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走進國際貿易123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1.2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1.3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入門:認識國際貿易

為什麼需要對外貿易?

有一個故事,內容已老得掉牙了,但它對學習理解國際貿易和匯率原理至關重要。

人類尚處在以物易物的早期時代,某甲製造了兩柄鋒利的斧頭,某乙射死了兩只肥壯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夠,另一柄只是閒置;乙一時半會也吃不了兩只羊,另一只時間長了就會腐爛。於是,兩人便自發地將多餘的東西進行交換,儘管斧頭還是斧頭,野羊仍是野羊,數量與品質並未發生任何變化,但因為交換雙方的境況得到了較大改善,因為雙方都用自己多餘的物質換回了對自己有用的財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平等自願的交換使各種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使交換的雙方福利同步增長。同樣,要想使一國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須通過合理的政策來促進更加廣泛的交換,交換越多,百姓的福利就越改善。(如中國與沙特)

對外貿易與國內百姓之間的交換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同樣也能促進交換雙方的財富增長。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1.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1.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2.對外貿易額與國際貿易額3.對外貿易量與國際貿易量4.貿易差額5.對外貿易結構與國際貿易結構6.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7.對外貿易依存度8.貿易條件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圖1-12017年中國前十位貿易夥伴貿易額(億美元)(數據來自中國海關)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圖1-22017年世界貿易前十強貿易額(億美元)(數據來自WTO)1.1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1.1.2國際貿易的分類1.按貨物移動方向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及過境貿易2.按商品形式可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3.按貿易是否有第三國參與可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和轉口貿易4.按統計標準的不同可分為總貿易和專門貿易1.2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1.2.1國際貿易產生的前提和條件1.社會分工是國際貿易產生的重要前提2.剩餘產品的交換和國家的出現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1.2.2世界貿易發展進程1.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2.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3.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4.二戰後的國際貿易1.3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1.3.1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1.國際分工的含義2.國際分工的類型3.國際分工發展的幾個階段1.3.2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國際分工促進了國際貿易增長2.國際分工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3.國際分工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商品構成4.國際分工加強了國際經濟聯繫5.國際分工影響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度1.3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1.3.3世界市場1.世界市場的發展過程(1)世界市場的萌芽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2)世界市場發展時期(18世紀至19世紀70年代)。(3)世界市場的形成時期(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2.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主要特徵

(1)世界市場的容量迅速擴大。(2)世界市場的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3)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

(4)世界市場區域化、集團化趨勢加強。(5)世界市場的競爭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第二章國際貿易基礎理論1232.1古典自由貿易理論2.2保護貿易理論2.3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引例:開展國際貿易活動就是“互通有無”嗎?各國為什麼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開展國際貿易對各方有什麼好處?有些好理解,而有些不好解釋。歐洲人喜歡喝咖啡,但在歐洲本土不生長咖啡豆;石油只能在特殊的地質結構中產生,許多國家沒有石油儲藏;航空業生產技術複雜、難度高,只有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公司;但有時一國進口的商品不一定都是本國不能生產的,用簡單的“互通有無”觀點是無法解釋得通的。英美是火車發源地,卻讓中國修高鐵,造專列。衣服、玩具、機械設備、電腦整機等從中國進口;為什麼在技術領先的美國能夠生產的商品卻要從遙遠的國外進口?早期英國的火車2.1古典自由貿易理論2.1.1絕對優勢理論1.絕對優勢理論主要內容(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2.對絕對優勢理論的評價2.1古典自由貿易理論2.1.2比較優勢論比較優勢論(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也稱為比較成本論,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Ricardo,1772~1832)提出。2.11.比較優勢論提出的背景

比較優勢論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有兩個方面:①絕對優勢論的理論缺陷。斯密提出的絕對優勢論以每一國家都會在某些產品的生產方面擁有絕對低的生產成本優勢作為先決條件。按此觀點,當一國不具有絕對生產成本優勢時,貿易還將會發生嗎?由此,該理論的適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比較優勢論的主要論點

基本分工原則:“優中取更優,劣中取次劣”

(1)國際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家財富的重要途徑。

(2)國際分工的原則是比較優勢。

(3)貿易所得:雙贏。

(4)貿易政策取向:自由貿易與完全競爭。3.對比較優勢理論的評價2.1古典自由貿易理論2.1.3相互需求原理1.相互需求原理產生的背景2.相互需求原理主要內容所謂相互需求原理(ReciprocalDemandTheory),實質上是指由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值的理論。Mill在相互需求原理的基礎上,用兩國商品交換比例的上下限解釋貿易雙方獲利的範圍,貿易條件說明貿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強度解釋貿易條件的變化。2.2.1重商主義的貿易政策早期

晚期

重商主義

早期的重商主義又稱為重金主義,其理論基礎是貨幣差額論。重金主義主張採取直接的強制措施來取得和保存金銀,鼓勵金銀的輸入,不許金銀輸出,儘量把金銀貨幣留在國內。在對外貿易上,原則上是多賣少買,甚至不買,主張限制進口,鼓勵出口。

晚期的重商主義是名副其實的重商主義,其理論基礎是由貨幣差額論發展為貿易差額論。晚期的重商主義認為,要使國內的金銀貨幣增加,必須發展對外貿易,使貿易出現順差,因而在政策上應採取各種辦法鼓勵出口商品生產,用給予獎金或補貼的辦法鼓勵擴大出口,同時實行關稅保護制度,限制外國消費品進口,以保持對外貿易的順差,促使金銀的流入。2.2保護貿易理論2.2保護貿易理論2.2.2保護幼稚工業論1.保護幼稚工業論產生的背景

李斯特是德國保護關稅的首創者。他在1841年出版的主要代表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保護幼稚工業的理論。在對外貿易方面,他主張在國家干預下實行保護貿易政策,保護對象不是農業而是剛剛發展起來且面臨強大競爭對手的工業,在保護的主要手段上,李斯特提出保護的主要的手段是對國內幼稚工業造成衝擊的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

李斯特(1789-1846)與亞當·斯密幾乎處於同時代。19世紀初,德國還是一個政治上分裂、經濟上落後的國家。經濟上遠遠落後於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與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的法國和美國等也有較大的差距。工業上仍然以手工業為主,出口原料,進口製成品。

關於外貿政策國內分成兩派:

1.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繼續向英國法國等出口原料,交換工業品。

2.實行保護關稅政策,獨立自主發展本國工業;

在這歷史時刻,李斯特通過法國和美國的經濟興衰史為佐證,系統地闡述了保護幼稚工業的理論。李斯特所處的時代(1)國民經濟發展階段說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農工商時期(1)國民經濟發展階段說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業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德國)農工商業時期(英國)自由貿易保護貿易自由貿易李斯特的幼稚產業保護理論(2)主張生產力理論一國在對外貿易中實行什麼樣的貿易政策,首先要考慮的,是促進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從國際貿易中獲得多少財富。(3)主張國家干預李斯特認為,在經濟落後的國家,高度的保護貿易政策是這些國家發展經濟的一種十分必要的工具。李斯特的幼稚產業保護理論(4)政策主張保護目的:促進國家綜合生產力的發展,以實現工業化保護對象:國內幼稚但有發展希望的工業,受保護對象通過一段時期之後能夠成長起來保護手段:主要是關稅保護期限:最高期限30年2.2保護貿易理論2.2.3凱恩斯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1.對外貿易乘數理論產生的背景2.對外貿易乘數理論的主要內容3.對外貿易乘數理論的評價

2.3現代國際貿易理論

2.3.1要素稟賦理論

EilHeckscher,1879-1952BertilOhlin,1899-1979

1913年,瑞典經濟學家埃利·赫克歇爾(EliHeckscher,1879~1952)發表了題為《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的著名論文,第一次用生產要素密集程度來解釋國際貿易,提出了有關國際貿易與要素稟賦及收入分配的問題。赫克歇爾的學生,瑞典經濟學家貝蒂爾·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出版了《域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對其老師的理論作了重大補充和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國際貿易的形成取決於各國擁有生產要素的相對豐富程度的觀點,被稱為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或H—O理論。俄林獲1977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要素稟賦論產生的背景2.H-O模型—基本觀點(1)國際貿易發生成因:兩國產品價格不同(表面)兩國產品成本不同兩國生產要素稟賦的比例不同和不同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2)分工原則:各國的生產和貿易結構表現為每個國家專門生產、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充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的商品,而進口的產品是它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3)貿易利益:雙贏。(4)政策取向:自由貿易與完全競爭。2.3現代國際貿易理論2.3.2里昂惕夫之謎及謎解1.里昂惕夫之謎產生的背景2.里昂惕夫之謎的內容3.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

(1)勞動力不同質論。

(2)人力資本說。

(3)要素密集轉化論。

(4)自然資源缺乏論。4.對昂惕夫之謎簡評2.3現代國際貿易理論2.3.3其他現代國際貿易理論1.技術差距論2.產品生命週期理論(1)創新階段。(2)成熟階段。(3)標準化階段。3.需求偏好相似理論4.規模經濟貿易學說

(1)企業生產具有規模經濟。

(2)國際市場的競爭是不完全的。第三章

國際貿易政策和措施1233.1對外貿易政策概述3.2關稅政策3.3非關稅措施43.4出口促進與出口管制政策3.1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3.1.1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

1.對外貿易總政策

對外貿易總政策是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出的一個指導對外貿易發展的總原則,是一國從整個國民經濟出發,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實行的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均立足於本國國情,並為本國的政治經濟服務。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在於:促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擴大本國產品服務的出口,促進本國的產業結構的改善,積累資金,維護本國對外交往中的政治關係。2.對外貿易國別(或地區)政策3.對外貿易具體政策

3.1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3.1.3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1.自由貿易政策2.保護貿易政策3.管理貿易政策3.2關稅政策3.2.1關稅的含義與特點3.2.2關稅的分類1.按照徵收目的分類

(1)財政關稅(RevenueTariff)。

(2)保護關稅(ProtectiveTariff)。2.按照徵稅對象分類(1)進口關稅(ImportDuty)。(2)出口關稅(ExportDuty)。(3)過境稅(TransitDuty)。3.按照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分類(1)進口附加稅(ImportSurtaxes)。(2)差價稅(VariableLevy)。(3)特惠稅(PreferentialDuty)。(4)普遍優惠制(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GSP)。3.2關稅政策3.2.1關稅的含義與特點3.2.2關稅的分類1.按照徵收目的分類

(1)財政關稅(RevenueTariff)。

(2)保護關稅(ProtectiveTariff)。2.按照徵稅對象分類(1)進口關稅(ImportDuty)。(2)出口關稅(ExportDuty)。(3)過境稅(TransitDuty)。3.按照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分類(1)進口附加稅(ImportSurtaxes)。(2)差價稅(VariableLevy)。(3)特惠稅(PreferentialDuty)。(4)普遍優惠制(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GSP)。3.2關稅政策3.2.3關稅的徵收1.海關稅則(1)單式稅則(SingleTariff)又稱一欄稅則(2)複式稅則(ComplexTariff)又稱多欄稅則2.關稅的徵收方法

(1)從量稅。

(2)從價稅。

(3)複合稅。(4)選擇稅。3.2關稅政策3.2.4關稅的經濟效應1.價格效應2.消費效應3.貿易效應4.生產效應5.財政收入效應3.3非關稅措施3.3.1非關稅壁壘的含義3.3.2非關稅壁壘的特點1.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2.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更能直接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3.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更具有隱蔽性和歧視性3.3.3非關稅壁壘的種類1.進口配額制(1)絕對配額(AbsoluteQuotas)。(2)關稅配額(TariffQuotas)。2.“自願”出口限制

(1)非協定的“自願”出口限制。

(2)協定的“自願”出口限制。3.進口許可證制4.外匯管制

(1)數量性外匯管制3.3非關稅措施3.3.3非關稅壁壘的種類3.進口許可證制4.外匯管制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

(3)混合性外匯管制5.歧視性政府採購政策6.歧視性國內稅3.3非關稅措施3.3.3非關稅壁壘的種類7.進口最低限價制和禁止進口8.進口押金制9.專斷的海關估價制和商品歸類10.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壁壘

(1)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內容。

(2)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徵。(3)綠色貿易壁壘(GreenBarrierstoTrade,GBT)。3.3.4非關稅壁壘的經濟效益1.對國際貿易的影響2.對進口國的影響3.對出口國的影響3.4出口促進與出口管制政策3.4.1出口促進政策1.信貸措施(1)出口信貸。(2)出口信貸保險。(3)出口信貸國家擔保。2.傾銷措施

(1)商品傾銷。

(2)外匯傾銷。3.財政政策措施

(1)出口補貼。

(2)生產補貼。4.經濟特區3.4出口促進與出口管制政策3.4.2出口管制政策1.出口管制的含義2.出口管制的措施

(1出口許可證

(2)封鎖與禁運(3)出口稅(4)出口配額(5)國家專營第四章

貿易條約與協定、

WTO和區域經濟一體化1234.1貿易條約與協定4.2世界貿易組織4.3區域經濟一體化4.1貿易條約與協定4.1.1國際貿易條約與協定的含義4.1.2國際貿易條約與協定的種類1.通商航海條約2.貿易協定3.貿易議定書4.支付協定5.國際商品協定4.2世界貿易組織4.2.1

GATT與WTOWhatistheWTO?你對世界貿易組織瞭解多少?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istheonlyglobal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dealingwiththerulesoftradebetweennations.AtitsheartaretheWTOagreements,negotiatedandsignedbythebulkoftheworld’stradingnationsandratifiedintheirparliaments.Thegoalistohelpproducersofgoodsandservices,exporters,andimportersconducttheirbusiness.

WhatistheWTO?1世界貿易組織概述

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於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縮寫為GATT)。其總部在瑞士日內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其成員的貿易量占世界貿易的9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截止2016年,WTO有156個成員國。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概述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是關於關稅與貿易政策的多邊貿易條約,是調整各締約國之間的貿易政策和相互間的權利和義務,確立某些共同遵守的原則,推行多邊貿易和貿易自由化的一項帶有總括性的多邊條約。其宗旨是通過彼此削減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以便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生產和交換,保證充分就業以及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自1948年開始臨時實施至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擁有47年的歷史,截至1994年底,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共有128個締約方。世界貿易組織來自於關貿總協定4.2世界貿易組織4.2.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職能1.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準,保證充分就業,大幅度和穩定地增加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最優運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並以不同經濟發展水準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需要相稱的份額。2.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職能制訂和規範國際多邊貿易規則

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爭端4.2世界貿易組織4.2.3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1.貿易自由化原則

(1)關稅保護和關稅減讓原則。

(2)一般取消數量限制原則。

(3)市場准入原則。2.非歧視原則

(1)最惠國待遇原則。(2)國民待遇原則。

(3)互惠待遇原則。4.2世界貿易組織4.2.3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3.透明度原則4.公平競爭原則5.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待遇原則6.例外原則(也稱豁免和實施緊急保障措施原則)

4.2.4世界貿易組織機構4.2世界貿易組織4.2.5

世界貿易組織面臨的挑戰4.2.6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4.3區域經濟一體化4.3.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4.3.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1.優惠貿易安排2.自由貿易區3.關稅同盟4.共同市場5.經濟聯盟6.完全經濟一體化4.3區域經濟一體化4.3.3目前重要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1.歐洲聯盟2.《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4.東南亞國家聯盟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6.一帶一路7.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第五章

商品的品名、品質、數量及包裝1235.1商品的品名5.2商品的品質5.3商品的數量45.4商品的包裝5.1商品的品名5.1.1列明商品品名的方法1.以主要用途命名2.以主要成分命名或其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命名3.以外觀造型命名4.以製作工藝命名5.1.2品名條款5.1商品的品名5.1.3規定品名條款的注意事項

(1)內容要明確、具體,避免籠統的概括和形容,避免產生誤解,造成貿易糾紛。

(2)盡可能使用國際上通用的名稱,對有不同叫法的商品,雙方應提前有所約定,並符合國際上的習慣稱呼。

(3)注意選擇有利於減低關稅或方便進口的名稱,以利減低關稅,方便進出口和節省運費開支。

(4)在交易中做不到或不必要的描述性的詞句,都不應列入品名條款。5.2商品的品質5.2.1商品品質的含義及重要性5.2.2商品品質的表示方法1.以實物樣品表示商品品質(1)看貨買賣。(2)憑樣品買賣。2.以文字說明表示商品品質(1)憑規格買賣(SalebySpecification)。(2)憑等級買賣(SalebyGrade)。(3)憑標準買賣(SalebyStandard)。(4)憑品牌或商標買賣(SalebyBrandorTradeMark)。(5)憑產地名稱或憑地理標誌買賣(SalebyNameofOrigin,orSalebyGeographicalIndication)。(6)憑說明書和圖樣買賣(SalebyDescriptionandIllustration)。5.2商品的品質5.2.3買賣合同中的品質條款1.品質條款的內容(1)基本內容。(2)品質機動幅度或品質公差。(3)規定品質公差。5.3商品的數量5.3.1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1.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國際貿易中使用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有四種:①公制:主要在東歐、拉美、東南亞、非洲等國採用;②英制:主要在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採用;③美制:主要在北美國家採用;④國際單位制:國際標準計量組織制定,在許多國家採用中國採用何單位制?在不同的度量衡制度下,同一計量單位所表示的商品實際數量可能會不同。例如,表示重量的噸,在公制下一般採用公噸,每公噸為1000公斤;在英制下一般採用長噸

longton,每長噸為1016公斤;在美制下一般採用短噸sh.ton,每短噸為907公斤。注意:在英語中公制的噸叫tonne,發音與ton相近。美加侖1USgallon=3.785L;英加侖1UKgallon=4.546L5.3商品的數量5.3.1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2.計量單位(1)重量(Weight)單位。

(2)個數(Number)單位。

(3)長度(Length)單位。(4)面積(Area)單位。(5)容積(Capacity)單位。

(6)體積(Volume)單位。3.計量方法(1)按毛重(GrossWeight)。

(2)按淨重(NetWeight)。

(3)按公量(ConditionedWeight)。

(4)理論重量(TheoreticalWeight)。

(5)法定重量(LegalWeight)。容積與體積的區別由於容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因此不少同學認為容積就是體積.其實,體積與容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有區別的:

1.意義不同.體積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而容積是指木箱、油桶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一個物體有體積,但它不一定有容積。

2.測量方法不同.求物體的體積是從物體的外面測量它的長、寬、高進行計算,而求物體的容積則必須從裏面來測量它的長、寬、高,然後計算.因此,對於同一個物體,一般地說,它的容積要比體積小。

3.單位名稱不完全相同.體積單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釐米.固體、氣體的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相同,而盛液體的容積單位一般用升、毫升。5.3商品的數量5.3.2合同中的數量條款1.數量條款的基本內容2.有關機動幅度的約定

(1)溢短裝條款(MoreorLessClause)。(2)約數(Approximate,About)。3.簽訂合同數量條款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正確掌握進出口商品的數量。(2)在規定成交商品數量時,應一併規定該商品的計量單位。

(3)對於一些數量難以嚴格限定的商品,如大宗的農副產品、礦產品、煤炭以及一些工業製成品,通常在合同中規定溢短裝條款,交貨數量允許有一定範圍的機動幅度,並列明溢短裝部分由誰選擇和作價原則。5.4商品的包裝5.4.1商品包裝的種類1.運輸包裝(1)單件運輸包裝。(2)集合運輸包裝。2.銷售包裝(1)掛式包裝。(2)堆疊式包裝。(3)易開包裝。(4)可攜式包裝。(5)噴霧包裝。(6)配套包裝。(7)禮品包裝。5.4商品的包裝5.4.2運輸包裝的標誌1.運輸標誌(ShippingMark)2.指示性標誌(IndicativeMark)3.警告性標誌(WarningMark)5.4商品的包裝5.4.3中性包裝和定牌生產1.中性包裝2.定牌生產5.4.4合同中的包裝條款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包裝條款的基本內容

(1)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2)包裝費用。(3)裝箱細數及其配比。(4)嘜頭。5.4商品的包裝5.4.4合同中的包裝條款2.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包裝條款示例(1)包裝條款示例:每箱24雙裝,混碼包裝。(24pairspackedinacartonsizeassorted.)(2)包裝條款示例:木箱裝,每箱60千克淨重。(Inwoodencasesof60kgsneteach.)第六章

國際貿易術語和商品價格1236.1貿易術語及有關國際貿易慣例6.2《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3其他五種貿易術語及應用45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5合同中的價格條款課堂引例:從青島港出口海爾冰箱200臺到美國洛杉磯港引例從青島港出口海爾冰箱200臺到美國洛杉磯港買賣雙方各承擔什麼責任風險訂立國際貿易合同時,交易雙方需要考慮以下主要問題:賣方在什麼地方,以什麼方式辦理交貨?(核心問題)貨物發生損壞或滅失的風險何時由賣方轉移給買方承擔?由誰負責辦理貨物的運輸、保險以及通關過境的手續?由誰承擔辦理上述事項時所需的各種費用?買賣雙方需要交接哪些有關的單據?6.1貿易術語及有關國際貿易慣例6.1.1貿易術語的含義及作用1.貿易術語的含義2.貿易術語的作用

(1)簡化洽商的內容,縮短交易時間,節省業務費用。(2)有利於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

(3)有利於解決履行當中的爭議。6.1貿易術語及有關國際貿易慣例關於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

1.《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

(Warsaw-OxfordRules1932)該規則由國際法協會制定;規則最早制定於1928年(華沙),後經過歷次修訂,目前為1932年(牛津)版本,共21條;專門解釋CIF合同,對於CIF的性質、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風險、責任和費用的劃分以及貨物所有權轉移的方式等問題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規則在東歐、北歐一些國家採用。2.《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該規則由美國商業團體制定;最早制定於1919年,原稱為《美國出口報價及其縮寫條例》,後於1941年作了修訂,改名為《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包括6種貿易術語(產地交貨EX;FOB;船邊交貨FAS;成本加運費C&F;CIF;目的港碼頭交貨EXDOCK

);在美國、加拿大以及其他一些美洲國家採用。與《2010通則》有明顯區別,交易時應注意。3.《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Incoterms®2010)

InternationalCommercialTerms

由國際商會制定;最早制定於1936年,後經過歷次修訂,目前為2010年版本;2010年版本包括11種貿易術語;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Incoterms®2010)的特點:(1)分為兩大組

第一組: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的術語七種。

EXW(exworks)工廠交貨

FCA(freecarrier)貨交承運人

CPT(carriagepaidto)運費付至目的地

CIP(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

DAT(deliveredat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集散站交貨

DAP(deliveredatplace) 目的地交貨

DDP(delivereddutypaid) 完稅後交貨

第二組:適用於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四種。

FAS(freealongside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FOB(freeon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

CFR(costandfreight)成本加運費

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2)每一種貿易術語所適用的運輸方式固定化(3)每一種貿易術語買賣雙方所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固定化、具體化(4)紙單據和電子單據並存6.1貿易術語及有關國際貿易慣例相對於《2000年通則》,《2010年通則》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1)在新通則中,國際貿易術語的數量由原來的13個減少到11個。

(2)《2010年通則》按照所適用的運輸方式分為兩大類。(3)取消了“船舷”為交貨點的概念。

(4)對FOB、CFR和CIF等貿易術語賣方交貨義務作了添加規定。

(5)格式上的新變化。

(6)使用範圍的拓展。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1

FOB1.FOB術語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1)賣方的基本義務。(2)買方的基本義務。2.採用FOB術語需注意的問題(1)風險轉移界限。(2)船貨銜接。(3)裝貨費用的負擔。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2

CIF1.CIF術語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1)賣方的基本義務。

(2)買方的基本義務。2.採用CIF術語需注意的問題

(1)風險轉移界限。

(2)賣方辦理租船訂艙問題。(3)賣方辦理保險問題。(4)卸貨費用的負擔。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3

CFR1.CFR術語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2.採用CFR術語需注意的問題(1)風險轉移界限。(2)賣方辦理租船訂艙問題。(3)卸貨費用的負擔。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4

FCA1.賣方的基本義務(1)辦理出口結關手續,按約定日期在指定地點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並給予買方貨物已交付的充分通知。

(2)承擔貨物交給承運人以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3)負責提供商業發票和貨物運往目的地的通常運輸單據。如果買賣雙方約定採用電子通信,則所有單據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數據交換資訊所替代。2.買方的基本義務

(1)自負費用訂立自指定地點承運貨物的合同,並將承運人名稱及時通知賣方。

(2)從賣方交付貨物時起,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3)按合同規定受領交貨憑證或相等的電子資訊,並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5

CPT1.賣方的基本義務

(1)辦理出口結關手續,負責訂立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約定的地點的運輸合同,並給予買方關於貨物已交付的充分通知。

(2)承擔貨物交給承運人之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以及裝貨費和從裝運地至目的地的通常運費。

(3)負責提供商業發票和貨物運往目的地的通常運輸單據。如果買賣雙方約定採用電子通信,則所有單據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數據交換資訊所替代。2.買方的基本義務

(1)從賣方交付貨物時起,承擔貨物滅失和損壞的一切風險和費用。

(2)承擔除通常運費之外的有關貨物在運輸途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及卸貨費。

(3)按合同規定受領交貨憑證或相等的電子資訊,並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6.2

《2010年通則》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應用6.2.6

CIPCIP術語的適用範圍同CPT術語完全一樣,它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

CIP合同與CPT合同的不同之處在於,賣方負責辦理貨運保險並支付保險費除辦理貨運保險業務外,CIP合同與CPT合同中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基本上是相同的。6.3其他五種貿易術語及其應用6.3.1其他五種貿易術語1.EXW2.FAS3.DAT4.DAP5.DDP6.3.2國際貿易術語的選用1.是否有利於我國的遠洋運輸業和保險業的發展2.運輸方式和運費因素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4.1價格的掌握1.商品的作價原則2.影響進出口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1)商品的品質和檔次。(2)成交量。(3)運輸距離的遠近。(4)交貨地點和交貨條件。(5)季節性需求。(6)支付條件和匯率變動。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4.2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1.貨物的價格構成(1)成本。

(2)費用。

(3)預期利潤。2.出口貨物的價格核算(1)成本核算。(2)預期利潤核算。3.出口商品盈虧核算(1)出口商品換匯成本。(2)出口商品盈(虧)額。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4.3作價辦法1.固定價格2.非固定價格

(1)暫不固定價格。(2)暫定價格。3.滑動作價(價格調整條款)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4.4

計價貨幣的選擇貨幣名稱貨幣符號簡寫英鎊£GBP美元US$USD日元J¥JPY歐元EUR港元HK$HKD瑞士法郎SFCHF加拿大元Can.$CAD澳大利亞元$AAUD出口交易中常用的計價貨幣6.4進出口商品的價格6.4.5傭金和折扣的運用1.傭金

(1)傭金的含義。

(2)傭金的規定方法。

(3)傭金的計算和支付。2.折扣

(1)折扣的含義。(2)折扣的規定方法。

(3)折扣的計算與支付方法。6.5合同中的價格條款6.5.1價格條款的內容6.5.2規定價格條款的注意事項1.計價貨幣2.單位價格金額3.計量單位4.貿易術語的選用6.5.3價格條款舉例第七章

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12347.1海洋運輸7.2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7.4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裝運條款7.3其他運輸方式56787.5海運貨物保險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7協會貨物險條款7.8貨物運輸保險實務7.1海洋運輸7.1.1海洋運輸的優劣勢1.海洋運輸的優劣(1)運量大(2)運費低(3)對貨物適應性強2.海洋運輸的劣勢(1)航行速度慢,運輸時間長(2)容易受到自然條件和氣候因素的影響,風險較大。7.1海洋運輸7.1.2海洋運輸的方式1.班輪運輸1.班輪運輸有如下特點:(1)具有“四固定”的特點,即固定的航線、固定的停靠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對固定的費率;(2)班輪運價內包括裝卸費用,即貨物由承運人負責配載裝卸,承、托運雙方不計滯期費和速遣費;(3)承運人對貨物負責的時段是從貨物裝上船起,到貨物卸下船止,即“船舷至船舷”(RailtoRail)或“鉤至鉤”(TackletoTackle);(4)承、托運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豁免以簽發的提單為依據,並受統一的國際公約的制約。班輪運輸適合於貨源穩定、品種多、批量小的雜貨運輸。7.1海洋運輸7.1.2海洋運輸的方式1.班輪運輸2.班輪運費由班輪運價表規定,包括基本運費(BasicRate)和各種附加費(Surcharge)。基本運費基本運費是指貨物從裝運港到目的港所應收取的基本運費,常見的計費標準有以下8種:(1)按貨物重量(Weight)計算,以“W”表示。(2)按貨物尺碼或體積(Measurement)計算,以“M”表示。(3)按貨物重量或尺碼,選擇其中收取運費較高者計算運費,以“W/M”表示。7.1海洋運輸7.1.2海洋運輸的方式1.班輪運輸(4)按貨物FOB價收取一定的百分比作為運費,以““ad.val.”表示。(5)按貨物重量或尺碼或價值,用“W/M”或“ad.val.”表示。(6)按貨物重量或尺碼選擇其高者,以“W/Mplusad.val.”表示。(7)按每件為一個計費單位計收。(8)臨時議定的價格(OpenRate),按照承、托運雙方臨時議定的價格收取運費,一般多用於低價貨物。2.附加費附加費是指對一些需要特殊處理的貨物或者由於其他的突發事件或特殊原因而另外加收的費用。7.1海洋運輸7.1.2海洋運輸的方式2.租船運輸(1)租船運輸的特點:1)租船運輸是根據租船合同組織運輸的,由船東和租方雙方共同商定。2)一般由船東與租方通過租船經紀人洽談成交租船業務。3)不定航線,不定船期。4)租金率或運費率是根據租船市場行情來確定的。5)船舶營運中有關費用的支出,取決於不同的租船方式由船東和租方分擔,並在合同條款中訂明。6)租船運輸適宜大宗貨物運輸。7)各種租船合同均有相應的標準合同格式。7.1海洋運輸7.1.2海洋運輸的方式2.租船運輸(2)租船運輸的種類根據租船的性質不同,租船運輸可以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定期租船,是指由船舶所有人提供船舶,供租船人在規定期限內使用的租船形式。2)定程租船,又稱程租船或航次租船,是指由船舶所有人提供船舶,在指定港口之間完成一定航程(航次)的租船形式。3)光船租船又稱船殼租船、淨船期租船,是指船舶所有人將船舶出租給承租人使用一定期限,承租人要自己任命船長、配船員,負責給養和船舶經營管理所需的一切費用。7.1海洋運輸7.1.3海運提單1.海運提單的定義

(1)貨物收據;(2)物權憑證;(3)運輸契約的證明。2.海運提單的分類

(1)按提單收貨人的抬頭劃分。

(2)按貨物是否已裝船劃分。

(3)按提單上有無批註劃分。

(4)根據運輸方式的不同劃分。

(5)按簽發提單的時間劃分。

(6)按收費方式劃分。7.2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7.2.1國際貿易中的鐵路運輸1.國際鐵路貨物聯運(1)我國通往歐洲的國際鐵路聯運線有兩條:一條是利用西伯利亞大陸橋貫通中東、歐洲各國;另一條是由江蘇連雲港經新疆與哈薩克斯坦鐵路連接,貫通俄羅斯、波蘭、德國至荷蘭的鹿特丹。(2)貨運單據。(3)管理國際鐵路貨物運輸的國際協定。2.對港鐵路運輸(1)對港鐵路運輸的做法。(2)貨運單據。7.2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7.2.2航空運輸1.國際空運貨物的分類

(1)班機運輸(ScheduledAirline)(2)包機運輸(CharteredFlight)2.空運提單7.3其他運輸方式7.3.1集裝箱運輸1.集裝箱運輸的定義(1)具有耐久性,其堅固程度足以反復使用;(2)它是為了便於商品運送而專門設計的,利用它以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運輸時無需中途換裝;(3)具有便於裝卸和搬運的裝置,此種裝置尤其有利於貨物從一種運輸方式轉換到另一種運輸方式;(4)設計時注意到便於貨物裝滿或卸空;(5)內容積為1立方米或以上。7.3其他運輸方式7.3.1集裝箱運輸2.集裝箱運輸的優點

(1)提高運輸品質,減少貨物的損壞和丟失;(2)提高裝卸率,加快貨物的流通;(3)節省包裝材料,降低包裝費用;(4)簡化運輸手續,減少中間環節,有利於開展多式聯運。3.集裝箱的規格

(1)IC型:8'×8'×20',最大總重量20長噸,習慣上稱為20英尺集裝箱。(2)IA型:8'×8'×40',最大總重量30長噸,習慣上稱為40英尺集裝箱。7.3其他運輸方式7.3.1集裝箱運輸4.集裝箱的裝箱方式(1)整箱貨(FullContainerLoad,簡稱FCL)(2)拼箱貨(LessthanContainerLoad,簡稱LCL)7.3.2國際多式聯運1.國際多式聯運的定義7.3其他運輸方式7.3.2國際多式聯運2.構成國際多式聯運的條件

(1)多式聯運經營人與托運人之間必須簽訂多式聯運合同,以明確承、托運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豁免關係。

(2)必須使用全程多式聯運單據(MultimodalTransportDocuments,M.T.D)。根據發貨人的要求,該單據可以做成可轉讓的(憑指示或交持票人),也可以做成不可轉讓的(記名收貨人)。

(3)必須是全程單一運價。

(4)必須由一個多式聯運經營人對全程運輸負總責。

(5)必須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運輸方式的連貫運輸。

(6)必須是跨越國境的國際的貨物運輸。3.多式聯運經營人7.3其他運輸方式7.3.3大陸橋運輸(1)北美大陸橋。(2)西伯利亞大陸橋。(3)新亞歐大陸橋。(4)第三條亞歐大陸橋。7.3.4郵包運輸7.4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裝運條款7.4.1裝運時間1.規定裝運時間的方法(1)明確規定具體的裝運時間。(2)規定在收到信用證後若干天內或者某個時間段裝運。2.規定裝運時間時需要考慮的因素(1)規定合理的裝運期(2)充分瞭解和考慮港口以及航班情況(3)考慮到商品的情況:

(4)考慮市場情況7.4.2裝卸時間、裝卸率和滯期/速遣費7.4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裝運條款7.4.3裝運港和目的港規定裝運港和目的港時應注意的問題:(1)裝運港和目的港必須與信用證上的規定一致。

(2)港口的規定必須明確、具體,一般應避免使用籠統的表述,如“歐洲主要港口”,“中國口岸”等。

(3)儘量選擇直航船舶能夠到達的港口,注意港口對船舶的限制條件,如吃水深度等。

(4)充分考慮港口的裝卸條件和能力。

(5)正確使用“選擇港”,充分考慮選擇港的個數、位置、條件以及最終的確定時間。

(6)注意港口有無重名,比如全世界就有12個維多利亞港。所以,為了避免混亂,在選擇裝卸港時要明確注明港口所在的國家和地區。7.4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裝運條款7.4.4分批裝運和轉運1.分批裝運2.轉運7.5海運貨物保險7.5.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概念國際貨物運輸保險(CargoTransportationInsurance)就是由投保人在貨物裝運之前和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由投保人繳付約定的保險費,當貨物在國際運輸途中遭受保險事故發生損失時,由保險人負責給予經濟補償的一種保險方式。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海上運輸保險、公路運輸保險、郵包運輸保險、航空運輸保險等。7.5.2海運貨物保險承保的風險承保的風險海上風險外來風險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一般外來風險特殊外來風險7.5海運貨物保險7.5.3

海運貨物保險承保的損失海上損失全部損失部分損失實際全損推定全損共同海損單獨損失7.5海運貨物保險(1)全部損失是指被保險貨物遭受全部損失。按損失的情況可以分為:—實際全損—推定全損注意:在海上保險業務中,全損的概念不是以一艘船上載運的全部貨物的完全滅失為劃分標準,保險人對全損範圍的掌握通常在保險條款中加以明確。

1)實際全損

根據《海商法》第245條規定,以下情況:保險標的物全部滅失保險標的物的物權完全喪失已無法挽回保險標的物已喪失原有的商業價值或用途載貨船舶失蹤(6個月)無音訊已達相當一段時間2)推定全損根據我國《海商法》第246條規定:推定全損是指被保險貨物發生保險事故後,認為實際全損已經不可避免,或為避免發生實際全損所需支付的費用與繼續將貨物運到目的地費用之和超過保險價值。在推定全損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以獲得的損失賠償有兩種情況:—辦理委付,獲得全損的賠償;—不辦理委付,獲得部分損失的賠償。例1:康明公司出口稻穀一批,因保險事故被海水浸泡多時而喪失其原有價值,貨到目的港後只能低價出售,這種損失屬於

。例2:新力公司一批出口服裝,在海上運輸途中,因船體觸礁導致服裝嚴重受浸,若將這批服裝漂洗後運至原定目的港所花費的費用已超過服裝的保險價值,這種損失屬於

。實際全損與推定全損的區別是什麼?實際全損推定全損分析:發生推定全損時,被保險人可以要求保險人按部分損失賠償,也可要求按全部損失賠償,這時須向保險人發出委付。在推定全損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以獲得的損失賠償有兩種情況:—辦理委付,獲得全損的賠償;(如丟車)—不辦理委付,獲得部分損失的賠償。(2)部分損失是指被保險貨物的損失沒有達到全部損失的程度。按損失的性質,可以分為:—共同海損—單獨海損共同海損含義:共同海損是指載貨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災害、事故,威脅到船、貨各方的共同安全,為了解除這種威脅,維護船貨安全,或者使航程得以繼續完成,由船方有意識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犧牲或支出的某些額外費用,稱為共同海損。共同海損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共同海損產生的犧牲—共同海損產生的費用引例:從新港開往洛杉磯的萬噸貨輪遇颱風1)共同海損

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A.導致共同海損的危險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危及船貨的共同安全。B.共同海損措施必須是為了解除船貨的共同危險,人為地、有意識地採取的合理措施。C.共同海損的犧牲是特殊性質的,費用損失必須是額外支付的。D.共同海損的損失必須是共同海損措施的直接的合理的後果。共同海損的分攤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都是為了使船舶、貨物和運費方免於遭受損失而支出的,因而應該由各方按照分攤價值分攤。共同海損分攤時,涉及的受益方包括:貨主、船方和付運費方。共同海損的分攤有兩個原則:分攤以實際遭受的損失或額外增加的費用為准;無論受損方還是未受損方均應按標的物價值比例分攤。2)單獨海損是指除共同海損以外的部分損失,即由於承保範圍內的風險所直接導致的船舶或貨物的部分損失。單獨海損僅指保險標的本身的損失。單獨海損只涉及船舶或貨物所有人單方面的利益損失。單獨海損與共同海損的區別造成海損的原因不同—單獨海損:承保風險所直接導致的船、貨損失—共同海損:為了解除或減輕共同危險人為地造成的損失損失的承擔責任不同—單獨海損:由受損方單獨承擔—共同海損:由受益各方共同分攤案例思考一

有一貨船,艙面上載有300輛卡車,航行途中遇到狂風巨浪,海浪將100輛卡車捲入大海,使海輪嚴重傾斜,隨時有翻船沉沒的危險。在危急關頭,船長下令將另外100輛卡車全部拋入海中,使貨輪在狂浪中保持平衡。請問,200輛卡車的損失,屬於何種海損?分析:前100輛卡車是被海浪捲入海中,顯然不是人為的、有意識行為的結果。因此,這100輛卡車的損失只能視作單獨海損。而後100輛卡車的損失,由於確實存在危及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是由於船長為挽救船貨的共同安全,採取人為的合理措施而造成的結果。故這100輛卡車的損失應視為共同海損。

7.5海運貨物保險7.5.4海上費用(MaritimeCharges)1.施救費用2.救助費用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6.1基本險別1.平安險2.水漬險3.一切險基本險又稱主險,可單獨投保。根據我國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基本險包括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三種。責任範圍責任起訖除外責任被保險人義務索賠期限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6.1基本險別1.平安險FreefromParticularAverage-FPA責任範圍主要包括:(1)被保險貨物在運輸途中由於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整批貨物的全部損失或推定全損。(2)由於運輸工具遭到擱淺、觸礁、沉沒、互撞、與流冰或其他物體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貨物全部或部分損失。平安險(續)(3)在運輸工具已經發生擱淺、觸礁、沉沒、焚毀等意外事故的情況下,貨物在此前後又在海上遭到惡劣氣候、雷電、海嘯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部分損失。(4)在裝卸或轉船時由於一件或數件甚至整批貨物落海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損失。(5)被保險人對遭受承保責任內的危險貨物採取搶救、防止或減少貨損的措施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但以不超過該批被毀貨物的保險金額為限。(6)運輸工具遭遇海難後,在避難港由於卸貨引起的損失,以及在中途港或避難港由於卸貨、存倉和運送貨物所產生的特殊費用。(7)共同海損的犧牲、分攤和救助費用。(8)運輸契約中如訂有“船舶互撞責任”條款,則根據該條款規定應由貨方償還船方的損失。2.水漬險WithParticularAverage-WPA/WA責任範圍主要包括:—平安險所包括的範圍;—被保險貨物由於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部分損失。3.一切險AllRisks責任範圍主要包括:—水漬險所包括的範圍;—被保險貨物由於一般外來原因所造成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即一般附加險)在3種基本險中,一切險責任範圍最大。

責任起訖又稱承保期限,是指保險人承擔責任的起訖時限。根據我國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基本險的責任起訖採用國際保險業慣用的“倉至倉條款”。基本內容為:保險人對被保險貨物所承擔的保險責任,從運離保險單所載明的啟運港(地)發貨人倉庫時開始生效,在正常運輸過程中繼續有效,在下列三種情況下終止,並以先發生者為准:責任起訖(續)(1)貨物運達保險單所載明的目的港(地)收貨人倉庫;(2)貨物運達保險單所載明的目的港(地)或中途的任何其他倉庫,這些倉庫被用作正常運輸以外的儲存或貨物的分配、分派或分散轉運;(3)被保險貨物在最後卸載港全部卸離海輪後滿60天。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6.2附加險別是基本險的擴大和補充,不能單獨投保,只能在投保一種基本險後加保,但是可以加保一種或數種附加險。根據我國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附加險可以分為一般附加險和特殊附加險兩種。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6.2附加險別1.一般附加險(1)偷竊提貨不著險(Theft,PilferageandNon-delivery,簡稱T.P.N.D.)(2)淡水雨淋險(FreshWater/RainDamage,簡稱F.W.R.D.)(3)短量險(RiskofShortage)(4)混雜、沾汙險(RiskofIntermixtureandContamination)(5)滲漏險(RiskofLeakage)(6)碰損、破碎險(RiskofClashandBreakage)(7)串味險(RiskofOdor)(8)受熱、受潮險(DamageCausedbyHeatingandSweating)(9)鉤損險(HookDamage)(10)包裝破裂險(LossforDamagebyBreakageofPacking)(11)鏽損險(RisksofRust)7.6我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險別7.6.2附加險別2.特殊附加險

(1)交貨不到險(FailuretoDeliveryRisks);(2)進口關稅險(ImportDutyRisk);(3)黃麯黴素險(AflatoxinRisk);(4)出口貨物到香港(包括九龍在內)或澳門存儲倉火險責任擴展條款(FireRiskExtensionClauseforStorageofCargoofDestinationHongkongincludingKowloon,orMacao)(5)戰爭險(WarRisk);(6)罷工險(StrikeRisk);(7)艙面險(OnDeckRisk);(8)拒收險(RejectionRisk)。7.7協會貨物險條款7.7.1協會貨物條款的主要險別7.7.2協會貨物條款主要險別的承保範圍和除外責任1.協會貨物條款(A)(1)承保範圍。

(2)除外責任。2.協會貨物條款(B)(1)承保的風險。

(2)除外責任。3.協會貨物條款(C)(1)承保的風險。

(2)除外責任。7.7協會貨物險條款7.7.2協會貨物條款主要險別的承保範圍和除外責任4.協會貨物戰爭險條款

(1)協會戰爭險承保下列風險。

(2)除外責任。5.協會貨物罷工險條款

(1)協會貨物罷工險主要承保下列損失。

(2)除外責任。6.惡意損害險條款7.8貨物運輸保險實務7.8.1保險單據1.保險單

(1)保險單的內容。

(2)保險單的背書。2.保險憑證3.預約保險單7.8.2保險的責任期限7.8貨物運輸保險實務7.8.3投保險別的選擇一般情況下,在選擇險種時要綜合考慮到下列因素:(1)貨物的種類、性質和特點。(2)貨物的包裝情況。

(3)貨物的運輸情況。

(4)發生在港口或者裝卸過程中的損耗情況等。

(5)運輸航線和目的地的政治局勢。7.8貨物運輸保險實務7.8.4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的計算1.保險金額

(1)出口方面。(2)進口方面。2.保險費第八章

國際貿易貨款收付與結算123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2匯付與托收8.3信用證4568.4銀行保函8.5國際保理業務8.6買賣合同中的支付條款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1匯票1.匯票的含義根據《英國票據法》,匯票是一人向另一人簽發的,要求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確定的將來的時間,對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額的無條件的書面支付命令。

我國《票據法》規定,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的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中有三個基本當事人:出票人(Drawer)、受票人(即付款人,Drawee)和收款人(Payee)。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1匯票2.匯票的主要內容(1)必須寫明“匯票”字樣。(2)無條件支付的委託。(3)出票日期。(4)出票地點。(5)付款時間。(6)一定金額。(7)付款人姓名(Drawee)。(8)付款地點。(9)收款人或其指定人。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1匯票3.匯票的種類(1)按付款日期不同,匯票可分為即期匯票和遠期匯票。

(2)按照出票人的不同,可分成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

(3)按是否附有包括運輸單據在內的商業單據,可分為光票和跟單匯票。

(4)按承兌人的不同,可分成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1匯票4.匯票的使用(1)出票(Issue)。(2)背書(Endorsement)。(3)提示(Presentation)。(4)承兌(Acceptance)。(5)支付(Payment)。(6)退票(Dishonor)。(7)追索權(RightofRecourse)。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2本票1.本票(PromissoryNote)的含義2.本票的主要內容(1)“本票”字樣;(2)無條件支付的承諾;(3)確定的金額;(4)收款人名稱;(5)出票日期;(6)出票人簽章。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2本票3.本票的種類(1)根據本票付款期限的不同,本票可分為即期本票和遠期本票。(2)根據簽發本票的主體不同,本票可分為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簽發的商業本票和銀行簽發的銀行本票。(3)根據本票上是否記載收款人的名稱,本票可分為記名本票和無記名本票。4.本票和匯票的區別

(1)當事人不同。

(2)主債務人不同。(3)有無承兌不同。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3支票1.支票的定義2.支票的特性

(1)支票的付款人為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2)支票限於見票即付。3.支票的主要內容

(1)“支票”字樣;(2)無條件支付的命令;(3)確定的金額;(4)收款人名稱;(5)出票日期;(6)出票人簽章。8.1國際貿易貨款收付工具8.1.3支票4.支票的主要種類(1)記名支票(ChequePayabletoOrder)(2)不記名支票(ChequePayabletoBearer)(3)劃線支票(CrossedCheque)(4)保付支票(CertifiedCheque)8.2匯付與托收8.2.1匯付1.匯付的定義匯付[Remittance]又稱匯款,是付款人主動通過銀行將款項匯交收款人的行為。8.2匯付與托收8.2.1匯付2.匯付的當事人

(1)匯款人(Remitter)(2)收款人(Payee,Beneficiary)(3)匯出行(RemittingBank)(4)匯入行(Receivingbank),或解付行(PayingBank)3.匯付的種類

(1)信匯。

(2)電匯。

(3)票匯。8.2匯付與托收

1.信匯[MailTransfer簡稱M/T]

信匯是匯出行應匯款人的請求,將信匯委託書寄給匯入行,授權其解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匯款方式。8.2匯付與托收

2.電匯[TelegraphicTransfer,簡稱T/T]

電匯是匯出行應匯款人的請求,拍發加押電報或電傳給匯入行,指示其解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匯款方式。8.2匯付與托收匯付的流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