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原卷版)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原卷版)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原卷版)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原卷版)_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24课阶段性检测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对近代中国的一场运动做了如下描述:它以打倒偶像和启蒙为目的,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五四运动2.下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内容节选。它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A.奋斗目标B.中心工作C.组织机构D.最低纲领3.据参加北伐的李品仙回忆:“国民革命军誓师之初,虽号称十万之众,实际上不过五六万人。而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竟以前后不过八个月的时间,领有长江以南,真非始料所及。”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军以弱胜强 B.中国共产党领导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国共合作的推动4.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最大的革命成果是()A.革命势力从长江流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C.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消灭陈炯明势力 D.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目标5.提倡国货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等。这一现象()A.是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B.体现了国人的盲目排外思想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6.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27年4月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7.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参加对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不但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然而我们领导广大的群众和红军,不但屡次击溃了敌人的“围剿”,而且从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去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的毒计。该报告()A.反映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 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C.体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显示了解放全国的光明前途9.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唱道:“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跑上战场,誓死抵抗。”歌中“抵抗”的是()A.英法联军 B.清政府 C.北洋军阀 D.日本法西斯10.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全国各地有千余名文艺界人士汇聚武汉,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文艺、戏剧、电影、美术、漫画、木刻等十几个抗敌协会,出版各种刊物200余种。这反映了()A.武汉成为全国文艺中心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抗战文艺成为主流文化 D.文艺与抗日救亡相结合11.1938年5月,毛泽东指示:“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已经证明了的。”毛泽东这一指示是针对()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正面战场形势的变化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华北解放区的改革12.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中国在签字国中与美、英、苏并列,成为“四强”之一。这说明了()A.中国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B.平等的国际体系已形成13.下面是1945年8月至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变化图。图中数据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是因为()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 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14.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配合三大战役的进行C.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A.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命令解放军肃清国民党残敌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概括为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战争。——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战场的关系和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战场局面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6分)1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依据客观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推动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材料一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文章将“苛捐杂税的取消,地租的减少,高利贷的限制”作为“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来“使抗日力量无限地提高”。同年8月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摘编自胡穗《抗战爆发前后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材料二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共中央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频繁变动。战后开始至1946年3月是坚持既往的减租减息政策;1946年3月下旬开始同意在减租减息基础上加上反奸清算斗争;1946年5月初发出支持农民通过减租减息、反奸清算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的“五四指示”;1947年3月延安被占领后又全面转向剥夺地主土地的激进土改政策。——摘编自杨奎松《战后初期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变动及原因——着重于文献档案的解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七七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土地政策调整的表现并简析其历史影响。(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认识。(5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走上了苏维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推行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一下子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实行农村武装割据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