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__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豁达淡然的“乐境”。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帛帝。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________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________,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文艺向来是(),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MV,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__________到抗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突如其来助力聚集同声相应B.祸从天降助力聚焦同舟共济C.突如其来助威聚焦同声相应D.祸从天降助威聚集同舟共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C.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落梅陆游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注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1.下列与两首诗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B.“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C.“雪虐风饕"写出了环境的艰难与险恶,尽管如此,梅花依旧傲雪独放,愈发坚强。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2.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1)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3)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5)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7)博观而约取,____________。(苏轼《送张琥》)(8)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2.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将接触到的西方文学理论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致力推广诗歌。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顾随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北京人家夏天的门和窗肖复兴老北京人,是很讲究节气的。夏天到来的日子里,在皇宫,男的要脱下暖帽,换上凉帽;女的要摘下金簪,换上玉簪。这些都是夏天到来的象征物。人体最能感受季节的冷暖变化,而装饰品则是为变化的季节镶嵌的花边。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夏天到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首饰要换,首先要换的是窗纱,然后便是搭天棚了。清竹枝词有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这里所说的“搭凉棚”,便是说无论官宅民宅,只要是四合院,都要在院子里搭凉棚,就是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三样中的“天棚”。这里所说的“糊冷布”,就是要在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的纱帘。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不过,能搭得起凉棚的,得是多少有点儿钱的人家。而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窗帘和门帘,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秫秸编的,也是要准备的。如果说,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搭凉棚、换帘子,乃至换冷布,都是彻底的形而下了,却也是地道的民生,让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接上了地气;热腾腾的,一步步逼近了人们,不敢怠慢。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那时候,不少人家用塑料线绳和玻璃珠子穿成珠串,编成帘子;还有用旧挂历捻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像炮仗里的小鞭差不多大小,用线穿起来,挂历的彩色变成了印象派的斑驳点彩,很是流行一阵。当然,这是只有住四合院或大杂院才有的风景,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经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风情。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更重要了。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够进得屋子来。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是那种花格纸窗,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的人家换成竹帘子或湘帘子,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纱布,好让夏天的凉风透进屋里来。这种糊纱布,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对于老北京四合院这样房屋门窗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经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以研究数百年,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院子里的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则糊冷布。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一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窗子就支了起来,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如果夏夜窗户外面正好有树的阴凉,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绿叶枝条的影子,摇曳在窗户纸上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奇怪的图案,很有一种在宣纸上画的水墨画的感觉,挺好看的呢。这在玻璃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景象。前些日子,偶然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上,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乃至梦连带一起,写得那样的柔和温情。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已经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然都已经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风吹日晒,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给老北京夏天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站在旁边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千什么用的吗?他们都不知道。(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宫里的人在夏天到来要变换首饰,一方面交代了老北京人讲究节气的民俗,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换门帘、窗帘作了铺垫。B.老北京人家的窗户由从“糊冷布”、纸窗变成了大玻璃窗,这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蕴含了作者对文化变迁的感悟和思考。C.文章第九段补叙邵燕祥在《纸窗》中描写拜访郑振铎的生活场景,使昔日充满温情的纸窗与现在透明的玻璃窗形成了鲜明对比。D.文章通过老北京人家夏天的门和窗来写老北京的风情,着力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逐渐消逝的感慨,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1)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2)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3.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有什么意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B.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C.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D.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②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宋史·杨绘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摄:捉拿B.一讯具伏伏:趴下C.帝为寝其命寝:废置D.贤士多谢去谢:辞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绘少时读书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洲,进士考试考了第一等,为官后办事能力极强。B.杨绘认为曾公亮请求让曾巩做史官,是为了报答越地为官时曾易占包庇自己的私情。C.因为杨绘的争辩,皇帝搁置了那份任命,也解除了杨绘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了信任。D.杨绘上书陈说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坚持自己意见,却因此被降职。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2)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4.请结合全文概括杨绘的形象特点。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雪盲症,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最初,人们认为是雪地反射的阳光过于强烈而导致,后来发现采取戴上墨镜等防护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某科研部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引发雪盲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地里空无一物。科学研究还证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长时间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暂时失明。有人就依此找出对付雪盲症的一种办法——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桑、愧、盈、喧豗、藉、既。2、B【解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表示官职升或降”错,“擢”有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加”指升官,“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所以这几个词语表示升官或授予官职。故选B。【题目点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的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3、1.D2.B3.B4.(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是“罪人”的定语,后置,“给”是谓语,“米”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B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题得分点:“以”,介词,因为;“见”,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已”,不久;“白”,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第二题得分点:“延”,延揽;“简”,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报”,回复;“焉”,代词,他。【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4、1.C2.B3.A【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祸从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祸从天降,不能做定语,另外“祸”与下文的“疫情”语法上重复。排除B、D项。助力,提供帮助,一般强调直接性的;助威,帮助增加气势,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功能,后方助声势。所以选用“助威”。排除A项。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1.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2.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目光”,所以选用“聚焦”。同声相应: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结合语境“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所以选用“同声相应”。故选C。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的问题:语序不当,“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错。应改为“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排除C、D项。A项“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改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故选B。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A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B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不合语境,错误。C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现在指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A比较内容狭隘,而文艺工作者范围很广,不合语境,错误。D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意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1.D2.同:两首诗均赞美了梅花的气节。以花喻人,对如梅花一般坚守气节的志士文人进行了讴歌。异:刘诗诵过“平砌”“堆墙”“飘”“坠”等词语写出落梅調零四散的姿态,表达对落梅的痛惜之情.对如落梅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客骚人的不幸命运深表同情,通过”谬掌”和“忌”等词辛辣讽刺了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陆诗则以落梅自喻,通过写在花落之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表现了作者不会向当权者低下高贵的头,乞怜求荣的清高气节。【解题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刘诗的“东风”暗指执掌权柄者,并无“温暖样和”之意。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具体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分析相同之处,主要结合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借“梅花”的物象抒情言志。不同之处,刘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陆诗以“落梅”喻指自己,大雪纷飞,狂风怒号,苍茫大地上只有梅花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傲雪独放。风雪的摧残,只能使它更加坚强,“花中气节最高坚”是诗人发自内心的赞叹。“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它无意苦争春,决不留恋枝头,更不会向东君低下高贵的头颅乞怜偷生。【题目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吴宫花草埋幽径君子生非异也为谁流下潇湘去有杀身以成仁鹫翎金仆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厚积而薄发登山则情满于山【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幽、生(通假字)、潇湘、鹫、翎、仆姑、属、薄。7、1.A2.C3.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错。从原文第三段“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可以看出,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故选A。2.本题考查探究传主评价。做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找出对传主的有关描写和介绍。其次筛选,从传主的语言、事迹,作者的介绍、评价,他人的衬托、映照中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C项,“托人把顾随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错。原文第五段中“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看出吟诵录下的是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做这类题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天赋、性格、努力程度等角度来考虑;客观角度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与时代需要和别人的影响帮助等角度来考虑。本题要求概括叶嘉莹对诗词研究的贡献,可以联系她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等方面进行作答。从文中第三段“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可以看出,叶嘉莹在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从文中第四段“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可以看出在培养人才上设立了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从文中第五段“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看出她在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从文中第六段“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可以看出在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8、1.C2.(1)立夏换首饰是有钱人的行为,普通百姓换不起,所以远离了地道的民生,是高高在上的,作者戏称为“形而上”;换首饰表明夏天到来,意味着节气变化,因而带有一点象征义。(2)“注脚”指注释、解释的文字,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时代进步,新的必将替代旧的,现代必将替换传统,而从帘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就可见一斑。3.①有实际的生活意义:虽然便宜,但既隔热透气,还能挡蚊虫,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需品;②有装饰审美的意义:虽然简易,但风摆帘子增添了情趣,月映树影宛如奇异朦胧的水墨画:③门帘、窗帘寄托了作者对老北京平常朴素生活的美好回忆,也蕴含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被时代所淘汰的无奈和感伤。【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补叙邵燕祥在《纸窗》中描写”错误,不是补叙,应是插叙。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语和修辞,并结合前后语境及文章主旨来进行体会。(1)理解“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的含义,关键要理解“形而上”“象征意义”的含义。依据“这些都是夏天到来的象征物。人体最能感受季节的冷暖变化,而装饰品则是为变化的季节镶嵌的花边”可知,换首饰意味着节气变化,因而带有一点象征义。依据“在皇宫,男的要脱下暖帽,换上凉帽;女的要摘下金簪,换上玉簪”“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夏天到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首饰要换”可知,立夏换首饰是有钱人的行为,普通百姓换不起,所以远离了地道的民生,是高高在上的,作者戏称为“形而上”。(2)“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帘子”比喻成时代的“注脚”。“注脚”指注释、解释的文字,结合“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可知,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从帘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可见“时代的进步”,新的必将替代旧的,现代必将替换传统。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夏天的门帘、窗帘对老北京人的意义:依据“而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的人家换成竹帘子或湘帘子,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纱布,好让夏天的凉风透进屋里来”“旁边还有一个支架,窗子就支了起来,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等内容可知,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便宜实惠,又能隔热透气、挡蚊虫。依据“如果夏夜窗户外面正好有树的阴凉,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绿叶枝条的影子,摇曳在窗户纸上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奇怪的图案,很有一种在宣纸上画的水墨画的感觉,挺好看的呢。这在玻璃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景象”可知,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增添了生活的审美情趣。蕴含的情感:依据“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经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风情。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乃至梦连带一起,写得那样的柔和温情”“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然都已经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风吹日晒,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给老北京夏天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等内容可知,门帘、窗帘寄托了作者对老北京平常朴素生活的美好回忆,也蕴含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被时代所淘汰的无奈和感伤。9、1.A2.B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C项,“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的奋斗力量”。D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如何赓续英烈精神”。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C项,“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题目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A2.C3.C4.①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②(曾公亮)不久兼任户部尚书。皇帝(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了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设斗门,引湖水入曹娥江,使百姓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泄水”与“入曹娥江”为谓语和补语的关系,因此不可断开,排除BC项;“他境”是盗贼“窜”的地方,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A。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将选项与文本相关内容比对,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错。根据原文“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并没有“派使者偕同”,“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从而止息了边害。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直译为主,一些比喻性的词语或典故则往往意译。重点落实实词与虚词。基本方法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1)“亡”,丢失;“诘”,问,询问;“殆”,恐怕、大概;“庾”,隐藏、藏匿。(2)补出主语曾公亮,“寻”,不久;“加”,兼任;“不虞”。身体不舒服;“宴”,名词作动词,设宴。【题目点拨】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11、1.B2.C3.(1)馆阁、台省(朝廷中央机构)的官员(人才济济),朝廷平素供养的官员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2)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难以处理他与宰相同立(同时存在)在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可要)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4.①机敏出众;②正直敢谏;③忠诚有则;④坚持己见(固执)。【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B选项,“一讯具伏”,“伏”是动词“伏法,认罪”之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选项,因为杨绘的争辩,皇帝搁置了那份任命,也解除了杨绘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了信任”错误,“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译为“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译为“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擢拔为翰林学士,做了御史中丞”,可见“对他失去了信任”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素”,平素。“不之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遣之”。“之”,代词,代官员们。“顾”,难道。“独”,只。“中人”,宦官。(2)“今日之除”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除”,免除。“盖”,语气词,因为。“立于轻重之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轻重之间立”,译为在朝堂的轻重问题并立。“姑”,姑且。“姑令少避尔”,省略句,正常语序“姑令之少避尔”。“尔”,罢了,语气词。“少”,稍微。“其”,表商量或期望语气副词,希望,一定。“谕”,告诉。4.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作品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①机敏出众:“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译文“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根据“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便断定“耍猴的人”是主犯,可见其“机敏出众”。②正直敢谏: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译文为“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正直敢谏言,勇于担当。③忠诚有则:“改侍读,绘固辞”。“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译文为“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不去担任侍读之职,他认为“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足见其忠诚有责,有担当不苟且。④坚持己见(固执):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译文为“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认可被罢免,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己见。【题目点拨】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一下子就解决了,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馆阁、台省(朝廷中央机构)的官员(众多),朝廷平素供养的官员不派遣,难道只能派遣这些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为此搁置下了那份任命。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拒绝赴任,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厂房合同(2篇)
- 西南林业大学《比较文学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业主知识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1民法典合同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 全国甘肃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4课机器人滑雪 说课稿
- 教科版 信息技术 选修二 2.1.3 图形与图像的文件格式 说课稿
- 家庭光伏发电合同范例
- 房屋装修合同木工合同模板
- 墙面翻新工程合同范例
- 建设美丽乡村合同模板
-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详解)
- 鲁东教师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商业空间设计PPT课件
- 相容性独立性完全性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课件(公开课)
- 市政工程创优汇报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a4线条纸
- 动土作业许可证(标注)
- 球墨铸铁铸造工艺
- 10kV电缆迁移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