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一、温故知新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 首要环节:平反冤假错案法制建设 基础环节:基层民主选举 内政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理论构想:一国两制 统一潮流实践效果: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解冻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外交50年代:与许多国家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主要成就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权利,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建交,中日建交八九十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1、土地制度: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保护富农经济。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分给农民的土地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从此丧失了对土地的所有权。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农民连单独使用土地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只能参加集体劳动。这种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旧体制,农民虽仍未获得土地所有权,但毕竟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2006年年初,收取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也废止了。2008年,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入。2、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年召开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失惨重。1960年冬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接着在城市进行改革。开放先是设几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3、计划经济定义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特征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最终卖给谁,如何分配,都有国家一手决定。企业没有自主性.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最终卖给谁,如何分配,都由国家一手决定,企业没有自主权。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确立第一步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确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包括控制主要商品,加强市场、物价和金融的管理,以及进一步统一财政收支、统一物资调度、统一货币发行,到1952年实现了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为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一个基本条件。第二步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第三步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重点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后来,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工业、物资、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国营企业和部分公私合营企业主要实行直接计划和实物调拨,并对财政、信贷和劳动工资等也实行统收统支、统存统放和统分统配。于是,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探索成功的探索失败的探索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才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又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经历了连续3年(1959—1961)的严重困难时期。这是一次失败的探索。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喊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结果却是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这是一次更为失败的探索。4、市场经济定义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确立改革 开放揭开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初步进一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2001年12月11日,中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改革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改变了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生产组织方式,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被取消,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被放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崛起。经过改革,农村作为传统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经济发展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其运行机制基本上已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城市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了全局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全国人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效应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城市化进程快马加鞭,互联网时代不期而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现代意识增强,生活时尚不断更新。三、本专题你应该构建的知识体系:建国之初: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确立 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 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成功:1956年中共八大、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探索失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 时间:1978年年、1992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市场经济确立改革城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放:初步:1980年进一步:1992年新阶段:2001年 巨变: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变得越来越时尚四、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1、古往今来,我国发生了多次改革,情况如下:名称背景时间内容评价管仲改革政治上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各国国君都想拥有强大的财力和军队,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因此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春秋时期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管仲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魏文侯变法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在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前后李悝变法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重要的官职由有才能的人来担任,有功劳的人才能享受优厚的俸禄。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铲除井田的疆界,建设农田水利.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强调法治: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起了了重要作用.吴起变法进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李悝、吴起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改革共同构成了变法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经济上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把秦国划分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国君任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县制的设立和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治制度.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奖励军功,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在乡里和军队中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使其互相监督。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政治上制度落后,社会风习野蛮,不乏人殉的事发生。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措施过于严苛经济上废除井田井田制的废除,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奖励耕织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文化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但诸子之中没有一个秦国人。文化上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百姓巧取豪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缓和矛盾,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孝文帝祖母冯太后进行了改革。公元485、493年政治上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对官吏3年一考核,以能否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邻长、里长、党长)制北魏吏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使得农民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上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实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都城迁都洛阳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上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穿汉服、姓汉姓、同汉族通婚、说汉话、行汉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民族融合进程大大加快,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另一个后果是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在战争中连年失败,形成积弱局面。1069年-1085年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选拔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使科举考试得以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改革官制要求对官员子弟同样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以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1898年政治上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维新运动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由此形成。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维新期间,各种社团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也如雨后春笋,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维新期间,出版印刷事业获得长足进步,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风起云涌,影响尤大.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于时代,也是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经济上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舰船,扩建海军。文教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新时代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两个凡是”的嚣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合同订购制取代了统购派销制,实行市场价格.进行税费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纵观古今,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开放经历了一个“之”字型的演变历程:我们不妨把汉唐以来的中国对外关系史分成如下几个阶段:汉唐——主动开放时期,明清——主动锁国时期,清末民国——被动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动锁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迄今——主动开放.汉唐时期,中国以泱泱大国的恢弘气度和宽阔胸襟,不但勇敢地走出去,而且大胆地迎进来,西汉时张骞穿过漫漫沙海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路来到中国,唐朝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长安变成国际性的大都会。明清以降,统治者以所谓的“天朝上国”自居,实行愈来愈严厉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主潮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发动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撞开了中国的大门,沿海沿江都成了开放的场所.1949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加之后来中国又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决裂,中国基本上是被迫关起门来搞建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
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中央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已经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连成一片,形成环渤海开放区。
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城市,不久又批准了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遍布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也逐步开放。至此,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从主动开放到主动锁国,从主动锁国到被动开放,从被动开放到被动锁国,从被动锁国到主动开放,中国历史看似经历了一个轮回,其实每一次变化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汉唐主动开放,但那毕竟是君主专制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主动开放,则早已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末至民国虽然也对外开放,但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列强打进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今我们的对外开放,则是在把帝国主义打出中国后又把他们的后人让进来的,中国没有因此丧失任何主权.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存在着多种经济和阶级成分,这样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是这样发生变化的:经济成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阶级成分: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自然经济和农民地主的演变:自然经济自从在战国时期确立以来,一直在我国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虽受到严重冲击逐步瓦解,但仍占绝对优势。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1950-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阶级依然如旧,自然经济阴魂不散,直到现在,中国还是个农业大国,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仍占优势地位,只是商品化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而已。外国资本的演变: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但此时外资仍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资本输出才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初年,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控制了近百年的海关,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组成部分。外国资本寿终正寝。官僚资本的演变: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官办企业居多,可谓是最早的官僚资本.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发展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把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官僚资本不复存在。民族资本的演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0世纪初年,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等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亿3千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升兄弟是民族工商业的楷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破产。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合理调整工商业,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实质就是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建立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造,民族资本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消灭,成为所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全国尚可称得上阶级的就剩下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了。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同盟军。改革开放以后,外资卷土重来,私人资本死灰复燃,如今的中国是多种所有制(自然经济,私营经济、国营经济、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并存,工人大量下岗,农民大量进城,老板如雨后春笋。五、本专题你应该做过的测试(一)客观题1.(2003·天津)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2.(2003·上海)“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3.(2003·全国)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B.到21世纪中期,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2003·新课程文综)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正确处理重工业好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5.(2004·广东)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毛泽东在《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6.(2004·江苏)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7.(2004·江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广东、福建B.安徽、四川C.四川、浙江D.安徽、江苏8.(2004·广东)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前者解决生产方式经营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9.(2004·天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C.合理调整工商业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0.(2004·广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建设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1.(2005·广东)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生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1)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2)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尚未完成A.(1)(2)(3)B.(2)(3)(4)C.(1)(3)(4)D.(1)(2)(4)12.(2006·广东)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13.(2006·广东)“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解放前的土地改革14.(2006·江苏)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5.(2006·江苏)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6.(2006·上海)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D.“包产到户”的政策17.(2007·四川)图5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18.(2007·山东)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9.(2007·全国)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20。(2007·江苏)“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1.(2007·广东)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22。(2007·广东)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3。(2007·广东)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24.(2007·广东)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25.(2007·北京)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26。(2008·江苏)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7。(2008·广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28.(2008·上海)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29.(2008·上海)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30.(2008·上海)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31.(2008·北京)《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32.(2008·全国)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l93个,l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3.(2008·宁夏)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34.(2008·广东)到l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二)主观题35.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卷二十三材料二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居,唯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物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系如总税务司。”--《愚斋存稿》卷三十材料三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告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种贵重物品搬运协议细则
- 2024年版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协议
- 中专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文
- 文明校园活动策划书(汇编15篇)
- 入职自我介绍集锦15篇
- 无源探测技术课程设计
- 植树节活动总结15篇
- 收银员的辞职报告范文集合10篇
-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计划
- 医院药房年终工作总结
- 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 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诊断
- 医疗机构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指南
- 国开电大《员工招聘与配置》形考册第一次形考答案
- ODM合作方案教学课件
- 医药公司知识产权
- GB/T 1196-2023重熔用铝锭
- Revit软件学习实习报告
-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风电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