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4.2《荷塘月色》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4.2《荷塘月色》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4.2《荷塘月色》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4.2《荷塘月色》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14.2《荷塘月色》测试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测验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2.下列各句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王先生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送给朋友时,说:“聊供补壁。”

C.这位高级技师深情地说:“师傅对我垂爱有加,我感激不尽。”

D.小刘给编辑回信说:“拙作仅为一孔之见,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学生如果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拙于理性表述,更可能失掉创新的能力。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

4.下列诗句中的意境和荷塘月色相似的一项是()

A.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

B.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D.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宋]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啜着些白花,有袅(ē)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chà)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婉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ài)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弥(mí)望颤动B.袅(ē)娜点啜

C.霎(chà)时缈茫D.脉脉(mài)婉然

6.“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吻合。

B.这淡淡的月色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它使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在深夜,湫隘的小巷之中,万籁俱寂,只有自己的足音,橐橐地回响着,沉重地敲在心上,叫人惊悸不安;窸窸窣窣的衣裾,仿佛有谁尾随在背后似的,更令人惶悚。然而这种静寂,在过惯了喧阗生活的我看来,是大有风趣的。我会丢开一切的杂念,专心致志欣赏当前的静境,担忧不测的遭逢——我觉得这些都是夜行的乐趣。有时候结伴同行,那我更会放大了胆,恣肆地一切叫我害怕的声音,似的证明自己的无畏精神;然而只要有一声犬吠,一阵枭鸣,我都会蓦然震骇起来。

A.急走于荒芜谛听自欺欺人

B.急走于芜乱谛听掩耳盗铃

C.漫步于芜乱聆听掩耳盗铃

D.漫步于荒芜聆听自欺欺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一个亿的塑料球,以期达到高效节水、阻止湖水蒸发的目的。

②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应该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它往往会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意味。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近几天我们已经走访了四所学校,但这也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郁达夫的《沉沦》银灰色的死》等文章,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二、小阅读-课外

9.请解释诗歌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感遇

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10.阅读张抗抗《鹤的舞蹈》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与一位邻居大姐约定去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我们似乎是被一阵阵嘹亮的号角,或是高亢的呼唤所吸引,闻声走到了一座高大的丝网笼前。那一刻我的呼吸都几乎停止了,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颈长腿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彼此深情地凝视对方——它们几乎具备了天才的舞蹈家应有的一切优势,还有内心热烈而疯狂的激情。它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从容地展开了巨大的羽翼,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伴奏的音乐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我们人类是听不见的。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它的鹤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每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煽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那样扑朔迷离、如影随形;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如。当笼中所有的鹤们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该段文字对鹤舞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了鹤的什么特征?试做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灯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看,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代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却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三、小阅读-课内

12.《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美景使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本文至此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13.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试举例说明。

14.《荷塘月色》在主要描写荷塘、月色后,也安排了一点穿插性文段,表现在:①;②。这两处材料体现了极力通过联想与回忆来排遣“不宁静的心情”的意图。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测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他的日记几乎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致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有删改)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为了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为此专门写文章。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设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为了明志,朱自清不惜改名,且以“佩弦”为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并用每天写日记的方式来坚守自己改名的初衷。

D.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在贫病交迫中溘然长逝。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朱自清的一生比作弦和发条,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朱自清认真严谨、严格自律的性格特点。

B.文章构思精妙,分别从坚持学习、做事认真、有原则、做人有傲骨等方面给读者展现了朱自清短暂而富有丰富内涵的一生。

C.文章用词巧妙,“匆匆而去,背影长流”,表述了对朱自清去世的悲痛和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佩,也将其名作暗含其中。

D.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和叶圣陶、沈从文、李广田等名家对传主的评价直接表现其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的形象。

17.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朱自清《冬天》的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8.语段中对“父亲”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9.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活生生移植其于荷塘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地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数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监督你去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文本二:

兆民把朱自清先生视为一生的风范和楷模,还有更充分的自白,是他的《自清轩语》。他有了新居,户型不大,没有书房,妻子便将锅灶移到墙院,腾出厨房辟为书室,请书画家黄澍老先生赐“自清轩”字幅。将“自清轩”作斋名,黄澍不解,问“怎么叫‘自清轩’呢?”他答:“为人处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清操自守;素来敬重朱自清先生的道德文章,要清白做人;平日里读书作文,要文风清新:合三为一,曰‘自清轩’。”

(张小明《字句见真情——读吴兆民新书〈又见荷塘月色〉》)

20.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来到朱自清曾走过的荷塘,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意在表述深深的遗憾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接着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后联系史实,赞扬了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C.文中细致地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动人景象,不经意间回应了经典作品,也写出了荷塘的沧桑变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D.文章结尾,触景生情,既表述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又透露出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无耻文人的憎恶与批判。

21.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多用比喻和通感,而文本一多用白描和想象,同样使作品情景交融,意趣横生,体现出文学创作上积极的探索精神。

B.文本一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赋予了笔下荷塘动静相生的月夜景象,并且多处使用对比的技巧,创造了艺术审美空间。

C.文本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表述方式,使文章娓娓道来,又具有文学色彩,既感人至深,又令人警醒。

D.文本一、二中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丰富了文章内容,传达出对朱自清人格的敬重,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可谓字句见真情。

22.文本一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移植”可否互换呢?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23.文本一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由文本二出处可知的新书亦以其为名,试分析此题目有哪些丰富的含意?

七、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飞翔

宫玺

一只受伤被缚的鹰,

终于挣脱绳索,

奋力冲上了天空!

可是绳索撕去它一条腿,

鲜血淋漓,

心肝如迸!

为了重获自由,

即使只有片刻,

它也甘愿付出被缚的生命;

为了最后的飞翔,

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

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

盘旋着,盘旋着,

一圈,一圈,一圈……

向大地倾洒无尽的柔情!

啊!……

山河收留了它的羽毛和血肉,

蓝天拥抱了它不死的魂灵!

2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极力营造一种悲凉沉郁的氛围,写一只鹰受伤而又被缚,让这只鹰的命运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

B.“绳索撕去它一条腿”运用比拟的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了“绳索”对鹰的阻碍和摧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

C.挣脱绳索的鹰的最终结局是,其残躯被山河收留,其魂灵被蓝天拥抱,体现了山河、蓝天对鹰的怜悯。

D.本诗中的鹰,之所以能强忍身体剧痛,挣脱绳索,一圈一圈地翱翔于蓝天,根本原因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

25.这首诗表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评点苏诗》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用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

材料二

阅读《荷塘月色》,我们感受到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所写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样的描写,离不开娴熟而有个性的艺术技巧。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他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关于“月下蝉声”》)。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诗与感觉》)。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当时微妙的心思。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读》)

材料三

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想回扬州,他的两个孩子在扬州他的父亲那里。但他与父亲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闹得很僵,他怕回去之后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决。这样的心情表露在《荷塘月色》中,就是开头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贴近朱先生的本意,至少也是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自清自己曾说:“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老婆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地作政治的抉择。

(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

2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对“闹”字的认识,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领会。

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

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颖。

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论。

27.下列语句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通感”观点的一项是()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2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质疑“月夜蝉声”一说,朱自清最后确认自己无误。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

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要“顺口”“顺耳”“顺眼”,他的《荷塘月色》确实做到了。

D.对《荷塘月色》情感中“自由”的理解,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也要从伦理的角度。

29.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

30.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观点,这样的引用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九、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李彪,字道固,孝文赐名焉。举孝廉,至京师,李冲礼之甚厚,彪深宗附之。孝文初,为中书教学博士,迁参著作事。

表上封事七条,其一曰:臣愚以为第宅车服,自百官以下至于庶人,宜为其等制。使贵不逼贱,卑不僭高,不可以称其侈意,用违经典。其二曰:今诚宜准古立师傅,以诏导太子。诏导正则太子正,太子正则皇家庆,皇家庆则人事幸甚矣。其三曰:臣谓宜于河表七州人中,擢其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其七曰:愚谓如有遭父母丧者,皆得终服。若无其人有旷庶官者,则优旨慰喻,起令视事。帝览而善之,寻皆施行。

彪稍见礼遇。诏曰:“彪虽宿非清第,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颇堪时用。”其年,加员外散骑常侍,使于齐。彪前后六度衔命,南人奇其謇博。彪既为孝文所宠,性又刚直,遂多劾纠,远近畏之。帝宴群臣于流化池,谓仆射李冲曰:“李彪之直,是我国得贤之基。”

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等参理留台事。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冲积其前后罪过,上表曰:“去年大驾南行以来,彪兼尚书,其言与行舛,是己非人,专恣无忌。宜亟投彪于有北,以除奸矫之乱政。”有司处彪大辟,帝恕之,除名而已。

彪寻归本乡。帝将复采用。会留台表至,言彪与御史贾尚往穷庶人恂事,理有诬抑,奏请收彪。彪自言事枉,帝明彪无此,遣左右慰勉之。听以牛车散载,送之洛阳,会赦得免。

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乃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体上往往疮溃,痛毒备极。赠汾州刺史,谥曰刚宪。

《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乃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

B.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乃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

C.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乃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

D.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乃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名,意思是被君主赠以名号,《魏书古弼传》:“太宗嘉之,赐名曰‘笔’”。

B.坟籍,古代典籍,也称“坟典”,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

C.度支尚书,三国魏文帝始置,秩三品,掌全国财赋统计和支调,相当于汉代计相。

D.刺史,“刺”是检核问事,刺史原为监察官,后来成为地方专管军事的长官。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彪呈奏封事,大胆建言。李彪向皇帝陈述七条建议,其中包括应对住宅、车辆等规定出等级式样,不能违背经书典籍;为太子聘请老师,以利天下。

B.李彪深受重用,刚直不阿。李彪被封为员外散骑常侍,六次出使南齐,性格学识令南人惊异;李彪刚直不阿,对朝臣违法行为多有弹劾,臣僚都畏惧他。

C.李彪参预朝政,坚持己见。孝文帝率军南征,李彪兼任度支尚书,参与料理朝廷大事;与李冲等人意见不同,便显露在脸色上,受到李冲的弹劾。

D.李彪弹劾众人,受到报复。孝文帝准备起用李彪,适逢京城留台的表章到来,说李彪与御史贾尚审问被废太子元恂一案,有不实之处,最终作罢。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擢其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

②彪兼尚书,其言与行舛,是己非人,专恣无忌。

十、句子默写

35.请同学们用正楷字把下面文段中空缺的部分补写完整,书写一定要规范整洁。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古意二首(其二)

王融①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氛氲。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十二、语言表述

3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地压着房檐

④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А.②④①⑤③⑥B.④②①③⑤⑥C.④②③①⑥⑤D.④②③⑥①⑤

38.按照给定的角度要求,为下面的报道写出两则一句话的评论,每句不要超过20个字。

据12月6日《南京日报》报道,市教育局对市区小学的校训进行了一次整体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所小学中,有49所学校的校训构成形式为“四词八字”口号式,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小学的校训共涉及用词38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词依次为:“勤奋”,38校使用,所占比例76%;“团结”,26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2%;“创新”,21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2%;“文明”,20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0%。

①从指出问题的角度评论:

②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

39.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幽僻·幽静

(1)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

(2)想象不到比这个园子更加荒凉、更加的地方了。

斑驳·稀疏

(3)过分褪色的墙体已不复昔日的金碧辉煌,但是的墨迹却显得更有味道了。

(4)一弯如钩的新月高挂天空,月光透过大树的枝叶,洒下一片浓淡相宜的光影。

风致·风韵

(5)村庄连着袅袅的炊烟,炊烟连着清澈潺湲的溪流,溪流连着我那些似有若无的绮丽的梦想,远处的山显得更有了。

(6)珊君仍然像一朵娇艳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江浙女人的。

40.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处。

①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萎靡之风。(颓唐/颓废)

②春节假期期间,市属公园中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游客体验传统节俗活动,节日文化内涵,成为新春游园一大亮点。(领略/领会)

③冬日里的大马士革,天气时常阴晴不定,街道也略显。不过,位于核心地段的国家博物馆里参观者仍络绎不绝。(萧条/萧索)

④时值寒冬,北方处处。掉了叶子的泡桐树,显露出突兀的鸟窝。(萧瑟/萧索)

⑤这位画家笔下的山水,多为徽徽水,有全景式巨幅,宏阔雄峻中见壮美境界;有边角式小幅,深邃中见秀美景致。(幽僻/偏僻)

⑥为了还原古朴,这部剧的夜戏选择用“蜡烛打光”的方式,使得这部剧颇具生活气息。(风致/风韵)

⑦高原初体验,她夜里辗转反侧,直到凌晨两点才地睡着,四点多又被惊醒。(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4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文化自信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支撑。实现国家富强,①,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打心底感到自豪,才能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③,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解析:

1.C

2.A

3.A

4.C

5.A

6.D

7.B

8.D

9.(1)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2)摧兀:险峻貌。

10.(1)①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如对鹤的外形、神态、鸣声、动作等的刻画是正面描写,直接、生动、鲜活地展示出鹤的形象,“我”的心理、情感和联想等是侧面烘托,间接强化、突出了鹤的形象和品性;②正面描写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形绘色地描摹出鹤的音容美姿。(2)突出了鹤美丽高雅、真诚率性的特征。

11.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2.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摆脱“不宁静”,于是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接着,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以谐音(“莲”谐音“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痛苦。在此表述了他对时代的不满。“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这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