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1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2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3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4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第二节1949年前中国城市开展史第三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第四节中国城市化的根本特征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进程的大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50%,人类从此进入城市时代。综合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市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型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第一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自从地球上出现城市以来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城市的开展史按其开展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开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城市化〔1950年以来〕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城市化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开展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工商业中心〕城市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北平原,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这一时期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成1000年。期间,欧洲城市开展经历了衰落到再次出现的历史开展阶段。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繁荣,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异。二、中世纪城市的开展欧洲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文艺复兴和新航线的开辟。后者对于城市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开展史上的崭新时期。三大特点: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B、亚非广阔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C、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处于垄断中心地位。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序位1850年1875年1900年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1伦敦2320伦敦4241伦敦65862北京1648巴黎2250纽约50483巴黎1314纽约1900巴黎33304广州800北京1310柏林24245君士坦丁堡785柏林1045芝加哥20926杭州700维也纳1001费城18927纽约682广州944东京18188孟买575费城791维也纳16759江户(东京)567东京780圣彼得堡143910苏州550圣彼得堡764曼彻斯特1255序位1920年1940年1950年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1纽约8490纽约11660纽约-新泽西123002伦敦7488伦敦8700伦敦104003柏林3801东京7358莱因-鲁尔69064芝加哥3521巴黎6005东京-横滨67005东京3358芝加哥4825巴黎59006巴黎2907柏林4332上海58007费城2714莫斯科4137布宜诺斯艾利斯53008大阪1961布宜诺斯艾利斯4089芝加哥49009维也纳1866上海3595莫斯科480010布宜诺斯艾利斯1632加尔各答3436加尔各答4800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当代西方学者将50年代以来的世界城市化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工业化。假设干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代已经结束,经济转向以信息效劳业为主,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广阔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然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工业化仍然是推动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化有以下三个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1〕从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比照来看;〔2〕从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来看;世界城市化的开展趋势年份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195073429.244753.828717.01960103234.257160.546022.21970137137.169866.667325.41980176439.679870.296629.21990223442.687772.5135733.62000285446.695074.4190439.3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2020448857.4106377.2342553.1世界分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地区或国家1960年1980年2000年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北美13969.918673.822374.9欧洲25960.934070.238575.1北欧5876.77085.07488.3西欧9671.412178.912781.2南欧5849.58460.510468.1东欧4647.56559.48066.7前苏联10548.816763.122270.7日本5962.58976.210177.8澳大利亚1079.81585.31985.8合计57160.579870.295074.4地区或国家1960年1980年2000年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东非5.87.321.515.177.532.0中非5.918.016.431.643.951.4北非20.932.043.039.988.850.6南非8.842.316.349.633.260.9西非11.213.832.022.296.734.9东亚19825.033128.148532.9中国12519.020320.431525.1东南亚4017.68724.018435.5南亚10317.322023.246633.6印度7918.016123.433034.2地区或国家1960年1980年2000年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城市人口/百万占总人口%西亚1832.95151.610764.0加勒比838.51653.22764.8中美2346.75660.410570.6墨西哥1950.84666.48477.4温带南美2272.73582.34988.6热带南美5446.113066.023979.4巴西3344.98267.514882.7发展中国家合计46022.296629.2190439.3二战后,开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开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

兴旺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缓慢开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到达70%以上初期阶段:水平低,开展缓慢,地域扩展缓慢,城市功能用地混杂,功能分异不明显中期阶段:水平较高,开展迅速,地域扩展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高,开展缓慢,地域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速度快开展中国家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

(起步)空前发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8世纪中叶,在西欧、美国等一些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开展,从而大大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开展。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广阔开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民族解放,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展,这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向前开展。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世界特大城市的开展趋势年份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29.530.428.41980222103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时间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2.5%13.3%28%41%50%世界城市人口变化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年份19001950196019802000特大城市数量(个)1371114222408占城市总人口(%)29.533.434.0二战以后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开展年份个数占城市总人口%世界发达发展中世界发达发展中19601910913.414.212.5198035132215.814.117.2200066165019.913.423.2从世界范围看,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大都市区的数量都在迅速增长,但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一方面,兴旺国家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是城市化进入到郊区化阶段的产物;另一方面,开展中国家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却是国家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的产物。A、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B、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C、带状的空间结构;大都市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世界灯光图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合而成的注意几个有趣的现象:一片漆黑的北朝鲜。请比较一下南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注意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黄河与城市繁荣的直接联系。请注意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按照铁路布局的城市分布。方案经济的伟大力量表现得无以复加!全世界最亮的两个地方恐怕就要算美国东部和欧洲了。日本灯光密度也很高,可惜面积太小了。亮度根本上和经济兴旺程度挂钩。中国最亮点是粤港深地区,三大豪门外加一个赌城。灯光最密集地区是华北胶东经济圈,上海一点很亮但孤单了一点。看“总量〞,印度并不比中国强,而是人口实在太密集,在那么小的面积上,10亿人一人点一盏油灯,也是一片光明。把印度拉大到中国的面积,一样空空荡荡的。把中国的灯光集中起来,一定比印度亮。不信你看澳大利亚,不就是因为人口太稀疏了吗?

a.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b.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c.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d.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e.英格兰大都市带;f.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以及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戈特曼〔法〕认为

目前世界上6个大都市带美国的四大城市密集区域欧盟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五角形〞区域第二节1949年前中国城市开展史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开展的主要特征,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的开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开展时期;封建社会城市的开展〔前、后、中三个时期〕;近现代社会时期。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开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线王;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3、早期城市的功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的。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2、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城市的经济功能较早期大大强化;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开展(一)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开展南方的城市开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这是本期城市开展的首要特点。北宋在中国城市开展史上,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顶峰时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为:a.城市商业空前开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b.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出现;c.大中城市继续开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二)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开展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开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期间,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兴旺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三个时期的城市开展未能在宋代的根底上取得全面突破,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三)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开展旧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旧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南京、武汉、广州、重庆等9个,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和沿海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处平原、农产品较为丰富、工业开展较早、交通四通八达。我国城市开展超过了任何时期,但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那么十分缓慢。这一时期城市开展有两个主要特点:a.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近代工商业城市和传统的中心地城市;b.城市开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东北成为我国近现代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三、近现代社会时期第三节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1949年以后,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空间现象的城市化也开始了新的进程。我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

可分为以下六个主要阶段:1、短暂开展时期〔1953--1957〕2、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3、停滞时期〔1966--1976〕4、过渡时期〔1977--1981〕5、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6、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中国城市化开展曲线〔1949~2004年〕我国近现代特大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的开展,在旧中国百万人口9个特大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南京、武汉、广州、重庆)根底上,又陆续增加了成都、西安、兰州、哈尔滨、青岛、昆明、杭州、郑州、长沙、包头、乌鲁木齐、鞍山、抚顺、齐齐哈尔、石家庄、太原、南昌、福州、台北、高雄、唐山、香港、淄博、吉林、长春、贵阳等20多个,一共有35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文化后进的西部地区涌现出大批新城市。现在,沿海和内地的城市人口大约各占一半。第四节中国城市化的根本特征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开展水平根本上相适应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五、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1982-198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10.9%,但全国农业人口年递增率仅3.5%,只是由于放宽了设市、镇的标准,才使城镇非农业人口年递增率达4.8%,但仍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过低城市化〞。“过低城市化〞现象〔P111〕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开展水平根本上相适应当代中国经济波动与城市化波动之间的关系1953-19571961-19621966-19711972-19761979-19811982-1985社会总产值年增长率%14.2-20.112.16.17.112.9城市总人口年增长率%6.8-5.12.12.65.417.3城市非农业人口年增长率%-----0.740.92.04.85.8城市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3.31.871.551.030.951.01究其原因有:a.长期实行严格的控制“农转非〞政策和控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b.我们始终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这一城市建设方针;c.存在一定数量的待业人口和大量的隐性事业人口。d.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以就地为主。即“离土不离乡〞,他们不包括在城镇非农业人口的统计中。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波动也使各级城市数量产生了变化。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许学强利用1978年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两个因子:工业化因子和人口密度因子;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是:城市化水平〔%〕=13.17+3.35工业化因子-4.14人口密度这一方程不但解释了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局部省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而东部沿海省区提高缓慢,同时也可以说明,在一个过程内可能会存在几种不同的城市化规模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从1982年、1990年和2000年我国各地城市化水平分布比较〔图1〕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城市化水平差异由1982年的南北差异转变为2000年的东中西差异。★1982年我国的省级城市化水平分布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其中东北三省和一些边疆省份如内蒙古和新疆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仍然具有较好的开展势头,加上原有的城市化水平根底较高,因此维持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局部西北省份如新疆、青海、宁夏因为自然条件限制以及过去的工业开展政策,人口较为集中,也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而相对于北方省区,南方城市化水平那么普遍低于25%,只有广东省超过了35%。★到2000年,改革开放已经在东南沿海地区显现了强大的效应,东南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远远超过了西北各省,东北地区虽然重工业衰落,城市开展速度缓慢,但由于较高的城市化根底,仍然保持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高速“时空压缩〞,目前已显现郊区化,兴旺国家到达这阶段用了上百年时间。主要原因:地方政府的土地批租,表达级差地租。五、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有人认为形成了三个都市带: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目前已有数个雏形,如武汉、中南、辽中、山东半岛……城市化开展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浙江温州模式云南德宏模式东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从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