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_第1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_第2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_第3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_第4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教学目标(一)学习明清思想领域的成就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二)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出现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三)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五)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六)通过学习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西学东渐,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二)难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经济的发展和局限(一)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的表现(1)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3)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增强。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纺织业、印染业等行业生产工具革新、技术提高、规模扩大。(2)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开设工场3、商业发展的表现(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2)区域间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3)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形成(4)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学习明清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结合教材所给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二)经济的局限(1)表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2)原因:日益僵化的封建统治。经济:重农抑商;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3)后果: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鸦片战争)学习明清经济的局限,并分析局限的原因,并对比此时西方国家的发展,得出经济发展局限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的能力——历史时空观。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一)变化:1、陆王心学:“致良知”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3、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4、顾炎武:经世致用5、王夫之:提出唯物主义(二)变化的特点1、政治上:反对专制权威,提倡自由民主;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3、治学上:反对空谈教条,提倡经世致用。(三)变化的原因: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商品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3、市民工商业阶层的壮大学习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是基于国家经济政治出现了新变化。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三.小说和戏曲(一)小说(二)戏曲学习明清小说与戏曲,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四、科技(一)科技著作科技呈现特点:1.从内容看: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2.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3.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二)西学东渐学习明清科技著作,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呈现的特点与封建国家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课后反思1、本节课经济思想部分内容较难,在讲解是需要辅之大量史实进行讲解佐证。2、本节课课容量大,在上课时注意把握重点。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材料:下表分别归纳了部分西欧启蒙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言论。西欧启蒙思想家言论中国思想家言论伏尔泰当高卢、日尔曼和英吉利以及整个北欧沉沦于最野蛮的偶像崇拜之中时,庞大的中华帝国政府正培养良俗美德,制定法律,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孟德斯鸠要让人不能滥用权力,制度安排必须让权力制约权力。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政为民政、政由民出、政以为民。卢梭最好的而又最自然的秩序,要让最明智的人来治理群众,要能确定他们治理群众真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陈天华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而入手之方,则先之以开明专制,以为兴民权、改民主之预备,最初之手段则革命也。康德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陈独秀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思想言论之自由,某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中西方交流推动彼此文明发展。阐述:西欧启蒙思想家通过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了解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作为抨击欧州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武器,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积极传播西方的民权与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夕,以陈天华为代表的革命思想家们从西欧启蒙思想中吸取民主革命思想并大力宣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宣扬民主与科学,给国人进行了一场思想启蒙教育,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中西文化交流提取任意一个作为论点,如“中西方交流推动彼此文明发展”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西欧启蒙思想家通过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前夕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如何传播西方思想以及改造中国思想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3.材料:近代以前,清政府……中央政府除最高统治者皇帝外,还有内阁、南书房、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管理皇帝宫廷事务的宗人府和内务府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它并非专职,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其名义上是处理“通商事务”,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官名,掌管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清政府专门负责外交、通商、海关等涉外事务的机构)等陆续成立。——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世纪中后期清朝涉外机构及涉外官员变迁的特点。(2)简要评价这种变迁。【答案】(1)涉外机构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渐推进;涉外官员从兼职到专职。(2)清朝的政治越来越受制于列强的干预和控制,它标志着国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也是清政府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清代外交,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从理藩院处理到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得出是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步推进;涉外官员根据材料中“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得出从涉外官员从兼职到专职。(2)本题考查对清代外交的评价,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一方面应看到由“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清朝的政治越来越受制于列强的干预和控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加深的结果,同时应看到这是清政府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学者在谈到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时指出: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和初始阶段,启蒙没有立即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二者相得益彰,终于给整个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不过,这种良好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五四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参加革命斗争,救亡图存;要么继续从事教育、科学、文化等启蒙工作。……然而出于救亡、革命和战争的现实要求,在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上,从其建党伊始到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彻底否定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绝对个人主义,同时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救亡与启蒙”为主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看法。(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该学者认为“救亡最终压倒了启蒙”,这一论断不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论证:新文化运动时期之所以重视思想启蒙,在于陈独秀等人发现,以前的革命,都是政党的斗争,没有充分动员起民众,封建主义观念没有被真正打倒,故而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这个所谓的启蒙,是要启西方价值观之蒙。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启发和引导了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觉悟,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促使以解放广大工农为斗争方向的马克思主义取代“民主、科学”成为民众启蒙的指导思想。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力量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根本出路在于领导和依靠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最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救亡使命。也正是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实现了人民最广泛的觉醒。中国革命的进程是人民自己起来解放自己的进程。没有人民的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对工农,尤其是对农民进行了最广泛的启蒙,最普通的工农对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开始觉醒,并拥有了一定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来维护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就此而言,根本不存在“救亡压倒启蒙”的问题。材料的观点把救亡与启蒙对立起来,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目标和革命的动力,忽视了中国国情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与革命战争动员的内在联系。【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材料“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可得出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救亡最终压倒了启蒙”,这种把启蒙与救亡对立起来思想,不是唯物史观。首先要明确,唯物史观有以下基本观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深入,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革命的目标是要推翻三座大山,革命动力就是广大的革命的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的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国革命就是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充分的革命战争动员,而这就是启蒙。所以,近代中国启蒙是长期的,根本不存在“救亡压倒启蒙”的问题。5.材料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时期口号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这些口号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两大主题。(救亡或启蒙任选其一)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国人开始救亡探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救国;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以“变法自强、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的口号,创办实业并掀起变法及革命浪潮,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同时,这些口号也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启迪了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基本史实,逻辑清楚,语言顺畅,主题密切结合)因此这一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与解放人民思想的两大主题。【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由此可以从救亡和启蒙两个角度确定主题,结合近代中国探索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即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国号来源秦周天于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隋北周时,杨忠受封为“随国公”,忠子杨坚进爵“随王”。及杨坚篡周,以“随”愈不祥而改为“隋”唐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国号“唐”宋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大元1206年成吉忍汗建国,其汉译名为“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日‘大元.孟取《易经》‘乾元,之义。”大明旧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现多认为出自《易经·乾升》“大明”之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往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大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理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号”这一主题对表1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一】(从全局共同处着眼)看法:国号往往具有鲜明的继承性。说明: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名;宋朝国号来自于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宋州及其官职宋州节度使;大明、大清的国号命名方式与大元一脉相承,其中,“大明”二字,与“大元”同出一典,前后相继。认识:上述几种继承性,都有利于新兴王朝彰显其正统性和合法性。【答案示例二】(从全局的变化着眼)看法:元朝建国号始用文义(元明清三朝国号确立的方式与之前的王朝有别)。说明:在封建大一统王朝中,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位;宋朝国号来白于赵匡胤篡周建宋前担任的宋州节度使官职。忽必烈以文义建国号的方式,为明朝、清朝所沿用。认识:元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作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白身并没有之前大一统王朝的继承性与正统性,另一方面,恰好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答案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