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5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_第1页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5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_第2页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5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_第3页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5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_第4页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5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5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血管病杂志》自1973年创刊以来发表的数百篇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预防主题的快速成长的轨迹,见证这个学科对我国心血管防0年来我国几代心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在政府的支促进了这个学科在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50年之际,本文作者通过梳理50年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我国心血管病以此彰显50年来我国几代心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如何以对人1972年,在“文革”期间艰难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以时任中国医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和阜外医院院长的吴英恺为首的老一辈临床心血管病专家创办了《心脏血管疾病》杂志。197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从此中国的心血管病领域第一次拥有了具有集学对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科需求的精准把握和远见卓识。例如吴英恺1977年发表针,加速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工作的现代化,我们迫切需要加强[2]。在1975年的《心脏血管疾病》杂志上刊登的我国高血压学科的创建人刘血管专家通过专业杂志促进流行病学知识传播的重要案例[3]。了那个时期我国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4-7]。如1973年发表在《心脏血管疾病》第一期署名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的文章,提供了1961—1970年期间江西多家医院5620例因不同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和病死率的数据。虽然从文章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基本测量指标的概念有理解上的偏差,但所提供的数据依然能提示20世纪60年代江西地区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的流行为主,且医疗系统对心脏病的救治能力较低。风心病住院患者占所有心脏病住院患者的46.7%,其次是肺心病(18.1%)和冠心病 (10.7%)。肺心病住院病死率高达24.6%,冠心病和风心病的住院病死率为14%和11.5%[4]。发表于1978年署名重庆第一工人医院和重庆死因回顾调查办公室的文章对1973—1975年重庆中区40万人群不同疾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的分析报告提示20世纪70年代早期心血管病就已经是重庆地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总死亡中的构成比为41%;也提示主要流行的心血管病是卒中和肺心病[5]。发表于1976年的广州市高血压防治协作组在15万人群中开展的高血压普查和发表于1978年的湖南医学院(现在的湘雅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冠心病小组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的分析都能看到那个时代对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征和危害的初期认识[6-7]。20世纪70年代大量地区的心血管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众多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科的建立奠197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为专业的流行病研究室,并招收了这个新交叉学科专业方向的第一批4名研究生,导师组成员是:吴英恺(心血管病学)、何观清(流行病学)、高润泉(医学统计学)和刘力生(心血管病学)。继而,在吴英恺和翁心植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3年成立了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现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设立了流行病研究室。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上海中才。经历了40年的发展,这几家布局于医院的流行病研究室均成为心血管病流20世纪70年代末期,心血管病流行学及预防研究项目研究方向被列入政府颁布的《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78—1985)》,这是对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支撑[1]。20世纪80年代初多项全国1979—1981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牵头组织了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在总结20世纪50—70年代期间全国各地开展学和卫生统计学的科研设计要求,且采用了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1980年发表议纪要的内容,当时全国建立的心血管病防治区和防治网已有20多个,且建立究合作奠定了实践基础[8]。1983年,由吴英恺组建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 (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领导的长达10年的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和危险因素监测(WHO-MONICA方案)研究,并领导开展了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和水平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9-12]。总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科初见端倪。血管病人群监测的国际合作研究(简称中国MONICA研究)和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简称中美研究)。中国MONICA研究对我国16个省市的19个监测中心约500万人进行了为期10年(1984—1993年)的研究。不仅首次获得了我国25~74岁人群中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的发病平及长期变动趋势的数据[11-12]。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连载了3篇这项为期10年的研究的主要结果[13-15]。中美研究是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于1979年签订的医药卫生科技协作项目,由美国心肺血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及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同合作进行。该研究于1981年正式献[9-10,1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慢性疾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心血管病流首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常规收集的居民死亡数据和不断更新的科学报告,成为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规律的重要资源[17-18]。随着促进国民健康成为重要的国策,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信息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的工作方案。因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2021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同样列入了国家居民健康监测体系。从2002危险因素测量指标(吸烟、体力活动、血压、血脂和血糖等),以期深入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因素。2010年卫生部决定将调查方式由10年开展1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变换为常规性营养监测,每5年完成1个周期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19-20]。2004年,中国CDC建立了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专项监测系统,于2004、2007、2010、2013和2018年开展了5次针对我国常的专项监测,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立了每5年1次的全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防控状态的新的监测系统[21-23]。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临床医院心血管病专家主导的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流是临床治疗决策正确制定、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重要的基础数据。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欧美发达国家就有计划地设计并开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如著名的美国Framingham研究和“七国”研究等。这些队列研究预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24]。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在不同国家或种族中有一定的差异,并不具有通适性。从20世纪8020世纪80年代初阜外医院在中美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首个包括1.1万余人的队列人群研究[12]。198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登了这项队列研究关于基线夜尿钠、钾水平与血压关系的文章,1991年,发表了这个队列人群4年高血压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的文章,开拓了我国队列研究的先河[25-26]。继而,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牵头开展了覆盖我国11省市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CMCS研究)[27],这项研究对3万余名基线35~64岁且具死亡病例,随访时间已长达30年,发表了大量研究结果[27-30]。1999年,险的关联研究结果[27];2003年中美队列研究和CMCS队列研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12期同步发表了各自分别建立的国人长期心血管疾病发病绝对风险的预测模型[28,31]。2004年JAMA杂志发表了CMCS研究建立的冠心病的预测模型,评价了直接应用美国Framingham队列研究的模型预测国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存在的偏差[29],为以中国队列研究为基础建立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模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中国心血管病多中心协作研究(中国MUCA研究)。2006年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MUCA研究具有外部验证结果的国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和危险分层的方案[32]。2016年,阜外医院进一步整合了中国MUCA研究、中国(亚洲)心血管疾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研究,并于2016年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更新的预测模型[33]。中国MUCA和China-PAR队列研究,为中国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贡献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果[34-36]。中国的开滦研究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大规模多时点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该研究基于开滦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定期健康查体的数据。2006年完成101510名成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后,每年进行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37-39]。津大学合作开展的自然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该项目于2004—2008年在我国5个城市和5个农村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入选了51余万名30~79岁的调查对象。大慢性病(如卒中、冠心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40-43]。2014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又建立了包括百万个体的中国HEART(PEACE)队列研究。这项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覆盖31个省市,不仅关险因素[44-45]。上述这些队列研究的结果不仅明确了我国人群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平预测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数学模型和工具,并将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和治疗决策及人群干预研究[46-47]。这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才能确定这些危险因素是否适合作为心血管病预防的干尿病等危险因素患者的检出、合理用药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和不良饮食习惯)的能力和医疗质量是实现心血管病的贡献。2002年,他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题为“贯彻循证医学的原心血管病防治策略要点[48]。2007和2008年,胡大一主持撰写的《中国临床烟限酒的五大处方的治疗作为临床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规范治疗和实践模式[47,49]。二十几年来,在胡大一和众多心血管病专家的努力21世纪以来的二十几年间,我国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疗现状登记研究[50],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51],中国在用电子血压计经临床准确性验证情况初步调查[52],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项目)对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降脂需求和达标率的研究[53]以及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研究等[54]。这也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科在心血管病预防实践需求导向下不断拓展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自1973年创刊以来发表了数百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中国心血管病防治需求的远见包括《中华心血管病杂志》50年来历届总编辑、编委会专家和杂志编辑,以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中国战略为进一步加强人群心血管健康和疾病的早期管病杂志,1993,21(6):326-327.[5]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重庆市中区死因回顾调查办公室.重庆市中区40万人口1973~1975年心血管病死亡病例调查报告[J].心脏血管疾病,1978,6(1):2-5.[6]广州市高血压防治协作组.广州市155,045人的血压调查分析[J].中华心血2&03.106.[9]People'sRepublicofcardiovascularandcardiopulmonarydiseaseriskfactorsinfourpulationsinthePeople'sReP.R.C.-U.S.A.Collaborative83-1096.DOI:10.1161/01.cir.85.3.1083.[10]HuangZ,WuX,StamlerJ,etal.Anorth-southepublicofChina:areportfromthePRC-USAColardiovascularEpidemiology[J].JHypertens,1994,12(9):1103-1a,Parti:morbidityandmortalitymonitoring[J].Circulation,2001,103(3):462-468.DOI:10.1161/01.c[12]Tunstall-PedoeH,KuulasmaaK,MahönenM,etsease[J].Lancet,1999,353(9164):1547-15536(99)04021-0.5(1):6-11.esinChineseadultpopulations,urbanandrural-USACollaborativeStudyinCardiovasculamiology[J].IntJEpidemiol,1997,26(2):288-296.DOI:10.1093/ije/ctorsinChinaa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4):1145-1158.DOI:10.1016/S0140-6736(19)30427-1.[18]GBD2019DemographicsCollaborators.Globalage-sertility,mortality,healthylifeexpectancy(HALE),andpopulatiostimatesin204countriesandedemograph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Lancet,2020,396(10258):1160-1203.DOI:10.1016/S0140-报告20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21]李剑虹,米生权,李镒冲,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DOI:10.3760/cma.j.issn.0253-9chievementof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targetsinChineseadults:anationallyrepresentativesurveyof163,641adults[J].IntJCardiol,2018,260:196-203.DOI:10.1016/j.ijcard.2017.12.069.[23]WangL,GaoP,ZhangM,etal.PrevalendiabetesandprediabetesinChinain2013[J].JAMA15-2523.DOI:10.1001/ja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902-908.DOI:10.opulationoftheFraminghamCHDri1-2599.DOI:10.1001/jamaiatedwithstage1hionguideline[J].JAmCollCardiol,2018,72(11):1201-1210.DOI:10.1016/j.jacc.2018.06.056.[32]WuY,LiuX,LiX,etal.Estimationof10-yearrisrculation,2006,114(21):2217-2225.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5.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inesepopulation:the16,134(19):1430-1440.DOI:10.1161/CIRCULATIONAH[34]李贤,赵连成,李莹,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年发病预测模型的验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761-764.DOI:10.3760/j.issn:02ineparticulatematterandincidudyfromtheChina-PARproject[J].BMutetolipidlevelsandcoronaryarterydisease[J49(12):1722-1730.DOI:10.1038/ng.3978.[37]朱辰蕊,施继红,黄喆,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9):905-911.DOI:10.3760/cma.j.cn112148-20210715-00595.[38]施继红,邢爱君,王永芝,等.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714-720.DOI:10.3760/cma.j.issn.[39]WangC,YuanY,ZhengM,etal.Associationofageofo[40]ChenZ,ChenJ,CollinsR,etmillionpeople:survermfollow-up[J].IntJEpidemiol,2011,40(6):1652-1666.DOI:10.1093/ije/dyr120.iontounhealthymetabults:Acohortstudy[J].PLoSMed,2020,17(10):e1[42]ZhouT,SuJ,Tph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