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1页
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2页
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3页
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4页
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

清末·民初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开展出现了那些趋势?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一、剪辫放足1、剪发辫——1912年辛亥革命后革命军为行人剪辫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过渡:“五天一打〔梳〕辫,十天一剃头〞近代男子发型2、禁缠足缠足椅二、服饰变化1、男士:2、女士:西装、高领装旗袍中山装清代皇帝朝服之一西

西

变穿中山装的国家领导人传统旗袍1918年,从知识界传出了服装要归真的疾呼,提出了“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子〞的口号。文明新装由此诞生。这种新装首先在女学生中流行,清纯、朴素的形象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到“五四〞时期,白衣黑裙已成为学生典型的装束了。其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摆长不过臀,袖呈喇叭型,长及肘下,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式。裙为套穿式,裙上不施绣纹,初尚为黑色长裙,长及足踝,后渐短缩短,取消褶搁,有时有简单绣纹。“文明新装〞的登台金陵女子学院的学生20年代最流行的女装就是旗袍。旗袍原本是“旗人〞,也就是满族人的传统服装,经过西方服装制作工艺的改进之后,在20年代风行上海。张爱玲《更衣记》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旗袍的兴起20年代的初步改良30年代的进一步改进四十年代旗袍盛行建国后的成绩

社交礼仪的变化1、改称呼大人、老爷民间普通称呼职务先生、君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三、礼仪的革新打拱〔打恭〕是最常见的见面礼,边打拱边应酬。作揖是将双手举到额头前面,以示对对方的尊重。2、婚仪的变化传统婚仪新式婚仪礼仪的革新中国人的人生礼仪中,以婚礼、丧礼最为隆重。婚礼“文明结婚〞:“戒指为定,大媒作见证人,最要紧,结婚书呀,双方盖定〞,“郎才女貌两情愿〞。蔡元培主持制定《婚礼草案》。《婚礼草案》的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局部。蒋宋婚礼使白色婚纱风行上海滩集体结婚让人耳目一新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