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第1页
高考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第2页
高考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第3页
高考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第4页
高考作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高考作文热点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一系列重要举措。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举措,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发展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和中国发展实践,绿色发展是关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时代抉择,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在绿色发展的大潮中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引领潮流。(一)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从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首先是英国,然后是欧美、日本、苏联等其他国家,先后经历和完成了工业革命。在这场被社会学家普遍称为人类技术史和经济史上分水岭的革命中,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纺织、煤炭、能源、化工、冶金为基础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即“三高一资”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迅速提高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并建立了此后几百年主导现代世界体系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这种工业和发展模式在推动人类生产力方面的巨大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这个生产力的分水岭,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分水岭。从工业革命开始,由于对自然界大规模的利用、控制、征服,人类生态环境也随之开始恶化。20世纪2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到了50年代更是进入了“公害泛滥期”,曾发生过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已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反思。1972年世界人类首次环境会议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上升为各国发展战略。西方国家开始把传统的“三高一资”产业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时,它们开始注重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混合动力汽车、数字创意、海洋开发、纳米技术、信息技术被确立为新兴产业开发的战略重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呼吁在全球实施“绿色新政”,实现“绿色复苏”。美国、日本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安排了专项资金扶持能源环保、新能源等领域。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会议公报承诺将推进全面的、绿色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同年6月,召开的OECD部长理事会会议提出绿色增长是摆脱当前危机的重要途径,并发表了《绿色增长:战胜和超越金融危机》的报告。刚刚闭幕的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如何共同应对气候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球所有国家的面前,对此各国普遍作出了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明确承诺。(二)绿色发展是中国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国现代化晚于西方国家将近两百年,是在西方国家已经完成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工业化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压缩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但生态环境问题也在这几十年的有限历史时间内凸现出来。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以及体制机制和生产力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和调整,造成了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实现现代化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紧迫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尚未达到峰值,工业化和城镇化尚未完成,第二产业比重还相对过高,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还存在着路径依赖,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有所倒退等因素,我国未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可能像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充分利用甚至掠夺全世界资源并且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因为这不仅是生态环境容量不允许,道义上也不允许。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仅要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率、更民主的政治、更先进的文化、更和谐的社会,还要创造出更美的自然环境;不仅要更好地解决代内利益关系的公平,还要更好地解决代际的公平问题;不仅要更好地解决人与人的矛盾,还要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不可持续问题,我国相继形成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绿色发展,在发展问题上实现认识新升华,是对未来发展理念的最高概括和战略抉择,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和更长时间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蕴含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后来的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又从不同方面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之一,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的生态安实现人类永续发展习近平力促人与自然相和谐5月24日,习近平登上黑瞎子岛,指出要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图:新华视点为期两天的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刚刚落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了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全球宣讲人与自然相和谐在这个重要的国际场合,习近平的贺信再次提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这是习近平一向追求的目标。不管他到哪里,这个理念从来没有改变。他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修建了陕北第一座沼气池。使用沼气能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典范。随着平台越来越大,习近平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成效也越来越大。早在二十六年前,他在闽东提出“绿色工程”,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十多年前他提出“生态工程”,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他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一个村子到一个国家,然后在世界舞台,习近平总是在宣讲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这几天,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战略部署。这也是习近平人与自然相和谐理念的落地。两年多前,习近平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上个月习近平考察黑龙江时,到地处我国东北端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实地察看这里的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他说,黑瞎子岛不要建成开发区、工程区、游乐场。岛上建的基础设施都应是对生态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为什么要“留一张白纸”?“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况且生态也是生产力。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和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他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他还说,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绿色中国梦,要绿色全球梦习近平去年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环境发展理念,就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习近平经常进行具体的指导。去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去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舟山农家乐小院考察调研时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今年在黑瞎子岛,他提出不要做任何开发。关于生态修复,习近平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习近平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的命运,决定在其与自然的关系上。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中国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道路大步前行。我们要绿色的中国梦,还要绿色的全球梦!习近平: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地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反映了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具有内在创造力,它创造了地球上适合于生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创造了各种生物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能动地适应、有效地利用、合理地改造时,得到的往往是大自然的加倍回报和恩惠;当人们破坏性、盲目性、掠夺性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时,得到的往往是无情的惩罚和报应。这是生态文明理念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基本要义。为此,我们就要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是无论人如何进化,人类来自于自然界,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来自于自然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本身。例如,古代蒙古族的生产和生活,几乎完全依赖自然界而存在,对自然界的顺从和敬畏是当时蒙古族与自然依存关系的最生动的写照。一方面,蒙古族适应和顺从自然界,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眷恋大自然的山水,珍惜大自然的一切,深切体验到大自然的恩赐,感谢大自然赋予的丰饶财富。因为蒙古族就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依靠大自然,依赖于畜牧业和狩猎业。另一方面,又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惊异大自然的报复惩罚,因而谨慎言行,不使自己触犯天地诸神,受到不必要的惩罚,所以形成了很多禁忌习惯和崇拜意识。蒙古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尽管含有太多的鬼神、灵魂等迷信色彩,但是这种自然观是蒙古人适应与利用环境、协调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结果,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的融洽与和谐,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是有意识、思想和思维的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环境,而是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但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不断改善物质生产方式,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例如,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坚持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新举措,不断推进城市绿化水平,实施“万棵大树进城”等一系列绿化工程。2011年,集宁区按照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先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周边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作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围绕“三山两河”(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霸王河、泉玉岭河)及新老城区干道进行大规模绿化,在“三山两河”及新老城区干道大规模绿化项目上,共投资34亿元,动用各种机械上万台次,出动人员10多万人次,动用土石方500多万方,种植各种树木1450万株(丛)。2012年,集宁区又实施了“三山两河”生态绿化、城市公园、植物园、城市道路绿化、通道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等建设工程,共投入49.72亿元,种植各种树木2000多万株(丛),绿化效果更加明显,形势更加喜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强调效率,讲求效益,只考虑当前利益和需要,而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性,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缺乏,道德退化等社会问题。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在无情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要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脱离对方而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