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课件_第1页
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课件_第2页
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课件_第3页
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课件_第4页
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REMIPSUMDOLOR老年高血压病及某些并发症的治疗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高血压“三率〞水平高血压的危害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

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增加血压水平升高我国高血压的负担全国2亿高血压患者 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150万人中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大动脉顺应性减退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反响减低β受体反响减低老年灭活和去除去甲肾上腺素的能力减弱代谢综合症在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血压的突然变化反响减弱,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机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血压的波动性大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并发症多且多种疾病并存老年人可出现假性高血压临床表现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1〕年龄≥60岁2〕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监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3〕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4〕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假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是指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变硬的肱动脉难以被袖带气囊完全阻断血流,用间接测压法所获得的血压明显高于动脉内实际压力,一般可高于30~80mmHg。Osler试验:将袖带充气超过收缩压20mmHg以上,此时能摸及桡动脉的搏动,即为Osler试验阳性,提示假性高血压。确诊需动脉内直接测压。高血压治疗四大目标

长期、有效、平稳控制血压水平预防(逆转)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循证医学改善生活质量血压目标

所有患者<140/90<140/90DM/肾病<130/80(DM)<130/80冠心病:130/80mmHg(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老年SBP难于140可适当灵活些(尤低危者),老年收缩压可降至150mmHg以下治疗策略几周内渐降血压至目标,更长/更短期间?推荐长效剂,持续24小时、T/P>50%,Qd,提高顺从、平稳降压据血压水平、RF、TOD、ACC,选单或多药联合制定个性化方案:2级以上高血压常需联合用药,配合非药物疗法高血压防治的根本理念高血压是可控的,大多数需长期治疗;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及心脏病风险;降压治疗要达标;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5-10%〕常见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疾病药物引起的高血压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1坚持预防为主2非药物治疗有轻度降压作用3具体内容:合理膳食限盐少脂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高血压治疗目标目标血压: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冠心病,脑卒中后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所有患者的血压还可进一步降低,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但冠心病DBP低于60mmHg时应引起关注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高血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小剂量开始多数终身治疗、防止频繁换药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个体化治疗常用降压药的种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低剂量复方制剂ESC/ESH指南推荐联合ESC/ESH2003ESC/ESH2007实线代表普通高血压人群首选的联合用药。方框表示经对照干预试验证明此类药物有益。实线代表推荐的组合C+AA+DC+DC+BFC+D+AC+A+BC+A+α

C+D+AC+A+BD+A+αC+BC+DC+AD+AFCADB降压治疗初始小剂量单药或两种药选用参考确诊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低危,中危患者血压≥160/100mmHg高危患者〔伴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对象:第一步第二步加其它降压药,如可乐定等第三步注:A:ACEI或ARB,B:β阻滞剂C:钙拮抗剂D:利尿剂F:复方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α阻滞剂治疗中血压未达标,可原药加量或加另外一种药钙拮抗剂〔二氢吡啶〕①CCB无绝对禁忌症,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②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证据多,证实可降低脑卒中事件③适合大多数类型高血压,尤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适合。④可单用或与其它4种药合用,⑤慎用于心衰,心动过速;不稳定心绞痛者不用硝苯地平。⑥少数人可有头痛,踝部水肿,牙龈增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①降压作用明确,保护靶器官证据多,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②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对伴心衰,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症,蛋白尿/微蛋白尿有益。③可与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④对双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妊娠者禁用⑤可有咳嗽,血肌酐升高,偶见血管神经水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①降压作用明确,保护靶器官作用确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②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对伴左室肥厚心衰,房颤预防,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微蛋白尿有益〕③可与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④禁用于双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妊娠⑤注意血肌酐及血钾,偶见血管神经水肿利尿剂〔噻嗪类〕①降压作用明确②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1级高血压,常规量适用于1-2级高血压或脑卒中二级预防,难治性高血压根底治疗药。③尤对老年高血压,心衰者有益④与ACEI/ARB、钙拮抗剂合用;与β阻滞剂合用注意糖脂代谢⑤噻嗪类利尿剂禁用于痛风;慎用于糖脂代谢异常者⑥大剂量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注意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水平β受体阻滞剂①降压作用明确②小剂量适用于伴心梗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快的1~2级高血压;慢性心衰③对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猝死有预防作用④可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⑤禁用于哮喘,慢阻肺,传导阻滞;慎用于运发动,糖耐量异常者⑥可有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副作用;长期用注意糖脂水平常用降压药的适应证适应证CCBACEIARBDβ受体阻滞剂左心室肥厚+++±±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脑血管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蛋白尿/微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老年人++++±糖尿病±++±-血脂异常±++--肾素抑制剂:为一类新型降压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尚待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评估。本卷须知同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软终点可以相同,但平安性和硬终点可能截然不同,故不应无条件的互相代替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心梗等〕,当降压治疗时,DBP存在J型曲线,故不应<60mmHg夜间DBP升高,心衰的风险增加1Mulcahyetal.Lancet.1988;2:755–759;2Tayloretal.AmHeartJ.1989;118:1098–1099;

3Marleretal.Stroke.1989;20:473–476;4Ogawaetal.Circulation.1989;80:1617–1626;Oshchepkovaetal.TerArkh2000;72:47–51猝死1急性心肌梗死1典型心绞痛s2静息性心肌缺血1总缺血负荷1缺血性卒中3变异性心绞痛(02:00-04:00)4血小板聚集5血压晨峰现象06:00-12:00与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发时间一致晨峰降压Neutel,Smith.JClinHypertens2003;5:58–63*** * P<0.0125,与氯沙坦和缬沙坦相比清晨时段降压治疗荟萃分析

(06:00–12:00)文献报道高血压伴有心房颤抖高血压伴有心房颤抖治疗上,除降压到达理想的水平外希望能逆转左房、室的肥厚改善心肌缺血防止房内血栓的形成房颤治疗新药ARB类药物AngII受体作用减少过氧化机制〔RAS活动〕修饰细胞内基质纤维化成分生长和降解注:纤维化扩张,可发生房颤并使其持续所以,AT1受体阻滞剂ARB有助于稳定窦律,并减少心力衰竭事件发生房颤的抗凝积极进行抗凝剂华法林的应用轻者,病程短,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PT-INR达标为国外的研究说明,新药达比加群有替代华法林的趋势〔不用长期监测凝血象〕颈动脉斑块及狭窄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成人0.48~1.23mm,平均0.71±0.10mm斑块检出率男性〔47.2%〕高于女性〔31.3%〕IMT进展速率,5年增量为0.041±0.002mm平均0.008±0.001mm/年。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德国37197例大样本的观察研究显示CIMT可预测CV的危险CIMT每增加0.1mm,心梗和卒中危险增加15~18%有研究说明,拜新同、来适可和氯沙坦等药物均可降低CIMT特殊人群的降压双侧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者、严重体位性低血压者,降压治疗应谨慎从小剂量开始,观察情况调整使用,控制在平安范围,160/100mmHg以内,给予综合干预,抗血小板、调脂、降糖、抗心律失常等处理通心络等中药高血压伴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生因素一般因素疾病性别(女性发生率低但较重)高血压病(全国2亿)出生(遗传)糖尿病地区血脂紊乱年龄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活动(少者易发)高血压伴脑卒中脑血管病者30-40%有糖尿病糖尿病易使血管狭窄,易缺血糖尿病→内皮功能紊乱→粗糙血管壁→血脂沉着→血压升高〔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高血压伴脑卒中有研究观察15527例患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TIA的发生情况随访2~5年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得以下终点显著减少所有复发性卒中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总心血管病事件高血压伴脑卒中降压治疗对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有效〔入选卒中发作后4周〕PROFESS研究未显示降压治疗的优势〔卒中发作后平均15天〕不同的结果可能与入选时间窗有关高血压伴脑卒中血压达标为<140/90mmHg但对老年人,尤其高龄患者,应谨慎处理双侧颅内动脉或颈动脉严重狭窄严重体位性低血压应小剂量观察耐受性和不良反响,如出现,那么需药物减量或停药,但近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平安范围,即160/100mmHg以内脑卒中的血压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血压应控制<185/110mmHg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4小时内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一般不予以降压,除非SBP≥180mmHg,DBP≥100mmHg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脑卒中的血压处理高血压脑病降压合理目标为,降低约15%。当仅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神经功能平稳者,可在24h后考虑使用降压药物脑卒中的血压处理出血性卒中,48h后病情重者多为脑水肿所致〔少数发病几小时出现早期脑水肿,系血块回缩、血脑屏障障碍所致〕研究显示,6小时后行头颅CT,继发出血者仅为1.4%,故6小时后应用甘露醇为宜。脑卒中的血压处理出血性卒中患者当SBP>200mmHg,平均动脉压SBP>150mmHg,应考虑持续静脉滴注药物,但应密切观察,每5分钟监测1次血压当SBP>180mmHg,平均动脉压SBP>13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