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 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 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奔是从一国出行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材料反映的变化是出奔者身份变化,卿大夫及家臣取代国君、公子成为主流,说明卿大夫等成为诸侯国政治斗争的重要参与者,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权力下移,C项正确;“彻底瓦解”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变化是出奔者身份变化,不能反映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不能反映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C项。2.汉初统治者反思了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因而“兵皆罢归家”。《汉书》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邀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行政制度革新完善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统治政策合理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统治政策,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汉初接受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说明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进行了合理调整,D项正确;题干没有说明地方的行政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汉初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学这一时期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汉初经济贫困,社会残破,统治者采取抑制工商业者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3.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苏(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族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B.对外交往趋于活跃C.社会风气日渐开放 D.民族矛盾走向缓和【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唐贞观时期,宫人的大多佩戴遮面头巾,发展到唐开元时期,宫人大都戴胡帽,不遮面,化靓装露出面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唐代社会风气日渐开放,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使得社会风气也是大变,当时的长安百姓都喜欢那些胡风异俗,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了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的对外交往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唐代的社会风气日渐开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4.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助推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多地桑树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物产为家庭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为商贾提供了商品,B项正确;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是否被改变,本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体,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已完成,排除C项;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5.卫所制是明代的军事制度,卫是卫所制下最高的军事战术单位。下表是明初在部分沿海地区设卫的状况。这反映出当时()卫的数量驻地11卫山东沿海14卫浙江沿海9卫福建沿海8卫广东沿海A.政府重视海防 B.农民起义不断C.西方侵略开始 D.地方制度异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这些卫所都集中在沿海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设置这些卫所有助于加强沿海地区海防,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及倭寇的侵扰,说明政府对海防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起义不断,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侵略开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制度异变,排除D项。故选A项。6.1853年,为了镇压太平军,江苏最早出现了“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后来很快遍行全国。“厘金”由地方掌握,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货厘最早、范围最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征之列。这一制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取消。厘金制度()A.瓦解了政府统治基础 B.提高了军队战斗力C.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 D.规范了地方税收制度【答案】C【解析】厘金被地方掌握,涉及的范围广,属于杂税行列,没有统一准则,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政府统治基础是自然经济,厘金制度并未瓦解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厘金的流向,无法证明其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厘金属于杂税,正税之外额外征收,不利于规范地方税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派和革命党的相互斗争,实质上属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而不是现代性国家的构建和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共识的崩解,排除D项。故选C项。8.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从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出发,就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他意在强调新中国()A.进行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B.建立计划经济需提上日程C.建立人民公社符合国情 D.实行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个体所有制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认为土地改革后,个体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为保证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D项正确;当时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未涉及计划经济问题,排除B项;人民公社建立于农业集体化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1953年7月28日至今)。报道数量的变化反映出()A.国家外交的务实性 B.集体记忆的阶段性C.国际形势的复杂性 D.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观察材料图表可知,1953年至1970年,《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呈下降趋势,自1970年起,《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呈增长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谈判,使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说明在两国意识形态对抗,面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数量就比较多,当中美关系缓和,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时,《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数量相对较少,说明国家外交主要和国家利益挂钩,具有务实性,A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集体记忆具有阶段性,排除B项;材料重点展示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状况,看不出国际形势的复杂,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中美意识形态不同,但可以建立外交关系,说明意识形态并不是国家外交的最重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法()A.严格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B.寻求权力和义务的平衡C.没有脱离原始的野蛮性 D.着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以文字诽谤他人……处死刑”、“处管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可知《十二铜表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习俗,C项正确;材料除维护财产私有外,还有家长权、名誉权等,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着重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1.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欧城市中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可知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D项正确;根据材料“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可知庄园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商业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没有提高世俗君主的地位,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11——12世纪西欧是封建社会,材料不能说明城市的兴起促进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12.在1769年3月东印度公司发给孟加拉的通函中,规定对生丝的制造加以奖励,对丝制品的制造加以限制。这一规定的实施()A.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 B.保证了该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C.导致孟加拉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 D.加速了孟加拉农村生产关系的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印度公司发给孟加拉的通函中,规定对生丝的制造加以奖励,对丝制品的制造加以限制”可知,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国进行殖民掠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进而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A项正确;保证了该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将这一规定的影响夸大,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对生丝和丝织品的制造进行了奖励和限制,未涉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导致孟加拉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的生丝和丝织品的制造进行了奖励和限制,加速了孟加拉农村生产关系的瓦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一做法表明,当时的英国()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宗教改革思想深入人心C.文学创作世俗化倾向明显 D.自然科学成就影响广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根据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的观点,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探求诗的正确原则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进而影响到诗歌的创作当中,D项正确;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该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排除A项;宗教改革的影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当中说明的是诗歌的探求原则,没有涉及世俗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4.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指出,“现在阶级分化日益尖锐,反抗精神日益深入工人的心中,愤怒在加剧,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小的推动力就足以引起山崩地裂”。这一论述()A.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C.促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恩格斯提出阶级分化指的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对立,反抗精神指的是工人阶推翻资产阶级,由此可知,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B项正确;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排除A项;巴黎公社运动是1871年,且未收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早已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15.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1856—1920年)宣称《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结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他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提拉克的做法()A.复兴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 B.巩固了国大党的领导地位C.打击了印度的封建顽固势力 D.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答案】D【解析】根据“他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可得出提拉克用民族文化激起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促进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他的做法与宗教活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与国大党地位地匀,排除B项;材料反抗的是个来殖民者,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材料二文献材料文献出处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宋史职官》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金史世宗纪》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答案】(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作答;如:辽、西夏、金沿袭汉法、因俗而治等。(3)从经济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等。(4)从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如:少数民族推崇儒家思想,华夏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等。综上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局面。【解析】材料一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在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因此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根据材料二可分析得知,南下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一方面保留自己独有的制度,一方面学习汉法,并且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有些学者总结出了如材料三中的观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17.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材料一先生: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东方杂志社启材料二《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人物梦想李宗武(北京大学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者摧残之下的。……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应包含三个方面(1)民国知识分子“未来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国民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围剿红军(2)民国知识分子“未来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国民政府和社会现状的不满;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希望振兴乡村,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要求消灭阶级剥削。(3)民国知识分子“未来中国梦”的评价一方面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促进思想解放,提振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这些梦想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和具体方案,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示例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围剿红军。在内外交困的时局下,知识分子希望未来中国走向强大。他们对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社会现状表达了不满,希望中华民族团结起立,反对列强侵略,实现民族复兴;他们关注乡村振兴,通过交通建设推进国家现代化;他们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希望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阶级的社会。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是这些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缺乏民族独立的前提,也没有强大的民族经济支撑,根本无法实现。总之,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饱含浓郁的家国情怀,但难以实现。【解析】根据材料中梦想的内容可从政治上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统一和经济上希望国家富强,乡村振兴,人民幸福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论题;评析过程中应该从民国知识分子“未来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有何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可根据“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可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结合材料出处给到的时间“193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际和国内历史背景;阐述影响则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年画·大历史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其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有600多年。杨家埠版画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画是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结合所学知识,以“小年画·大历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国民经济(农村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杨家埠年画反映了当时这一社会状况。三幅年画通过抗美援朝、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由婚姻等史实,体现出当时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生产关系变化、按劳取酬新分配制度确立、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确立;反映了崇尚英雄、崇尚劳动、集体主义、团结和睦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与认同,对现实政治和社会新生活的歌颂与追求。杨家埠年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幅年画对研究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有重要价值。(三幅年画的时代背景;三幅年画的内涵;三幅年画的价值;行文表述。)【解析】依据材料“志愿军讲故事”,“合作社分红”以及“自由婚姻”,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知识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国民经济(农村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杨家埠年画反映了当时这一社会状况。从反映的制度变化分析,得出三幅年画通过抗美援朝、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由婚姻等史实,体现出当时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生产关系变化、按劳取酬新分配制度确立、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确立;从社会风气以及广大民众的心声分析,得出反映了崇尚英雄、崇尚劳动、集体主义、团结和睦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与认同,对现实政治和社会新生活的歌颂与追求。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分析,得出杨家埠年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新中国的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角度分析,得出这三幅年画对研究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有重要价值。19.殖民主义不仅重构了拉美的地理版图,撕裂了拉美文化的完整性,也留给拉美无数无法愈合的伤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两次委内瑞拉危机与大国博弈材料一、委圭边界危机与美英博弈。从19世纪40年代起,委英两国围绕边界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断断续续的谈判,均告失败。1895年,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之间出现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加盟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驾租车服务合同及免责条款
- 2025年度高科技产业用工劳务版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电企业股东股权转让与智能家居生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地下停车位租赁与智慧城市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连锁加盟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体育赛事场地布置及安全检测合同
- 2025年度池塘承包与农村环境整治合同4篇
- 2025版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土木招标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木跳板租赁与售后服务采购合同规范4篇
-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千里江山图》高考真题说题课件
-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个)
- 012主要研究者(PI)职责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农耕研学活动方案种小麦
- 2024年佛山市劳动合同条例
- 污水管网规划建设方案
- 城镇智慧排水系统技术标准
- 采购管理制度及流程采购管理制度及流程
-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写意蔬果》-优秀课件4人教版
- 节能降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