斜视维生素B四周左右恢复2.假性脑脊膜炎头痛、颈强直,按腰麻后头痛处理抗生素3.粘连性蛛网膜炎下肢瘫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马尾神经综合征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极慢,大小便失禁5.脊髓炎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esthesia硬膜外间隙阻滞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C5-T6)中位硬膜外阻滞(T6-T12)低位硬膜外阻滞(L1-L5)连续法:通过穿刺针,留置导管;

根据需求分次注药;延长持续时间;

作用机理硬膜外麻醉的广泛应用已60年,作用机制仍不清楚①椎旁阻滞;②经根蛛网膜绒毛阻滞脊神经根;③局麻药弥散过硬膜进人蛛网膜下隙

产生“延迟”的脊麻;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腹部、下腹及下肢等手术,颈部、上肢及胸部手术也可应用,但在管理上较复杂;绝对禁忌证:严重休克、穿刺部位有感染、脊柱畸形、凝血障碍;相对禁忌证:严重贫血、高血压、心脏代偿功能不良、呼吸困难;麻醉技术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硬膜外包;镇静药;

麻醉药;血管活性药;穿刺术

体位:同腰麻;穿刺点:手术区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

方法:直入和侧入(斜向头方);

判断穿刺是否成功阻力消失法针尖抵达黄韧带时,阻力大,有韧性;取下针芯,接内有空气的注射器,推动注射器,有压力回弹感觉;边进针边试探阻力,有落空感且阻力消失,表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负压法针尖抵达黄韧带时,取出针芯,针尾放一滴液体;继续进针,此液体被吸入,即表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至超出针口3-4cm;玻管负压悬滴试验硬膜外阻滞平面的调节

最重要的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是

穿刺部位和药物容量

乳腺手术T3-4上腹部手术T8-10

中腹部手术T9-11下腹部手术T12-L2

下肢手术L3,4会阴部手术L4,5其他1.导管位置和方向:头侧置管,易向头侧扩散;2.药物容量和注药速度:容量大、注药快、阻滞范围广;3.体位:加速注药,向低处扩散1-2个节段;4.病人情况: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腹压高的病人,硬膜外腔狭小,药液易向头侧扩散;硬膜外注药方法:①注射试验剂量:一般为3-5ml,目的?②注入试验剂量后5-10min,如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可每隔5min注入3-5ml麻药,直至阻滞范围能满足手术要求为止,也可根据临床经验一次注入预定量;③术中病人由无痛转而出现痛感,肌肉由松弛转为紧张,应考虑局麻药的阻滞作用开始减退,此时若血压稳定,可追加维持量,一般为首次总量的1/2~1/3;失败原因失败包括三种情况:

1.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过窄或偏一侧)

穿刺点选择不好;多次硬膜外导致粘连;

2.阻滞不全(有痛感,肌肉不松弛)药物浓度和容量不足;导管进入椎间孔或未按预期方向插入;

3.完全无效导管脱出或误入血管;导管扭折或被血块堵塞;穿刺失败;并发症(一)穿破硬膜术后头痛发生率高补液卧床血补片(二)广泛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局麻药硬膜外剂量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