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写清楚。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科技伦理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一②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包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爱”应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会越发膨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要注重“仁爱”的文化价值,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③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主张一种“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伦理精神,引领和规范技术向善发展。④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克已复礼”是一种“成已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种“内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无人在之处”“无人知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慎独而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自律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⑤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锁性、覆盖性。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这样,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应用“增进福祉、避免灾殃”。二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从中芯国际等企业受外国制裁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因此,要把“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确保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⑦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把创新的文化价值与科技伦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以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为楷模,培养科技人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创新决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思维和目光。要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做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⑧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让人类和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促进“大同”理想世界的构建。要把“大同”的文化价值注入科技伦理之中,引导科技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站在世界发展的一边,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贡献力量。(摘编自许志平《把握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第①段谈及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这里所说的“文化价值”,与前文的“科学文化”一词含义不同。B.对于如今的科技人员来说,“克已复礼”指依照科技伦理的要求与规范,在工作中约束自我的行为,尤其要做到“慎独”。C.面对科技危机,既要被动防御,又要主动出击,二者都能帮助应对危机,但其意义不如人类自身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D.科技创新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为了追求创新,作者推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牺牲精神。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段与第③段所聚焦的对象不同。第②段所谓“仁爱”,主要探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第③段“天人合一”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B.若要赞成文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主张,便应承认:科技发展是时间跨度较长的活动,而它至今仍未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C.对于科技事业,作者既强调要“自强不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又强调要致力于创建“大同社会”,可见文章兼顾了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D.由第⑥段可知,创新不是对其他国家先进产品的盲目模仿追随,而是人无我有、引领前沿的突破与独创,因此“自主”是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填补了国内在该传感仪器领域的空白。B.我国生物药“特瑞普利单抗”在美获批上市,找到了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之外对抗鼻咽癌的新思路。C.2023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的科技研发投入高达6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上半年营收总额的6.8%。D.重庆企业智飞生物瞄准国内市场,赢得进口带状疱疹疫苗的独家经销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4.第③段是如何论证“合”的文化在科技伦理中的重要性的?(4分)5.《中学生科技导览》杂志准备刊载本文,小王作为编辑,基于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给本文的两个板块补充了标题:一为“向善”,二为“向上”。请你结合文本,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与关系。(6分)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大淖记事(节选)①汪曾祺十一子和巧云的事,师兄们都知道,只瞒着老锡匠一个人。他们偷偷地给他留着门,在门窝子里倒了水(这样推门进来没有声音)。十一子常常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回来。有一天,又是这时候才推开门。刚刚要钻被窝,听见老锡匠说:“你不要命啦!”这种事情怎么瞒得住人呢?终于,传到刘号长的耳朵里。其实没有人跟他嚼舌头,刘号长自己还不知道?巧云看见他都讨厌,她的全身都是冷淡的。刘号长咽不下这口气。本来,他跟巧云又没有拜过堂,完过花烛,闲花野草,断了就断了。可是一个小锡匠,夺走了他的人,这丢了当兵的脸。太岁头上动土,这还行!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连保安队的弟兄也都觉得面上无光,在人前矬了一截。他是只许自己在别人头上拉屎撒尿,不许别人在他脸上溅一星唾沫的。若是闭着眼过去,往后,保安队的人还混不混了?有一天,天还没亮,刘号长带了几个弟兄,踢开巧云家的门,从被窝里拉起了小锡匠,把他捆了起来。把黄海蛟、巧云的手脚也都捆了,怕他们去叫人。他们把小锡匠弄到泰山庙后面的坟地里,一人一根棍子,搂头盖脸地打他。他们要小锡匠卷铺盖走人,回他的兴化,不许再留在大淖。小锡匠不说话。他们要小锡匠答应不再走进黄家的门,不挨巧云的身子。小锡匠还是不说话。他们要小锡匠告一声饶,认一个错。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小锡匠的硬铮把这些向来是横着膀子走路的家伙惹怒了,“你这样硬!打不死你!”——“打”,七八根棍子风一样、雨一样打在小锡匠的身上。小锡匠被他们打死了。锡匠们听说十一子被保安队的人绑走了,他们四处找,找到了泰山庙。老锡匠用手一探,十一子还有一丝悠悠气。老锡匠叫人赶紧去找陈年的尿桶。他经验过这种事,打死的人,只有喝了从桶里刮出来的尿碱,才有救。十一子的牙关咬得很紧,灌不进去。巧云捧了一碗尿碱汤,在十一子的耳边说:“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十一子微微听见一点声音,他睁了睁眼。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锡匠们摘了一块门板,把十一子放在门板上,往家里抬。他们抬着十一子,到了大淖东头,还要往西走。巧云拦住了:“不要。抬到我家里。”老锡匠点点头。巧云把屋里存着的渔网和芦席都拿到街上卖了,买了七厘散,医治十一子身子里的瘀血。东头的几家大娘、大婶杀了下蛋的老母鸡,给巧云送来了。锡匠们凑了钱,买了人参,熬了参汤。挑夫,锡匠,姑娘,媳妇,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他们把平时在辛苦而单调的生活中不常表现的热情和好心都拿出来了。他们觉得十一子和巧云做的事都很应该,很对。大淖出了这样一对年轻人,使他们觉得骄傲。大家的心喜洋洋,热乎乎的,好像在过年。刘号长打了人,不敢再露面。他那几个弟兄也都躲在保安队的队部里不出来。保安队的门口加了双岗。这些好汉原来都是一窝“草鸡”!锡匠们开了会。他们向县政府递了呈子,要求保安队把姓刘的交出来。县政府没有答复。锡匠们上街游行。这个游行队伍是很多人从未见过的。没有旗子,没有标语,就是二十来个锡匠挑着二十来副锡匠担子,在全城的大街上慢慢地走。这是个沉默的队伍,但是非常严肃。他们表现出不可侵犯的威严和不可动摇的决心。这个带有中世纪行帮色彩的游行队伍十分动人。游行继续了三天。第三天,他们举行了“顶香请愿”。二十来个锡匠,在县政府照壁前坐着,每人头上用木盘顶着一炉炽旺的香。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民有沉冤,官不受理,被逼急了的百姓可以用香火把县大堂烧了,据说这不算犯法。这条规矩不载于《六法全书》,现在不是大清国,县政府可以不理会这种“陋习”。但是这些锡匠是横了心的,他们当真干起来,后果是严重的。县长邀请县里的绅商商议,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再不管。于是由商会会长出面,约请了有关的人:一个承审——作为县长代表,保安队的副官,老锡匠和另外两个年长的锡匠,还有代表挑夫的黄海龙,四邻见证,——卖眼镜的宝应人,卖天竺筷的杭州人,在一家大茶馆里举行会谈,来“了”这件事。会谈的结果是:小锡匠养伤的药钱由保安队负担(实际是商会拿钱),刘号长驱逐出境。由刘号长画押具结。老锡匠觉得这样就给锡匠和挑夫都挣了面子,可以见好就收了。只是要求在刘某人的甘结上写上一条:如果他再踏进县城一步,任凭老锡匠一个人把他收拾了!过了两天,刘号长就由两个弟兄持枪护送,悄悄地走了。他被调到三垛去当了税警。十一子能进一点饮食,能说话了。巧云问他:“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你要我说么?”“不要。”“我知道你不要。”“你值么?”“我值。”“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巧云一家有了三张嘴。两个男的不能挣钱,但要吃饭。大淖东头的人家都没有积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典押。结渔网,打芦席,都不能当时见钱。十一子的伤一时半会不会好,日子长了,怎么过呢?巧云没有经过太多考虑,把爹用过的箩筐找出来,磕磕尘土,就去挑担挣“活钱”去了。姑娘媳妇都很佩服她。起初她们怕她挑不惯,后来看她脚下很快,很匀,也就放心了。从此,巧云就和邻居的姑娘媳妇在一起,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地穿街过市,发髻的一侧插着大红花。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长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当然会!一九八一年二月四日,旧历大年三十【注】①《大淖记事》共六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六节。前五节情节梗概:故事发生在城区和乡下交界、名为大淖的地方,小锡匠十一子家有快瞎眼的母亲,巧云曾为挑夫的父亲黄海蛟半瘫,两家都希望把各自子女留在家中。巧云不慎落水,十一子舍身相救,二人情愫初生。水上保安队的刘号长玷辱了病重的巧云。而巧云舍不下十一子和半瘫的父亲。这时,十一子勇敢地接受了巧云的爱。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刘号长得知了十一子和巧云相爱,“咽不下这口气”,带了几个兄弟用棍子差点把小锡匠活活打死,这一情节旨在控诉时代的黑暗。B.

刘号长和他的兄弟们要求小锡匠告饶服软时,“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表现了小锡匠对爱情的忠贞倔强和对强权的不屈服。C.

大淖的人们被十一子和巧云的勇敢感动,送来老母鸡、人参,“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说明大淖的民风淳朴,富有正义感。D.

经历过苦难洗礼的巧云,“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暗示巧云生命的成熟和坚强,暗含了作者对作品人物的感情倾向。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锡匠们“顶香请愿”,商会会长约请承审、保安队的副官等各方代表通过会谈来“了”这件事,说明这样的社会环境仍有礼治的影子。B.

小说节选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刻画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大淖中的人物群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生动鲜活。C.

十一子能进食后和巧云的对话,使用短句,细腻地表现出二人心灵的相通,饱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情,颇有宝玉挨打后与黛玉对话的动人之妙。D.

汪曾祺对大淖风土人情、故事结局的描写,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开放式结尾的描写非常相似,突出了风俗、人情、人性美。8.

对文中画线句,汪曾祺说:“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只是写到那里,出于感情的需要,我迫切地要写出这一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9.

光明中学“萌芽”文学社征集以“乡土小说”为关键词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短评要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砺必由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也。吾未喻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何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孟子车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希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选自《孔丛子·杂训》,有删改)[注]①子上,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②季孙,与下文康子是同一人,名肥,谥“康”。③孟子车,孟轲,字子车,一说字子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超过三个不给分。(3分)膏雨之所A生也B广C莫大焉D民之受E赐也F普矣G莫识其由H来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兄,指用对待兄长的方式,与“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十二章》)中的“食”用法相同。B.孺子,文中指小孩子,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孺子”词义相同。C.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D.“使以书如卫问子上”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上向子思请教治学之道,子思认为治学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学习才会有真才实学。B.子思言传身教,以踮起脚来遥望远方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清楚为喻,勉励子上要勤奋学习。C.子思借子游回答季孙之问一事让悬子明白了“圣道与仁爱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道理。D.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这引起了使者的不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4分)(2)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4分)为什么子思对孟子车“悦而敬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尽韩偓①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注】①韩偓:晚唐大臣、诗人。本诗写于朱全忠篡唐、诗人南逃寓居福建南安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因春尽而连日醉酒,首联抓住醉酒这一行为反复渲染,突出了“惜春”之情。B.颔联写景,落花归别涧,云雨入孤村。“别”“孤”用词精炼,暗含伤春悲己之情。C.颈联抒情。人处悠闲,易萌春逝之憾。身在闽南,难以滋生自古人臣的忧国之心。D.这首诗扣住“春尽”抒述情怀,语言流畅优美,格律工整,融情入景,沉挚动人。16.周邦彦《苏幕遮》的“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句同样用拟人手法描写了鸟儿的形象,请问本诗尾联在鸟儿特点及作用上与《苏幕遮》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自动地远离脏污,像蝉脱壳那样摆脱肮脏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胜利闭幕。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小刚创作了一幅有树、山、天、江、月等景象、境界阔大的风景画,他还在上面题写了两句非常应景(包含树、山、天、江、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象,境界开阔)的古诗:“,”。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19题。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造成超重或肥胖;A,甚至体重过轻。体重过重和过轻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①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②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高达50.7%左右。③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也不断增长。④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⑤还能增强体质,⑥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⑦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⑧缓解抑郁和焦虑,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B。建议大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成年人可以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至少6000步。鼓励大家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应主动起身动一动。根据自身特点,保证基本能量摄入的同时,重视身体活动,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做一个多动“慧”吃的健康人。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造用。20.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3分)21.“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3分)22.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请陈述理由。(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会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参考答案1.D【解析】D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2.B【解析】B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3.A【解析】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B项重点强调创新思维,C项强调科研投入,D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A项切合段意。4.①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人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②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③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答出三点即得满分4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5.含义:①“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②“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关系:“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目的、归宿。(“含义”4分,每点2分,“关系”2分,共6分。“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扣1分)6.A

“这一情节旨在控诉时代的黑暗”错,过度解读,拔高主题,应为“旨在揭示刘号长人性的丑恶,侧面烘托小锡匠的倔强和不屈”。

7.D“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开放式结尾的描写非常相似”错误,结尾不相似。《边城》结尾翠翠等着傩送回来,不知道傩送是否回来,何时回来,是开放式的结尾,是感伤的,悲剧式的;而本文结尾是确切的,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

8.

①小锡匠被打,心有屈辱和不甘,巧云也尝一口是为了表示对小锡匠抗争的支持。②表现巧云要与小锡匠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决心。③暗示巧云在苦难中不断成长,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

“十一子的牙关咬得很紧,灌不进去”,小锡匠几乎被打死,内心充满屈辱和不甘,巧云“自己也尝了一自口”尿碱汤,是对小锡匠抗争的支持。巧云“自己也尝了一口”尿碱汤,亲自感受了小锡匠喝的东西,表现巧云要与小锡匠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决心。巧云能喝尿碱汤,表现出了内心的勇气和力量,暗示巧云在苦难中不断成长,所以有了后文的把小锡匠抬回自己家,自己卖菜养家,“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这一举动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9.

①内容上,小说描写的是大淖这个城区和乡下交界的地方的故事,描绘了平凡生动、深刻和谐的风俗画(或叙写了平凡生动、深刻和谐的风土人情)。②主题上,塑造了富有中国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巧云、小锡匠等人物的淳朴、善良的人性和健康、向上、坚忍的中国传统精神。③语言上,具有纯洁朴实的特点。如富有乡土气息,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等。语言上,具有纯洁朴实的特点。如“在人前矬了一截”“搂头盖脸地打他”“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不要。抬到我家里”“这些好汉原来都是一窝‘草鸡’”等语言,富有乡土气息,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等。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11.A【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兄”是名词做状语,“食”是名词活用动词,两者用法不同。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说法错误,原文中使者只是不明白子上与子思这样做的原因,并没有认为子上不如其父子思对自己的态度礼敬有加,更没有因此而不满。13.(1)孔白啊,我曾经冥思苦想可并没有收获什么,但通过学习我就恍然大悟了。(得分点:“尝”“得”“寤”各1分,句意1分)(2)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魯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得分点:“闻”“若是”“奚”各1分,句意1分)14.①欣赏孟子车的志向;②孟子车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君子;③孟子车真心爱好仁义之道。(每点1分)译文:子思对子上说:“孔白啊,我曾经冥思苦想可并没有收获什么,但通过学习我就恍然大悟了;我曾经踮起脚来遥望远方却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一登上高处我就什么都看見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天资聪穎再加上勤奋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困惑了。”悬子向子思问道:“我听说性情一样的人会相互吸引,志趣相同的人亲密无间。您的先祖孔子见到子产的时候,把他当作自己的兄长一样敬爱有加,但世人都认为子产是仁爱之人,而称孔子为圣人,这意思是说圣道在下仁爱在上。我不明白圣道与仁爱究竟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所以来问问您。”子思回答说:“你所问的确实是个问题。以前季孙氏也曾向子游问过同样的问题。子游回答说:‘子产的仁爱与孔子的圣道之间的区别,就好比灌溉之水与润物甘霖的区别!”季康子说:‘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男人不佩玉,女人不戴珠,国人在里卷中痛哭三个月,停歌止乐以悼念子产。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鲁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子游回答说:‘灌溉的水能到达的地方庄稼就能生长,到达不了的地方庄稼就得枯死,所以灌溉之水的好处百姓都能清楚地看到。但是为甘霖所滋润生长的作物可就又多又广了,百姓普遍都得到了恩惠,但谁也不会去想搞清楚这甘霖是从哪来的。上德是那种潜移默化、不露形迹之德,施德者并不自以为有德,所以百姓也浑然不知,就好像无所谓德一样。’季孙氏说:‘说得好!””悬子也说:“确实说得好。”孟子车很小的时候求见子思。子思接见了他,(且)特别欣赏孟子车的志向。(子思)就让子上在旁陪坐,子思对孟子车礼敬有加,看到父亲对孟子车如此优礼,子上颇感不快。孟子车离开后,子上向父亲问道:“我听说士人之间如果没有介绍人就不能直接见面,女子如果没有媒人就不能出嫁。孟子车这个小孩子没有通过介绍人就径自来求见您,而您却这么高兴又对他礼敬有加,我对此很不理解,请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子思说:“是这样。以前我曾跟随先祖孔子到郏国去,途中遥见当时的贤士程子,他俩一见如故,停车交谈,谈了一整天才告别。(先祖)让子路把一束帛作为礼物赠送给程子,因为他把程子看成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君子。现在的孟子车,尽管还是个小孩子,但言必赞美尧舜之世,真心爱好仁义之道,像这样的人如今实在罕有。向这样的人拜师学习都是应该的,更何况是对他敬重有礼呢?我看你不如他。”子思在鲁国,派遣使者带着信件去卫国问候子上。子上面向北方拜了几拜之后,再接过来信恭敬地阅读,然后请使者吃饭。写好了回信,子上回到庭院中央又面朝北方拜了几拜,再把回信交给使者。等到使者接过信件,子上就退入室内。使者返回鲁国后,向子思问道:“当初您站在堂上面朝南方把信交给我,然后又送我出发。但是子上在庭院中央行完拜礼把回信交给我后,却没有送别我,这是为什么呢?”子思说:“他行拜礼后不送而退,是臣子对君父见毕即退的应有礼敬,而我派你送信时之所以临行相送,则是对你以宾客之礼相待。”15.C(错误有二:一是错在“悠闲”。此处“闲”,并非悠闲之意,而是表达一种无聊的心境。作者以无聊之“闲”紧承上联之景。如解作“悠闲”,与上联所写伤春之景完全断裂。二是错在“难以”。“难招”并非真的叙写自己现在很难产生忧国之情,这样脱离了全诗主旨,这里只是一种表达孤愤之情的方式而已。)16.特点:本诗的流莺多情,善解人意,仿佛懂人心事,殷勤飞来安慰宽解诗人愁思。《苏幕遮》的“鸟雀”热闹欢快,活泼可爱,似乎在为雨后新晴而欢呼庆祝。(各1分,写出关键词即可)作用:本诗中流莺相顾,表面上略解愁思,实际上更加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孤寂落寞,(1分)使结尾更加耐人寻味。(1分)《苏幕遮》中檐下鸟雀呼晴欢语,心情由此转好,(1分)自然过渡到下文对荷花的描写(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1分)(各2分,各包括情感表达和结构作用)17.(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2)钱塘自古繁华重湖叠清嘉(3)示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8.A.反之则会导致体重降低(或“反之则会导致体重减轻”)B.我们应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量(每句2分,共4分)【解析】A处,根据分号及前面的语句“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可判断所填大意是长期能量摄入量小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减轻,可填“反之则会导致体重降低”或“反之则会导致体重减轻”。B处,原文第②段介绍身体活动量不足的现状和充足的身体活动量的作用,第③段主要是对我们保持身体活动量的具体建议,“因此”一词引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