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9分)【四川内江2021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时岁饥民馁_________

②栖于梁上________③自投于地,叩头归罪____________

④寔徐谕之曰__________2.(2分)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3.(3分)你是否赞同文中陈寔对待盗贼的做法?为什么?(本题8分)【山东日照2021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①。汉王计欲捐成皋②以东,屯巩③、洛④以拒楚。郦生⑤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⑥,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守成率,此乃天所以资汉也。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天下之心未有所定。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⑦大行之道,以示诸侯效实形制⑧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之为汉而称东藩⑨。”上曰:“善。”乃从其画⑩,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①荥(xíng)阳:地名。②成皋(gāo):地名。③巩:地名。④洛:地名。⑤郦生:刘邦谋臣。⑥敖(áo)仓:古代重要粮仓,在荥阳东北数山。⑦杜:堵住。⑧形制:占据有利地形以制取对方。③藩:属国。⑩画:谋划。4.(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捐成皋以东捐:放弃 B.屯巩、洛以拒楚以:来C.乃引而东东:东方 D.据敖仓之粟粟:泛指粮食5.(2分)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乃天所以资汉也。6.(3分)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只让罪犯守成皋,放弃了敖仓。B.汉王从“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到派兵“复守敖仓”,可见其善于听取意见。C.从劝汉王占要地、争天下及主动请求劝说齐王可看出,郦生洞察天下大势,善于进谏。D.选文从正、侧两方面刻画郦生形象,其建言献策是正面描写,汉王称善纳策为侧面描写。(本题17分)【江苏盐城2021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周公践①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②,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⑤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7.(3分)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8.(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狱讼而失职者(2)以入告乎天子(3)有贤才而不举者(4)百姓闻之9.(3分)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出举远方之民/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君归也/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乃召其国大夫/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是以近者亲之/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0.(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2)此诚天子也!得: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古代汉语词典》11.(3分)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本题7分)【山东济南2021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陈霁岩赈①灾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②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③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注释】①赈:救济。②牒(dié):文书。行牒:发布文书。③第:只管,只。12.(2分)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14.(3分)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雾岩是一个怎样的人。(本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临事之智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①患济事者是也。真宗不豫②,李文定公以宰相宿内祈禳③,时太子尚幼,八大王元俨④者,颇有威名,问疾留禁中⑤,累日不出,执政患之。偶翰林司⑥以金盂⑦贮熟水过。问之,曰:“王所需也。”文定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王见之大骇,意其为毒也,即上马去。辛幼安在长沙,欲于后圃建楼赏中秋,时已八月初旬矣。吏白:“他皆可办,唯瓦难办。”幼安命于市上每家以钱一百赁檐前瓦二十片,限两日以瓦收钱,于是瓦不可胜用。前辈如此类甚多,皆所谓智也。小而文潞公幼年之浮球,司马公幼年之击瓮,亦皆于仓卒⑧之中,有变通之术。①弭(mǐ:平息;消灭。②豫:安适。③祈禳(ráng):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④元俨:宋太宗第八子,真宗之弟,世称“八大王”,下文的“王”即指“八大王”。⑤禁中:旧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⑥翰林司:宋代官署名。⑦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⑧仓卒:亦作“仓猝”,匆忙急迫。15.(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大凡临事无大小()(2)执政患之()(3)尽黑()(4)即上马去()16.(2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偶翰林司以金盂贮熟水过/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B.意其为毒也/其真无马邪(《马说》)C.欲于后圃建楼赏中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D.司马公幼年之击瓮/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17.(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皆可办,唯瓦难办。(2)亦皆于仓卒之中,有变通之术。18.(4分)辛幼安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做法上?(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①患吏多受赇②,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③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④’”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⑤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⑥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⑦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①上:唐太宗,李世民。②受赇(qiú):受贿。③司门:官名,掌国门的启闭,检查经过物品,征税并没收违禁品。令史:官名,汉县令属吏的总称。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⑤光:司马光,⑥:巧言谄媚。⑦表:测日影的标杆。19.(3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上患吏多受赇

患:________________(2)罪诚当死

诚:________________(3)陛下使人遗之而受

遗:________________20.(2分)下列选项中的“之”,与“非其性之有变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公将鼓之(《曹刿论战》)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咀(《邹忌讽齐王纳谏》)21.(2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22.(2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23.(3分)司马光认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普为相初,太祖侧微,(赵)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蹉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肤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竞得俞允。24.(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微:卑贱。B.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发:打开。C.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与:允许。D.岂得以喜怒专之

专:专一。25.(3分)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A.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B.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C.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D.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26.(3分)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不懂官场规矩,在太祖称帝后还经常谈论太祖的一些丑事。B.赵普性格沉稳,虽然不喜欢钻研学问,但处理政事却顺利流畅。C.有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因为讨厌此人起初很不同意升他的官。D.赵普劝谏太祖应该以功过来决定刑赏,而不是凭着自己的喜怒。(本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27.(2分)解释下列加点字。(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28.(3分)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29.(3分)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炳烛夜读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30.(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

(4)善哉()31.(2分)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其它三个不同一项是(

)A.如日中之光 B.锺子期听之C.有一牧童见之 D.处士笑而然之32.(2分)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3.(2分)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本题6分)阅读下面一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34.(3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天下之疾犬也

疾:_________②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恐: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35.(3分)简要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考答案(一)【答案】1.饥饿

躲藏

承认

告诫,告诉。2.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坏)习惯会(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3.示例:赞同。陈寔对盗贼的宽容教化,最终让整个县城没有盗贼,说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反对。陈寔对盗窃行为的宽容,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时岁饥民馁”的句意是:这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馁:饥饿;②“栖于梁上”的句意是:停留在房梁上。栖:躲藏;③“自投于地,叩头归罪”的句意是: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归:承认;④“寔徐谕之曰”的句意是:陈寔慢慢地告诫他说。谕:告诫,告诉。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不善(品行不好)、本(原本,本来)、习(习惯)、遂(于是)、至(到)、斯(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本题考查对人物做法的评价。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答。陈寔对盗贼采用的是宽容教化的方法。针对其做法可以选择赞同,其理由可从“宽容教化”的方法,能改变盗贼思想,使之改邪归正,这可从“自是一县无复盗者”的情况说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当然也可以反对。因为陈寔对盗窃行为的宽容并给其财物,一方面不利于使人自力更生,也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据此理解来谈自己的看法。参考译文:陈寔,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这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盗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停留在房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坏)习惯会(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盗贼大吃一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教育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来做好事。”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偷盗的人了。(二)【答案】4.C5.这是上天拿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6.A【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句意:而是带兵向东而去。东:向东。不是“东方”的意思;故选C。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乃:是。所以:用以,用来。资:资助、供给”的翻译要正确。同时要注意这是一个判断句,要翻译出判断的句式“是”来。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A.由“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可判断项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由此“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的判断错误;故选A。【点睛】译文:东汉三年的秋天,项羽攻打刘邦,攻克了荥阳城,刘邦计划要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兵巩、洛以与楚军对抗。郦生进言道:“王者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听说现在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楚国人攻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而是带兵向东而去,只是让一些罪犯来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用来资助给汉军。当前楚军很容易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了。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全国混乱动荡,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所以请您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而成为东方的属国。”刘邦回答说:“好!”刘邦听从了郦生的计策,再次出兵据守敖仓,同时派遣郦生前往齐国。(三)【答案】7.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8.①案件;②禀告,告诉;③任用;④听闻。9.C10.①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②这是真正的天子啊!11.①使百姓能够衣食所安;②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

③有才能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第②条。【解析】7.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意思是: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其中,“周公践天子之位”为第一层意思,“布德施惠”紧承“周公践天子之位”,交代周公登上天子后所作所为,并且“布”作动词,“推行”的意思,前面省略了主语“周公”,故“周公践天子之位”与“布德施惠”需要断;其次,“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为因果关系,因为“布德施惠”,所以“远而逾明”,所以“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之间需要断。故断句为: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为: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狱:案件。(2)句意为: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告:禀告,告诉。(3)句意为: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举:任用。(4)句意为: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闻:听闻,听说。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题干要求找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是倒装句之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B.其:代词,那些/副词,加强语气;C.乃:都是副词,都是“于是,就”的意思;D.以:连词,表结果,因此/连词,表示结果,以致;故选C。10.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政教:政治教化;不得:不合适;与:通“欤”,可译为“吗”。(2)句中重点词有:此:这;诚:真正。1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依据原文信息句“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可知,这是周公要考察的三个问题,由此可得出三条治国之道:老百姓有衣服穿,有食物果腹,免受饥寒交迫之苦;官吏都能秉公执法,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一一根据实情审察,让老百姓免受冤枉之罪;有贤才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所以可知“有狱讼而失职者”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参考译文: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何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四)【答案】12.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3.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真实面貌的缘故。14.示例1:陈霁岩倡议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济品,让贫民得到真正的救济,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的人。示例2:陈霁岩根据百姓的衣服容貌记下最贫困的人,救济极贫者时直接根据名册发放,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解析】1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的句意是: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虽”是连词,其前应断开。根据题目要求和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3.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盖(原来)、暇(空闲)、妆点(梳妆打扮)、故(缘故)”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根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可知,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富有智慧、治理有方之人。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己巳年,发生大水灾,官府没有减免税赋,而只放粮救济。官府中官吏共同商议救灾方法,陈霁岩建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正的救济。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让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书官禀告说需要再出告示寻求这批贫户。陈霁岩说:“不必了。”于是便拿出上次点名册中作暗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其实是因为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完全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五)【答案】15.(1)临近、靠近

(2)忧虑、担心

(3)全

(4)立即、当即16.B17.(1)其他的都能办到,只有瓦很难备齐。(意思对即可)(2)也都是在匆忙急迫时,有变通的办法。(意思对即可)18.①到市场上用钱货瓦。②限定期限交瓦。(答“以钱一百赁檐前瓦二十片,限两日以瓦收钱”也可)【解析】15.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大凡临事无大小”翻译为“大体来说,不管面临大事还是小事”,“临”意思是“面临,临近”。“执政患之”翻译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此忧虑”,“患”意思是“忧虑”。“尽黑”翻译为“水全变黑了”,“尽”意思是“都”。“即上马去”翻译为“立即骑上马离开了”,“即”意思是“立即”。1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都是“用”的意思。B.代词/加强诘问语气。C.都是“在”的意思。D.都是用在主谓之间。故选B。17.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他皆可办,唯瓦难办”句中“他”意思是“其他”,“唯”意思是“只,只是”。(2)“亦皆于仓卒之中,有变通之术”句中“亦”意思是“也”,“术”意思是“方法”。据此翻译即可。1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疏通文意,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聪明的人,文中“幼安命于市上每家以钱一百赁檐前瓦二十片”用钱租赁农户的瓦片;“限两日以瓦收钱”限定期限。据此理解作答。译文:大体来说,不管面临大事还是小事,都贵在智慧。智慧是什么?能随机应变,足以平息祸患、办成事情就是智慧。宋真宗身体不适,李文定作为宰相,留宿宫中,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当时太子还年幼,八大王赵元俨,很有威望声名,借探望病情而待在宫中,连日不出去,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此忧虑。有一次,翰林司的人用铜盂端着热水从门前经过,李文定询问他(为什么端热水),他说:“这是八大王所需要的。”李文定就取来桌案上带墨的毛笔,在水里搅和,水全变黑了。八大王见到黑水非常害怕,认为这是毒水,立即骑上马离开了。辛弃疾在长沙时,想在后院园圃中建座小楼来欣赏中秋之月,当时已经是八月上旬了。小吏答复说:“其他的东西都能置办,只有瓦片不好置办。”辛弃疾就发布告给集市上的每家每户,说要用一百钱租赁二十片屋檐上前出的瓦片,并限期两天拿瓦片来收租钱,因此置办到的瓦片多得用不了。前人事迹中这类事非常多,都可以说是智慧。而像文彦博小时候灌水让球浮出,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这些小事,也都是在匆忙急迫的情况下,采用了变通的办法。(六)【答案】19.(1)担心

(2)确实、实在

(3)赠送,送20.D21.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22.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还用担忧国家治理不好吗?23.司马光认为原因在于君主。隋朝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失,裴矩在隋朝只能是一个谄媚佞臣;唐朝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所以裴矩在唐朝就是一位忠臣。【解析】19.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诚:确实、实在。遗:赠送,送。20.A.指代岳阳楼被重新修缮这件事。B.与例句都是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用翻译。C.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2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故停顿划分为: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倘;假如。皆:全,都。然:这样。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司马光认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原因是: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忠于职守,不是裴矩性格有改变。而是君主不愿臣下提缺点,则忠臣化为佞臣;君主喜欢臣下提批评意见,则佞臣变化为直言忠臣。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根子还在君主身上。参考译文: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知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当官的接受贿赂,有罪的确应当处死;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的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还用担忧国家治理不好吗?”大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说其过错,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七)【答案】24.D25.C26.B【解析】24.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D项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岂得以喜怒专之”中的“专”是“独断”之意。整句译为: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2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即“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译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26.B项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虽然不喜欢钻研学问”错。“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为: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参考译文: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八)【答案】27.忧虑

赶走28.(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29.C【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的忧患在老鼠上。患:忧患。(2)句意: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去:赶走。2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弗:不;耳:罢了;去:离、距离;饥寒;犹远:还远着。29.C.“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表述不正确。从“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盍去诸”,“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等内容可知,文章告诉我们,应该懂得看问题要全面,要全面权衡得失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同时,还要看清得与失,利与弊,哪方面是主要的,从而决定取舍才会有所得。故选C。参考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就到中山去讨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