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_第1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_第2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_第3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_第4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一患者女,63岁。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无力,无下肢麻木感,疼痛时跛行,三月前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双手尺侧三指麻,精细动作欠准确。

T1WIT2WISTIR+C+C+CT2W+C影像及病理诊断病例一1、MR表现:平C5-6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长约1.0cm左右,梭形长T1长T2信号影,局部脊髓受压,推向右前方;C5椎体形态正常,其内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对应棘突亦可见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上述各病灶均明显强化。2、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及病理诊断病例二1、MR表现:平T10-12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梭形肿块影,约6.5cm*1.0cm,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向椎间孔延伸,脊髓受压、向右前推移。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2、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讨论

脊柱血管瘤分型

组织学分型:脊柱血管瘤属血管性畸形,根据其组织学表现分为三型即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和静脉型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其由成熟的薄壁血管组成,含有较大的衬有内皮的血管间隙。

根据部位分型:可分为椎体血管瘤、硬膜外血管瘤和硬膜内血管瘤。

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椎体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其中10%~15%可累及椎弓根,同时并有椎外的血管瘤极为罕见,仅占全部椎体血管瘤的1%~2%。病例一即属此型。椎体血管瘤病例中胸椎多见,占60%。随着年龄增长,偶发病例多见,大局部病例无病症,仅有少局部病例当其椎体病变向硬膜外进展时,可出现临床病症。椎体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典型表现者X线及CT不难诊断,MRI检查有明显优势。MR可表现短T1长T2,或长T1长T2信号。有文献报告肿瘤的活动性与脂肪组织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即无病症性血管瘤内的脂肪组织T1W呈高信号,有病症的血管瘤T1W多呈低信号。本例除C5椎体海绵状血管瘤外,还同时伴有椎管内硬膜外及附件血管瘤。椎体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管瘤

硬膜外血管瘤病灶往往较为孤立,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病例二即属此型。也有静脉性血管瘤或混合性血管瘤。硬膜外血管瘤非常少见。本病30-6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病症,假设病灶内突发出血,可表现为急性发病。硬膜外血管瘤反复出血也较常见,反复出血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椎管内原发性硬膜外血管瘤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椎体受侵袭征象。

X线及CT诊断价值不高,MRI可以多参数,多方位扫描,且硬膜外血管瘤具有沿着椎管上下径,呈长梭形生长的特点,所以MRI矢状位检查对发现本病具有优势。MR表现为:T1WI与脊髓等或略低信号,少数为T1WI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且多为显著强化。硬膜外血管瘤影像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淋巴瘤:T1W及T2W一般多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转移瘤:多发,多伴有邻近椎骨破坏,椎弓根常累及,结合原发肿瘤史不难诊断。神经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