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的产生(1)现代经济学从物物交换的困难上指出了交换的发展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2)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换的扩大,担当交易媒介的实物货币因其局限性而逐渐被排斥,而代之以更适合于担当交易媒介、价值衡量、财富贮藏的贵金属货币,而当金、银、铜等贵金属退出普通商品行列,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也就产生了。(3)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成色均匀,易于携带、分割和不易腐烂变质的优良属性。货币的形成,克服了传统实物交易的局限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是产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离不开市场交易过程,家庭和居民等拥有生产要素的主体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而企业则用货币购买这些生产要素,而家庭和居民则再用所得货币收入购买企业的产品与劳务。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生产要素与产品劳务的交换都借助于货币工具得以实现。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2)现代的经济,又是一种“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都需要进行延期支付,交易行为的发生与实际支付行为相分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它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货币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与投资的重要工具。货币为现代储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而在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体系,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通过它的资源分配及效率的提高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产生,对于储蓄资源的再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货币的功能按现代经济学公认的标准,货币有四个基本的功能。1.交易媒介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流通中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甚至是纯粹的价值符号,只要其能担当起交易媒介的作用就可以了。它最终可能演变成货币符号或记账符号。2.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即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尺度的职能。在市场上,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可以通过交换的商品数量相对地表现出来。而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率即是该种商品的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标准功能时,只是发挥其计量标准的作用,因此,作为计量与核算工具,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了。3.价值储藏人们可以在获得货币以后,将其保留或储存起来,到其认为最需要或最合适的时候再购入商品。因此,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它就发挥着价值储藏的功能。货币本身具有价值稳定,贮存方便,不易腐烂变质以及投入流通容易等特点,因而是一种理想的价值贮藏形式。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其本身的价值必须稳定,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因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不易遭贬损,所以有较好的保值功能。而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物价与币值的稳定则成为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的关键。如通货膨胀,物价不稳,货币不断贬值,货币便丧失了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人们只能选择其他形式的资产来作为保值工具。因此,从资产价值及其收益的角度看,持有货币不仅具有保值功能,而且还具有流动性收益。货币本身是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一种形式。4.延期支付的标准当商品交易过程中出现先售货,后付款的情况时,商品的出售者以赊销形式向购买者提供了信用,而购买者则按约期向出售者支付货币,这就是延期支付。除了赊销外,其他借贷信用关系和约期支付(如工资、租金、税金的支付)行为都须以货币为单位来衡量计算。货币的延期支付标准是货币的价值标准功能在信用关系中的延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手段,它的作用也有赖于货币价值的稳定,只有货币价值稳定,延期支付的标准也才能稳定。不然,信用关系将被完全破坏。三、货币的类型货币的形态,是随着货币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迄今为止,货币形态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几个演变过程,它代表了货币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也就是商品货币,普通商品充当货币,基本上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且在交易过程中不固定地充当交易媒介。实物货币都具有无法消除的缺陷:①实物体积笨重,不便携带与运输;②质地不匀,极难进行分割;③实物容易腐烂变质,难于贮存与作为价值标准。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易的扩展,实物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代替。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即为金属货币。贵金属本身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天然优良属性:①其价值稳定,不易腐烂变质,且易于携带与保存;②贵金属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与计量;③货币材料供给稳定,取之不易而价值含量较高,供给量相对稳定又不至于使货币供给过分短缺。显然,贵金属的天然属性使其逐步排挤了实物货币而独占货币地位。金属货币的流通也有其缺点:①称量与鉴定成色十分麻烦;②金属货币流通极易磨损,携带也不安全,流通费用较高;③金银数量有限,开采不易,币材的供应无法适应市场交易的不断扩展,容易形成货币供给的不足与物价的下跌。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代用货币。3.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也称代表实质货币,它往往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这种代用货币事实上是一种可流通的实质货币收据,如早期的银行券。代用货币比金属货币具有明显的优点:①代用货币发行的成本较低;②其易于携带与运输;③便于流通使用,而无需鉴定重量、成色。但代用货币的流通也有其缺点:①代用货币须代表十足的金属货币,其发行量要取决于金属货币准备量,它虽能防止货币的过度发行,但却限制了流通中货币的增长需求,极不利于市场交易的扩展;②大量的发行准备被闲置在仓库里,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③代用货币本身是纸币,所以其极易被伪造,且容易遭受水、火灾害的损坏,给流通带来困难。因此,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扩展,金本位崩溃,代用货币又为现代信用货币所代替。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的进一步发展,信用货币本身已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它本身也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因而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型的货币。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和银行存款货币。(1)纸币,即钞票,它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由法律赋予其无限清偿的地位,并成为一国的基本货币。纸币不能兑换,其稳定的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控制发行量与信用规模,才能有效保持纸币的价值稳定。(2)辅币。由各种贱金属(如铜、镍、铝等)铸造的小面额铸币,它往往由政府直接控制,并以法律规定其与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且可自由兑换其他货币,辅币的面额一般较小,一般用于小额的、零星的交易。(3)银行存款货币。能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手段的主要是活期存款,也称支票存款,即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存款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着种种不可替代的优点:①大大方便了支付人与被支付人,减少了货币丢失与损坏的风险;②使用的成本较低,且不易伪造;③可按支付额实收实付,免去清点与找零的麻烦;④支票可增加社会支付工具,减少银行对现金的需求量,并扩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从今天货币发展的形式看,存款货币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由电子计算机联网后的存款划拨转账形成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将成为真正的货币符号或记账单位。四、货币本位制度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在于确定货币的基本单位及其价值的标准,即货币的本位。根据本位制度制定的货币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的确定是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从称量金属货币被铸币取代以后,货币本位制度开始形成,其总体上可分为两大块,即金属本位制度与纸币本位制度。在历史上,金属本位大体上经历了银本位、金银两本位与金本位三种形态,最后转变为纸币本位制度。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本位制度。银本位制度的基本内容有:(1)规定以一定重量与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币;(2)银币可以无限制自由铸造,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固定价格无限制购买白银;(3)公众可以自由无限制地熔化银币,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固定价格无限制出售白银;(4)银币与其他货币可以平价自由兑换;(5)白银及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及输入;(6)银币为无限清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能力。银本位制度的最大缺陷是银价不稳,受产银国白银政策的影响而剧烈波动,银价猛升或狂跌,都会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价格上涨时,白银大量外流,引起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造成经济萧条不景气;当国际银价下跌时,白银大量内流,造成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经济又会出现过度繁荣,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易额的增大,白银的数量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各国先后将银本位改为金银两本位制。2.双重本位制度双重本位制度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双重本位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币的制度。在这一体制里,金币与银币均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均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所决定,法律上对其不作任何规定。这是双重本位的一种早期形式。(2)复本位制。复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的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均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熔化及自由输出输入;惟一的不同点是金币与银币的交换比率,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即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3)跛行本位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流通,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且均可自由铸造与熔化,两种铸币各有其法定比价,运用起来就如人的两腿,可维持均衡。但从19世纪后半期起,逐渐出现银价跌落的现象,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金币大量流出,银币充斥市面,如不停止铸造,复本位将变成银本位。在银币不得已停止铸造后,复本位制缺了一条腿,变成了一种“跛行本位”。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依据其黄金兑换的形式,金本位可细分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1)金币本位。金币本位又称完全金本位,是金本位的早期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国家均采用金币本位制。其流通的基本条件为:①国家以法律规定每个金币所含的纯金与重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且无铸造费用;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或贮藏,不受任何限制;④金币与其他形态的货币,如辅币、纸币等,按等价自由兑换;⑤金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可用于一切支付与清偿债务。在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与输入、自由兑换,使金本位币的对外汇率保持稳定。在金本位制下,两国间的汇率以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如果实际汇率发生较大的变动,其偏离黄金平价的程度达到黄金输出与输入的费用(含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即达到黄金的输送点,此时即会发生黄金的实际输送,从而自动稳定两国的汇率。(2)金块本位。金块本位仍以一定量黄金作为一国本位货币,但金币已不能自由铸造与流通,政府集中储存黄金,并发行纸币以代替黄金流通。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达到一定数额才能兑换。金块本位与金币本位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三点:①金块本位制下不铸造金币,政府按固定价格无限制收购黄金,收购黄金所支付的价款,是中央银行以金块为准备所发行的纸币。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以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黄金储备为基础。②持有各种货币的人只能向中央银行申请兑换金块,且有最低重量限制,金块不能分割。因而被称之为“富人的金本位”。③外汇可以自由买卖,且数量不受限制。(3)金汇兑本位。金汇兑本位也称“虚金本位”,实行这一制度,国家的货币不与黄金直接发生联系,但选择一个关系密切的金本位国家,将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确定固定的比价关系,同时将黄金与外汇储存于该金本位制国家,作为汇兑基金,并随时按固定价格买卖外汇,以此维持汇率的稳定。4.纸币本位制度纸币本位制度也称非实体货币本位即管理本位制度。它是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纸币与金银之间不保持固定的比率,也不可以自由兑换。这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制度。(1)纸币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①纸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依法强制流通,其他清偿货币可依等价相互对换;②货币的供应量不受金银数量的约束,货币的发行量视经济形势而定;③纸币对内价值的稳定,对外汇率的稳定均有赖于对货币供应体系的有效管理与调节控制。(2)纸币本位的主要优点:①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对于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②纸币本位不与一定量金属相联系,其对外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贵金属价格变动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也就更为灵活,它可以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进行有效的调节。③采用纸币本位,更便于流通携带,还可以节省贵金属及其铸造费用,减轻财政的负担,促进经济的发展。(3)纸币本位制度的缺点:①货币供应量不受发行准备限制,供给弹性很大。有些国家在财政出现赤字时,往往超量发行,甚至毫无节制地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危及经济与社会的稳定,货币制度的根基也将受到影响。②在纸币本位制下,货币与金属脱钩,各国的汇率已脱离金平价而可以相对自由调整,这使得各国货币的对外汇率变化无常。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资金的流动。不断变化的汇率,会影响到整个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③纸币本位制度的管理操作,依赖于有效的管理控制,成败与否与管理者的知识、经验与判断决策能力直接相关,过多的人为因素往往是纸币本位制度产生不稳定的因素。五、货币的现代定义传统的货币定义,从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标准与交易媒介出发,指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也可以充当一切商品交易的媒介。按照货币的现代定义,货币的范围更为广泛。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按照这一货币的定义,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可作多种层次的划分:1.M0,现金,即处在中央银行以外流通的现金。2.M1,狭义货币,它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以及可开列支票的银行活期存款。用公式表示:其中C为流通中的现金,D为银行活期存款余额。M1作为普遍可接受的交易媒介与支付手段,是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货币,因而也是各国货币当局最为重视和严格控制的货币量。3.M2,广义货币,它包括M1及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这样的货币定义为:其中Ds为金融系统的储蓄存款;Dt为金融系统的定期存款。现在国外商业银行开设的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和通知存款账户(NOW)均有将定期存款流动化的功能,使M2与M1的界限被打破了。4.M3,为更广义的货币定义,它包括了M2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这样的货币定义为:上式中的Dn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在现代经济中,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还有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邮政储蓄等,它们虽然不能接受创造活期存款,但可以接受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与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这些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同类存款并无本质区别,它们也具有高度的货币性质。六、信用与信用工具1.信用的定义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与货币的借贷行为。债权与债务是借贷活动的两个方面,提供信用的一方为授信,其为债权人,接受信用的一方为受信,其构成债务人。债权人具有要求债务人到期偿还商品或货币的权利,而债务人则具有到期偿还商品或货币的义务。信用活动的发生,具有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1)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人为授信人,债务人为受信人。信用的发生要以授信人对受信人的偿还承诺信任为前提。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对债务人的信用评价用三个C来概括,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其中品德主要反映借款人的道德、名誉与行为标准;能力主要反映借款人使用资金经营事业的才干与能力,包括他的受教育程度,商业活动经验,经营能力及过去的信用状况;资本则主要反映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与流动能力等。(2)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发生,必然具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这种时间间隔,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其间隔的时间是可长可短的。(3)信用工具。信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信用以口头承诺、账面信用为依据,尚未使用正式的信用工具;第二阶段信用关系以正式的书面凭证为依据,如借贷契约、债务等,这些构成了真正的信用工具;第三阶段为信用工具流动化的阶段,即各种信用工具,如债券、票据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这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以后的高级信用阶段。2.信用的功能(1)信用对生产与投资的促进作用从一国经济部门结构看,大致可分为企业部门、家庭部门与政府部门三部分,在这三个部门中,企业作为生产单位往往是赤字部门,政府部门也是收支的赤字部门,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部门,其收支为盈余,构成储蓄,通过信用活动,把储蓄资金加以汇集并投资于生产部门,可以极大地促进资金的流动与合理分配,扩大生产与投资的规模,极大地促进生产的发展与投资效率的提高。(2)信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由于家庭本身的收支可分为盈余型与赤字型两种,通过消费信用,盈余型家庭可以把其当前的收入加以储蓄,并转移给赤字型家庭,使缺乏现款的人,以信用形式获得提前消费或不降低当前消费水平,也不必出售其资产而免遭亏损,而作为盈余型家庭可以把他们的货币储蓄转移给赤字家庭,推迟消费并获得收入,使两者都可提高消费效用。现代个人消费信用还具有生产性和投资意义,尤其是在个人分期付款或用信贷接受教育方面,因通过信用关系而扩大教育投资,使人力资本增加,对于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经济效率的上升都有其积极的作用。(3)信用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为了维持国民收入水平,需用部分社会公众的储蓄转化为赤字单位的支出,以维持收支的平衡。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赤字单位发行股权凭证来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由赤字单位发行债务凭证(如债券、存单)将盈余单位的资金转向赤字单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在上述条件下,信用都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维持国民收入正常循环运行的作用。因此,现代经济可以看作是一个“信用经济”。它促成了经济的大规模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有效稳定增长,大大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3.信用形式现代信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按信用期限的长短为标准,信用可分为短期信用与长期信用;按信用的用途为标准,信用可分为生产信用与消费信用;如按信用的授受主体为标准,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与个人消费信用等形式。(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一种直接性的信用。商业信用的作用范围主要是流通领域,其主要优点:①直接为商品流通服务,是促进商品销售的有力武器;②商业信用的工具简单,方式灵活,只需开出商业票据即可,往往为企业所优先考虑。但是,以商业领域为活动范围的商业信用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授信能力有限,工商企业可提供的信用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且其对受信客户的了解受到限制;每笔信用最大规模限于其交易额;②商业信用具有方向性限制,它往往由卖方企业为销售商品而向买方提供信用;③工商企业受资金数量的限制,提供的信用期限较短,它不能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形式灵活,不受方向性限制,是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一方面,银行作为专门经营货币的企业,它具有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提供贷款的能力,其资金来源广泛,筹资渠道多样化,成本较低,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专业的信用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止风险。因此,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此外,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还能够创造信用,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信用。(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国家的负债,是由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从国内筹资构成内债,从国外筹款构成外债。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发行国债,包括国库券与公债券两种形式。国债不仅是政府筹集资金的工具,而且还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一是国债发行规模直接决定了一国预算支出规模的大小,并影响到该时期社会总需求水平及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二是国债进入二级市场,构成中央银行进入公开市场进行债券买卖以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它构成了现代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4)个人消费信用个人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它往往与住房、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联系在一起。其主要形式有商品的赊销、分期付款销售与消费信贷等三种形态。4.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指一种凭证,这一凭证用以记载债务人身份、债务金额、利率、归还日期等事项。信用工具依法完成了各项必要的记载后,可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即成为有价证券。信用工具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期限长短不同,信用工具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与短期信用工具两类。长期信用工具主要由公司股票、债券及长期票据构成,其中股票是公司资本所有权的证明,它是一种永久性的证券;债券则是由公司或政府发生的债务凭证,其为非永久性的证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信用工具均具有良好的自由转让性,因而极易为公众接受,而其流通交易的市场,构成现代的资本市场。短期信用工具,由记账信用、支票、本票、汇票及信用卡等构成。记账信用并无完全的凭证,只是一种账面上的记载。严格地说,银行的存款也只是一种记账信用,因为尽管有凭证,但债务证明仍然是依据其账面记载的。支票是一种短期的支付工具,本票与汇票是付款人对未来债务的支付承诺。短期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构成了短期信用市场或货币市场。短期信用工具可分为可流通与不可流通的两种,但均可出售转让。可流通的信用工具,为有价证券,根据有关票据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可进入市场自由交易;不可流通的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只能根据一定的法律实行转让,这种转让须经过出让人的背书、签字才能生效,并实现所有权的转移。1.2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现代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的主要原因有:(1)社会经济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经济又称为“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一方面。①从微观经济活动看,企业的活动,银行的经营,银企的融资关系,资本市场的组织与运行,都与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直接相关。②从宏观经济活动方面看,一国经济的发展,物价的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与积累,经济的增长与稳定,都体现着一国货币与货币政策的作用。(2)货币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货币构成了经济运转的“润滑油”。它本身虽不是生产力,但却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我们生活的经济社会被称为“货币经济”,我们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货币。(3)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实际交易过程发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都需要进行延期支付,交易行为的发生与实际支付行为相分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它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货币不仅可以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提供信用,而且它进一步为价值的单方面让渡提供了可能。(4)在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体系,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通过它的资源分配及效率的提高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产生,对于储蓄资源的再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然,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货币,离不开信用关系,信用经济是现代经济表现形式。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货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现代经济学公认的标准,有四个功能: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和延期支付的标准。其中经济学家通常把交易媒介与价值标准作为货币的基本功能,而价值贮藏功能与延期支付标准功能则是由基本功能延伸出来的。(1)交易媒介物物交换的不便促使货币的出现,产生了“商品—货币—商品”的形式,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发挥作用。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买与卖的过程分开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媒介,交易费用更低、交易过程更加顺畅。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流通中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甚至是纯粹的价值符号,只要能担当交易媒介的作用,最终可能演变成货币符号或记账符号。(2)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即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尺度的职能,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货币在执行价值标准功能时,只是发挥其计量标准的作用,因此,作为计量与核算工具,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3.什么是货币的延期支付功能,它对信用关系的发展有何作用?答:(1)货币的延期支付功能是指当商品交易过程中出现先售货,后付款的情况时,商品的出售者以赊销形式向购买者提供了信用,而购买者则按约定的期限向出售者支付货币;或其他借贷信用关系和约期支付(如工资、租金、税金的支付)行为。(2)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除了商品交易过程中需要货币充当媒介外,货币还可为信用交易活动与借贷活动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的延期支付标准是货币的价值标准功能在信用关系中的延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手段,它的作用也有赖于货币价值的稳定,只有货币价值稳定,延期支付的标准也才能稳定。不然,信用关系将被完全破坏。4.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货币的形态,是随着货币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迄今为止,货币形态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四个阶段,它代表了货币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即商品货币,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有许多种商品充当过交易媒介,如牲畜、贝壳、木材、布匹、粮食、石头等普通商品。这些普通商品充当货币,基本上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且在交易过程中不固定地充当交易媒介。实物货币都具有无法消除的缺陷,一是实物体积笨重,不便携带与运输;二是质地不匀,极难进行分割;三是实物容易腐烂变质,难于贮存与作为价值标准。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易的扩展,实物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代替。(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即为金属货币。贵金属本身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天然优良属性。一是其价值稳定,不易腐烂变质,且易于携带与保存;二是贵金属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与计量;三是货币材料供给稳定,取之不易而价值含量较高,供给量相对稳定又不至于使货币供给过分短缺。显然,贵金属的天然属性使其逐步排挤了实物货币而独占货币地位。金属货币的流通也有其缺点,一是称量与鉴定成色的过程繁琐;二是金属货币流通极易磨损,携带不安全,流通费用较高;三是金银数量有限,开采不易,币材的供应无法适应市场交易的不断扩展,容易形成货币供给的不足与物价的下跌。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代用货币。(3)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也称代表实质货币,它往往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这种代用货币事实上是一种可流通的实质货币收据,如早期的银行券。代用货币比金属货币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代用货币发行的成本较低;二是其易于携带与运输;三是便于流通使用,而无需鉴定重量、成色。但代用货币的流通也有其缺点:一是代用货币须代表十足的金属货币,其发行量要取决于金属货币准备量,它虽能防止货币的过度发行,但却限制了流通中货币的增长需求,极不利于市场交易的扩展;二是大量的发行准备被闲置在仓库里,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三是代用货币本身是纸币,所以其极易被伪造,且容易遭受水、火灾害的损坏,给流通带来困难。因此,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扩展,金本位崩溃,代用货币又被现代信用货币所代替。(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的进一步发展,信用货币本身已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它本身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因而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型的货币。其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和银行存款货币。信用货币之所以能被公众接受并保持其价值,主要依据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量,如果政府与货币当局合理控制信用货币发行量,公众对信用货币则保持信心,即使没有充足的货币发行准备,货币仍然能正常地流通和保持价值。5.什么是货币本位制度,其主要內容有哪些?答: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在于确定货币的基本单位及其价值的标准,即货币的本位。根据本位制度制定的货币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的确定是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1)货币本位制度是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行、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的制度。本位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定本位币的币材。根据本位币的不同币材可以区别不同的本位制度。从称量金属货币被铸币取代以后,货币本位制度开始形成,其总体上可分为两大块,即金属本位制度与纸币本位制度。(2)在历史上,金属本位大体上经历了银本位、金银两本位与金本位三种形态,最后转变为纸币本位制度。①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本位制度。银本位制度的基本内容有:规定以一定重量与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币;银币可以无限制自由铸造,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固定价格无限制购买白银;公众可以自由无限制地熔化银币,政府与金融机构可以固定价格无限制出售白银;银币与其他货币可以平价自由兑换;白银及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及输入;银币为无限清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能力。②金银两本位制(双重本位制度)双重本位制度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双重本位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A.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币的制度。在这一体制里,金币与银币均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均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所决定,法律上对其不作任何规定。这是双重本位的一种早期形式。B.复本位制。复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的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均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熔化及自由输出输入,惟一的不同点是金币与银币的交换比率,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即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C.跛行本位制。在跛行本位制度中,金币与银币仍同为本位货币,金币与银币仍保持原来的法定比价,流通中的银币仍准予流通,并具有无限清偿资格,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得自由铸造与熔化,其铸造权归政府独占。③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依据其黄金兑换的形式,金本位可细分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A.金币本位。金币本位又称完全金本位,是金本位的早期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国家均采用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金块本位仍以一定量黄金作为一国本位货币,但金币已不能自由铸造与流通,政府集中储存黄金,并发行纸币以代替黄金流通。C.金汇兑本位。金汇兑本位也称“虚金本位”,实行这一制度,国家的货币不与黄金直接发生联系,但选择一个关系密切的金本位国家,将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确定固定的比价关系,同时将黄金与外汇储存于该金本位制国家,作为汇兑基金,并随时按固定价格买卖外汇,以此维持汇率的稳定。④纸币本位制度纸币本位制度也称非实体货币本位即管理本位制度。它是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纸币与金银之间不保持固定的比率,也不可以自由兑换。这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制度,具有流通与支付功能,其价值的稳定,要依靠政府及金融当局在信用上进行严密的管理,对货币发行数量做出适当的控制,以维持物价的稳定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出现,维持其对外汇率的稳定与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6.为什么说纸币本位取代金本位是历史的进步?答: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形式是不断发展的,由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币、银币)到足值的货币的代表(如纸币)到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这个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金本位制为纸币本位制取代,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1)黄金的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2)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是相对的。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是相对的。(3)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面对金本位的诸多缺陷,纸币本位制取代金本位制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1)纸币本位下,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对于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2)纸币本位不与一定量金属相联系,其对外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贵金属价格变动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也就更为灵活,它可以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进行有效的调节。(3)采用纸币本位,更便于流通携带,还可以节省贵金属及其铸造费用,减轻财政的负担,促进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纸币本位取代金本位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历史的进步。7.信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基本功能有:(1)信用对生产与投资的促进作用现代经济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存量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投资的增长,对生产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投资的增长又依赖于资金的积累。信用关系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资金的流动与合理分配,扩大生产与投资的规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信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由于家庭本身的收支可分为盈余型与赤字型两种,通过消费信用,盈余型家庭可以把其当前的收入加以储蓄,并转移给赤字型家庭,使缺乏现款的人,以信用形式获得提前消费或不降低当前消费水平,也不必出售其资产而免遭亏损,而作为盈余型家庭可以把他们的货币储蓄转移给赤字家庭,推迟消费并获得收入,使两者都可提高消费效用。显然,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业的增加,都离不开消费信用,从日用品、汽车、房地产的分期付款看,消费信用对于刺激生产的发展也有其积极作用。(3)信用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为了维持国民收入水平,需用部分社会公众的储蓄转化为赤字单位的支出,以维持收支的平衡。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赤字单位发行股权凭证来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由赤字单位发行债务凭证(如债券、存单)将盈余单位的资金转向赤字单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在上述条件下,信用都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维持国民收入正常循环运行的作用。8.信用工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根据期间长短不同,信用工具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1)长期信用工具主要由公司股票、债券及长期票据构成,其中股票是公司资本所有权的证明,它是一种永久性的证券;债券则是由公司或政府发生的债务凭证,其为非永久性的证券。(2)短期信用工具由记账信用、支票、本票、汇票及信用卡等构成。记账信用并不是完全的凭证,只是一种账面上的记载,银行的存款也只是一种记账信用,尽管有凭证,但债务证明仍然是依据其账面记载的;而支票是一种短期的支付工具,本票与汇票是付款人对未来债务的支付承诺。9.为什么说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导形式?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形式灵活,不受方向性限制,是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其主导性主要体现在:(1)由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银行信用,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不仅可以使上游企业的资金贷给下游企业,而且也可使下游企业的多余资金贷给上游企业。在信用规模上,银行信用也不受交易额的影响,小额资金可集聚为大额资金借贷,大额资金也可分散为小额资金放贷。而且在贷款期限上,银行信用也可满足长、中、短的不同需求。此外,现代银行信用是信用的主要形式,还因为它是其他信用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商业信用,更需银行通过承兑和贴现为其提供支持。(2)银行作为专门经营货币的企业,它具有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提供贷款的能力,其资金来源广泛,筹资渠道多样化,成本较低,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专业的信用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止风险,因此,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任何其他信用形式都无法与之相竞争。(3)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还能够创造信用,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信用。这也是其他信用所无法比拟的。10.信用关系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影响?答:信用关系是由货币延期支付功能发展而来的借贷活动。它是一种单方面的货币让渡,信用关系由债权人与债务人,一定的时间间隔与信用工具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对一国的生产与投资产生促进作用;(2)对一国的消费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对一国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4)现代经济已演变成了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活动的扩张,并使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向货币化与金融化方向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消费信用[北师大2000研;南京理工大学2002研;中南财大2005研;东北财大2006研]答: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使用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从信用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2.信用工具答:信用工具指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反映了各种信用关系并为其服务。其特点为:(1)偿还性,即大多数信用工具必须到期偿付债务。(2)可转让性,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有较强流动性。(3)本金的安全性,即债权人到期可安全收回本金。(4)收益性,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主要信用工具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等。其中前三者是短期信用工具,而后两者是长期信用工具。二、选择题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中央财大2010研]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D.平等的价值交换【答案】B【解析】信用在经济范畴里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中央财大2010研]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B.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C.两者相互促进D.银行信用因优越于商业信用可以取而代之E.在一定条件下,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答案】ABCE【解析】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这种形式里是不存在的。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假如没有银行信用存在,一个企业是否提供商业信用,必然要考虑在没有货款收入的情况下自己的企业能否继续周转;有了银行信用,则会考虑可否依据延期付款的承诺从银行取得贷款,如果可能,商业信用即可提供。三、简答题1.简述信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加快发展我国消费信用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答:(1)信用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它以商品货币的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目前主要形式有:①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是严格单向的信用方式,规模上有局限性。②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间接信用,克服了前者的方向上和规模上的局限性。③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以国家为主体。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④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它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之后,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⑤租赁信用。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租赁物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并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出租物的一种信用形式,实际上是实物信用的一种。主要有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三种不同形式。⑥国际信用。指国与国间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方式之一。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贷款、补偿贸易等等。国际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是国家经济合作的必要形式之一。(2)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方式,对经济的各个领域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其基本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经济增长。消费信贷向目前尚不具备消费能力的人提供信用,使其消费愿望变为现实,增加了即期的有效消费,扩大了总需求,从而刺激了生产。在需求不足时,通过乘数作用,数倍作用于经济总量,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②引导消费方向。消费信用一般针对耐用消费品,这类商品价值较高,能够一次性购买的人较少。而在消费信用形式下,能够创造更多的需求,使消费者易于接受这类商品。③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优质企业客户逐渐转向资本市场,为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银行必须更加重视消费信贷的推广。加之消费信贷本身业务分散,可以使风险分散,不失为银行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之一。④另外,消费信贷对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广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但要注意,如果过度发展消费信用,可能使经济过热,形成泡沫,引发通货膨胀,并在经济中积聚过多风险。一旦发生信用链断裂,对经济伤害很大。(3)在我国消费信用开始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现阶段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也表现出其特别的积极意义。①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遇到了一定困难,表现在物价指数上是相当一段时期的持平甚至负增长。加之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出口难以有太大作为,因此必须扩大内需。而在短期内收入无法有大的增长,消费信贷便成了重要手段之一。②启动新的消费热点,改善人民生活。目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但又难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对汽车住房等奢侈品的消费。因此必须借助消费信贷,形成消费能力,加快启动消费热点,提前进入下一个消费阶段,提高生活水平。③配合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当前我国陆续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个人生活形成冲击。例如住房改革取消了实物分房;教育产业化要求每个享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必须交纳学费等。商业银行适时推出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贷款起到了很好效果。如果没有消费信贷作为各项改革的润滑剂,改革就很难平稳进行。④促进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脱媒”现象的威胁,对企业贷款业务逐渐萎缩,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坏账增多,银行不得不惜贷。消费信贷成为商业银行又一个利润增长点,有利于资产多元化,分散风险。2.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中央财大2001研]答:(1)信用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它以商品货币的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目前主要形式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2)由于各种信用特点不同,有其一定的使用领域,在现阶段应该相应地综合运用各种信用方式,以促进经济发展。①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是严格单向的信用方式,规模上有局限性。②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间接信用,克服了前者的方向上和规模上的局限性。③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以国家为主体。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④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它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之后,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⑤租赁信用。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租赁物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并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出租物的一种信用形式,实际上是实物信用的一种。主要有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三种不同形式。⑥国际信用。指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方式之一。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贷款、补偿贸易等等。国际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是国家经济合作的必要形式之一。3.简述战后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央财大2000研]答: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信用开始出现。它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消费信用提前了需求,扩大了当期有效需求,增加了消费者的总效用。消费信贷可以分为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卖方信贷有两种:一是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下,商业零售企业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二是按照银行与商业企业的合同规定,由银行贷款给商业企业,而购买者逐步代为偿付贷款。此外按用途可分为汽车贷款、住宅贷款、教育和学费贷款、小额生活贷款等。按偿还方式可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付贷款两大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十多年中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贷款业务。主要原因有:(1)从供给愿望看,为迎接日趋激烈的竞争并求得自身发展,金融机构急需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长期以来,由于零售业务单位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多以批发业务为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零售业务的重要性渐渐被银行认识,这时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的零售业务成为银行新型业务发展方向。(2)从供给可能性看,成本开始下降。一方面各种资信机构日益增多,使银行可以方便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信用风险的补偿成本;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每笔业务的处理成本。成本的降低使消费信贷有利可图,大力发展成为可能。(3)从需求看,人们开始接受并乐于利用。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个人收入稳步增长,人们对未来预期良好,愿意负债消费。同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使消费贷款更受欢迎。4.简述国际货币制度。[东南大学2012金融硕士]答: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作国际间清算,并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②汇率制度的安排,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是否确定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哪些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③目标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弥补,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如何协调。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保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迄今为止,为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①国际金本位制。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体系,是由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单一金铸币本位制而自动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的波动自动维持在由铸币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国际金本位制所带来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但其本身也有许多缺陷:世界黄金产量有限,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国际金本位制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却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相应的,各国政府经常设法抵消黄金流通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又使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实现;国际金本位时期,黄金价格随世界黄金产量和供求的波动而变化,造成商品价格也不是长期稳定的。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金融危机中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②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市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实行“双挂钩制”以及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互相对立,进行外汇倾销,货币战、汇率战的局面,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混乱的动荡局势,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可调整汇率制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经常调整;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能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1973年,美元对黄金再度贬值,各国先后放弃与美元的汇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③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国际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协商。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达成“牙买加协议”,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的浮动汇率体系,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这一货币制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即不稳定性。四、论述题从信用基本理论出发,论述在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贡献。[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答:(1)信用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它以商品货币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2)最初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即利息过高的信用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它的盛行首先是由其需求原因决定的。当时的阶级由奴隶主或封建主和农民或手工业者构成,前者借贷是为维持其统治和奢侈生活,后者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生活。出于这两种需求,即使利息偏高也不得不借贷。其次,在当时的自然经济下,金属货币流通,货币供给有限,而贷款需求相对较高。这种供求状况决定了较高的利率水平。(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高利贷对经济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在资产阶级的斗争下,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出现,高利贷被取代。而这时出现的信用形式作为现代化的信用形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下发展至今。其主要形式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资本信用和国际信用等。①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是严格单向的信用方式,规模上有局限性。②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间接信用,克服了前者的方向上和规模上的局限性。③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以国家为主体。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④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它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之后,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⑤租赁信用,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租赁物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并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出租物的一种信用形式,实际上是实物信用的一种。主要有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三种不同形式。⑥资本信用即资本市场信用,指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资金借贷和转移。它分为股票信用和公司债券信用两种。前者是股份公司的筹资工具,后者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有制约性偿还义务的信用工具。⑦国际信用,指国与国间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方式之一。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贷款、补偿贸易等。(4)现代经济中,信用的具体形式又有一些创新。如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相结合创造出银行票据,资本信用创新出现各种衍生工具,租赁信用创造出转租赁、回租赁和杠杆租赁,银行信用与资本信用结合形成资产证券化等等。这些新的形式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为投融资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5)这些信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对经济发展有以下作用:①调节作用。信用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职能。一种是自发的:当经济繁荣时,资金需求上升,利率上升,自动抑制了信用规模和资金需求;反之,经济萧条时,资金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自动扩张了信用规模和资金需求,是供需相配。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主动利用信用进行调节。通过信贷规模的变动,从总量上调节货币需求,保证社会总供求一致。通过差别利率和信贷投向调整,在结构上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②流通作用。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了创造和提供流通工具的作用。一方面创造了流通工具,节约现金流通,促进货币形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转账结算节约流通费用。现代信用工具包括了汇票、支票、本票等等。③分配作用。信用是不改变所有权的单方面价值转移,通过改变对资源的实际占用权和使用权,可以改变资源分配,实现重新组合,达到合理运用。信用调节资金余缺,分配社会闲置资源,促进了生产消费。一方面有利于资本集中和积累,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的有偿性,使资金自发的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提高整个社会投资效益和生产力。此外消费信用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入与消费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有助于提高消费总效用,发挥消费指导生产的作用。

第二章利息论2.1复习笔记一、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1)利息的含义利息,从其形态上看,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贷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从今天的信用经济社会看,它是一种借贷成本,也是一种放贷收益。(2)利息的来源从资本运动的表面看,一个人有一笔闲置货币,将它贷出,经过一个约定的时期后,借者把它收回,他在归还时,不仅还了本金,还支付了一笔额外的货币——利息。这一过程可简记为G—G',G为最初贷出的货币额,G'=G+△G,△G即为利息。从这里可以看到△G是由G带来的,或者说,利息是由货币生出来的,货币具有自行增值的能力。实际上,货币资本若不转换成生产资本,不经过生产过程,绝不可能自行增值。所以借贷资本的完整公式应当写成:这个公式可分成三个阶段:①G—G,资本使用权的让渡;②,资本生产和流通过程,即真正的增值过程;③G'—G',货币本金和增值额(利息)的回流。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2.利息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把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3.利息的计算(1)单利计算。单利计算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为:I=P·n·r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n为计算周期数,r为每期利息率。我国居民储蓄和国库券都按单利计算。借贷活动中,往往要求计算本金与利息之和,即借一笔款后,经过若干时间还款总额是多少。这里的还款总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简称本利和。以s记本利和,则单利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S=P·(1+n·r)为鼓励长期储蓄,稳定经济,回笼货币,并维护储户个人利益,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88年9月10日起,对保值贴息=本金×实存天数×(年保值贴息率÷360)公式中实存天数是指1988年9月10日起,至存款到期日止的天数。(2)复利计算。复利计算是指计算利息时,不仅计算本金的利息,而且还按借贷期限把本金所获得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其计算公式及推导如下:复利值公式:Vn=P(1+r)n。式中:Vn为到期为止的复利值,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数。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复利系数来计算。在公式Vn=P(1+r)n中(1+r)n即为复利系数。复利系数可从特制的复利系数表中查得。复利值=本金×复利系数(3)现值计算。所谓现值是指未来某一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金额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贴现中所使用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或折现率。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P为本金(将来金额的现在值),V为将来金额数,r为利率,n为期数。是现值系数,显而易见,现值系数是复利系数的倒数。一笔未来到期日一次支付的货币余额乘上该系数,就可以得出现值。二、利息理论1.实际利息理论(1)资本生产力说(CapitalProductivity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利息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最先是由萨伊(J.B.Say,1762—l832)提出的。他把借贷资本的利息分成两部分:保险费性质的利息和利息本身。(2)资本使用说(CapitalUseTheory)。这一理论认为,资本的“使用”是资本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与资本本体相分离而独立。其代表人物有赫尔曼(VonHerman)、门杰(Menger)等。(3)节欲说(AbstinenelTheory)。西尼尔(NassauWilliamSenior)是“节欲说”的倡导者。他认为,资本不是产生利息来源的原始因素。利息应该“作为资本家节欲行为的报酬”。(4)时差说。系统地提出“时差说”的是庞巴维克(Bohm-Bawerk)。他宣称:“现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5)不耐--机会说。费雪(IrvingFisher)用两个因素来解释利息的产生,一个是心理的或主观的因素,即庞巴维克的时差说,费雪称之为“人生不耐”(Impatience);另一个是客观的因素,即克拉克(JohnBatesClark)的边际生产力说,费雪称之为“投资机会”(InvestmentOpportunity)或收益超过成本率(RateofReturnsOverCost)。他认为利率即是通过资本借贷市场,由时间偏好率和收益超过成本率共同决定的。2.货币利息理论(1)古典均衡说。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意愿与投资需要的均衡。首倡此理论的是马歇尔(AlfredMarshall)。马歇尔认为储蓄与投资好比是剪刀的两片刀刃,共同起着作用来决定利率。从资本供给方面看,既然等待是构成资本供给的价值因素之一,利率又为资本的价格,所以利率的提高就有增加储蓄量的倾向,利率的降低就有减少储蓄量的倾向,可以把利率、储蓄与资本供给的关系用图2-1来表示,从而得到剪刀的一片刀刃。图2-1储蓄的决定SS'为供给曲线,它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从资本需求方面看,马歇尔认为利率的高低与投资需求量的大小成反比,即利率高投资需求小,利率低投资需求大。由此,我们又可得到剪刀的另一片刀刃(如图2-2)。图2-2投资的决定有了剪刀的两片刀刃,马歇尔把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综合起来,按剪刀叉原理来决定利率。如图2-3所示,利率是使储蓄与投资两者趋于均衡的因素。投资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即投资为利率的递减函数,其关系方程式为:I=f(r),在图2-3中表示为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II'曲线。相反,储蓄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随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即储蓄为利率的递增函数,其关系方程式为:S=f(r),在图2-3中表示为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SS'曲线,II'曲线与SS'曲线的交点Q决定的是均衡利率。图2-3均衡利率的决定以上所述的是利率调节储蓄与投资,即储蓄与投资均为利率的因变量,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供求决定利率,即储蓄与投资为自变量,利率为因变量,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其关系方程式为:r=f(I,S)。如果没有储蓄与投资的某种平衡,利率就不能确定,而利率的变动事实上又在迅速地影响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投资的变化又会实现新的平衡,从而决定新的均衡利率。因此,储蓄、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可贷放资金说(TheLoanableFundsTheoryofInterest)。首倡此说的是英国剑桥学派的罗伯森(Roberson)。这种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放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放资金的供给包括:①总储蓄S;②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放资金的需求包括:①总投资I(私人加政府);②窖藏需求(△H)也就是:I=I(i)+△HS=S(i)+△MI=S如图2-4所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建立在古典均衡利息说的基础上。图2-4中i为古典利率均衡水平。如果考虑新增货币量和窖藏,若△M=△H=QQ',那么利率仍保持在原均衡水平i的位置上;若△M>△H,那么利率便会下降,达到新均衡水平i'。若△M<△H,那么利率便趋于上升,至新均衡水平i″。图2-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3)流动性偏好说(LiquidityPreferenceTheory)。流动性偏好说由凯恩斯(JohnM.Keynes)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利息是使用货币的代价或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并不决定于储蓄和投资,也不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而是受制于货币存量的供求。也就是说,市场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决定)。一般来说,利率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与货币供给成反比。根据流动性偏好说,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三部分:①交易需求,这是收入的函数,交易的货币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②预防需求,这种需求同时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说,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因利率升高而减少;③投机需求,这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因此,货币需求(MD)可表示为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即MD=M(r,i),货币供给(MS)也主要表现为分别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两大部分的供应量,即MS=k(r)+L(i)。因此,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可以表示为:MD=M(y,i)MS=K(i)+L(i)MD=MS图2-5流动性偏好决定利率从图2-5看,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货币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在未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如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压低利率,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在图2-5中,货币供给从Q增加至Q',利率便从i下降至i'。但是,如果货币供应量处于的位置,由于这时货币需求曲线呈水平状,表明货币需求无限大,即处于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这时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低于i″。这就会使货币政策失去有效性。可贷放资金说和流动性偏好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两者都采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在理论结构中,收入和利率是互相关联的。当收入尚未确定时,均衡的利率水平是无法确定和保持的。换句话说,仅有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无商品市场的均衡,真正均衡的利率水平是不能确立的。如果将储蓄等于投资视为商品市场的均衡,将货币供求相等视为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这两个分别均衡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便形成了,它决定一般均衡下的利率及收入水平。这就是希克斯—汉森模型的基本理论。希克斯-汉森模型使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得以综合,它将前者的储蓄投资和后者的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