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VS知情权_第1页
隐私权VS知情权_第2页
隐私权VS知情权_第3页
隐私权VS知情权_第4页
隐私权VS知情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要隐私我要知情JUNE-ZHENG作品刘晓庆:1950

10

30斯琴高娃:1950

1

1950多名明星身份证号码曝光周海媚:1966.12.12李玟:1975.1.17

最近几日,又一艳照门事件疯狂袭来。有外国黑客疑利用苹果iCloud云端系统的漏洞,非法盗取了众多全球当红女星的裸照,继而在网络论坛发布。由于受影响的全是世界知名人士,奥斯卡影后劳伦斯承认照片属实后,令这批为数约三百张的艳照快速流传,尽管相关社交网站已“用尽方法”封阻发布裸照的用户,但丝毫无法阻止艳照的流传速度,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贝克汉姆夫妇诉《世界新闻报》案

贝氏夫妇的保姆在解聘后,与贝氏夫妇达成了保密协议,即不得向任何媒体曝光其家庭隐私。但是保姆见钱眼开,擅自将贝克汉姆与情人之间的“亲密往事”以30万英镑的天价卖给了一家花边小报——《世界新闻报》。贝克汉姆的婚外情在被该报曝光之后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激发了贝氏夫妇的愤怒,后者愤然将《世界新闻报》告上法院,起诉理由是该信息提供者违背了事先的诺言,违反约定的爆料不应该刊登在公众报纸上,因此请求法院下令禁止《世界新闻报》继续刊登该新闻。但是贝氏夫妇的诉请遭到了法院的拒绝,其理由是,对此消息的极大关注已经转化成公共利益的内在要求,而且贝氏夫妇作为公众人物对隐私的曝光应该具有容忍义务。问:公众知情权的底线在哪里?公众人物隐私的底线又在哪里?目录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知情权概念二、公众人物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三、公众人物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协调LOGO四、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公众人物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其以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性为构成要件,二者缺一不可

公众人物的分类:自愿性公众人物非自愿性公众人物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知情权概念(1)非自愿性公众人物

所谓非自愿性公众人物,是指往往没有追求或放任出名或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结果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具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的发生,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而成为公众熟知的与这件事件有联系或牵连的人。(2)自愿性公众人物

自愿性公众人物是指在主观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为公众人物并在客观上成为公众人物的人。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高级官员等人物,在主观上具有希望或放任自己被一般社会公众所熟知,在客观上已经为公众熟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隐

私指不为人知、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秘密。指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其中,“私”是“隐“的前提条件。隐私权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与普通公民相比,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点是:

1.公众爱好性。

2.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

3.法律保护的限制性。

4.与知情权的冲突性。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知情权1、对纯粹私人信息的侵犯。2、侵犯私人空间。3、恶意侵害私人生活私事,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公众人物隐私的侵权认定公众人物隐私的侵权认定的原则1、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2、公序良俗与利益权衡原则。3、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4、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表现形式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隐私权与知政权的冲突。知政权赋予了公民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民主参政、民主监督,必然要了解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如其出身、品行、学历、家庭背景、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等)和行为活动。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又不希望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如学历问题、财产来源不明等)。于是,两者之间产生了冲突。二: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公开记录不能算隐私公开记录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公开发布的正式文件、通知、判决书、布告以及其他允许公开发布、引用的材料。由于这些记录的公开性,即使其内容涉及到个人隐私,亦丧失隐秘性,引用者免负侵犯隐私权的责任。2.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的冲突。公众人物或者担任公共职务,或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无论他们成为公众人物是否出于自愿,都与普通人一样,享有隐私权。社会知情权赋予公众知悉其所感兴趣的社会新闻的权利,作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公众人物私人生活领域内的事务往往成为媒体采访和报道的内容。为了满足公众社会知情权的要求,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很容易被侵犯。2004年10月18日下午,著名导演冯小刚的贺岁新作《天下无贼》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北京〈明星BIGSTAR>制作了一篇〈明星住宅地图〉的报道、将其家庭住址登报而气愤难平,和该周报记者起冲突。三: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协调隐私权知情权(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受限制特性及其限制界限1.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受限制性公众人物隐私的限制,是指当公众人物有关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本着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公众人物的隐私进行限制,或者经过公众人物本人的透露的隐私不属于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犯。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源于利益衡平理论。根据此理论,公民权利义务应当协调一致,且当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处理原则。公共利益成为限制个人权利与利益的正当理由。2.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界限(1)身体隐私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最基本内容(2)私人空间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主要对象

(3)私人信息也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内容除了身体隐私和私人空间外,公众人物的银行账号、电话号码、健康状况、医药档案等个人信息,只要与“公共利益”和公众“合理兴趣”无关,都受到隐私权保护。(二)限制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基本原则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原则上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涉及到公共利益时,则要视情况区别对待。相反即大众知情权不得侵犯与公众利益无关的隐私。JUNE-ZHENG作品

2007年6月2日,近600位明星的私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在某网站论坛曝光。众多网迷看到后,纷纷拿起电话,或问候、或言情、或骚扰、或引逗,一时间,中国众多明星开始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电话、短信骚扰。

600明星电话号码遭曝光2.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3.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公众的兴趣与持续关注促成或加固了公众人物的地位与权利。4.权利协调一致原则。四: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1.立法规范(1).把公民隐私权明确写入宪法,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